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一次世界大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1 . 如图所示为英国人阿瑟·摩尔兰德所绘漫画《最糟糕的就在我们身后》,反映的是1918年8月协约国与同盟国之间的一次会战。结合所学,分析此时战争形势,正确的是

注:撤退的德军士兵与追击中的坦克
A.坦克决定了战争胜负
B.德军“速战速决”战略破产
C.东线战事胶着,转入持久阵地战
D.协约国在西线大规模反攻,战线已推进到马恩河一线
2021-06-15更新 | 3495次组卷 | 33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哈师大附中2022-2023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一战爆发后,协约国前线战斗减员剧烈,后方劳动力匮乏,于是煽动中国参战,以便征用中国劳工。北洋政府权衡利弊得失后,与协约国议定,中国采取“以工代兵”的方式参战。根据和英法等国签订的协议,中国北洋政府允许英法俄在华招募劳工,先后30万华工远涉重洋,浴血欧陆。协约国联军总司令法国元帅福熙称赞:“华工是世界一流的劳动者,也能成为优秀的士兵,在炮火下仍然表现良好。他们可以忍受一切艰难困苦,保质保量地完成各种任务。”一战后,大量华工留在俄国,几万人参加了工人赤卫队和红军,保卫苏维埃政权。 内战结束后,旅居俄国的华工大部分和当地人通婚,融入了当地社会。 而归国的华工则成为共产国际和俄共推动中国革命事业的火种、桥梁和纽带,为传播马列主义思想做出了重要贡献。

——摘编自杨凯《一战赴协约国华工始末及其历史影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华工赴欧参加一战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华工赴欧的作用。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苏维埃政权在彼得格勒起义胜利的第二天就通过了和平法令,向一切交战国建议立即开始和平谈判。协约国拒绝了这一建议。而德奥集团希望减轻东西两线作战的压力,同意进行和谈。德国提出了掠夺性条件,列宁考虑到旧军队已经瓦解,新军队刚开始建立,无力抗击德军的进攻,因此主张忍辱签订和约。以布哈林为首的“左派共产主义者”反对签订和约。德方宣称他们的条件是绝对必须接受的。第二天,苏俄代表团长托洛茨基发表声明,拒绝在割地条约上签字,同时宣布结束对德奥的战争,并准备复员俄国的军队。德国遂中止谈判,并于218日向苏俄发动进攻。几天之内,德军占领了大片土地,逼近首都彼得格勒。列宁提出立即签订和约,否则他将退出政府和党中央。1918314日,在新首都召开了全俄苏维埃第四次代表大会,正式批准了和约。和约把波兰、立陶宛、白俄罗斯和拉脱维亚的部分地区划归德国;规定红军应撤离芬兰、乌克兰和爱沙尼亚。另外,把卡尔斯、巴统和阿尔达甘地区割给土耳其。左派社会革命党坚决反对签订和约,宣布退出苏维埃政府。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布列斯特和约签订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布列斯特和约对苏俄的影响。
2021-05-14更新 | 97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2021届高三四模文综历史试题
4 . 1916年,英国《国土保卫法》细则增加条款认定:发现信鸽死亡或者不能飞行,未及时将信鸽移交或者送交附近的军事哨所或警察局,且未提供信鸽被发现的地点属于犯罪行为。由此推知当时英国
A.通过立法手段保护生态环境B.现代通信手段未应用于军事
C.重视提升民众国家安全意识D.人们渴望结束战争赢得和平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在1919年3月的一份秘密备忘录中写道:“在工人中间,存在着一种不仅是不满,而且是愤怒和反抗的强烈意识。所有现存的政治、社会和经济方面的秩序都受到了欧洲各地广大人民的怀疑。”这反映了一战
A.推动欧洲工人运动的蓬勃发展B.使资本主义秩序受到挑战
C.造成欧洲人民极大的心理阴影D.导致英国殖民体系的瓦解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一战结束后,黄金海岸的英国传教士无可奈何的说,从欧洲回国的非洲士兵对“欧洲人”远不像过去那样尊敬了;法国驻几内亚总督也承认(复员回来的)老兵们把不服从殖民当局的命令作为高尚文明的标志。这反映了一战
A.使英法失去了殖民霸主的地位
B.打破了非洲大陆封闭隔绝状态
C.暴露了帝国主义战争的非正义
D.促进了非洲民族解放斗争发展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148月“一战”刚刚爆发时,英国外交大臣格雷就预言:从此,欧洲的灯光已经熄灭,不会再重新点燃。的确,这场战争超出了人们的预料,本来参战者预计在圣诞节前即可结束,结果却整整打了四年。战争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在“一战”中,英国近80万人、法国160万人、德国180万人伤亡。因此,战后面对如此惨重的损失,各个阶层的人都不约而同地使用“崩溃”这样的字眼来描述。历史学家斯宾格勒不禁写下了《西方的没落》一书,认为西方已经衰落。如果从短时段来看,这样的描写和定性不无道理,但如果站在21世纪的维度上,可以看到一种和从前完全不一样的景象。在这里,看到的是历史的分野和文明发展道路走向的新篇章,一种全新的历史正在徐徐展开,正可谓“千年未有之大变局”。

