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二次世界大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0 道试题
1 . 1938年,张伯伦决心将英、法两国倡导的维护凡尔赛体系的方针,改为对德作出某些让步。如签署捷克斯洛伐克苏台德区属于德国的协议,承认德国对奥地利的合并,彼此达成“全盘解决”,就能稳定欧洲局势。他的构想
A.遏制了法西斯势力的扩张B.助推了欧洲战争势力的膨胀
C.缓和了英国与德国的矛盾D.促进了欧洲安全体系的建立
2022-05-08更新 | 336次组卷 | 7卷引用:四川省宜宾市2022届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题

2 . 材料   第二次世界大战完成了对欧洲全球霸权的破坏,这一破坏始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因此,这两次大战对世界历史具有相似的意义。不过,它们也存在着重大差别,这些差别对当今的国际舞台有着重要意义。比起先前的霍亨索伦王室和哈布斯堡王室,纳粹和日本军国主义者对欧洲和亚洲旧秩序的破坏要大得多。德国入侵占了整个欧洲大陆,日本人则侵占了整个东亚和东南亚。但是,这两大帝国都是短命的。它们到1945年已不复存在,留下了两大包括具有重要的经济和战略价值的地区在内的权力真空。同任何意识形态方面的原因差不多,这两大权力真空的存在导致了冷战的爆发,使各交战国不能在1945年之后立即形成全面的和解。

两次大战战后时期的另一个差别是1945年以后殖民地臣民进行了卓有成效的革命,这与1918年以后帝国权力的加强形成了鲜明对照。20年内,欧洲诸幅员辽阔的帝国几乎全部消失。因此,战后不久全球两大著名的发展便是殖民地革命和冷战。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指出两次世界大战的“重大差别”。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第二次世界大战完成了对欧洲全球霸权的破坏”的原因。

3 . 材料   希特勒在打败法国后,曾提出愿与英国在瓜分世界的基础上和谈。当时英国处境虽然十分困难,但丘吉尔内阁断然拒绝。在诱和目的没有达到后,希特勒准备用武力入侵英国。1940年7月6日,希特勒签署第16号指令,要参谋总部制订在英国登陆的“海狮作战计划”。7月10日,德国集结了约2400架作战飞机,开始连续不断地大规模空袭英伦本土。由于英国军民同仇敌忾、斗志高昂,又有包括1800门高射炮和沿东海岸设立的一系列雷达站、观察哨等防空设施,加上破译了德方的通讯密码,使德国的“空中闪击战”一开始就未奏效。9月上旬,德方意识到短期内不易赢得全面制空权,转而对伦敦等城市不分昼夜狂轰滥炸,企图瓦解英国人民的斗志,逼英就范。9月17日,希特勒感到已无法取胜,被迫下令不定期推迟实施“海狮计划”。最后,“海狮计划”不了了之。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上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德国实施“海狮计划”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德国“海狮计划”失败的原因。
4 . 有美国学者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目的在于重新分配欧洲的权力,而1939-1945年的大战却是意识形态之战”。这里的“意识形态之战”,就美国而言是指
A.封建主义与资本主义B.独裁暴政与自由民主
C.资本主义与共产主义D.民族主义和世界主义
2020-05-25更新 | 176次组卷 | 40卷引用:四川省宜宾市第四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材料   二战爆发后,1940年美国与澳大利亚正式建交。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澳大利亚对日宣战。1942年1月,日军空袭澳大利亚北海岸,澳政府不再把维护英国在远东的基地作为首要任务,而是把保卫本国安全作为首要目标。1942年3月,菲律宾陷落,美军将领被迫率部南下在澳大利亚登陆。随后,双方设置美澳联合司令部,大本营设在墨尔本。在整个太平洋战争期间,有100多万的美军经过或驻扎在澳大利亚,美军的大部分物资支持由澳提供。菲律宾被占领后,澳大利亚成为美军太平洋反攻的跳板。美澳两国在“二战”期间建立的战时军事同盟,为战后构建美澳同盟奠定了厚实的基础。

——摘编自王娟《第二次世界大战对美国构建战后亚太同盟体系的影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时美澳军事同盟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二战时美澳军事同盟形成的影响。

