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一次世界大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04 年2月,日本未经宣战突然袭击在旅顺口和仁川的俄国舰队,日俄战争正式开始。这是一场争夺中国东北和朝鲜的战争,清政府却表示“局外中立”。由于俄国在陆战和海战中都遭到失败,引起了国内革命形势高涨,沙皇政府十分恐慌。日军虽然屡战屡胜,但日本政府却出人意料地率先求和,由于战争损失惨重和战线拉长,日本兵力枯竭,财政来源和作战物资已山穷水尽,因此日本需要结束战争以巩固战果。以美国为首的欧美列强既不希望沙皇政府垮台,又急欲插手日俄和谈以便向中国东北扩张其势力。在此情况下,由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出面调停,日俄双方经过激烈的讨价还价,最后签订了《朴茨茅斯和约》。根据和约规定,俄国承认日本吞并朝鲜,并将旅顺、关东省、库页岛南部以及中东铁路.的一段原来俄国的利益让给日本。

——摘编自《新编世界军事史》

(1)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朴茨茅斯和约》签订的原因。
(2)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朴茨茅斯和约》的性质及其影响。
2020-03-19更新 | 91次组卷 | 2卷引用:2020届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大附中高三考前演练(一)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14年7月底,酝酿已久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印度作为英国殖民地,被英国宣布参加对德作战,成了它的兵员、物资和财力的重要供应基地。大战造成的突然变化的形势对印度资本主义和民族运动发展带来双重影响。最初,印度经济和民族运动的发展进程骤然被打断,造成了很大混乱,但不久,客观有利的一面,在印度资产阶级和民族力量的积极利用下开始发挥作用。

——摘编自林承节《殖民统治时期的印度史》


(1)根据材料,指出印度被卷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以及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对印度社会造成的直接后果。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第一次世界大战客观上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民族运动和民族经济的有利影响。
2019-08-21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秋人教版高中历史指导选修三复习第一单元测评
3 .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战争,但它也影响到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顾维钧回忆,巴黎和会中国代表团仅获两个席位,而巴西由两席增至三席。法国外交部解释说:“一个国家在和会上的地位是要由该国在战争中威胁与俄国所做过的努力来确定的……中国对协约国方面实际帮助甚少,而巴西海军曾巡弋南大西洋,保护了协约国运军火的船只,对协约国贡献甚大。”

——摘编自《顾维钧回忆录》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中国对协约国方面实际帮助”的具体方式。指出巴黎和会对中国问题的解决方案及中国人民的反应。

材料二   1914年7月底,酝酿已久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印度作为英国殖民地,被英国宣布参加对德作战,成了它的兵员、物资和财力的重要供应基地。大战造成的突然变化的形势对印度资本主义和民族运动发展带来双重影响。最初,印度经济和民族运动的发展进程骤然被打断,造成了很大混乱,但不久,客观有利的一面,在印度资产阶级和民族力量的积极利用下开始发挥作用。

——摘编自林承节《殖民统治时期的印度史》


(2)根据材料二,指出印度被卷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以及一战爆发对印度社会造成的直接后果。结合材料一、二与所学知识,归纳一战客观上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民族运动和民族经济的有利影响。
2019-01-09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湖州市菱湖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22-23高三·全国·单元测试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一战前英国信鸽被用于竞速或远距离比赛以及文稿传递。战争爆发后,信鸽角色发生转换。战争时期,陆军的无线电设备沉重且易坏,通信设施和线路易被炮火毁坏。1915年时,战争双方都开始通过地磁感应原理监听敌方的有线电话信号,无线电信号则更早被监听和破译。马恩河战役之后,西线进入堑壕战模式。尽管前沿堑壕的部队定期轮换,但是阵地位置极少发生变化,战线由此固定下来。陆军的信鸽在收发位置大致固定后,有可能完成双向传送。在1915年的第二次伊普尔战役中,信鸽表现优秀。信鸽在80千米或90千米的距离内是可靠的,大概95%的信息都被安全送到了。之后英国相继组建海军、陆军、空军信鸽部队。大批养鸽人参军,并向军队无偿提供信鸽。1918年3月,德军在西线突然发动猛烈的春季攻势,信鸽送达的情报为协约国军队稳定战线、部署反击以及最终打退德军的攻势,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摘编自贾琚《英国信鸽在“一战”中的角色转换与形象变迁》