——摘编自李宏图《是什么造就了文明发展的走向》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一战”对欧洲造成巨大灾难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一战”带来的历史性的大变局。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对于那些参战的人来说,战争的经历是无与伦比的恐惧。奔赴前线的人以为战争会像19世纪欧洲战争那样短暂,而且有机会成为英雄。受公众人物宣传的影响,参战士兵认为,战争可以使人类的精神状态更加高尚,还说从1815年以来,太长时间的和平状态使欧洲“深受其害”。结果,他们在四年的时间里经历了前所未有过的激战。西线的士兵在肮脏的战壕里连续苦熬了数个星期或数个月,他们要应付老鼠、虱子、泥泞和毒气。当他们缩着身子趴在地下时,未曾见过如此猛烈的炮火轰炸他们的掩体。当他们跃上战壕准备冲锋时,他们面对机枪和死亡,或者眼看着自己的战友死去,死亡的人数高达几百万。他们经历太恐怖,战后回到家中都不敢告诉自己的亲人,结果他们变得神经衰弱。在战后复原的士兵中,弹震症是普遍的精神疾病。战场变得无情而荒凉,是一个墓地,饱受轰炸,烧成焦黑,布满了铁丝网。坦克代替了骑兵。机器残杀了大量的生命,荡除了战争的骑士精神。英国作曲家古斯塔夫霍尔斯特的音乐极其刺耳,预见并捕捉到士兵们孤单的情绪。战后,在所有的战争小说和回忆录中,德国作家里希马里亚雷马克的《西线无战事》最具影响力。雷马克说这场战争摧毁了“甚至是战斗的幸存者”。

——摘编自(美)菲利普费尔南德兹-阿迈斯托《世界:一部历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参加一战的士兵在一战前后对这场战争认识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影响参加一战的士兵对这场战争认识变化的因素。
2021-04-16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市2021届高三一模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在一战后的停战纪念日里,英国政府主导着社会记忆的重构,哀悼战争死难者在较长时间内成为纪念活动的主题。后来在以退伍军人为代表的公众推动下,这一主题由庆祝军事胜利逐渐转向多重性,在他们眼中,第一次世界大战也不在是光荣和正义的战争。这表明当时英国
A.民众对一战的反思趋于理性B.公众的价值观念趋向务实
C.政府主导着民间舆论的走向D.政府与民众矛盾渐趋尖锐
2021-03-02更新 | 1047次组卷 | 24卷引用: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我们首先来考虑经济上的竞争,当时欧洲大多数强国都卷入了关税战和外国市场的竞争。例如:18881889年意大利和法国之间、18791894年俄国和德国之间、19061910年奥地利和塞尔维亚之间均爆发了关税战。由于19世纪后期德国工业化的速度异常迅速,英国和德国之间展开了最为激烈的经济竞争。(德国在1914年工业产量在世界工业总产量的所占比重已略为超过英国)。德国工业产量这一短时激增意味着它同英国在海外市场上的竞争变得紧张起来。它还通过刺激海军军备竞赛而进一步促成了国际紧张局势。

由于欧洲列强竭力寻求新的殖民地,以确保剩余资本和剩余产品有海外市场,经济上的竞争和国内的困难还激起了对殖民地的争夺。由于德国人直到1871年国家统一之后才参与殖民地争夺,所以,他们特别积极,要求建立一个与其日益增长的经济实力相称的帝国。……德国人才发现,他们在世界上几乎所有地区都受到了英国辽阔的殖民地的阻拦。几乎所有的强国都卷入了这场对绝对统治权的争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30年间产生了日益紧张的气氛。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一战爆发的背景。
(2)从对战争进行反思的角度来看,一战带给人类的教训有哪些?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