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5 道试题
1 . 近代以来,英美两国的合作对世界局势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会议(巴黎和会)开始后,法国代表团就提出了一整套削弱德国的计划。该计划的重点有二。首先,法国借口“安全保障”,要求把莱茵河作为法德之间的边界——这是法国几个世纪以来所梦寐以求的,并在莱茵河左岸建立一个同德国分离,且又受法国保护的莱茵共和国;其次向德国索取巨额的战争赔款.……虽然“老虎总理”为首的法国代表团在巴黎和会上使出了浑身解数,但面对美英两国的共网抵制,仍未能实现法国的全部意图。……尽管《凡尔赛和约》未能满足法国的一切要求,但它的许多条款还是让法国颇感满意。

——吕一民《法国通史》

材料二 戴维·雷诺兹指出,“战时的英美关系是一种实用主义的婚姻,体随合作旋律的持久音调是竞争。在维护两国作为公认大国的合作框架内,英美却在设法夺取优势和有利地位,这的确是一种竞争性的合作关系。”

——戴维.雷诺兹《霸权与冲突的世界》

材料三 战后欧测,随着共同敌消失,英国与苏联的战时联盟便失去了存在的基础,原有矛盾变得再度尖锐起来:英苏在战后处理德国问题上的矛盾、在地中海东部和中东地区的冲突以及东欧的形式的变化,都使英国越来越倾向于将苏联看成是国家安全和欧洲和平的主要威胁。但是,面对崛起的苏联强权,英国深知自身己无力应付,它也不能依靠羸弱的欧洲来解决这一问题,只能联合美国以遏制苏联。

——梁军等《冲突与合作:霸权转移视野下的现代英美关系考察(19141947)》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美对德国问题的处理态度,并说明《凡尔赛和约》是如何“让法国颇感满意”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1939年—1942年英美“实用主义婚姻”形成的主要步骤,并分析“婚姻”形成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概括指出英苏由战时联盟走向战后对抗的原因,并例举二战后初期英国“联合美国遏制苏联”的两项措施。
2022-05-28更新 | 97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浙江大学附属中学2022届高三下学期5月份仿真模拟历史试题
2 . 长期以来,法国是欧洲大陆秩序的中心,对欧洲秩序的走向有着重要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拿破仑帝国时期,法国作为欧洲大陆第一个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它的制度、它的革命原则、它的思想均对周边欧洲国家具有感召力,拿破仑作为革命的输出者也得到周边处在封建压迫下的各国资产阶级的支持。正如恩格斯所说,“拿破仑接二连三地派遣军队袭击德国”,“在法国已完成其任务的统治,拿破仑以战争的形式搬到了其他国家”,并说“这种统治在德国是需要的”。

——摘编自齐世荣《15世纪以来世界九强的历史演变》

材料二   一战后,法国作为参战的主要国家和主要战场,在协约国方面损失最大,但它作为这场大战的主要战胜国,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陆军,已成为欧洲大陆上最具争霸实力的强国。巴黎和会上,法国要追逐的目标,比英国更为偏狭和近视,除了分享德国的殖民地,主要是企图独揽欧洲大陆的霸权。为此,它要通过领土上肢解、经济上榨取、外交上孤立、军事上限制等办法,最大限度地削弱德国,使之永远降为二等国。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第三编,现代文明的发展与选择)》

材料三   法兰西第五共和国的缔造者和首任总统戴高乐曾说,“能够把人民动员起来的是抱负。而如果没有一种伟大的民族抱负,法国就无所作为。在王朝时期,法国有完成民族统一的抱负:后来,法国又有革命信念的抱负;在拿破仑一世,法国的抱负是统治欧洲;在拿破仑三世,其抱负是废除1815年条约;在第三共和国时期,法国的抱负是报复;在1940年的灾难之后,法国的抱负是解放”;而二战结束后,法兰西的抱负又是世界大国,因为“没有伟大,就没有了法国”。

