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一次世界大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9 道试题
1 . 随着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不断升级,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曾含泪表示:“我们不能寄希望于欧盟,欧洲团结是纸上的童话。”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4年7月28日,一战爆发。大战起因,因立场和视角不同,观点纷杂。……当时的分析与后来的研究,不尽相同。一战导火索,清晰简单。1914年6月28日早晨,奥匈帝国皇位继承人弗兰茨·斐迪南和夫人索菲访问萨拉热窝时,被塞尔维亚青年用左轮枪射杀。谁点燃了战导火索?哪个因素解释力最强?德皇什么都不缺,为什么还要打仗?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启示:想获得和平必须了解战争》

材料二 1933年1月,希特勒上台,法西斯德国对外侵略扩张步步加剧,国际局势日益严峻。193年12月苏联提出建立欧洲集体安全体系的建议,但最终由于遭到英法等国的反对无法实到1939年8月,苏德双方签署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9月1日,德国入侵波兰,欧洲大战爆发。

苏联随即宣布苏联对于同它保持着外交关系的各国将奉行中立政策

——摘编自万柏连《欧战爆发前后苏联欧洲政策的变化》

材料三 欧盟外交大事记(部分)

1994年与俄国签订伙伴关系与合作协定
1996年与亚洲10国首脑在曼谷举行首次亚欧会议(美国未参与)。
2000年与非洲、加勒比海和太平洋地区的发展中国家签订第五个《洛美协定》,进一步扩大对这些国家的经济帮助。
2001年严厉批评美国废除《京都议定书》的行为。

——整编自刘德斌主编《国际关系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塞尔维亚抗击奥匈帝国的角度回答战争的性质;并分析“德皇什么都不缺,为什么还要打仗?”的根本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30年代苏联对欧政策变化的原因。
(3)阅读材料三,选择其一回答:①结合欧盟外交大事记,概括欧盟外交的特征;②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和经济两个视角简要分析其对世界的意义

2 . 材料   1919年列宁提出“和平共处”思想,认为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的和平共处是完全可能的,这成为苏俄外交政策的指导方针,利用1922年参加热那亚国际会议的大好时机,苏俄代表团积极推动苏德签订了《拉巴洛条约》。条约就苏德两国以最惠国原则发展贸易和经济合作等问题做了一系列规定,条约签订后,波兰及小协约国纷纷向苏俄靠近,到1925年底,已有22个国家与苏联建立了外交关系,苏联与资本主义国家签订的各种条约和协定达40多个。同时,这也是德国自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败以后,在国际上第一次被人放在平底地位上进行政治对话,到1922年底,德国对苏俄的出口额增加了一倍多,来自苏俄的进口额增加了十三倍以上。

——摘编自孙祥秀《苏德<拉巴洛条约>简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俄积极推动《拉巴洛条约》签订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拉巴洛条约》签订的意义。
2019-10-15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届重庆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诊断模拟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3 . 一战前的15年间,发展中国家的矿产增长了3倍。1880年到1910年间,世界香蕉、糖、可可、橡胶等产量分别增长了约60倍、3.5倍、3.8倍、8倍。这组数据
A.体现出发展中国家民族工业的发展
B.说明发展中国家具有明显经济优势
C.反映出世界农业生产机械化的实现
D.证明世界整体经济实力的显著提高
4 . 阅读下表。对表中信息理解正确的是1914-1918年英国妇女从事劳动情况统计表
行业1914年7月和1918年7月的雇佣女性人数之差女性占所有被雇佣工人的百分比
1914年7月1918年7月
金属+424000925
化学+640002039
服装—440006876
政府机构+223000347

A.战争导致大批妇女参与生产
B.英国社会观念产生重大变化
C.战争改变了政府机构的职能
D.英国妇女陆续取得了普选权
5 . 美国历史学家杰里·本特利在《新全球史》中说:“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帝国主义国家仍然统治着它们旧的殖民地和新的保护国的情况下,欧洲的全球霸权看起来更加安全。然而,这与现实不符。”下列史实不能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A.一战使德、奥战败,英、法等受到重创
B.俄国十月革命激励了欧洲各国革命
C.一战后亚非拉形成了一个民族独立国家体系
D.美、日崛起对国际事务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6 . 坦克作为一战期间出现的新式武器,首次使用在下图中的
A.
B.
C.
D.
7 . 下列四处,发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大,首次使用了新式武器——坦克的战役是
A.AB.BC.C.D.D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美人认为东方民族是劣等民族。英国哲学家罗素在1920年游历中国之后却说,中国文化建立在比西方更人道、更文明的观念基础上。不安定和好斗造成罪恶,使生活充满了不惬意,西方变得更为堕落。这表明
A.“一战”引发西方较为客观地反思东西方文明
B.当时贫穷悲惨的中国人的生活却比西方人幸福
C.西方学者否定“更人道、更文明”的中国文化
D.西方学者因崇尚中国传统文化而抛弃西方文化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日俄战争是指1904年到1905年间,日本帝国与俄罗斯帝国为了争夺中国辽东半岛和朝鲜半岛的控制权,而在中国东北的土地上进行的一场帝国主义列强之间战争……对马海战之后,尼古拉二世为首的统治集团,完全失去了赢得战争并利用战争的胜利扼杀革命的希望,日本方面鉴于人力物力的巨大消耗,也认为继续打下去对它不利。双方于1905年9月5日在朴茨茅斯同日本签订和约。朴茨茅斯和约规定:俄国承认日本在朝鲜享有政治军事及经济上之“卓越利益”,并将旅顺口、大连湾并其附近领土领水之租借权以及有关的其他特权,均移让与日本政府。此外,条约还规定将库页岛南部和俄国对辽东半岛的租借权以及其附近一切岛屿永远让与日本。日本的代价是战死(当场阵亡和负伤死)五万多人,加上病死和其他一些死亡为八万八千人。

—摘编自纽先钟《日俄战争》

材料二“日俄战争是近代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是非欧洲民族充分觉醒的序幕;这种觉醒今日正震撼着整个世界。”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俄战争爆发的历史背景。

(2)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俄战争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