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二次世界大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45年7月17日至8月2日,在日本军国主义虽日暮途穷,但仍负隅顽抗,美国原子弹虽然试爆成功,但实战效果尚难预卜,美苏英之间新的纠纷不断出现之际,苏美英三国首脑在柏林近郊波茨坦举行了会晤。会议着重讨论了战后世界的安排。对德国和波兰问题,在雅尔塔会议基础上加以具体化。会议还讨论了对日作战问题,苏联重申在欧战结束三个月后参加对日作战。7月26日以美中英三国的名义发表了《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重申《开罗宣言》的条件必须实施。这次会议对一些重大问题达成了协议,但随着战争接近尾声,美英和苏联的分歧和争执也日趋激化。

——摘编自吴于廑等主编《世界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波茨坦会议召开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波茨坦会议所产生的影响。
2022-02-26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巴中市2020届高三零诊文综历史试题

2 . 材料抗战爆发后,中国政府就废除不平等条约问题同美英进行了交涉。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加速了这一进程。1942年10月,美英政府同时发表声明,表示愿意放弃在华治外法权,同中国缔结新约。经过谈判,1943年1月,国民政府分别在华盛顿和重庆与美英签订新约。两个条约都规定,现行中国与美英的条约中,凡授权美英政府或其代表管辖其在华人民之一切条款,均予撤销作废;交还北平使馆界的行政与管理权;终止美英在上海、厦门公共租界的权利,交还天津、广州英租界;撤销美英军舰驶入中国领水之特权,撤销美英船舶在中国沿海贸易及内河航行之特权;英国放弃海关总税务司之特权。随后,国民政府发文,称新约的签订使中国取得了与各国“并驾齐驱”的“完全独立平等自由的地位”。

——据王绳祖《国际关系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英与中国签订新约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国民政府与美英签订新约的意义。
2020-09-08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巴中市2021届高三零诊文综历史试题
3 . [历史一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39年3月,法西斯德国吞并整个捷克斯洛伐克后,英法修改长期敌视苏联的政策,主动回应苏联关于构建欧洲集体安全的建议,4月,双方展开谈判,但过程中充满着不信任。德国也在此前后展开外交活动,分别与英国和苏联密谈。8月1日,德国驻英大使迪克森发回他与英国政客密谈的情报:"(一)德国答应决不干涉不列颠帝国方面的事务。(二)英国答应完全尊重德国在东欧和东南欧一带的利益范围。(三)英国答应停止其现今与苏联的谈判。”8月23日,《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秘密附加议定书”确定各自在东欧的势力范围:波罗的海国家属于苏联势力范围;双方瓜分波兰;苏联关心东南欧的比萨拉比亚的利益。

——摘编自齐世荣《世界通史资料选辑》(现代部分第一分册)


(1)根据材料,分析英法苏进行谈判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法苏谈判的结果并分析其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