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一次世界大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0 道试题
1 . 一战爆发前,欧洲列强之间的矛盾不断加剧,出现了两个对立的军事集团,其中三国协约的成员位于下图中的
A.①②⑥B.①②③C.③④⑤D.①④⑤
2021-08-25更新 | 62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第二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战争背后是外交的舞台。以下政治人物的言论,发表于一战前后。结合相关历史,按时间先后排列下列言论,正确的是
①我们不再是孤立的区域,……我们已成为世界公民。(美国总统威尔逊)
②整个欧洲的灯光正在熄灭,此生不会看到它们重放光明了(英国外交大臣格雷)
③生于不义,自当死于耻辱(法国总统庞加莱)
④我们不愿消极地站在一边,而让别人分割世界(德国外长皮洛夫)
A.④①②③B.③①②④C.①③②④D.④②①③
2021-08-25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第二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一战期间妇女开汽车、驾驶运输机、运送伤员;一战后裤子成为可以接受的妇女服装,裙角骤然上升,束身衣和裙撑也永远消失。以上材料说明当时
A.妇女获得与男性同等的地位B.欧洲的性别文化发生改变
C.地区间的文化融合日益加强D.文化多样化特征开始显现
4 . 为了对付三国同盟,重新瓜分殖民地, 1892 年法俄签署协约,这意味着双方已经放弃了意识形态的分 歧——法国代表激进,而俄国代表反动和独裁。之后“法国资本源源不断地输进俄国,而沙皇则伸出头去 倾听《马赛曲》”。从根本上说,法俄签署协约的目的是(     
A.维持欧洲现状B.争夺世界霸权C.制造局部冲突D.维护世界和平
5 . 下图为1918年4月美国政府的宣传海报。画面中的地图上,德国领土占主导;海报中写道:“这个世界上不能存在一半奴隶,一半自由”。该海报旨在

A.分析战争形势的走向B.动员美国民众参战
C.增强协约国战胜信心D.规划战后欧洲格局
2021-08-01更新 | 153次组卷 | 4卷引用:福建省龙岩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不能容忍任何外国,任何国外的主神向我们说道:“怎么办?世界已分割完了!”我们不愿阻挠任何人,但我们也不容许任何人妨碍我们的道路。我们不愿消极地站在旁边………而让他人分割世界。我们不能,也不愿意容忍这样。我们在全世界各地有着自己的利益。如果英国人谈论建造大不列颠帝国,法国人谈论建造新法兰西帝国,俄国人谈论占领亚洲领土,那么,我们要求建造大德意志帝国…”

——德国外长皮洛夫189912月在议会的演说

材料二   我不劝你们去工作,我劝你们去战争。我不劝你们求和平,我劝你们求胜利。将你们的城市建到维苏威火山脚下。将你们的船只派往从未探索过的海洋。在与旗鼓相当的敌手的战争中生存。只要你们还未能成为统治者和占有者,那么你们就去做强盗和征服者。

——德国哲学家尼采《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皮洛夫发表演说的背景,并指出德国推行侵略扩张的外交政策有何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尼采宣扬的观点,并进行批驳。
2021-07-29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开封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根据1880年国际《马德里公约》的规定,各大国在摩洛哥都享有平等的权利。20世纪初,法国通过在其他地区作出让步,换取意大利、英国和西班牙同意它在摩洛哥有权“自由行事”。摩洛哥是南扼直布罗陀海峡的战略基地和铁矿产地,德国早就企图攫取它。19053月,德皇威廉二世访问摩洛哥的丹吉尔港,发表挑衅性演说,声称摩洛哥素丹是“独立君主”,列强在摩洛哥“地位绝对平等”。随后,德国首相毕洛夫要求召开国际会议解决摩洛哥问题,并以战争相威胁。这就造成了第一次摩洛哥危机,但是由于英、俄两国支持法国,德国被迫让步,危机得以缓解。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第三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一次摩洛哥危机爆发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第一次摩洛哥危机得以缓解的看法。
2021-07-23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河池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那一年没有圣诞节庆祝,也没有重返故里,他们再也没回来。那场大战毁灭了帝国,创造了各种形式和大小的新国家;它拉开了苏联共产主义、法西斯主义和国家社会主义的序幕。”材料中的“大战”是指
A.拿破仑对外战争B.美国独立战争
C.第一次世界大战D.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
9 . 战争犹如一场瘟疫。两次世界大战的浩劫警示世人:邪恶终将被战胜,和平之花终将绽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萨拉热窝刺杀事件后,没有一个国家希望发生欧战。除了很少的例外,这些国家的统治者和大臣们都预见到这一定是一次可怕的斗争,在政治上并不能有绝对确定的结果,但是在丧失生命、痛苦和经济方面,其结果一定是可怕的。……然而他们之中没有一个能预见到后来事实上政治的结果是如此巨大,其他结果是如此之可怕。……然而欧战终究爆发了。

——摘编自【美】费伊《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源》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超越了人类以往所有的噩梦。战争的死亡人数两三倍地增加,平民也变为攻击对象,承受了巨大的灾难。(法西斯)主义致使上百万的犹太人、中国人、斯拉夫人、吉普赛人和一些其他民族受到侵略,也消灭了所有政见相左的人士。集中营的规模及其惨绝人寰前所未见。……于是,民主社会决定作出进一步的努力,落实两点事宜:对战犯进行纽伦堡(和东京)审判,以及成立联合国。

——摘自【西】马尔瓦莱斯《从投石索到无人机:战争推动历史》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次大战”直接造成的“如此巨大”的政治结果,并分析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以犹太人和中国人为例,列举世界局部及全面反法西斯战争期间“平民也变为攻击对象”的典型事实,并指出纽伦堡和东京审判的意义。
2021-07-16更新 | 45次组卷 | 2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第二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20世纪20年代,欧洲知识分子悲叹西方社会的衰落,当时出版的《西方的没落(1918—1922)》一书,也认为欧洲社会已进入了其存在的最后阶段,接下来是不可逆转的衰落。上述认知形成主要是因为
A.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B.经济大危机的冲击
C.一战后欧洲优越感的丧失D.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