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9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贷款和出租或器法蒙》又称《租借法》,是美因保证英国和所有被轴心势力侵略的国家予以战时援助的法蒙。1941年1月10日,美国政府将《租借法》草案提交国会审议,国会讨论并通过了此法。罗斯福总统于1941年3月11日签署了《租借法》。该法规定:任何国家只要总认为其防务对美国国防至为重要,就有贵格通过美国的出售、转让、交换或租借方式取得任何防御物资。

——《历史上的今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实施该法案的原因。

材料二 1947年3月,杜鲁门在国会发袅咨文。说明要援助受共产主义威胁的希腊、土耳其;宣称世界已分为两个敌对的营全,一边是“极权政体”,一边是“自由国家”,因而“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郡些正在抵抗武装的少数人或者外来压力的征服企图的自由氏族”。他宣布:“不论在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了和平,都与美国安全有关。”并说:“我相信,这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

——《战后世界历史长编》

材料三 尼克松说:美国不再负起保卫世界自由国家的全部责任。“在涉及其他形式的侵略场合,我们将根据条约的义务,在被要求时提供军事、经济的援助。但我们指望遭受威胁的国家承担为本身防务提供人员的主要责任。”

——《第二次世界大战经济政治和国际关系》


(2)根据材料二,指出咨文的核心。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中所说的“转折点”表现在哪些方面。
(3)对比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美国的对外政策有何变化。变化的原因又是什么。
(4)依据上述所有材料,指出其对现实国际关系领域有何启示。
2020-02-11更新 | 68次组卷 | 2卷引用:天津市河西区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所谓国际关系格局是指国际上各种政治力量对比所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结构。二战后初期,国际关系格局变化最突出的表现是
A.英法等老牌帝国主义国家迅速衰落下去
B.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所取代
C.第三世界迅速崛起在国际事务中发挥重要作用
D.欧洲和日本的崛起开始冲击了两极格局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不久刚被盟国的胜利所照亮的大地、已经罩上了阴影。没有人知道,苏俄和它的共产主义国际组织打算在最近的将来干些什么,以及它们扩张和传教倾向的止境在哪里,如果还有止境的话。

——丘吉尔在富尔顿的演说

材料二   丘吉尔先生现在是站在战争挑拨者的立场上,而且丘吉尔先生在这里并不是孤独的,他不仅在英国有朋友,而且在美国也有朋友。……丘吉尔先生的方针是进行战争的方针,即号召同苏联开战。

——斯大林就丘吉尔演说答《真理报》记者问


(1)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出苏联与英美的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简述产生变化的原因。

材料三   有位西方学者在其著作前言中写道:本书评述的时间开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后数月,结束于苏联的解体,美苏对抗是这个时代政治图景的主线。


(2)如何理解这位学者选择“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后数月”作为此书的开始、“苏联的解体”作为此书的结束?
(3)列举美苏冷战的主要表现,并对从整体对其进行简要评价。
2020-02-20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21课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练习卷
4 . 国际格局的变化
20世纪,国际关系格局不断变化调整,影响着世界局势的发展。试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叙述20世纪国际格局的演变。
2019-11-06更新 | 98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长宁、宝山、嘉定、青浦)四区2017年高三4月质量调研测试(二模)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5 . 材料 1943年12月1日,中美英三国发表《开罗宣言》称,三大盟国此次进行战争之目的,在于制止及惩罚日本之侵略,决不为自己图利,亦无拓展领土之意。三国之宗旨,在剥夺日本自从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后在太平洋上所夺得或占领之一切岛屿;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满洲、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华民国;我三大盟国轸念朝鲜人民所受之奴役待遇,决定在相当期间,使朝鲜自由独立。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三国发表《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投降,并强调《开罗宣言》之条件必将实施,日本主权限于四岛及盟国决定的其它小岛。在雅尔塔会议上,美苏对朝鲜以三八线进行了划分。战后美苏分别占领南朝鲜并最终分别扶植了政权。根据二战结束前的商定,日本由多国占领,然而,战争结束后事实上由美国独占,并根据美国的全球利益对日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并于1951年签订《旧金山对日和约》和《美日安全条约》,美国与日本缔结的军事同盟。

