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二次世界大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20世纪初期,国际社会主流的战争观是把战争看作一种政治工具。战争只是达到目的的手段,与道德无关,也就无所谓正义与否。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硝烟刚一消散,各国学界就开始纷纷成立研究机构来探讨战争的原因。富于理想主义的和平主义思潮兴起,和平主义的基本观念是任何战争都是不道德的,而不论战争的起因或是目的。在这种思潮的影响下,战争不再被顶礼膜拜,甚至成为人们害怕、厌恶的词汇。这种战争观在20世纪30年代风行一时,人们希望能够通过载减军备或和平谈判来解决争端并避免战争。二战后异军突起的正义战争论是一种新的战争观。正义战争论的核心观点是可以把战争区分为正义的和非正义的两类。二战结束后,盟军对德、意、日法西斯的暴行进行了客观的揭露,导致人们对这场战争的认识不同以往。原子弹的应用显示了核武器的毁灭性威力,战争本身的价值都受到了质疑。

——摘编自梁占军《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国际战争观的转向与衍生》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两次世界大战前后国际战争观的变化。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前后国际战争观变化的原因。

2 . 材料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铁路运输是苏联、德国这两个以陆路为主的国家的战争生命线。战时,苏联铁路承担了总货运量的85%,为前线输送军需物资。随着战争规模的扩大和技术兵器的增多,运输投送方式发生了变化。一是空军的后勤支援得到了肯定和大发展。在对地面机械化部队进行大规模的机动后勤支援、大量地面部队的战略性空中转移和运送伤员中,表现出了不可代替的作用。二是海上运输在海战、两栖作战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太平洋战争中盟军用运输船联结成的浮动后勤基地有力地保证了太平洋海战和登岛作战。这一切都得益于战争期间飞机制造技术、跑道修建技术、导航设备、大型船舰制造技术、各种登陆器材的发展。

——摘编自李元奎等《科学技术对第二次世界大战进程及形态的影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运输投送方式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运输投送方式变化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