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二战爆发的历史背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4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欧洲各国,战争爆发之初,一般市民以狂热的态度欢迎它的到来,这是人所共知的。对他们来说,战争脱离了平凡的日常生活,充满了兴奋和刺激,为国家而战被认为是崇高的理想。强调牺牲、勇气、斗志的价值,社会各个阶层的对立一时间被忘却,在国家统一的象征之下,所有的市民相互合作,这些事情都被美化了。

——入江昭《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二 西方一位评论家说:“威尔逊的原则征服了欧洲,国联盟约无疑是他努力的一座纪念碑。但是,新大陆的政治是否与旧世界一样尚不可知。威尔逊的理想征服了欧洲,他是否能征服美国呢?”1920年3月最后表决中,参议院以53比28的多数否决了参加国联的议案。

——《国际关系史》


材料三 大多数德国人自愿追随希特勒,根本不在乎反对派的遭遇和对犹太同胞的种族隔离现实。对他们来说,德国在重新前进,而这是最重要的。由于建立了战争工业,又进行了修筑高速公路等大工程,失业现象很快就消失了。国家号召所有的德国人都买一辆“大众”牌轿车。巧妙的宣传使人人感到生活在伟大的时代。

——德尼兹·加亚尔、贝尔纳代特·德尚《欧洲史》


(1)材料一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是什么?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原因?
(2)国联盟约的主要成果有哪些?它的成立体现了怎样的时代特征?国联在美国的命运说明了美国政治的哪些特征?
(3)分析大多数德国人自愿追随希特勒的原因。一句话概括大多数德国人自愿追随希特勒的严重后果。

2 . 【历史一一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39年9月1日,德国入侵波兰后,苏联对双方战报同时刊载。实际上苏联明显向德国倾斜,对德国的胜利一再表示视贺。“现在,如果就欧洲各个巨大列强说来,德国是处在走向于立刻结束战争并达到和平的国家地位中,而那昨天还高喊反对侵略的英国和法国,却主张继续战争,而反对缔结和约。”法国败降之快,出乎苏联意外,1940年夏秋,认为“苏联必须准备在东西两条战线同时作战”,但在外交或公开场合的表现,却不是一目了然。1940年7月,斯大林说,“看不出存在任何一个国家称霸欧洲的危险,更看不出德国可能鲸吞欧洲的危险”,他“不认为德国的军事胜利会威胁苏联及苏德友好关系”。8月1日的莫洛托夫报告,和以前强调苏处境安宁不同,开始呼吁备战,但又强调严格遵守苏德条约。斯大林说:“不要以为。法国溃败后,西方的妥协者会退出舞台...他们无时无刻不在准备做出新的让步,只要侵略者调转枪口打苏联就行。”结果,付出了沉重代价。

——摘编自王绳祖《国际关系》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对德外交政策的实质,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联外交政策产生的影响。

3 . 【历史选修3:20世纪战争与和平】

材料   明治维新时期,在政治改革的基础上建立的中央集权制的明治政府,造就了“官报时期”。1875年,官方修订了报纸条例,期中就有“侮辱官吏罪”。随着工商业的发展,商业保凯也迅速发展起来,为了引起官方和民众的一致关注,它们大肆炒作对外战争理念,宣传对天皇的“忠”,以扩大销量。19世纪末,当权者西首西方文化定位在德国的国家主义上,提出“和魂洋才”等口号。从1932年起,日本政府对报刊实行了空前千里的检查,禁止哪些不利于军部的新闻报道,同时逮捕文化人士多大3.4万人。为控制舆论,成立了情报局,由现役军人担任领导,对报刊等媒体实行直接控制。1936年,政府将多家通讯社合并成立同盟通讯社,并规定:凡是新闻传播的电报,无论是发稿还是收稿,只授权于该社,太平洋战争时期,关于日方战胜的报道是实际情况的六倍:关于损失的报道,是实际情况的五分之一,在整个战争时期,媒体被军方掌控,逐步走向法西斯道路。