——据《国际条约集》等整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远东政策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远东政策变化的原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材料   到1947年夏天,冷战态势在欧洲已经出现。不过,对于亚洲,美苏双方都采取了稳定局面的方针。因此,美国虽然确定了在欧洲对苏遏制政策,但在对日和约问题上,仍坚持以防止日本军国主义复活为宗旨。……后一段时间,在凯南的主持下,美国制定了一个全新的媾和设想,其基点已完全从“大国合作”转为“美苏对抗”。1948年3月25日,凯南提出了关于美国对日政策的建议,其中包括美军在和约后继续留驻日本,坚持在美国的监督下重新武装日本等新方针。在凯南的推动下,国务院倾向于认为,美国对日政策的根本目的“是要将稳定的日本纳入亲美的太平洋地区经济体系中去,成为追随美国政策的值得信赖的一盟国”,从而主张推迟媾和,缔结和约的性质亦并非惩罚性的,且不必非有苏联和中国参加

——《中苏同盟、朝鲜战争与对日和约》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对日本政策的变化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对日本政策变化带来的影响。
2020-05-28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第四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检测历史试题

7 . 材料 1943年12月1日中美英三国发表《开罗宣言》称,三大盟国此次进行战争之目的,在于制止及惩罚日本之侵略,决不为自己图利,亦无拓展领土之意。三国之宗旨,在剥夺日本自从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后在太平洋上所夺得或占领之一切岛屿;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满洲、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华民国;我三大盟国轸念朝鲜人民所受之奴役待遇,决定在相当期间,使朝鲜自由独立。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三国发表《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投降,并强调《开罗宣言》之条件必将实施,日本主权限于四岛及盟国决定的其它小岛。在雅尔塔会议上,美苏对朝鲜以三八线进行了划分。战后英苏分别占领南朝鲜并最终分别扶植了政权。根据二战结束前的商定,日本由多国占领,然而,战争结束后事实上由美国独占,并根据美国的全球利益对日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并于1951年签订《旧金山对日和约》和《美日安全条约》,美国与日本缔结的军事同盟。

——据《国条约集》等整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远东政策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远东政策变化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历史选考二: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51年10月,丘吉尔再次当选英国首相,为适应战后国际环境及自身实力变化的需要,这一时期保守党的外交政策,在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带有明显的丘吉尔“三环外交”的战略思想印迹。英联邦和英帝国是“三环外交”政策的第一环,也是英国保持大国实力的倚重力量。因而丘吉尔政府对待英联邦及殖民地方面,采取积极措施,力图使英帝国平稳地向英联邦实现过渡。英美关系是“三环外交”中的第二环,也是它的基石,因此丘吉尔政府十分重视英美关系,英国基本上都配合了美国的政策需要。“三环外交”中的最后一环是联合起来的欧洲。丘吉尔政府此时面临着欧洲经济一体化开始,英国虽然支持欧洲的联合,但是它却不希望加入欧洲联合中去,而是希望以世界性大国的姿态与之发生联系。“三环外交”对战后英国外交产生了重要影响,丘吉尔政府试图以此来挽救英国的衰落,保住其原有的大国地位。

——摘编自丁文青《二战后丘吉尔政府外交政策探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丘吉尔政府实施“三环外交”的原因o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三环外交”政策对英国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1961年,肯尼迪在总统大选中获胜。他指责前政府正在“输掉”冷战,声称必须革新美国的外交政策,明确提出了“一手抓箭,一手抓橄榄枝”的“和平战略”。这一外交政策的调整
A.基于称霸世界的战略目的
B.是对苏联实力变化的回应
C.导致第二次柏林危机爆发
D.推动美苏争霸趋向于缓和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10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形势变化的最大特点是
A.美国经济军事实力独占鳌头
B.苏联军事政治力量空前增强
C.欧洲在战争中受到严重削弱
D.国际格局演变成为两极格局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