请回答:
(1)根据材料,概括英国信鸽在一战中的角色转换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英国信鸽在一战中的历史作用。
2023-03-14更新 | 141次组卷 | 2卷引用:高中历史大单元作业(纲要下)第七单元两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1919年巴黎和会上,法国总理克里蒙梭提出将莱茵河作为德法的边界并占领莱茵兰(也称“莱茵河左岸地带”)的建议。英国首相劳合·乔治与美国总统威尔逊都反对法国吞并莱茵兰的建议,因为这将严重削弱德国实力。威尔逊向法国政府递交了一个简短照会,解释说法国将会得到一份“与美国签署的单独条约,由美国提出保证,在国际联盟行政院的批准下,一旦法国受到任何由德国发起的未经允许的侵略行动时,(美国和国联)立即给予法国援助”。最后,法国放弃将莱茵兰从德国分离的要求,威尔逊同意战胜国分三区占领莱茵河左岸50公里区15年,以此来确保德国能履行和约义务,莱茵河右岸50公里范围内则被划为非军事区。莱茵兰问题因此在美国与英国、法国的这场交易中解决了。

——摘编自艾尼瓦尔江·努尔买买提《评巴黎和会上的美国对德政策》

材料二第一次世界大战给西亚人民带来了灾难,也加剧了各国人民与帝国主义的矛盾。1917年,毗邻西亚的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建立了苏维埃政权,这促进了西亚各国民族解放斗争的发展。一战结束后,协约国集团英、法、意等战胜国将奥斯曼土耳其的西亚属地几乎全部瓜分。1920年,英国获得了对伊拉克、约旦和巴勒斯坦地区的委任统治权,法国获得了对叙利亚、黎巴嫩的委任统治权。于是,土耳其爆发资产阶级革命,建立了土耳其共和国,开始了现代化改革。亚洲其他国家也产生了民族主义组织,有的还建立了共产党。阿富汗、伊朗和西亚阿拉伯国家掀起了民族民主运动的新高潮。

——摘编自崔连仲等《世界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巴黎和会上法国与英美分歧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发生分歧的根源。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一战后西亚民族民主运动发展的背景。
6 . [国际格局与战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7631914年间作为一个欧洲直接或间接地成为全球主人的时期,在世界历史上据有突出地位。欧洲的霸权不仅在政治领域一一以大殖民帝国的形式一一表现得很明显,而且在经济和文化领域也表现得十分突出。到1914年时欧洲已称霸全球,这是一个始于500年前葡萄牙船长沿非洲海岸摸索前进时期的漫长过程的非凡几顶峰。随着权力史无前例的集中,欧亚大陆的一个半岛已经一跃而成为世界的中心。

一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一战中,军人死亡上1000万,战争耗费近3600亿美元,无数城镇化为废墟。沙皇帝国、德意志帝国和奥匈帝国土崩瓦解,第一个社会主义共和国诞生。英、法在战争中消耗了大量财富,美国则从债务国一跃成为债权国,并取代英国成为世界金融剥削的中心。由于战争,列强在一定程度上放松了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控制。战后初期,相继爆发了中国的五四运动、埃及的独立运动等。战后,和平主义者反对一切战争,要求维持战后的世界和平。

—摘编自文璞《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世界现代历史进程的深远影响》


(1)据材料一,概括18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国际格局的主要特点。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一战的影响。
2022-07-05更新 | 168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部分高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对人类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97年,英国杂志《星期六评论》谈到英德矛盾的尖锐化时说:德国的商贩和英国的行商……在地球上每个角落里都彼此竞争。无数小冲突会成为大战的借口,总有一天世界上会发生这种大战。假使德国明天从地面上被消灭掉,那么,后天在世界就找不到一个不因此而更富的英国人。过去,各国为争夺某一城市或某种遗产而厮杀若干年,难道现在它们不应该为每年五十亿英镑的商业收入而从事战争吗?

