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9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 . 材料一:下图。



《桥上的缝隙》(木牌上的文字:国联大桥是美国总统建议成立的)

材料二:一战后,英法虽受到很大削弱,但在国际上仍有巨大的威望和影响力,为美国远远不及。巴黎和会上,欧洲国家相对比较团结,美国比较孤立,和会通过的决议打破了美国独自操纵国联的目的。回国后,威尔逊竭力说服国会通过决议,但由于美国加入国联得不偿失,且此时美国孤立主义势力抬头,竭力反对美国参与欧洲纷争,最后参议院否决了加入国联的决议。

——摘编自《美国为什么没有参加国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解读漫画的内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漫画中现象出现的原因。
2022-03-06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濮阳市2022届高三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191月,美、英、法、日、意等30多个战胜国召开巴黎和会,集中讨论处置战败国德国的有关问题,经过激烈争吵和斗争,于628日签订了《凡尔赛和约》。《和约》重新划定德国疆界,限制德国军备,瓜分德国海外殖民地。而关于德国的赔款问题,和会主要大国就德国的赔款数额、赔款的分配、赔款筹集等具体问题,无法达成共识,仅规定和会结束后,成立专门的赔款委员会,确定赔款数额及分配方案。19204月,由法、英、意、比利时组成的赔款委员会确定德国赔款总额为1320亿金马克,限42年付清,法国得到赔款总数的一半以上。当年5月底前德国必须支付10亿金马克,以后每年支付20亿金马克。围绕德国赔款问题,法英美持续不断地博弈,德国则利用其矛盾,不断提出减少赔款和延期赔款的要求。1932年,德国宣布此后不再支付赔款。

——摘编自关绍纪、陈庆军《世界近现代史精要》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巴黎和会的主要成果。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德国赔款问题难以解决的原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萨尔本是德国的一个省份,是德国的重要重工业区之一。一战后,《凡尔赛条约》将萨尔从德国中划分出来归国联管辖。1935年国联举行公民投票来决定萨尔未来将归入德国还是法国,90.3%的公民投票支持萨尔回归德国。1935年1月17日,经国联理事会批准,萨尔重新回归德国。这一事件体现的国联原则是
A.民族自决B.大国一致C.委任统治D.集体安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有学者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有其深刻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解释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而且实际上引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可以说是一个事件造成了另一起事件。”这一说法的主要依据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A.经济危机导致欧洲和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B.强权政治下建立的新秩序埋下了冲突祸根
C.英法等国推行的绥靖政策加速了战争爆发
D.法西斯的侵略导致大战阴霆再次笼罩欧洲
2021-08-04更新 | 671次组卷 | 19卷引用:河南省新乡市新乡县龙泉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一战爆发后,北洋政府总统府秘书长梁士诒积极主战,然而,未成功参战。1916年,凡尔登战役和索姆河战役的结束,加剧了英、法等协约国人力资源的匮乏。为挽回颓势,英、法采取招募“干活不知疲倦”的华工的办法。据记载,一战期间,英、法两国在中国共招募华工14万多人。华工抵达后即被编为华工军团,从事战地作业和后方战勤保障工作。一战结束后,北洋政府设想以此为契机,打破套在中国人头上的重重枷锁,一改中国卑微的国际地位。然而,巴黎和会期间,日本借美、法、俄等国的支持,强占了德国在山东省的一切利益。得知消息后,华工纷纷投书谴责并踊跃捐款支持北洋政府维护国家利益。1919年5~6月,旅法华工和留学生奔走呼吁,并包围了中国专使的寓所,不准他们出门、签约,并警告:若在和约上签字,他们就像北京学生声讨卖国贼一样对待之。同年6月28日,华工和留学生包围了首席代表陆征祥的寓邸,“陆征祥看见局势危险亦不敢再到凡尔赛去签字,当天的晚报登出了中国代表团在签字时缺席”。

