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一次世界大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9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五大洲的各个角落都被帝国主义势力缟织进了资本主义的网络;它们争夺原料市场的斗争已不限于一国、一地区、一洲,全世界范围的冲突跃来越激烈。……这时欧洲国家在争夺殖民地,重新瓜分世界市场的斗争,必然会与自己利益有关的国家两两结盟或三三结盟,这些结盟的国家涉及的利益遍及世界各个角落。随着全球交通运输的发展,世界地理范围相对缩小,战时各大洲之间的兵源运输已不成问题。……一战也把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民族卷入世界政治的漩涡。

——摘编自龚敏《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世界性》

材料二   反战和平运动兴起于19世纪,在美国、英国、法国相继成立了反战组织。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反战和平运动进一步发展,20世纪二三十年代揪起高潮。参加反战和平运动的有共产党人在内的政界人士、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不同社会阶层的人们,如“国际妇女争取和平与自由联盟”的成员遍布数十个国家和地区。1927年,反帝大同盟成立,致力于领导反对帝国主义统治的斗争,支持民族自决和人民独立,爱因斯坦、宋庆龄等祓选为名誉主席团成员。1933年,该组织与国际反法西斯同盟联合组成国际反战反法西斯联盟,1936年召开的世界和平大会呼吁反对日、意、德法西斯的侵略,支援中国、埃塞俄比亚、西班牙人民的抗战。

——摘编自熊伟民《和平之声--20世纪反战反核运动》


(1)根据材料一,归纳指出人类历史发展到20世纪初出现世界大战的原因,并请结合所学知识从民族独立的角度概述第一次世界大战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民族”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述反战和平运动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掀起高潮的主要表现。
2022-07-07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梅州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初的欧洲,大多数强国都卷入了关税战和对外市场的竞争中,由于他们竭力寻求新的殖民地,以确保剩余资本和产品有海外市场。这些殖民地的竞争转而又促成了相互冲突的联盟体系的形成,加上欧洲被统治的少数民族不断高涨的民族主义愿望,这些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战争的到来。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正如我们已经看到的,一战的爆发,或多或少是欧洲领导人心血来潮的结果;与此相反,第二次世界大战则是穷兵默武的国家之间的侵略行为……西方民主国家和苏联的领导人都没有能够对这些挑战作出果断回应,导致轴心国的战事扩张愈演愈烈。西方国家同苏联之间存在竞争,尤其是民主政体对斯大林的极权政体充满怀疑,妨碍了英国、法国同苏联之间展开有效地合作,从而制约了它们对付轴心国的行动。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民主国家内部存在严重分歧,英国和法国领导人对于一战结束后签订的凡尔赛和约中针对德国侵略行为的条款有争议……随着20世纪30年代的延续,一个越来越清楚的事实是,把国际安全的保证完全寄托在国际联盟的身上是毫无意义的。

——摘编自迈克·亚达斯等《喧嚣时代·20世纪全球史》

材料三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19181939年)的历史被有的西方学者称为“焦虑的时代”。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一战爆发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概括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主要原因。
(3)试从材料三中“焦虑的时代”这一角度,概述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具体史实。
2022-07-06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红河州弥勒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事年表

时间 事件
1870年 格拉姆制成第一台商用直流电动机
1871年 德意志帝国宪法通过
1875年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颁布
1882年 德奥意三国同盟正式建立
1885年 卡尔·本茨和戴姆勒制成世界上最早的汽车
1893年 现代汽车工业兴起
1895年 俄、德、法干涉日本归还辽东半岛
1905年 日俄战争: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学说
1907年 英法俄三国协约正式建立
1914年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据高中历史教科书整理

材料二     第一次世界大战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从前看上去坚实不变的东西现在都成了问题,甚至化为乌有。欧洲强国在战争中失去了世界霸权。人们从此转向华盛顿和莫斯科。

——加亚尔等《欧洲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这一时期(1870—1914年)欧洲社会发展的基本特征。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一战后欧洲“从前看上去坚实不变的东西”“化为乌有”的主要表现。结合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史实,从美国和苏联的角度,分析“人们从此转向华盛顿和莫斯科”的原因。
2022-06-28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蒲江县蒲江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题
2022高二上·全国·专题练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图分别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的欧洲形势示意图。


材料二   靠凡尔赛和约来维系的整个国际体系、国际秩序是建立在火山上的……

——【苏】列宁《在莫斯科省的县、乡、村执行委员会主要会议上的讲话》,《列宁全集》第三十九卷

丘吉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中曾把凡尔赛体系称为“胜利者的蠢事”。


(1)比较材料一中两幅图,指出欧洲国家版图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三处明显的变化,并简要说明造成这些变化的主要因素。
(2)据材料二谈谈你对上述观点的认识。
2022-06-28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第04讲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暑假复习与自学课】2022年新高二历史暑假精品课(纲要下+选必一)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公元1500年,世界进入全球化时代,贸易中心逐渐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地区以来,欧洲国家就利用它们在工业技术、经济与政治制度上的优势,孜孜不倦地探求在这个全新时代寻求霸权的道路:从西班牙国王……(到)俾斯麦或伊藤博文,都清楚地明白经济发展、海外扩张与军事征服,将成为构筑一个大国的三根必要支柱。