——周一良、吴于廑总主编,蒋相泽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近代部分》

材料二   1918年,随着美国士兵和华人劳工远赴欧洲,流感病毒也在美洲、欧洲、亚洲迅速扩散。各参战国政府和官员为了安抚民心士气,都实行严格的新闻管制,不允许把流感渲染成“瘟疫”。英法美所有城市的卫生部门都表示,这不是大问题。实际上仅仅只在美国费城一地,6周内就死了12000人,医院陷入瘫痪,医护人员严重不足。191811月,德国在战争和流感的双重压力下宣布投降。到1920年春季,肆虐了两年的“大流感”才逐渐消失。据统计,这次大流感,直接感染了全球13的人口(当时总人口17亿),造成至少约2000万人死亡。大流感后的100年内,抗生素和抗病毒药物的发明用于治疗流感引起的肺炎,各国的卫生公共政策都开始了变革和重组,建立起更先进的疾病监视体系,提倡全民卫生保健和廉价医疗,确保大规模传染病被掐灭在萌芽状态。

——摘编自约翰·M·巴里《大流感:历史上最致命瘟疫的史诗》

材料三   美国的国外投资从1913年的大约20亿美元增加到1930年的150亿美元,其中30%投放在欧洲。到1919年协约国欠美国债务100亿美元,其中英国向美国借了大约40亿,法国向美国借了30亿,全世界共有20多个国家欠了美国的债务。美国的黄金储备大为增加,从1913年的7亿美元增加到1921年的25亿,到1930年再增加到45亿,世界黄金储备量的40%已在美国手里。

——摘编自尤瑟夫·凯西斯《资本之都——国际金融中心变迁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德矛盾的焦点。用一句话概括一战爆发的根源。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大流感疫情恶化的原因,并分析其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一战对美国经济的影响。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一战前列强经济实力、占有殖民地对北表

国家

英国

沙俄

法国

德国

占世界工业总产量(%)

14

2.6

6

16

殖民地面积(万平方米)

3350

1740

1060

290

材料二 一战后建立的国际新秩序

国际会议主要内容
1919年战胜国召开了巴黎和会与同盟国签订一系列条约,以对德《凡尔赛和约》为主。主要内容包括:德国及其盟国承担战争罪责,战败国向战胜国割地赔款,裁减军备,德国的海外殖民地被战胜国瓜分
美、英、日、法、中等九国签订《九国公约》,列强同意将“门户开放”“机会均等”作为侵略中国的共同原则
1921一1922年战胜国召开了华盛顿会议美、英、日、法签订《四国条约》,迫使英日同盟终止
美、英、法、意、日签订《五国海军协定》,限制各国海军军备,美国获得和英国同等的海军地位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一反映的历史现象并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战后战胜国建立的国际体系的名称,并简要评价这一体系。
2022-06-02更新 | 96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厦门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在20世纪初的欧洲,“每个国家突然之间有了要使自己强大的感情,但都忘记了别的国家也会有同样的情绪;每个国家都想从别国得到点什么”,“在一九一四年战争开始的几个星期……最爱好和平,最心地善良的人,也像喝醉了酒似的两眼杀气腾腾”。


(1)概括材料一反映出的狭隘的民族主义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其产生的国际关系背景。

