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一次世界大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7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材料一   以下为1919628日,协约国集团签订的对德《凡尔赛条约》的部分内容:

第八十条德国应照将来奥国与协约国及参战各国所订之条约中规定之疆界,承认并确切尊重奥国之独立;复承认奥国之独立如非经国际联盟行政院之许可,不得变易。

第八十一条德国承认捷克斯洛伐克之完全独立,一如协约国及参战各国所已为者,该国包括喀尔巴阡山脉以南的罗塞尼亚自治领土……

第八十七条德国承认波兰完全独立,一如协约国及参战各国所已为者…”

——齐世荣:《世界通史资料选辑·现代部分》第1分册

材料二   以下为19371119日希特勒与英国枢密院长哈利法克斯谈话的部分内容:

所有其余一切问题,归纳起来可以说是关系于大概迟早定会发生的欧洲秩序变更的问题。这些问题也就是指但泽、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而言。

——齐世荣:《世界通史资料选辑·现代部分》第1分册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凡尔赛体系所倡导的国际关系原则是什么?以此原则是如何处置战败国德国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凡尔赛体系在民族问题上的历史影响。
2 . 1918年爆发的世界范围内的大流感,被冠以许多其他别称,“西班牙女士病”“法国流感病”“那不勒斯士兵病”“紫死病”“战争瘟疫”“佛兰德斯感冒”“柯尔克孜病”“黑人病”“匈奴流感”“德国瘟疫”“布尔什维克病”“土耳其一德国细菌犯罪企业病”等。上述大流感别称的形成
A.充满强烈意识形态对峙色彩B.成为一战交战双方转折点
C.带有战争污名化的宣传意识D.客观上推动和平主义出现
2022-04-06更新 | 778次组卷 | 11卷引用:2022届安徽省高考冲刺卷(二)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00年以后,德国国内越来越流行这样一种逻辑:预防性战争对于长期安全是必需的。首先是军界领导人一致认可这一观点,同时,随着德国在相对力量上达到顶峰的证据日益明显,文职领导层也开始接受需要这一场全面战争的观点。……德国领导人认为,国家想要生存,必须要进行战争,并且早打比晚打好,而这场战争应由德国率先打响。

——摘编自【美】戴尔·科普兰著《大战的起源》

材料二 不列颠民族总体上已意识到这个无可怀疑的事实,即德国计划以海军加强她无比强的陆军,到1920年,德国的海军将远远比英国目前拥有的舰队强大得多。……英国所有头脑清醒的人开站陷入深度忧虑。德国为什么要拥有这么庞大的海军?德国用海军与谁对抗与谁较量,除了我们外,她使用海军对付谁呢?一种日益沉重的感觉不再限于政治和外部圈子,人们已意识到普鲁士人居心不良,他们妒忌不列颠帝国的辉煌,一旦找到于我们不利的良机,他们会尽可能利用它。

——摘编自【英】温斯顿·丘吉尔著《第一次世界大战回忆录》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德英两国关于战争的基本观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德英两国关于战争的基本观点产生的原因。
2022-02-17更新 | 129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A10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年考历史试题
4 . 1913年,德国军事作家伯恩哈迪在《德国与未来的战争》一书中写道:“在这方面我们必须十分清楚,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那样要对付如此多的困难和敌意……我们现在想要获得的东西必须用战争获取。”作者意在
A.对德国对外政策表达不满B.表达对德国国际处境的担忧
C.揭示国际关系危机的根源D.极力宣扬军国主义思想
5 . 1917年4月,美国对德宣战。5月,威尔逊总统在某次演讲中说:“我们现在准备……在世界的战场上为人类自由的事业而战……在上帝的佑护下,美国将再一次有机会向世界证明,她生来就是为人类服务的。”威尔逊言论的实质是
A.为对德国宣战制造理由B.争取民众对战争的支持
C.攫取战后世界的领导权D.掩盖对外战争的侵略性
6 . 下面漫画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一战爆发前欧洲错综复杂的形势。对该漫画内容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A.因“阿尔萨斯洛林”问题,法国视德国为最大的敌人B.俄国与奥匈帝国之间的争夺,形成了“危险的巴尔干”
C.由于争夺世界霸权和市场,对峙双方成为“殖民对手”D.为了对付“三国协约”,德、意、奥结成“三国同盟”
2021-09-03更新 | 232次组卷 | 5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第六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7 . 如图所示为英国人阿瑟·摩尔兰德所绘漫画《最糟糕的就在我们身后》,反映的是1918年8月协约国与同盟国之间的一次会战。结合所学,分析此时战争形势,正确的是

注:撤退的德军士兵与追击中的坦克
A.坦克决定了战争胜负
B.德军“速战速决”战略破产
C.东线战事胶着,转入持久阵地战
D.协约国在西线大规模反攻,战线已推进到马恩河一线
2021-06-15更新 | 3497次组卷 | 33卷引用:安徽省六安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917年秋天,中国通过“以工代战”的方式,派出十四万多中国劳工参加协约国一方作战。中国参战的目的,正如当时北京政府驻华盛顿公使顾维钧所说“当时的局势在我看来,不难理解,为使山东问题获得妥善解决,为在战争结束时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中国必须参加协约国”。这些中国劳工为协约国的胜利付出了巨大牺牲。正是因为中国的参战并成为战胜国,才使中国得以参加巴黎和会,并以坚决提出收回山东主权的要求而实际上开启了中国修改不平等条约的历程。

——徐蓝《500年世界历史变迁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意义。
9 . 1918年11月9日,德国柏林工人在社会民主党左派的领导下举行起义,推翻霍亨索伦王朝,宣布建立共和国,德皇威廉二世亡命荷兰。这一事件在当时
①受到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   ②得到马克思的大力指导
③标志着德国最终战败投降   ④表明德国人民反对战争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10 . 以下是一战爆发前,三个欧洲国家不同的心态:甲国——仍然无法忘记在1870—1871年那场战争中所受的耻辱;乙国——对德国支持奥国这一点深感不安;丙国——怀疑任何一个可能会威胁到欧洲大陆权力平衡的国家。据此判断,甲、乙、丙对应的国家是
A.法、塞、德B.法、意、英
C.德、法、英D.法、俄、英
2021-05-12更新 | 312次组卷 | 4卷引用:安徽省亳州市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