6 . 材料卢沟桥事变后,日本政府多次召集议员、财界、舆论界的会议,要求其与政府合作。《朝日新闻》《日日新闻》《读卖新闻》等大报,都开辟国民“国防捐款”专栏,每天更新捐款人姓名、捐款数额等信息,并配以煽动性语言,以增强示范效果。1937年8月,日本内阁通过《国民精神总动员计划实施纲要》,要求国民“增强举国一致,尽忠报国的精神”。9月11日,在东京召的国民精神总动员大会,要求国民做到尽忠报国,坚忍持久,支持战争。10月成立了米官半民性质的国民精神总动员联盟,在全国各地成立相应的组织,各级行政长官兼任会长。1938年4月,日本政府颁布《国民总动员法》,以立法的形式将国民卷入战争体制。

—摘编自史桂芳《日本国内战争狂热的形成及原因》

(1)根据材料,概括日本全面侵华初期战争动员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全面侵华初期战争动员的影响。

7 . 材料   慕尼黑会议把英、法的绥靖政策推到了顶峰,它不是像张伯伦所吹嘘的那样,带来“我们时代的和平”,而是加速了世界大战的爆发。《慕尼黑协定》不仅大大增强了德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而且提高了希特勒在国内的威望,巩固了他的统治地位。英法只图苟安一时,以为借牺牲捷克斯洛伐克,便可缓和它们自己与德国的矛盾,英国甚至妄想在德奥合并、苏台德区割让和但泽问题解决后,即可实现英德之间的“总谅解”,保住大英帝国的既得利益。但是,英法越是退让,希特勒越是看不起它们,轻蔑地把他的对手叫做“一批可怜虫”,越是敢于放手发动侵略战争。慕尼黑会议后不到半年,德国便灭亡了捷克斯洛伐克。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上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慕尼黑协定》签订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慕尼黑协定》签订的影响。

8 . 材料   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政府主动要求与美国建交,但美国拒绝承认苏维埃政权。1921年后,美苏之间经贸往来连续不断,1931年苏联就购买了约50%的美国出口机器设备。20世纪30年代初,正当美国同严重的经济危机作斗争的同时,远东战争策源地的出现,入主白宫的罗斯福认为,但世界笼罩在战争迷雾的时候,不承认苏联是明智的,“那不符合美国的利益”。与此同时,800名美国大学教师联名致信罗斯福,呼吁立即承认苏联,美国报界1139家报纸中718家表示赞成承认苏联。1933年10月,罗斯福致信苏联,建议两国迅速举行建交谈判。同年11月16日,美苏两国达成协议正式建交。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罗斯福政府积极推动美苏建交的原因。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苏建交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9 . 材料   与俄国达成外交谅解的可能性一直诱惑着巴黎的官员们,因为自一战爆发后在一场战争中由两线齐头并进对抗德国的情形具有明显的优势。但是,恢复战前的法俄联盟的障碍甚至比阻碍法意修好的因素更可怕:站在法国立场上,一直对苏维埃政府在一战期间单方面与德国签署和平协议,以及在沙俄时期欠下法国的巨额债务被一笔勾销而心存怨恨;站在俄国立场上,它对法国在俄国内战时期反对布尔什维克的态度,以及在1920年支持波兰对苏俄的军事挑衅耿耿于怀。这就为法俄两国在20年代奉行互相抵触的对外政策埋下了伏笔。作为1919年和平解决的主要受益方,法国通过对东欧国家予以财政支持和政治保护,有力地维护了战后欧洲的现状,而那些东欧国家也从同盟国的失败中捞取了很大利益。俄国因为丧失了相当份额的欧洲领土,因此借战后欧洲体制瓦解之际,毫不犹豫地与德国展开合作。

——摘编自(美)科勒著《20世纪的世界:1900年以来的国际关系与世界格局》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阻碍法俄两国恢复一战前联盟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法俄两国未能联盟对30年代国际关系造成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10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苏德战争爆发后,开辟第二战场成为苏、美、英三国外交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英国极力拖延第二战场的开辟,它的战略是首先保卫大不列颠的安全,维护其海上运输线。而只有控制住北非、地中海和中东地区,英国才可能实现其上述战略目的。这其中,北部非洲的战略地位极为重要。谁控制了北非、苏伊士运河和直布罗陀海峡,谁就掌握了地中海这条重要的海上航运线。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利比亚是意大利的殖民地,毗邻的埃及受英国控制。墨索里尼为实现其建立“新罗马帝国”的梦想,极力要把英国势力赶出北非和地中海。1942年6月,德意军队越过埃及边界,向亚历山大港和开罗逼近。由此,爆发了阿拉曼战役。

——摘编自王绳祖《国际关系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阿拉曼战役爆发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阿拉曼战役的意义。
2019-06-08更新 | 4241次组卷 | 18卷引用:四川省宜宾市第四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