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二战爆发的历史背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4 道试题
1 . 民族主义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内涵,起着不同的作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民族主义起初是一种人道的、宽容的信条,这种信条不是建立在各种民族主义运动相竞争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手足之情这一概念的基础上。但是,在19世纪后半世纪,它变得愈来愈沙文主义和军国主义,其原因在于社会达尔文主义的影响,在于俾斯麦用马基雅维利式的外交手腕和他所称的“铁血”战争成功地统一了德国,并建立起了德意志帝国。

——摘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1919628日和约签订当天,德国各右翼报纸普遍在头版加上了表示哀悼的黑色镶边,《德意志报》更是在头版鼓吹:“复仇!德意志民族!”没有一个德国人将条约视为一项“既没有胜利者也没有失败者”的公平的解决方案来接受它,所有德国人都打算一有机会就立即摆脱至少是和约的某些部分。法西斯纳粹的“族民共同体”不过是一个极端民族主义的、极端独裁专制的、极端反动的法西斯国家,可是它居然迷惑和吸引了德意志民族大部分芸芸众生。1933年希特勒的上台不是德国“历史的中断”,纳粹的思想意识同第一次世界大战前20多年统治德国的政治思潮基本一致。

——据刘自强《<凡尔赛和约>与战后德国民族复仇主义的勃兴》等整理

材料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被希特勒拖到反人类战争中去的德意志民族遭到了正义的报复,国家被摧毁,民族被分裂。但是接受了历史教训的德意志民族在争取民族统一的精神鼓舞下,在短短的十几年重又东山再起,进入世界先进工业国行列,而强大的民族亲和力最终冲决外力人为的藩篱,使分裂达整四十年的德意志民族再度统一神墙起来。

——摘自丁建弘《德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列举俾斯麦用“铁血”战争击败的三个对象,并阐述民族主义与德国统一的关系。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阐述《凡尔赛和约》与纳粹党上台之间的关联,概括“1933年希特勒的上台”产生的严重后果。
(3)简述二战后德意志“民族被分裂”的表现。根据材料三,概括促成“德意志民族再度统一起来”的因素。
2 . 20世纪的100年间,尽管有过两次世界大战和诸多局部战争,但人类始终没有放弃争取和平的努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9年经济危机把德国推向了绝境,魏玛共和国无能为力,国际社会也没有救助,谁能拯救德国,谁就会成为大众拥戴的领导者,1930914日是德国走向独裁的关键的一天,那天共有640万选民把他们的选票投给了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及其领袖希特勒。1933130日,希特勒上台成为帝国总理,先天不足的德国式民主最终产下了一个怪胎,居然造就了专制独裁,这难道不是民主的悲剧吗?难道不是对西方战胜国遏制德国策略的一种讽刺吗?

——摘编自朱维毅《德意志的另一行泪》

材料二   1933年,希特勒上台了,爱因斯坦正在英国,他宣布不再回德国。面临纳粹的威胁,爱因斯坦放弃了和平主义。忧虑到德国科学家会制造核弹,因而建议美国发展自己的核弹。但是,在第一枚原子弹爆炸之前,他就曾公开警告过核战争的危险,并提议对核武器进行国际控制。二战后他又在为防止核战争而努力。

——摘自(英)史蒂芬霍金:《时间简史——从大爆炸到黑洞》

材料三   科学是一种强有力的工具,如何使用它,它是给人赐福还是给人降祸,则取决于人本身,而不是取决于工具。发端于二战的战后的一系列科技革新,有力地改变了近代以来的世界历史的发展轨迹,改变了人类追求目标的手段和环境。战后技术进步在成为战争遏制因素的同时,也成为人类追求繁荣进步的战争替代手段。

——朱大伟《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世界的和平发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德国成为欧洲战争策源地的主要因素。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述20世纪30年代至50年代爱因斯坦“为维护世界和平”所作出的努力。
(3)材料三中所述“战后的一系列科技革新”具体是指的是哪些科技成就?结合所学,扼要说明科学技术与世界大战之间的关系。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3412月,意大利军向埃塞俄比亚奥加登省的部队发动突然袭击,埃塞俄比亚呼吁国联处理意埃纠纷。法国企图拉拢意大利,共同对付法国的宿敌德国,允许意大利在埃塞俄比亚“自由行动”。英国认为,为了“保持欧洲和平”,英国不可惹怒墨索里尼,以免把意大利赶到德国的怀抱中。1935103日凌晨,墨索里尼悍然发动了侵略埃塞俄比亚的战争。19351011日,在英法的主持下,国联行政院决定对意大利进行制裁,包括武器禁运、财政制裁等,但不包括石油、钢等重要战略物资。193512月,英法拟定了损害埃塞俄比亚利益的霍尔一一赖伐尔协定。随后英法报纸披露了协定的内容,舆论哗然。欧洲的一些小国本来是大力支持国联的,但是英法的对意妥协,使它们大失所望,纷纷寻求自保。

