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一战的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社会记忆以及二战前和平主义思潮的盛行,使得一战期间英国政府“为了国王和国家而战”的口号失去吸引力。在二战前的和平主义运动中,经验丰富的政治家和数百万民众寄希望于国联来防止战争。英国对德宣战后,和平主义和绥靖主义思潮在英国仍有很大影响力。英国民众不再像一战时那样用欢呼声以及对军事荣耀的期待去迎接战争,相反,二战被视为一场人们缓慢接受的、不可避免的战争。政府与人民之间缺乏信任,政府的战争动员话语较少涉及人民。负责政府战时宣传的信息部由于机构庞杂、分工不明、人员业余等弊病,给人留下愚蠢且无能的负面印象。在此背景下,政府动员话语逐渐出现“人民战争”的转向。“人民战争”话语延续到战后初期英国的社会转型中。在1945年大选中,工党领导人艾德礼表示,“人民”在战争中做出了巨大牺牲,必须建立“人民的和平”即符合“人民”利益的经济和社会秩序。工党最终赢得大选,映射出“人民战争”话语承载的价值理念在战后英国的社会吸引力,为战后英国共识政治的确立提供了基础。共识政治的基础主要包括混合经济、充分就业和福利国家。

——摘编自莫磊《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人民战争”话语的生成、传播及其影响》


根据材料说明英国“人民战争”话语生成的历史背景并谈谈你的认识。
2023-11-24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龙岩市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022高二上·全国·专题练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图分别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的欧洲形势示意图。


材料二   靠凡尔赛和约来维系的整个国际体系、国际秩序是建立在火山上的……

——【苏】列宁《在莫斯科省的县、乡、村执行委员会主要会议上的讲话》,《列宁全集》第三十九卷

丘吉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中曾把凡尔赛体系称为“胜利者的蠢事”。


(1)比较材料一中两幅图,指出欧洲国家版图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三处明显的变化,并简要说明造成这些变化的主要因素。
(2)据材料二谈谈你对上述观点的认识。
2022-06-28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第04讲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暑假复习与自学课】2022年新高二历史暑假精品课(纲要下+选必一)
3 .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人类最可尊敬的高尚品格是通过战争而揭示和显露出来的。……在战争中得到发展的是人类的最高贵的美德,包括勇敢、克己、忠于职责,以及甘冒生命危险的自我牺牲。

——德军参谋总长毛奇

材料三   英国画家尼维森以一战为题材的作品《光荣之路》,讽刺了统治阶级所鼓吹的“光荣”是对人们的欺骗,带来的是死亡和灾难。


(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时期世界主要力量的什么组合状况?
(2)简要分析这一时期世界主要力量组合状况的成因。
(3)据材料二概括毛奇的主要观点。他的意图是什么?
(4)结合材料三《光荣之路》的寓意,谈谈一战给当时的人们带来了怎样的精神创伤?
2022-04-12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巫山县官渡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初,是一个躁动与不安的年代。自从以机器与大都市为代表的工业文明出现以后,各殖民大国及某利益集团,就开始了一场世界范围内的新的角逐,最后由一个看似偶然的恐怖事件导致了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战争

——第一次世界大战。——丘吉尔《第一次世界大战回忆录》

材料二   凡尔登战役成了一场消耗战。德军集中兵力兵器包括使用喷火器、窒息性毒气和轰炸机,对西岸法军实施重点突击……6月下旬,德军首次使用光气窒息毒气弹和催泪弹猛攻苏维耶堡,在4千米宽的土地上发射11万发毒气弹,给法军造成重大伤亡

材料三   如下图:


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场上首次出现了坦克

——《世界通史参考资料》

材料四   第一次世界大战历时四年,31个国家、15亿人口卷入战争,占当时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三。双方动员兵力达889个师共计7351万人。大战死亡人数达到900万人,受伤2000多万人,另有350万人成为终身残疾。所有参战国的战争费用达3000多亿美元。因战争造成的经济损失更是无法计算。第一次世界大战使德国耗费了1500亿马克的财富,近200万德国人葬身战场,连同被俘虏受伤的共达750万人,约占德国人口的六分之一,损失惨重。1918年德国民用工业生产下降57%,农业收成减少50%,经济濒临崩溃。