——摘编自赵德生《一战华工与五四运动》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法招募华工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华工在一战和巴黎和会期间行为的意义。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美国人虽然可以拒绝加入国际联盟,也可以在它成立后的一段时间里保持完全不承认的态度。但问题是,国联仍然存在,全球50多个国家正在通过他们的国际合作积极推动着它的发展。美国的国际利益使其不得不承认“国联是处理人道主义问题的合适机构。”在哈丁和柯立芝总统时期,美国都在国联中安插了许多所谓的非官方观察员,他们参会但不参与讨论,美国的另一种参与形式是“‘官方代表’作为非官方代表”参加。由“非官方”向“官方”转变的发生是渐进的,1924年起,美国官方代表几乎列席每一次有关军备、经济和社会问题的会议。同时美国也曾争取加入国际法庭,但几次努力都因国内孤立主义的反对而作罢。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孤立主义更居上风,但1930年一年里美国参加过40次国联会议,并在国联总部拥有5名常任代表。

     ——摘编自葛宇鹏《20年代美国与国际联盟关系初探》


(1)根据材料,概括20年代美国对于国联的态度以及美国与国联关系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国与国联关系走向变化的推动因素。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一战后,帝国主义大国先后召开限制海军军备的会议。在日内瓦海军会议上,英国强调华盛顿会议关于美、英、日主力舰553的比率适用于大型巡洋舰,限制建造大型巡洋舰,其目的是针对美国。美国主张规定一个总吨位数,各级辅助舰只分配由各国决定。日本提出一个倾向英国主张的折衷案,遭到美国的反对,这样日内瓦会议无果而终。1930年,伦敦海军会议召开,日本要求美、英、日三国辅助舰只的比例为10107,美国不同意,意大利为在地中海争霸,要求同法国海军平等,法国反对,英国要求其海军力量等于法、意两国的总和,法国拒绝。法、意因矛盾不可调和而退出会议。最后只有英、美、日三国达成了协议,签署《伦敦海军公约》。但到二战爆发前夕,也被破坏殆尽

——摘编自林和坤《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帝国主义裁军》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实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到二战爆发前夕,《伦敦海军公约》被破坏殆尽的原因。
2021-06-19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名校联盟2020-2021学年高二6月联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在两次海牙会议上的立场都说明其反对裁军的坚决态度,但一战结束后,美国却认为大规模军备竞赛导致了战争。1920年,美国军备维持费连同战争开支竟高达财政预算的93%;1921年,美国参议院通过了参议员博拉的裁军修正案;1927年,美国建议召开五国海军会议,以限制英、日等各国的军力发展,维持战后秩序。裁军过程中,一些重要的裁军会议大都是由美围绕开国联发起召开的,其裁军目标也主要转向海军军备问题,进而实现自己称霸亚太地区的野心。一战后,随着日本、英国日益增加的巡洋舰的威胁,1927年,柯立芝总统不得不召开日内瓦会议,同意建造更多大型军舰以满足部分利益集团的要求。1939年,二战全面爆发,美国裁军政策宣告失败。

——摘编自杜清华《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的裁军政策及其特点和后果》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简析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裁军政策出台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指出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裁军政策的特点。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在国际联盟成立初期以至整个20世纪20年代,美国在和国际联盟的关系上最初是既不参加也不往来,但很快就改变这一态度。但是,美国政府不管是哈定总统任期或者是柯立芝总统任内,在正式提及国联这个组织时,他们的态度是谨慎的,总是把它当作是欧洲的区域性组织,只支持它讨论和解决欧洲事务,而拒绝承认它有干预关洲事务的权力。富兰克林.罗斯福在早年是支持威尔逊关于建立国际联盟的理想,也主张参加国际法院。就任总统以后,在孤立主义派的压力下,他又不赞成美国参加国联。然而,在日本已在远东发动侵略,世界风云变幻的历史条件下,美国和国联的关系不可避免地紧密起来。

——摘编自王绳祖主编《国际关系史》第五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罗斯福就任总统后不赞成参加国联及“和国联的关系不可避免地紧密起来"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国际联盟。
2021-05-07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安阳市2021届高三一模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