——摘编自李世安《世界现代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法绥靖意大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英法绥靖意大利的影响。
2021-03-22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2021届高三零模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如果有人提出这么一个赤裸裸的问题:打仗干什么?对于第一次战争,其回答是要决定该怎样重新安排欧洲;对于第二次战争则仅仅是这个重新安排了的欧洲该不该保持下去

——泰勒《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源》

材料二   泰勒先生在这里缩小了第二次战争的严重意义,而且必须把这里的重新安排欧洲换成重新瓜分世界才更确切,因为尽管两次战争的决定性战斗都是在欧洲爆发和展开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尤其如此),战争的目标和内容却都是世界性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则更是完全意义上的全球战争)。

——潘人杰、李巨廉《两次世界大战起源的比较研究》


(1)概括指出材料一中关于两次世界大战爆发原因的观点。
(2)材料二是怎样认识两次世界大战爆发原因的?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泰勒的观点。
5 . 巴尔干半岛是欧洲文明的发源地,也是多事之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雅典卫城的建筑并没有沿着某一条中轴线对称,而采用一种完全不对称的群体空间构成形式,呈现出一种看似自由灵活的布局特征。不同于中国古代建筑群体布局通过中轴对称营     造出一种威严壮观的气势,雅典卫城希望通过这样一种独特方式来表现建筑群的气势。……在雅     典卫城中,可以看到帕特农神庙、伊瑞克提翁神庙这些古希腊建筑的柱式比例、尺度以及建筑群     布局方式都带有强烈的人性意识,体现对人的尊重。帕特农神庙距离山门入口的距离 80 米,是为了让人进入卫城能够有对帕特农神庙最舒适的观赏条件。……雅典卫城的建筑师们在对人体尺     度、人观赏建筑的视觉效果以及心理感受等与人相关的因素做了很多考虑。

——孙迪《古希腊雅典卫城群体建筑布局手法研究》

材料二 巴尔干半岛以其联结欧亚大陆和扼制两河六海而成为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的地区。故从罗马帝国开始,该半岛就处于欧亚大陆诸帝国的交相争夺之下。从十四世纪奥斯曼染指该半岛     后,奥匈帝国、沙俄帝国和其他西方列强便纷纷加入对该半岛的争夺之中。在诸帝国意想争夺的     过程中,该半岛不仅受到民族大迁徙的影响而造成了民族成分复杂性(仅南斯拉夫的主体民族就有 6 个……而非主体民族则更多),而且也在不同宗教的影响下形成了天主教、东正教和伊斯兰教的交汇区。……帝国有机可乘,染指其间,不断挑起和利用民族与宗教矛盾,……以此来分化     该半岛各民族在反抗帝国统治斗争中的联合。

——郝时远《帝国霸权与巴尔干火药桶》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简析“雅典卫城洋溢着浓浓的人文精神”。
(2)根据材料二,概括巴尔干成为“多事之地”的原因。结合所学,举出该地“多事”的具体事例两例。
(3)阅读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的对德政策。分析《慕尼黑协定》产生的影响。
2020-12-30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衢州市2021高三12月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6 . 德意志民族在善和恶两方面都爱走极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事实上,所有的大国都加入到帝国主义的争夺中,但是英德之间和法德之间的争夺最激烈,也最危险。德国自1871年统一以来,一直进行殖民战争,虽然动手比较晚,但是攻击力很强,坚持也必须拥有阳光下的地盘。然而,德国的帝国努力被一个简单的事实挫败了,英国和法国的帝国主义者已经瓜分了世界的绝大部分地区.德法的对抗和德英的争夺促成了国际联盟的建立,导致了战争在1914年以后的扩大。

——摘自[]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

材料二     从狱中获释后,希特勒继续从事鼓动工作,但结果却令人失望。从192412月的选举中,他的纳粹党仅获得14个席位和908000张选票,……然而(1932年)纳粹党成为最大的获胜者,他们的选票猛增到1379900张,即占总票数的37.4%,他们的席位也猛增至230……不到两个月后,希特勒成为德国总理。这一惊人转变的一个原因在于德国工商企业界领导人这时给了纳粹党以大量的财政援助,因为他们担心,如果纳粹党崩溃,这几百万张选票可能转到左派手中。

一整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进入20世纪后,德国向世人表现出另一种神秘性,即像一只不死的火凤凰,两次遭到严惩,但两次涅擊,两次崛起,展示出顽强的生命力。在欧洲联合的大框架下,德国似乎找到了发展的正道,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完成统一,在统一中进一步发展,在联合起来的欧洲联盟中,与其他大国一起充当着领头羊。

