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一次世界大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0 道试题
1 . 在一战中,数以百万计的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作为士兵或劳工加入战争,这使他们能够利用在战争中所熟悉的军事装备和最新技术去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者。据此可知
A.世界民族解放运动开始兴起B.一战改变了欧亚的政治版图
C.列强放弃了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控制D.一战为民族解放运动发展提供了契机
2021-07-13更新 | 384次组卷 | 18卷引用:山东省烟台市招远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列宁指出:帝国主义战争也唤醒了东方,把东方各族人民卷入了国际政治生活,例如中国的“五四”运动、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等……在当代革命中,东方各民族为了不再仅仅充当别国发财的对象而参与决定世界命运的时期到来了。此观点反映了
A.一战推动民族独立解放运动高涨B.十月革命胜利影响深远
C.东方各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迅速D.世界殖民体系走向崩溃
3 . 下图是马克I型坦克,是第一款参加实战的坦克。该坦克参与的首场战役
A.爆发于普罗霍罗夫卡地区
B.把战线推进到马恩河一线
C.是一战中规模最大的一场战役
D.使德国歼灭法军主力计划破产
4 . 1918年,美国黑人领袖杜波斯写道“这场战争既是一个结局,也是一个开端世界上迟早将出现独立的中国、自治的印度、代议制的埃及、非洲人的《而不仅仅是供他人进行商业剥削)非洲。”这表明他预见了战后
A.社会主义革命兴起B.民族独立运动高涨
C.黑人民权运动盛行D.世界各地走向联合
2021-06-29更新 | 324次组卷 | 16卷引用:江苏省阜宁县实验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仿真模拟(十)历史试题
5 . “起初,在1914年至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国家和帝国之争引发了敌对行动。除了如何瓜分权力和领土之外,欧洲列强之间没有取得任何一致。”由此可见,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实质是
A.意识形态的差异B.权力领土的争夺
C.帝国主义的战争D.综合国力的较量
6 . 长达数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加剧了交战国内部的矛盾,在战争的末期普遍发生了革命和起义。下列选项中,一战中“交战国社会革命”的具体表现
①德国爆发了“十一月革命”,推翻了帝制政体 ②中国人民掀起了反对帝国主义的五四运动
③奥匈帝国出现民族独立运动,导致了帝国的解体 ④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A.①③B.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作为远东唯一战场,青岛商民损失惨重。据 1918 年青岛商民损失统计结果显示,共计受损失者 1548 户,因受枪弹殒命者 40 人,损失总额计银元 19128993.42 元。1918 年下半年,青岛总商会应政府要求,缮具商民损失、欠债等材料,作为参加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团对德索赔的证据之一。为抗议列强将德国原在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中国代表团最终未签署《凡尔赛和约》,因此中国只能在会后与德国就赔偿问题进行双边谈判并获得了数额尚可的赔偿款。与此同时,青岛总商会不断地向各级政府机关申诉,请求政府拨出部分赔偿款补偿商民损失。但因中国当时内外交困,政府需款孔亟,总商会人微言轻,所作种种努力皆未能奏效,青岛商民未得到任何赔偿。

——摘编自张维缜《一战后中国对德索赔初探》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青岛总商会开启对德索赔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青岛总商会的索赔行动。
2021-06-27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仿真(1)历史试题
8 . 阅读下表,该表中的举措反映出当时
1914年8月德国成立战时工业委员会和战时原料管理处
1915年7月德国颁布强制“卡特尔法”,当局有权强迫各企业加入垄断组织
1916年12月发布“兴登堡纲领”,规定留在工厂的劳动者不准随便流动;所有工厂必须服从战争需要,生产军需品

A.同盟国集团在军事上已处于劣势
B.德国强力压制国内反战情绪
C.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模式高度发达
D.德国强化社会动员的力度
2021-06-26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嘉兴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一战后,在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立有一座骑兵雕像,雕像题词为:“从对基督的信仰,从英雄抛洒的热血中,诞生了祖国。”对上述材料的解读,最为准确的是
A.诞生了一批新的民族国家B.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觉醒
C.苏俄成为欧洲不可忽视的因素D.社会主义制度越过一国范围
2021-06-26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末,德国、美国、俄国、日本等新兴资本主义国家迅速发展,英国一直坚持的“光辉孤立”政策受到挑战,尤其在远东问题上,英俄矛盾不断加深,迫使英国适时调整外交政策。日本在中国和朝鲜的利益均与俄国具有重大冲突,而日本在甲午战争和义和团运动中的出色表现也让英国对日本产生了兴趣。而且仅就远东地区来说,日本也确实可以成为其利益的守护者。因此,互有所需且日渐紧迫的形势最终促使英日两国在1902年1月30日正式签署《英日同盟条约》。

材料二 一战之后在远东问题上,德国和俄国在短时间内已经无法再对英国造成实际威胁,反而是作为盟国的日本越来越挑战自己在该地区的权威和利益。一战结束后,美日矛盾日益加深,如果英国与日本仍保持同盟关系,其海军力量在太平洋上则对美国形成了绝大的威胁。如果不想被拖入全面和美国对抗的泥潭,英日同盟的存在势必影响与美国关系的发展。最终,在华盛顿会议上,英国竭力推动了一个更广泛的条约的结成,即“四国同盟”,英日同盟关系走向终结。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邢宇《试析英日同盟兴衰的原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外交政策发生的变化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战后英日同盟瓦解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影响国际关系的因素。
2021-06-22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