(1)材料一“偶然的恐怖事件”是什么?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和大战产生的重大结果。
(3)江泽民曾在日内瓦裁军会议上指出:中华民族是爱好和平的民族。我们要牢记两次世界大战的惨痛教训,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而坚持奋斗。谈谈第一次世界大战带给我们的教训和启示。
2019-08-21更新 | 172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人民版高中历史指导必修三复习:专题一检测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从1904年开始,英国一直是德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德国是英国第二大贸易伙伴。英国大量的过剩资本正好满足了德国公司的扩张需要,在当时40个国际制造业卡特尔中有22个是英德联合公司。在大战爆发前4个月,英国《泰晤士报》刊登长文说,“所有的君主、政治家和国民都知道,一个集团反对另一个集团的战争将是一场无可估量的大灾难。这种认识带来的是一种责任感一就是有责任规范和约束那些最大胆、最不计后果的人”

……德国计划六星期进驻巴黎。英国政治家宣布“战争将在圣诞节结束”。1916和1917年冬天,在整个欧洲,无论在战壕中还是在后方,处处都是悲观情绪。一场惊天动地的大风暴正在酝酿。但它会在哪里爆发呢?

——摘编自【美】尼尔·福克纳《世界简史》等


(1)依据材料概括分析一战前夕欧洲盛行“战争不可能爆发论”出现的主要原因。你认为战爆发的根源是什么?
(2)一战的进程完全走向大国决策者主观意志的反面:它们抱着短期取胜的侥幸心理,却形成了长期阵地战的僵局,变成了倾注全部国力的总体战。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出现这局面的原因。
(3)一战结束后,战胜国通过缔结系列条约,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帝国主义的国际新秩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丘吉尔曾把凡尔赛体系称为“胜利者的蠢事”。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谈谈你对丘吉尔这观点的理解。
6 .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1918年12月,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当年的化学奖获得者是德国人弗里茨·哈伯。理由是他在九年前发明的工业化合成氨法,“使人类从此摆脱了依靠天然氮肥的被动局面”。而来自英法两国的科学家则感到愤怒。因为弗里茨·哈伯是一战时期德国毒气战的科学负责人。正是在他的建议下,1915年德军在伊普雷战役中首次在战场上使用毒气,造成英法联军约15000人中毒,并带走了5000多人的性命。
——摘编自张卉妍主编《一战全史》
材料二 鉴于在战争中使用窒息性的、有毒的或其它的气体,以及一切类似的液体、物体或一切类似的方法,已经为文明世界的公正舆论所谴责;并鉴于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参加的条约中已经宣布禁止其使用;为了使这项禁令成为公认的对国际良知和实践具有同样拘束力的国际法一部分;兹宣告:各缔约国如果不是禁止这种使用的条约的参加国,应接受这项禁令,并同意将这项禁令扩大到不得使用细菌方法作战,以及同意根据本宣言的条款,在缔约国之间相互约束。
——摘自《关于禁用毒气或类似毒品及细菌方法作战议定书》
(1)据材料一,指出瑞典皇家科学院和英法两国的科学家对弗里茨·哈伯的不同评价的依据。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关于禁用毒气或类似毒品及细菌方法作战议定书》出现的历史背景。它的出现反映了国际关系怎样的发展趋势?
(3)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科技与战争的关系
2019-01-30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3-2014年湖北通城二中高二下期期中历史试卷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战争“是在战前30年的和平时期积聚起来的内在力量所造成的悲剧性后果,那种内在势力是势必要发泄出来的”,“而最糟糕的是,恰恰我们最喜欢的情绪——我们普遍都有的乐观主义欺骗了我们,因为每个国家都相信别的国家将在最后钟被吓退”,“战争的影子蔓延过我们那全部的时代,不会再从我们这里消失。可是不管怎么说,每一个影子还是光明的产儿,而且只有经历过光明和黑暗、和平与战争、兴盛和衰败的人,他才算真正生活过。”

——摘编自茨威格《昨日的世界——一个欧洲人的回忆》

材料二   粗看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的全球,它显露出的变化相当少。欧洲的边界虽因四大帝国的消失而不同,但就整个世界而言,欧洲的统治似乎并没有减弱……不过,从全球的观点来看,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意义恰恰在于它开始了对欧洲霸权的削弱……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作者关于一战爆发原因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说明。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一战对当时欧洲人的精神状态及世界霸权的影响。
2019-04-05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崇左市天等高级中学2018-2019高二四月月考历史试卷

