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一次世界大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8 道试题
1 .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法等国征集几百万非洲人来与德国人作战。战争使一些非洲人学会使用武器,接触非洲之外的新鲜事物,长期以来用宗教和政治手段编造的“白人主子”不可战胜的神话走向破灭。由此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
A.给非洲国家带来深重的灾难B.提升了非洲民众的思想觉悟
C.促进了非洲社会的快速发展D.导致列强殖民统治土崩瓦解
2 . 工业革命引发社会阶级关系和国际关系格局的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工业文明时代是一个“机器时代”。机器几乎渗透到社会的一切领域……社会面貌变化之大,可谓天翻地覆,令人眼花缭乱。……当然,工业文明实现的不仅仅是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自然环境的变化,它还带来人类在民族、国家、社会关系以及精神和思想领域的全方位巨变。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

材料二   傅立叶认为,资本主义社会是一个在自私自利、唯利是图的利己主义统治下的“恶性循环”的社会。利己主义支配着所有的人,以致整个社会制度和思想体系都把自私自利作为一切打算的基础,因而在文明制度中,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是对立的,每个人都以损人利己为能事,把自己的幸福建筑在别人的痛苦之上。……文明社会的一切罪行和灾难的直接渊源和最集中的表现,就是资本主义的商业制度。……傅立叶心目中的理想社会,是建立在公平正义基础上的和谐制度,这一制度是以情欲引力、均衡分配、阶级融合为其要素的。

——摘自徐觉哉欧洲空想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观

材料三   随着向帝国主义过渡,这种不平衡加强了,这主要表现为一些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往往以跳跃的方式,在很短的时间内赶上和超过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但是,与帝国主义各国实际力量的这种新变化情况相反,各帝国主义国家所占有的殖民地、市场和势力范围,却是按照旧的力量划分的。……帝国主义之间的斗争造成了国际关系上的分化、改组和重新组合,结果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洲形成了两大敌对的军事侵略集团。

——摘自刘明翰 海恩忠《世界史简编》


(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列举棉纺织业基本实现机械化生产过程中的一系列“机器”,从生活方式和自然环境变化的角度简述工业革命的影响。
(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概括傅立叶的主要主张并分析其设想之所以被称为“空想社会主义”的原因。
(3)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用一句话概括“不平衡”的含义,简要分析欧洲“两大军事侵略集团”形成的主要原因。
3 .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之前以及战争刚开始的时候,交战双方都是希望能够速战速决的,而且都是觉得能够很快就可以把对方打趴下,然后结束战争。当时有不少的军事观察家认为在1914年的圣诞节之前就可以结束战争,也就是打几个月就可以了。但是战争却足足打了四年,远远超出了双方的估计。其原因有
①殖民体系的瓦解   ②延绵过长的战线   
③阵地战的作战方式④十月革命的冲击
A.①②③B.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
2022-04-27更新 | 21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地区(含周边)重点中学 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4 . 1911年前后,德国加紧建立一支强大海军。这一举措只可能是对付英国而不可能是其他强国。英国人下决心要赢,从而激起了英德之间的海军军备竞赛。上述材料表明
A.德英两国矛盾尖锐B.德国军事实力逐渐超过英国
C.英国海军实力下降D.英德军备竞赛导致世界动荡
5 . 下图为某老师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板书。图中①②处应该是
A.①德国进攻波兰②斯大林格勒战役
B.①来克星顿枪声②萨拉托加大捷
C.①萨拉热窝事件②凡尔登战役
D.①攻占巴士底狱②滑铁卢战役
6 . 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以德国为核心的同盟国集团失败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①经济上处于明显劣势②作为非正义一方,失去国际援助
③战略上出现重大失误④交战国内部矛盾,同盟国更明显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7 . 1899年德国外长在一次演说中提到,“我们不能容忍任何外国对我们说:怎么办?世界已经分割完了!……我们不愿消极地站在一边,而让别人分割世界”。该演说可直接说明
A.列强间的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B.德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罪魁祸首
C.英德矛盾是列强间最主要矛盾D.“一战”是列强争夺殖民地的结果
8 . 下列四幅图是德国不同时期领土疆域示意图,其变化顺序正确的是
A.①④③②B.①②③④C.①③②④D.④①②③
2022-03-19更新 | 316次组卷 | 4卷引用:山东省威海市乳山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复习测试历史试题
2022高二下·江苏南通·学业考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常用方法。下面是某一时期形势示意图,该图可以反映的是
   
A.一战前的欧洲形势B.二战策源地的形成
C.凡尔赛—华盛顿体系D.雅尔塔体系的形成
10 . 有学者统计,在英国,1911至1913年间,25岁以上的人中占4.93%的人拥有60%以上的财富。同样,在德国,1911年时,3425人的平均财富为5321400马克,而另外1608050人的平均财富却为23295马克。这种差异可以说明
A.贫富分化现象在部分欧洲国家愈演愈烈
B.工业革命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C.英德两国开展社会主义革命条件已成熟
D.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源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