——摘编自肖德甫《大国法则》


(1)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拿破仑一举摧毁第三次反法同盟的著名战役。对于材料一中“在法国已完成其任务的统治,拿破仑以战争的形式搬到了其他国家”的观点,请结合拿破仑对外战争带来的积极影响子以说明。
(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巴黎和会期间法国在对德问题上“追逐的目标”,并概述法国“通过领土上肢解”德国的具体表现。
(3)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指出法国1940年遭遇的“灾难”及此后的“解放”,并列举二战结束后“法兰西的抱负又是世界大国”的若干事例。
2022-03-31更新 | 12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普通高中强基联盟2022届高三3月统测历史试题
3 .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世界局势风云变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际联盟的许多宗旨都是值得称颂的,最初也的确取得了一些成效,如解决了阿兰群岛的争论,将奥地利从经济灾难中拯救出来,防止了巴尔干半岛上希腊和保加利亚之间战争的爆发等。此外,国联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扩展了对难民的援助;帮助抑制白色奴隶和鸦片交易;拓展援助贫穷国家以及推动在劳动关系和许多其他领域的国际合作。但是,当远东和欧洲两个战争策源地产生以后,英、法主导绥靖政策,国联的约束是无力的。

——赵文亮、崔美《这才是真实的一战历史》

材料二   早在1909年,甘地偶然提出了“没有纺车就没有自治”的观点。这是甘地第一次将印度的民族主义运动和一项特殊的经济生产活动建立直接联系。纺线活动既是旧的,也是新的。这是属于古老印度乡村的活动,此时成为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的殖民抗争运动的化身。领导印度人民争取独立的精英阶层,也是将纺车作为中介,团结了印度民众,让纺车成为“跨地区、种姓、阶级的,宗教的、统一的、泛印度的民族符号”。

——上海博物馆《文物的亚洲》

材料三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不仅是军事上的你死我活的对抗,而且是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意识形态等领域的全面抗争。在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中,反法西斯国家为了战胜最凶恶的敌人德、日、意法西斯,不仅坚持以正义战争反对非正义战争,而且广泛地、卓有成效地运用政治、经济、外交、舆论宣传等各种斗争形式,在极其尖锐复杂的斗争中经受了严峻的考验,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取得了深刻的教训。

——彭训厚《历史的告诫——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终结与总结》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从国际关系的角度,指出国际联盟成立的必要性。概述国际联盟的进步意义,并指出其“约束无力”的制度因素。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分析“纺车”的作用。从亚洲的角度,指出甘地“殖民抗争运动”的意义。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原因,结合所学,分析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影响。
2022-03-11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天略外国语学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选考模拟(二)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1811日,美国向英、法、意、日、中五国正式发出会议邀请。邀请书的第—部分写道:巨额军费开支造成了沉重的经济负担,消耗了大量的人力,以至侵害了“社会之安定、正义之和平之确定“。目前有关各国会同讨论裁减军备的时机已到,而首先应讨论限制海军军备问题。邀请书的第二部分指出,须有要求和平的意愿并消除国家间误会,裁减军备才有成功的可能,因而在对太平洋及远东有关问题的讨论中应该遵循尊重友谊、去除争端的原则。英、法、意、中等国当即表示同意。

——丘吉尔《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

材料二   二战后初期,在奠定全球经济生产和贸易迅速增长的基础方面,美国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美国政府为国际贸易和贷款机构提供资金,世界经济从战争破坏中恢复。美国经济的巨大财富,使之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它是欧洲和亚洲各国的主要贸易伙伴。二战后不久,美元成为主要国际货币,它有着稳定的固定价值。直到1971年,美国政府一直保证每盎司黄金兑换30美元的币值,以黄金为基准维持着美元价值的稳定。

——选自丹尼尔·R.布劳尔《20世纪世界史》


(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此次会议就裁减军备问题达成的协议。结合《九国公约》分析会议在远东和太平洋问题上是否达到了美国宣称的尊重友谊、去除争端?
(2)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指出美国在促进世界“贸易迅速增长”方面所扮演的“至关重要的角色”。如何认识美国所扮演的角色?
2022-01-01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创新致远协作体2022届高三12月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1年采取的新经济政策一直实行到1927年。在新经济政策的指导下,国家仍控制着经济的“最高指挥权”,保持基本生产企业的国有制,与此同时,也允许大量为谋取个人利益的私人贸易存在。基本问题是要恢复城乡之间的贸易……新经济政策促进了城市商业阶级和农村大农场主或富农的产生。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使战争和革命带来的严重破坏得到恢复。但实际上经济并没有真正的进展。