8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14年秋,正当一个又一个欧洲国家卷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大屠杀之际,英国外交大臣格雷伯爵评论道:“整个欧洲的灯光正在熄灭。”他的评论的确很有道理,而且其正确的程度比他当时所能预见的还大得多。第一次世界大战注定要使格雷伯爵所熟悉的整个欧洲变成废墟。它毁灭了数世纪之久的哈布斯堡、霍亨索伦、罗曼诺夫和奥斯曼等王朝。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从兴高采烈的群众和开拔的士兵高唱《马赛曲》《在故乡》或《蒂珀雷里》等歌曲开始的。……所有的民族都满怀信心地期待着一场短暂而又胜利的战争……战争的第四个年头……厌战和失败主义情绪不仅在战壕中出现,而且也在两大阵营的平民百姓当中出现。……战壕里的英国士兵在一首歌中表达了同样的反战情绪,这首歌中有这样几行:

我要回家!我要回家!

子弹嘘嘘,大炮隆隆,

我不想再待在这里。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完成:
(1)材料一中格雷的评论“整个欧洲的灯光正在熄灭”是什么意思?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给欧洲带来的影响。
(2)材料二表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期和后期交战双方情绪发生了什么变化?这一变化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3)结合材料一、材料二,谈谈你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认识。
2018-11-15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温州市求知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选考)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一战结束后,针对中国所处的国际环境,北洋政府积极派遣使节去往欧美国家进行访问,表明中国立场,以期得到其他国家的理解和支持,寻找盟友和伙伴,更进一步加强中国参加巴黎和会的资格,并最终确定了“联美制日”的方针。顾维钧也认为:美国“战后于国际上势力必更见扩充”,所以,“我助彼战,将来国交上获益实属不浅”“作为协约国中最强的首脑,以及协约国阵营公认的发言人,威尔逊总统在和会议决时所发表的意见将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但在巴黎和会期间,以威尔逊为代表的美国还是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希望日本在远东可作为牵制苏俄的重要力量,并以此牺牲中国山东的利益来满足日本要求。但在1921年的华盛顿会议上,中国不仅恢复了在山东的主权,结束日本的军事占领和政治控制,而且从法律上确认了对胶济铁路和其他经济利益的所有权。有学者认为:“华盛顿会议是中国第一次没有丧失更多的权利,还争回一些民族权利的国际交涉。”

——摘编自黄伟《以山东问题的交涉为例看中国外交——从巴黎和会到华盛顿会议》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联美制日”方针提出的原因以及结果。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华盛顿会议是中国第一次没有丧失更多的权利,还争回一些民族权力的国际交涉”的原因并谈谈你的认识。

10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一战后,数百万死伤的人和城乡冒着烟雾的废墟,使得广大民众易于接受进行革命和实现社会新秩序的号召。为了模仿布尔什维克革命,柏林、汉堡和布达佩斯都建立了苏维埃。伦敦、巴黎和罗马街头也出现了示威游行。1919年3月22日,威尔逊的密友豪斯上校在日记中写道:“不满的呼声每天都有。人民需要和平。布尔什维主义正越来越为各地的人们所接受。匈牙利刚刚屈服。我们正坐在一座露天火药库上,总有一天,一颗火星便能将它点燃。”

材料二只有少数几个人清楚地看到了这一点,美国黑人领袖W.F.B.杜波伊斯就是其中的一个,他于1918年写下了以下这一有关即将到来的世界的非凡预测:

这场战争既是一个结局,也是一个开端。世界上较蒙昧的人们决不再仅仅占据他们以前所占据的地方。在他们所占据的地方,迟早将出现独立的中国、自治的印度、代议制的埃及、非洲人的而不仅仅是供他人进行商业剥削的非洲。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

请完成:

(1)材料一说明一战后的欧洲出现了哪些现象?这些现象为什么会出现?

(2)材料二中的“非凡预测”是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预测”的依据。

(3)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谈谈,我们应当怎样评价一战后“革命与独立的浪潮”?

2018-05-02更新 | 302次组卷 | 2卷引用:云南省普洱市墨江县二中2017-2018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历史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