——摘编自陈力丹《论日本媒体“二战”时的法西斯化》


(1)根据材料,概括日本媒体走向法西斯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媒体法西斯化的措施和影响。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4 . 【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在获悉英法苏正在酝酿军事谈判后,德国外长里宾特洛甫于1939年8月3日向苏联驻德临时代办声明,苏德之间在黑海到波罗的海的整个地区没有不可解决的问题,建议两国就所有这些问题达成协议。英法苏军事谈判开始后,德国更加急迫地希望与苏联达成协议。8月23日,里宾特洛甫抵达莫斯科,随即与斯大林、莫洛托夫举行会谈。当晚,两国政府签订了为期十年的《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条约签订以后,德国得以按既定计划发动对波兰的进攻,并避免了东西两线作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苏德战争爆发后,条约自动废除了,但条约的影响却延续了几十年。在建立“东方”战线时,苏联占领的其它国家也当然地“永久”属于苏联的领土。正是这些领土问题给苏联留下了无穷的后患,成为苏联民族矛盾的一个焦点,终于在1989年波罗的海三国掀起独立浪潮,紧接着乌克兰、白俄罗斯等加盟国纷纷独立。

——摘编自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篇》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出台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不利影响。

2018-04-18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永春一中、培元、季延、石光中学四校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5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欧洲列强或许都没有在欧洲大陆开战的想法,但构成两大同盟法律基础的德奥同盟条约和法俄同盟条约,都规定了“自动卷入”的义务。这也引发了一种特殊的现象:不是同盟中的强国可以限制弱国的政策,而是后者变得有恃无恐,轻易地将强国拖入一场服务于自己利益的战争。貌似强大的奥匈帝国,鲁莽地向塞尔维亚宣战,就把众多欧洲国家拉进火坑,一战就此爆发。

如果说近代欧洲国家的结盟或多或少带有集体安全意味的话,那么,(二战前)法西斯国家的军事同盟就完全是邪恶的怪胎,它纯粹是称霸世界的工具,是通向战争的加速器。希特勒曾说:缔结同盟的目的如果不包括战争,这种同盟就毫无意义,毫无价值,我们缔结同盟是为了进行战争。

——夏一东《军事同盟:是福还是祸?》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次世界大战前列强结盟的异同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两次世界大战前结盟的看法。
6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俄国爆发社会主义革命后,一直遭到主要西方国家的排斥,没有真正进入国际社会,这不仅有损于苏联的国家利益,而且会严重阻碍世界局势的正常发展。30年代国际形势的变化,给苏联提供了重返国际社会的机遇。苏联首先向一直未与之建交的美国传送建交的意愿。罗斯福就任总统不久,即向苏联政府提议正式举行建交谈判。不久,两国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苏联还趁此机会,同西班牙、匈牙利等一系列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30年代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苏联对国际联盟的态度也发生转变,从支持德国打破凡尔赛体系转为支持国际联盟维护世界和平。1933年11月,法国外长巴尔都向苏联大使提出苏联参加国际联盟的建议,希望争取苏联进入国际联盟,以国联的力量来抑制德国。在得到苏联同意后,他又做了大量工作。1934年9月,苏联正式加入国际联盟。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第三编)》


(1)根据材料,概括苏联重返国际社会的表现。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评价20世纪30年代苏联重返国际社会。
7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1935年5月7日,美国国务卿赫尔在给美国驻苏联大使威廉·布利特的电报中明确指出,德国重整海军军备虽然侵犯了美国的条约权利,但并不直接影响美国的利益。美国主要关注的是英、日等国在太平洋地区的海军军备。美国认为,欧洲大陆国家舰队的规模与英国的利益更为直接相关,因此,英国和德国海军之间的比例问题应该主要由英国自己作出决定。美国的支持态度无疑给了英国巨大的鼓舞。此后,虽然法国表示强烈反对.但英国仍于1935年6月18日与德国签订了《英德海军协定》。该协定的主要内容是:德国海军军力同英联邦各成员国的海军军力比例为35:100;这一比例是永久性的比例,即德国舰队的总吨位永不超过英联邦各成员国海军总吨位的35%;德国有权拥有潜艇,且潜艇的吨位可与英联邦各成员国潜艇吨位的总额相等。