——摘引自【美】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材料二   巴黎和会仅仅暂时解决了欧洲列强战后的和平问题,却没有解决日、美、英等列强在远东太平洋地区的矛盾。这种矛盾主要集中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三个方面。192111月,华盛顿会议正式举行,会后形成了新的国际政治格局-华盛顿体系。美国作为该体系的发起者和组织者,在遏制日本方面取得了成功。

——摘引自金卫星《中美关系史纲(1784~2010)》


(1)根据材料一,概括“新经济政策”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新经济政策”作简要的评价。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在华盛顿会议上美国是如何从政治、经济和军事三个方面遏制日本的,并指出打破这个体系的事件。
2021-03-05更新 | 209次组卷 | 3卷引用:浙江省百校2021届高三3月联考历史试题
6 . 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是美国重要的外交传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贝米斯(美)《美国外交政策史》中说:“美国的外交政策是在1796年才第一次明确地清楚地规定下来。华盛顿的《告别演说》的贤明而完美的思想真正体现了开国元勋们的经验和智慧。一百多年来没有一个明白是非的政治家认真否定过。”

——肖海芹《孤立与发展-美国建国初期的孤立主义造析>

材料二   “威尔逊的失败,不是以国联是否为美国国会正式通过或国联的正式成立来衡量”,而是“早在欧洲时,他就失败了,相较于克里蒙梭的冷静、睿智、胸有成什,威尔逊要逊色很多了,对于克里蒙梭的提议,他总是节节败退,合约条款的大多数内容都是由英法两国拟定。威尔逊“偏袒德国”的主张没有得到欧洲战胜国人民的欢迎,而对于德国的“特定保证”也没有实现。他离开巴黎时也许更像是一个和会的“局外人”。成立国际联盟是威尔逊理想主义最为核心的一部分,而《凡尔赛和约》中的国联已经蜕变成英法两国倩以控制他国的工具,其实质上更像一个一致对外的军事同盟,到关键时刻就只是一个没有实际作用的“空架子”。威尔逊理想主义第一次尝试的失败,固然与其在整个和会中的个人表现有关,但是,这背后还有更为深厚的国际背景因素和国内政治传统因素。

——摘编自《浅析威尔逊理想主义在巴黎和会上的失败》

材料三   20世纪90年代单边主义一度大行其道,美国不顾包括西欧主要国家在内的国际社会的反对,发动了伊拉克战争,世界多极化趋势似乎受控。美国学者克劳斯·海默在90年代初宣称世界进入了以美国为主导的单极时刻。在这种单极论盛行下,基辛格头脑冷静,在1993年告诫世人,由于共同敌人和威胁的消失,西方联盟的凝聚力下降,欧洲、日本与美国的利益冲突增多。同时,由于经济增长速度不同,日本、德国或欧盟及中国必将崛起,美国尽管还是唯一的超级大国,但对国际体系的控制力在下降。

——摘编由人民网学术论坛《世界多极化加速演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此处的“外交政策”是什么?除了外交政策上的忠告,华盛顿在告别演说中还提出了哪些建议?
(2)根据材料二,概括威尔逊理想主义失败的表现,结合所学分析其失败的主要原因。
(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克劳斯·海默认为进入以美国主导的单极时刻的原因。用20世纪九十年代中国在国际舞台的活动证明基辛格观点的正确性。
2021-01-14更新 | 19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镇海中学2021届高三1月选考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
7 . 1921年的中国和世界都不平静,所发生的一些重大事件对历史发展进程有深刻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在巴黎和会上没有取得自己想要的东西,最终没有加入国际联盟,便把注意力集中到与自己的利益息息相关的东亚和太平洋地区。而日本利用一次大战的天赐良机,扩充了它在这一地区的实力,对美英构成威胁。限制日本扩张,成为美国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美、英、日三国也希望限制海军军备竞赛。……面对这些问题,美国倡议召开国际会议进行讨论。

——摘编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人民教育出版社)

条约规定:“互相尊重它们在太平洋区域内岛屿属地和岛屿领地的权利”,“缔约国之间发生有关太平洋某一问题的争端”,应召开缔约国会议解决.缔约国在太平洋区域的权利遭受任何国家威胁时,缔约国应协商采取有效措施。