——朱步冲《西方大国崛起的条件:海权,工业,殖民》

材料二   一战间接影响了亚洲人民与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关系。在战争后的数十年间,民族主义在亚洲发展成为一种强有力的政治力量…摆脱外国的控制,实现民族统一,成为知识分子的梦想和新的政治领袖的目标。在摆脱外国控制的时候,亚洲领导者利用了欧洲思想体系,但又或者改变或者修改了这些意识形态,使其适合本国的传统。…这些思想观点和理论是战争的结果,修正了人们对殖民世界和新殖民世界里政治认同的理解。……也正是在这些观点和理论指导下的民族解放运动,对刚刚形成的凡尔赛体系造成了猛烈的冲击。

——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1)根据材料一,列举欧洲国家寻求霸权的途径。结合所学,简述欧洲殖民者文化侵略的表现形式。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一战后作为“战争的结果”的思想观点。结合所学,列举两个“对刚刚形成的凡尔赛体系造成了猛烈的冲击”的亚洲民族解放运动,并用一句话概括这些斗争的地位。
2022-06-21更新 | 183次组卷 | 4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位法国官员评论道:参与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这17.5万非洲士兵,在法兰西和佛兰德的壕沟里掘好了旧非洲的坟墓。

一战后法国驻印度支那总督写道:这场把欧洲浸润在血泊中的战争已经……唤醒了远离我们的土地上人民的独立意识……过去几年里,一切都变了。不论是人还是思想,就连亚洲本身都变了。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全球分裂:第三世界的历史进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为什么说一战“掘好了旧非洲的坟墓”。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战后亚洲民族独立斗争在中国的表现。
2022-06-21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卓越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大灾难时期

材料一   英国历史学著作《极端的年代:1914-1991》,把1914-1991年划分为三个阶段:1914-1945年是大灾难时期;到20世纪70年代初,是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随后就是解体分散、彷徨不定、危机重重的年代。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二图片的提示信息,说明“1914-1945年是大灾难时期”的史实依据。
(2)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这两大史实对世界殖民体系的影响。
2022-06-05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B卷)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帝国主义国家为获得更多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展开激烈争夺,形成错综复杂的矛盾。19世纪末,随着英国经济优势逐步丧失,调整原有的“光辉孤立”和不结盟政策,寻求新的平衡。1901年英德同盟之议破裂,两国早先由于海外贸易、殖民地和海军竞争形成的种种矛盾至此更为发展。英国开始把德国作为最危险的对手,逐渐调整战略部署:在远东与日本结成同盟,以阻止沙俄在远东的扩张;在欧洲开始与法国接近,以期共同对付德国。当时,德国操纵三国同盟称霸欧陆的态势明显。历史演变的结果是英法俄三国协约的建立,欧洲形成以英德为首的两大军事集团对峙的局面。

——摘编自陈欣怡《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主要原因—英德矛盾》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德矛盾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德矛盾带来的影响。
2022-05-29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焦作市普通高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9 . 工业革命引发社会阶级关系和国际关系格局的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工业文明时代是一个“机器时代”。机器几乎渗透到社会的一切领域……社会面貌变化之大,可谓天翻地覆,令人眼花缭乱。……当然,工业文明实现的不仅仅是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自然环境的变化,它还带来人类在民族、国家、社会关系以及精神和思想领域的全方位巨变。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

材料二   傅立叶认为,资本主义社会是一个在自私自利、唯利是图的利己主义统治下的“恶性循环”的社会。利己主义支配着所有的人,以致整个社会制度和思想体系都把自私自利作为一切打算的基础,因而在文明制度中,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是对立的,每个人都以损人利己为能事,把自己的幸福建筑在别人的痛苦之上。……文明社会的一切罪行和灾难的直接渊源和最集中的表现,就是资本主义的商业制度。……傅立叶心目中的理想社会,是建立在公平正义基础上的和谐制度,这一制度是以情欲引力、均衡分配、阶级融合为其要素的。

——摘自徐觉哉欧洲空想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观

材料三   随着向帝国主义过渡,这种不平衡加强了,这主要表现为一些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往往以跳跃的方式,在很短的时间内赶上和超过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但是,与帝国主义各国实际力量的这种新变化情况相反,各帝国主义国家所占有的殖民地、市场和势力范围,却是按照旧的力量划分的。……帝国主义之间的斗争造成了国际关系上的分化、改组和重新组合,结果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洲形成了两大敌对的军事侵略集团。

——摘自刘明翰 海恩忠《世界史简编》


(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列举棉纺织业基本实现机械化生产过程中的一系列“机器”,从生活方式和自然环境变化的角度简述工业革命的影响。
(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概括傅立叶的主要主张并分析其设想之所以被称为“空想社会主义”的原因。
(3)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用一句话概括“不平衡”的含义,简要分析欧洲“两大军事侵略集团”形成的主要原因。
10 .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人类最可尊敬的高尚品格是通过战争而揭示和显露出来的。……在战争中得到发展的是人类的最高贵的美德,包括勇敢、克己、忠于职责,以及甘冒生命危险的自我牺牲。

——德军参谋总长毛奇

材料三   英国画家尼维森以一战为题材的作品《光荣之路》,讽刺了统治阶级所鼓吹的“光荣”是对人们的欺骗,带来的是死亡和灾难。


(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时期世界主要力量的什么组合状况?
(2)简要分析这一时期世界主要力量组合状况的成因。
(3)据材料二概括毛奇的主要观点。他的意图是什么?
(4)结合材料三《光荣之路》的寓意,谈谈一战给当时的人们带来了怎样的精神创伤?
2022-04-12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巫山县官渡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