——摘编自程文进《美国对德国1935年重整军备的反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英法三国对德国重整海军军备的态度,并分析各自态度形成的原因。
(2)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德国重整海军军备的影响。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有的人认为,绥靖没有作用,它是一种邪恶的政策。然而绥靖本身并不坏,它是传统的外交手段。它是一种允许均势发生、有利于竞争对手变化的政策。一个国家可能认为.与其遏制对手的侵略行为.还不如让对手得到一点好处。绥靖政策在1815年(滑铁卢战役)的时候被运用得十分成功.当时的战胜国对战败但依然强大的法国采取了绥靖政策。英国在19世纪90年代.对正在崛起的美国采取绥靖政策并卓有成效。20世纪30年代英国首相张伯伦的错误不在于其动机.而在于他的无知和自负.他未能正确地佑什形势。犯这样的错误的人不止他一个。两次世界大战期间一个具有极大讽刺意义的事是西方国家在20世纪20年代应该对德国采取绥靖政策.在30年代应该对德国采取对抗政策.但是实际采用的政策正好相反。

——摘编自【美】小约瑟夫·奈《对绥靖政策的主要认识》

(1)根据材料,概括作者对绥靖政策的认识?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能说明“实际采用的政策正好相反”这一认识的主要史实。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二战前夕绥靖政策的认识是怎样的?

9 . 【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20世纪30年代,美国兴起了影响广泛的和平主义运动。成千上万的人发誓,不让美国重演1917年卷入战争的过程,对所有与战争和军备相关的事务表示反对和厌恶。1935年2月,墨索里尼向意属东非增派军队。3月,德国公开宣布重振军备,法国为此延长士兵的服役期。这引起美国和平主义团体对战争的恐惧,加上罗斯福提出和平时期美国历史上最庞大的军事预算,便采取了新的行动,组织了大规模的示威游行。西班牙内战爆发后,和平主义运动倡导者要求当局做出努力,尽快结束西班牙战争。和平主义者既要求美国不卷入战争,又要求政府为结束西班牙内战做出努力,这对联邦政府来说,确实很难予以满足。罗斯福只能在中立法的框架内施加政府的影响。"为确保同全国和平主义者的立场一致”,他必须谨慎行事。与孤立主义者狭隘的民族主义不同,和平主义者认为,世界已进入 “单一的经济整体”,只有各民族在政治上的合作,才能避免战争的暴力。

——摘编自熊伟民《20世纪30年代美国的和平主义运动》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和平主义运动兴起的原因。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评美国的和平主义运动。
10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排外主义在美国存在了将近一个世纪后,在19世纪末由民间运动发展为一股要求限制移民的政治势力,渗入到美国移民政策中,成为了国家政策。1882年通过了《排华法案》,1897年到1917年,国会又迫于“限制移民联盟”的压力,要求对移民强制进行读写测试,后来这一条也成为了法律。1921年,美国又出台了《1921年移民法》,这部新的移民法规定,除了对移民强制进行读写测试,还对各国每年的移民数额要进行限制,即每年各国移民美国的人数是1910年人口普查时该种族在美国人口的3%,这就意味着,之前已受到移民法限制而在美国人口中所占比例较小的非西欧民族受到了更严格的限制。

——瞿茜、李其荣《论二战前美国移民政策中的排外主义》


(1)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概括美国19世纪末至20世纪移民政策中排外主义的特点。
(2)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分析美国移民政策中推行排外主义政策的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