还规定:“1911年7月13日英国和日本在伦敦烯结的协定应予终止。”

——摘编自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

材料二19211215日,根据中典湖南支部和毛泽东的指示,黄爱、庞人铨以湖南劳工会的名义,在长沙召开了各界群众1万多人参加的反对华盛顿会议的集会和游行示威,向帝国主义瓜分中国提出了严重抗议。

——摘编自唐春元(死得其所:毛泽东妙释生死价值观)(《党史博览》)

材料三1921年春天形成了这样的政治形势;要求必须立即采取迅速的,最坚决的、最紧急的办法来改善农民的生活状况和提高他们的生产力。为什么不是改善工人的生活状况,而是改善农民的生活状况呢?因为要改善工人生活状况,就需要有粮食和燃料。从整个国家经济的角度来看,现在最大的“阻碍”正是从这里生产的。要增加粮食的生产和收成,增加燃料的收购和运输,非得改善农民生活状况,提高他们的生产力不可。

——摘编自《列宁选集)第四卷


(1)根据材料一,分析“美国倡议召开国际会议”的主要意图。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条约的具体名称,并阐释该条约给美、日所带来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毛泽东的政治身份及其工作职能。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华盛顿会议上对中国山东问题的处理结果,并予以评价。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苏俄1921年所形成的“政治形势”的直接因素,简述列宁解决“农民的生活状况和提高他们的生产力”的“最坚决的、最紧急的办法”及历史意义。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我发言之前,请大家先看一样东西。入会场的时候,牧野先生为了讨好我,争得在中国山东省的特权,把这块金表送给了我。……牧野男爵愤怒了!他真的愤怒了!估且就算我偷了牧野男爵的金表,那么我倒想问问牧野男爵,你们日本在全世界面前偷了中国的一个山东省,山东省三千六百万人民该不该愤怒!四万万中国人民该不该愤怒!请问日本的这个行为算不算偷窃?!……刚才牧野先生说,中国是未出一兵一卒的战胜国,这是无视最起码的事实。……因此中国代表团深信会议在讨论中国山东省问题的时候,会考虑到中国的基本合法权益,也就是主权和领土完整,否则亚洲将会有无数灵魂在哭泣,世界将不会得到安宁。

但最让中国代表团无法相信的是,尊敬的各位代表居然作出了如此让人无法接受的决定。

——据影片《我的一九一九》中顾维钧在巴黎和会上的演讲台词改编


(1)材料一顾维钧先生在演讲中提到的“你们日本在全世界面前偷了中国的一个山东省”具体指的是什么?结合所学,概述顾维钧先生说“中国是未出一兵一卒的战胜国,这是无视最起码的事实”的历史依据。

材料二   中国在华盛顿会议上坚持了依据国际法独自抗争维权的方略,在强调自身在远东国际均势中的重要性的基础上,通过主动参与缔结国际条约体系,基本上达到了以国际法制衡列强在华势力、维护国家权益的与会目标。192224日,中、日正式签署《解决山东悬案条约》并被载入华盛顿会议记录,规定日本将胶州德国旧租借地交还中国,日军撤出山东;日本同意撤销二十一条要求中原来旨在把中国变为日本保护国的第五条,并放弃了某些特惠权利。

——据金卫星《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与中国外交方略的转变》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在华盛顿会议上基本达到了“与会目标”的原因,并简述“山东问题”初步“解决”的影响。
2020-11-25更新 | 109次组卷 | 2卷引用:【新东方】绍兴qw129
9 . 历史是在具体的空间中展开的,空间是观察历史的基本视角。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帕特农神庙是卫城的主体建筑,是供奉雅典娜的神庙,建筑采用了最大的体量、最隆重的规格来体现重要性,多立克柱式的围廊式庙宇,立面上有古希腊大雕刻家菲狄亚斯的几组主题性雕刻,彰显建筑的雄伟壮丽。帕特农神庙距离山门入口的距离80米,是为了让人进入卫城就能够有对帕特农神庙有最舒适的观赏条件。

