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一次世界大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5 道试题
1 . 新航路开辟以来,英法等西方国家在世界各地抢占殖民地,建立殖民帝国,促成帝国内部经济活动一体化。宗主国负责调配人员、物资和资本,殖民地提供原料、食品和市场;但帝国之间却互相阻隔甚至对抗,并最终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可见殖民主义
A.大大加剧了世界紧张局势B.秉持宗主国利益至上的原则
C.导致了民族解放运动高涨D.是资本主义扩张的必然结果
2022-05-13更新 | 780次组卷 | 6卷引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第八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6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图1、图2所示分别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英、美两国征兵海报宣传语“加入你祖国(英国)的军队”“我要你为国家入伍”。两国征兵参战的共同目的是
A.转嫁国内经济危机B.争夺欧洲大陆霸权
C.参与争夺世界霸权D.维护世界和平民主
2022-04-26更新 | 376次组卷 | 7卷引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文科)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巴尔干半岛以其联结欧亚大陆和扼制两河六海而成为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的地区。20世纪初,巴尔干地区的民族主义进一步高涨,塞尔维亚人创导“大塞尔维亚主义”,希望将塞尔维亚血统的各个民族统一起来。沙皇俄国也企图进入这一地区,在“泛斯拉夫主义”的旗号下支持“大塞尔维亚主义”。奥斯曼帝国也试图“重返欧洲”。奥匈帝国对此极为恐惧和仇视,于1908107日单方面宣布正式吞并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挑起了波斯尼亚危机。巴尔干地区成了欧洲的“火药桶”。塞尔维亚政府闻讯立即进行战争动员,并得到沙俄的暗中支持。但是奥匈帝国在德国支持下态度强硬,向塞尔维亚发出最后通牒,要求它无条件承认“吞并”,解除动员。塞尔维亚政府在俄国的劝告下被迫屈服。1912年,保加利亚、塞尔维亚、希腊和门的内哥罗结成反对奥斯曼帝国和奥匈帝国的“巴尔干同盟”,10月,同盟四国向奥斯曼帝国宣战,引发了第一次巴尔干战争。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第一次巴尔干战争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第一次巴尔干战争。
2022-04-17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1917年各国工人罢工此起彼伏,法国罢工人数增至29万,提出了“打倒战争”的口号;俄国3万人罢工,要求政治变革,被称为“二月革命”,1918年1月全德工人实行总罢工,要求增加粮食定量、建立民主政府等。材料表明
A.工人阶级政治地位提高B.国际工人运动走向联合
C.参战国的国内矛盾激化D.战后和平主义思潮兴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1918年年底,梁启超等人前往欧洲考察一年,感觉“科学万能”的梦破灭了,于是孔孟之学在梁启超心里复活;他认为许多诞生于西方文明的学问、观念并不适用于中国。导致梁启超观念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
A.优秀传统文化价值依然存在B.启蒙运动在全世界走向衰落
C.马克思主义在欧洲影响扩大D.一战暴露了西方文明的弊端

6 . 材料 早在1905年德国陆军元帅施里芬在其担任总参谋长期间就制定了未来德国东西两线作战的战争计划。施里芬设想德国在未来战争中的两线作战是不可避免的。在两线作战中,应集中优势兵力在西线,而只用少数兵力牵制俄军,西线又应分左右两翼,左翼仅以少数兵力守住德国洛林一带防线,而以强大的右翼越过比利时和卢森堡,冲入法国北部,然后南下绕过巴黎西方和南方,压逼法军主力到巴黎以东一带加以歼灭。对法军取得决定性胜利后,再全力转入东线打败俄国。这个计划中,德国准备在六个星期内取得西线胜利,三至四个月的时间结束整个战争。“施里芬计划”低估了俄军和法军的动员与作战能力,也未估计到比利时军队的顽强抵抗和英国远征军会很快参战,因而注定要失败。

——摘编自唐贤兴《近现代国际关系史》


(1)根据材料,概括德国“施里芬计划”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德国制定“施里芬计划”呈现上述特点的原因。
2022-02-14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7 . 1913年,德国军事作家伯恩哈迪在《德国与未来的战争》一书中写道:“在这方面我们必须十分清楚,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那样要对付如此多的困难和敌意……我们现在想要获得的东西必须用战争获取。”作者意在
A.对德国对外政策表达不满B.表达对德国国际处境的担忧
C.揭示国际关系危机的根源D.极力宣扬军国主义思想
8 . 到1914年,美国和德国在若干领域内的生产都超过了英国,不过对于英国人来说,德国的挑战更为严重。英之间的竞争只不过是19世纪最后几十年国际竞争最激烈的一个方面。材料反映了
A.一战爆发的经济根源B.垄断资本主义形成
C.自由贸易政策被抛弃D.经济危机即将到来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一战期间,为维持战争所需,法国和英国政府都组织输入了中国工人,他们被称为“一战华工”。约14万名华工被招募至西线战场工作。19178月中国向德国宣战后,在法华工开始在前线,挖掘尸体以便于日后把他们埋入军人公墓;他们还向前线运送弹药。甚至有些人就留在了法国兵和英国兵的战壕中修缮掩体,维护机枪阵地。1918年期间,华工们负责挖掘英国士兵的战壕,掩埋尸体,建造飞机场。战争结束时,约有300名华工献出了生命。当时法国社会党人马里尤斯穆泰注意到:“华工的这种参与是非常珍贵的。数以千计的中国人,在我们的工厂中工作,使得我们可以在军队中雇佣同样数量的法国工人。”此后中国得以列席巴黎和会及在华盛顿会议上收回部分利权,某种意义上不能不承认,是因为华工参战。

——摘编自多米尼克马亚尔《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在法国的中国劳工》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一战华工在西线战场的主要活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一战华工。
10 . 一战爆发时,欧洲各国工人阶级的领袖将原先还在高唱的“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口号改成“为保卫国家而战斗”,而法国的反战领袖及社会主义者饶勒斯则遭到刺杀。这说明,当时
A.工人阶级领袖放弃了社会主义B.民族主义观念十分强烈
C.帝国主义各国政治发展不平衡D.民主革命运动陷入低潮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