材料二:希特勒总是在各种演说中不断地提醒德国人民,不要忘记祖国在第一次世界中所遭受的奇耻大辱,……德国人民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忍受着饥饿和骚乱的威胁,他宣称,“今天我们看到的一切人类文化、一切艺术、科学和技术的果实,几乎完全是雅利安人的创造性产物。”“只有雅利安人才是高于一切的人类的创始者。”为争取雅利安人后裔——日耳曼人的生存空间,必须消灭“非我族类”的劣等民族。希特勒咬牙切齿地叫嚣着:“民族不是由于打败而毁灭的,却是由于丧失任何抵抗而毁灭的。只有用武力的形式把争取独立的思想付诸战斗行动之时,民族的迫切愿望才能得到圆满的实现。”“我们变为对付暴力只能用暴力。”


(2)根据材料二,分析希特勒骗取民众信任夺取政权的主要法宝是什么?除此之外希特勒上台的原因还有哪些?
(3)材料一、二,我们可以得出一个什么结论?

材料三:19195月在英法的指使下希腊入侵土耳其,土耳其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土耳其民族主义者凯末尔领导人民进行了一声抗击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革命运动。在人民的支持下,凯末尔建立了新的民主共和国,推翻了苏丹政权,赶走了外国侵略者,同时发展民族经济,走上民族复兴的道路。


(4)指出材料三反映的凯末尔革命中的民族主义的目标。

材料四:在当今世界,随着冷战的结束,全球化的加速,不同民族与国家之间的接触空前频繁,其相互差异也矛盾亦更为凸现,民族主义思潮再次高涨。


(5)据材料四,分析在当前形势下,应该怎样对待民族主义思潮?
2020-02-09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0届天津市河西区高三第一次模拟历史试题
10 . 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积极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已在当今国际社会形成广泛共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71年,崭新的德意志帝国的诞生让整个欧洲战栗不已。而此时,“德意志帝国之父”俾斯麦却怀着另外一种恐惧心情思考着德国的未来。在俾斯麦看来,只有一个包括俄国在内的反德同盟才可能真正威胁到德国的生存,特别要防止的是英国、法国和俄国联合起来对抗德国。……1878年,在调解俄、英、奥等国在巴尔干问题上的矛盾而召开的柏林会议上,俄国的主张没有得到德国的支持,使此次会议被俄国认为是“俾斯麦领导下的欧洲反俄联盟”。俾斯麦为了防止恼羞成怒的俄国对德国造成危害,马上与俄国的主要对手奥匈帝国结盟。与此同时,德国挑起意大利与法国和英国的争斗,使意大利被迫与奥匈帝国和解。……列强分分合合、聚聚散散的结盟过程虽然曲折复杂,但最终的局面却是俾斯麦最害怕的。

——整理自夏一东《世界大战透视:军事同盟是福还是祸?》

材料二 早期的不结盟运动基本上是一个政治论坛,只零星涉及经济问题。如首次大会上苏丹总理易卜拉欣·阿布德发言说“我们苏丹政治独立后也要经济独立”。20世纪70年代,随着民族解放斗争的深入发展和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不结盟运动成员国愈益认识没有经济解放就没有政治独立,把争取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作为了制定不结盟政策总纲领的指导思想。

——摘编自高志平《不结盟运动倡导国际经济新秩序历程探微》

材料三 现如今,虽然人类发展已经进入一个全球化的新时代,但是在“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出之前,人类仍然没有完全打破资本逻辑为全球化秩序所戴上的陈旧桎梏。……民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足,恐怖主义,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与过去两百年世界范围内的现代化、资本化所不同,新时代全球化意味着彼此之间突破固有屏障,日益展开密切的全方位交流。尤其是互联网、人工智能、量子通信等技术爆炸式发展,人类的普遍交往呈现出“零距离、零时空”的态势。

——摘编自邹广文《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哲学思考》


(1)依据材料一分析“德奥意同盟”形成的背景,并结合所学概括说明“俾斯麦最害怕的最终的局面”的表现和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述不结盟运动作为“一个政治论坛”兴起的背景及其宗旨。70年代其目标又有什么新发展?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分析中国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对世界的贡献。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