——据肖鹰《中西艺术导论》等整理

材料二 1919年6月28日,在凡尔赛的镜厅签署了《凡尔赛和约》,协约国对于德国的处置具体可分为四种情况:①宰割德国领土;②有些地区原先就属于别的国家,或本身就是一个独立国家,战前被德国占领或吞并,现在通过和约,使之归还或独立。③对于原先德国与周边国家有争议的地区,通过公民投票决定其归属。④处置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

——龚亚立《略论凡尔赛体系的几个问题》

材料三 1951年大事记

422 中朝与联军爆发了惨烈的第五次战役,战局自此形成均势
629 李奇微收到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指示,并于30日致电中朝最高指挥官,商议谈判的时间、地点。
71 金日成、彭德怀复电,决定在开城谈判
822 联军轰炸机空袭凤庄
823 金日成、彭德怀向李奇微提出严重抗议。谈判第四次中止
8 美方发动空中绞杀战,意图对谈判施压

——据陈波 《冷战同盟及其困境》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述帕特农神庙的建筑艺术成就及其体现的精神文化内涵?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各举一例说明《凡尔赛和约》对“①、②、④”三种情况的处置,并归纳上述处置所反映的《凡尔赛和约》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联军”解决朝鲜问题的手段及朝鲜停战协定的最终签署地,并用一句话简析朝鲜战争的性质?
2020-11-20更新 | 9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年1月浙江选考仿真模拟试卷历史01
10 . 近代以来,美欧跨大西洋的国家关系,存在着一种冲突、合作与联盟的多面形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华盛顿在1778年初写给大陆会议的信中呼吁,“有必要立即利用国外关系,把我们同欧洲的谈判提上日程,法国一旦发现和解条款已正式提出,我认为它必将承认我们的独立,并立即宣战。……一场欧洲战争和一个欧洲盟国将圆满地解决我们的问题。”法美谈判代表经过一个月的交涉,于2月6日在巴黎签署了《联盟条约》。该条约共13项条款,其主要内容是:在目前英美冲突期间,如果战争在法国和英国之间爆发,作为盟国,法国和美国将使之成为共同的事业。

——摘自彭友祥《法美联盟与法国大革命》

材料二

(美国独立后),在美国革命那一代人看来,美国是一个共和制的国家,肩负着为全世界树立“楷模”的使命,因此不能卷入欧洲君主国家之间的战争与纷争,否则争取“自由”的美国革命便失去了实质意义。……这一原则尽管包含着自由的美国与专制的欧洲在政治上二元对立的“理想”色彩、但从长远来看无疑符合这个新国家的实际利益,可以让美国摆脱了欧洲国家的政治纷争,专心致力于国内经济的发展,更重要的是还可以使美国从这些纷争或战争中获得巨大的好处。因此,“不卷入欧洲国家的纷争”自然成为绝大多数美国精英人士的共识。

——摘自王晓德《法美结盟及其对美国革命成功的意义》

材料三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毁灭性、混乱性和残酷性,使得人们开始认识到,通过战争来维持均势是一种再也不能令人容忍的行为。然而,如果均势体系是不合适的,那么我们用什么来取而代之呢?威尔逊承认主权国家是不可能被废除的,但是他认为,国际政治和国内政治一样,可以用法律和制度来限制武力的使用。自由主义的药方是建立起类似于国内立法和司法机关的国际制度,使得民主程序也可以应用于国际层次上。……然而由于国内存在着强大的孤立主义势力,威尔逊的这一目标并没有实现。……后来,随着民主党领导人罗斯福在总统大选中的胜利,美国开启了一个发生重大变革的时代。这种变革将最终消除孤立主义的氛围,但在当时没人能预见到这一点。

——据小约瑟夫奈《理解全球冲突与合作》等改编


(1)仔细阅读材料一,概括指出华盛顿的战略意图。结合所学,概述“法国和美国将使之成为共同的事业”在军事上的表现。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独立后“美国革命那一代人”所奉行的外交政策及内涵。认真阅读材料二,从价值观与国家利益的角度,概括“‘不卷入欧洲国家的纷争’成为绝大多数美国精英人士的共识”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指出威尔逊为建立“类似于国内立法和司法机关的国际制度”而提出的设想及其真实目的,并列举二战期间美国因战争形势变化而“最终消除孤立主义”的“变革”举措。
2020-11-14更新 | 11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2021届高三11月诊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