——摘自郑寅达《德国史》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列举德国在1871到1914年间对中国“动手”的史实,并简述其中任意一个“国际联盟”的建立过程。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分析德国人对希特勒及纳粹党态度发生变化的原因。一句话概括希特勒上台对二战爆发产生的影响。
(3)阅读材料三,用史实说明德国在20世纪遭到的“两次严惩”。结合所学,指出20世纪德国发展之路所昭示的真理。
2021-02-09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舟山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检测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毛泽东致西班牙人民书(1937515日)“西班牙的政府和人民正在向德意法西斯蒂战斗,而德意法西斯蒂却正是极力支持在远东进攻中国之日本法西斯蒂……我们相信:中国人民的斗争是不能与你们在西班牙的斗争分开……我们激动的读着由各国人民组成的国际纵队(的消息、文章和照片)……全世界被压迫的民族表示了这无限的团结和友爱精神。

——摘编自《毛泽东论文集》

材料二   “国际纵队”包括54个国家的共产党人、社会党人、自由主义者、无政府主义者以及其他无党派人士和天主教徒,他们当中有工人(占50%以上)、农民、职员、军人和知识分子,总计约4万人左右。在保卫马德里以及其他一些战役中,“国际纵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光荣地牺牲在西班牙土地上的“国际纵队”战士,大约有7000人。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毛泽东写这封信的国际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际纵队”的意义。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近代以来,日本跟随西方列强的脚步走上对外扩张的道路,但陆海军在国内发展方向上存在分歧。就日本海军的战略逻辑来说,理想的发展模式应当是以海军力量为后盾,推助产业及贸易扩张,扩大殖民地的经营,建成雄踞亚太的“海上帝国”。九一八事变爆发后,陆军俨然成为日本政治的主宰,加上张学良采取“不抵抗主义”,刺激了海军去借力造势,彰显存在的野心,正如海军次官左近司政三表示:“陆军已在东北大显身手,这次在南方该轮到海军了。”日本第二遣外舰队未遭任何抵抗,夺取了渤海的制海权。1932915日,日本正式承认“满洲国”,19334月日本海军在长春正式成立驻满海军部。同时,日本海军加快了资源攫取的步伐。据满铁年报统计,自1929年至1943年,满铁通过抚顺炼油厂共掠夺油页岩矿产总量6300余万吨,其研制的二号重油在夏威夷海战中发挥了重大作用。19321月,一批东北军旧部伏击了关东军。海军特设机关将部分警备力量调往哈尔滨,并接受关东军司令的指挥,协助“讨伐”马占山所部。411日,关东军跨越长城线,入侵河北,滦河东部、长城以南被日军占领,在这当中日本海军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摘自胡德坤等《九一八事变与日本海军的“大陆转向”》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日本海军积极介入九一八事变的表现。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日本海军积极介入九一八事变的原因及其影响。
2021-02-06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阳泉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全面抗战爆发后,蒋介石政府要求各国“主持公道”,认为“美国向来主张和平与人道主义”,而此时的美国继续执行“不卷入战争、又使战争不致扩大和拖延”的理想主义外交政策。1937年12月13日南京陷落,1938年8月6日日本飞机轰炸广州,美国在华东、华南的经济利益受到严重威胁,1938年12月美国开始向中国提供商业贷款援助。1940年9月,日本与德国、意大利结成法西斯三国轴心。1940年11月,美国又宣布向中国提供1亿美元贷款。1941年3月,罗斯福公开声明美国将无条件及时地全面援助中国。他还同意美国军人辞职加入陈纳德的中国空军美国志愿航空队--飞虎队。1942年初,美国倡议成立盟军中国战区,由蒋介石任最高统帅。……中美战时同盟关系在1943年的开罗会议上达到顶峰。

--摘编自金剑华《抗战时期美国对华政策》


根据材料,概括指出全面抗战时期美国对华政策的变化,并对其进行合理解读。
2021-02-03更新 | 12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威海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8年之后世界局势动荡不安,和平终究不能维持,其中固然有种种因果,但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后之所以爆发,究其原因,还是由于德日意三国的不平衡心理而发动侵略所致,它们从 30 年代中期开始,便相互订下一连串盟约互通声气……最后德国向波兰提出无理的领土要求,终于造成战争全面爆发。

——(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极端的年代∶1914—1991》

材料二   丘吉尔;"首先我想说的就是那些每个人都想忽略或者忘记却又不得不说的事,也就是我们遭受了完全的、彻底的失败……我想说,我认为那些孤立无援的、被告知不会得到西方国家帮助的捷克人,本应该能够获得比现在要优惠的一些条件……我们正在面临一场降落到英国和法国头上的重量级的灾难。不要以为这就结束了。这仅仅是报应的开始。"

———(英)《议会辩论文件录》,1938 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德国的"不平衡心理"出现的原因,并指出30年代中期德国扩军备战的表现。
(2)综合上述材料,两则材料对战争爆发原因的分析有何差异?结合所学,概括丘吉尔所评价的历史事件对"捷克人"的影响。
2020-11-21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9+1高中联盟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