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一次世界大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8 道试题
1 . 华工傅省三在《华工周报》“华工在法与祖国的损益”征文中写道:“(一战)自己不知不觉地就生出一番爱国爱家的心来……现在(巴黎)和平会竟不准我国有发言权……。”这表明
A.巴黎和会无视中国权益B.华工爱国意识增强
C.华工放弃对列强的幻想D.华工思乡之情热切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2 .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英国政府掌握了重要原料的分配,还征用各类财产,设立国家染织厂,经营了250家军需品工厂,同时实行限定物价、监督铁路、控制矿业与交通运输业等政策。这表明,一战促使英国
A.资本主义转型完成B.垄断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C.产业结构逐步优化D.政府职能发生根本性转变
2021-09-27更新 | 4805次组卷 | 32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魏县第五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下表为西线三大战役中交战双方投入兵力和伤亡情况表。该表所列数据反映的主要问题是
战役双方投入兵力双方伤亡总人数
马恩河战役152万人35万人
凡尔登战役112个师70多万人
索姆河战役150个师130多万人
A.科技应用于军事使大战充满了危险性B.—战消耗巨大且伤亡惨重
C.一战陷入了持久战和阵地战D.两大军事集团都对战事有些力不从心
4 . 1914年,德军利用无线电技术获取情报,重创俄军。1915年,英国研制出坦克后很快就投放到战场。但交战国却未迎来期盼中“短暂而胜利”的结局。这说明
A.军事装备需要适应科学技术B.厌战情绪限制了战争扩大化
C.科技革命改变了战争的方式D.技术革新放大了战争的残酷
5 . 一战期间妇女开汽车、驾驶运输机、运送伤员;一战后裤子成为可以接受的妇女服装,裙角骤然上升,束身衣和裙撑也永远消失。以上材料说明当时
A.妇女获得与男性同等的地位B.欧洲的性别文化发生改变
C.地区间的文化融合日益加强D.文化多样化特征开始显现
6 . 为了对付三国同盟,重新瓜分殖民地, 1892 年法俄签署协约,这意味着双方已经放弃了意识形态的分 歧——法国代表激进,而俄国代表反动和独裁。之后“法国资本源源不断地输进俄国,而沙皇则伸出头去 倾听《马赛曲》”。从根本上说,法俄签署协约的目的是(     
A.维持欧洲现状B.争夺世界霸权C.制造局部冲突D.维护世界和平
7 . 20世纪20年代,欧洲知识分子悲叹西方社会的衰落,当时出版的《西方的没落(1918—1922)》一书,也认为欧洲社会已进入了其存在的最后阶段,接下来是不可逆转的衰落。上述认知形成主要是因为
A.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B.经济大危机的冲击
C.一战后欧洲优越感的丧失D.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8 . 在一战中,数以百万计的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作为士兵或劳工加入战争,这使他们能够利用在战争中所熟悉的军事装备和最新技术去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者。据此可知
A.世界民族解放运动开始兴起B.一战改变了欧亚的政治版图
C.列强放弃了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控制D.一战为民族解放运动发展提供了契机
2021-07-13更新 | 384次组卷 | 18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第七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模拟历史试题
9 .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有14万名劳工被派往欧洲,其中有3000人长眠他乡。协约国联军总司令、法国元帅福熙称赞中国劳工道:“ (中国劳工)是第一流的工人,在现代炮火下,可以忍受任何艰难,保质保量地完成各种任务。”下列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中国为协约国获取战争的胜利作出了贡献B.中国派遣军队直接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C.中国的参战是协约国获胜的最重要的原因D.中国的参战改变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
10 . 列宁指出:帝国主义战争也唤醒了东方,把东方各族人民卷入了国际政治生活,例如中国的“五四”运动、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等……在当代革命中,东方各民族为了不再仅仅充当别国发财的对象而参与决定世界命运的时期到来了。此观点反映了
A.一战推动民族独立解放运动高涨B.十月革命胜利影响深远
C.东方各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迅速D.世界殖民体系走向崩溃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