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二战爆发的历史背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德国、意大利、法国和英国的领导人在慕尼黑开会,就苏台德问题达成决议。他们没有与苏联协商,他们也没给捷克斯洛伐克留下选择余地,除让它签署会议产生的一切协定之外。最后,英国和法国选择了绥靖政策,屈服于希特勒的要求希望他感到满足,希特勒得到了他要的捷克斯洛伐克那部分领土。回到英国,张伯伦首相宣布,慕尼黑协定“将捷克斯洛伐克从毁灭中和欧洲从大战中拯救了出来”。整个欧洲欢呼雀跃,庆祝他们所认为的和平得到维护的条约。几个月后,希特勒的部队在没有任何警告的情况下,侵占了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其余的领土。当希特勒接下来威胁波兰的时候,大不列颠变得强硬起来,承诺援助波兰。他们转向苏联寻求帮助,但为时太晚了。在国际事务中被孤立和排斥时间太久,以及对法英就德国侵略的软弱反应而感到幻灭,1939年8月23日,斯大林与希特勒签署了一个互不侵犯协定,让举世震惊。

——摘编自丹尼斯·谢尔曼等著《全球视野下的西方文明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慕尼黑协定签订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慕尼黑协定签订的影响。
2022-05-22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乌鲁木齐地区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第一次世界大战在人们心灵中留下了无法忘记的沉痛记忆。和平主义迅速蔓延并汇成一股强大的社会思潮。和平主义者相信自己的理想主义是抵消法西斯主义的一种特别有效的手段。整个(20世纪)30年代,英法两国始终处于经济危机与萧条的泥沼之中。十月革命的发生,使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一统天下开始被打破。英法决策者认为法西斯能够在本国阻止革命发生,在国际上成为遇制共产主义的屏障。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英国官员的大多数充满失败主义情绪,他们认为没有力量同时对付德,意、日三个敌人;法国人也一直觉得,德国作为自己的宿敌,在人口与经济潜力上大大超过了自己。同时,英法并不希望英国的影响深入欧洲,在东方,英法又害怕日本的强硬而企图把美国顶到最前面去。但美国受国内孤立主义的影响,并不肯把责任都承揽过来。

——据张继平、胡德坤等编著《第二次世界大战史》整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英法推行"绥靖政策"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法“绥精政策"的后果。
2021-04-22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县第八中学2021届高三3月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3 . 材料   1939年5月23日,希特勒决定首先袭击波兰,这将直接威胁苏联的安全。苏联想与英法订立互助条约和军事协定,使希特勒对东西都有所顾及,不敢贸然行动。英法在同希特勒谈判捷克斯洛伐克问题时,国家元首亲自出马。在同苏联谈判时,却只派小人物,出面乘船前往,行动慢条斯理。在谈判中,要求苏联单方面承担许多义务,而英法却不对苏联承担任何义务。苏联在同英法谈判,英法背地里却又在同德国谈判,苏联有被英法利用乃至被出卖的危险。为应付不测,苏联与德国于1939年8月23日在莫斯科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主要内容是:缔约双方互不使用武力,不参加直接或间接反对对方的国家集团;缔约一方遭到第三国进攻时,缔约另一方将不给予第三国任何支持。

——摘编自苏真《喋血东线—苏德的较量》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对苏联的影响。
4 . 波兰地处欧亚大陆十字路口,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回顾其在二战前后的经历,有利于进一步认识到法西斯主义的罪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战后,波兰这个在近代欧洲政治地图上消失达123年之久的国家获得了独立。新独立的波兰国家面对的国际形势是:德奥战败,沙俄崩溃,英法在一次大战中元气大伤。因此,在巴黎和会上波兰代表团极力要求恢复1772年大波兰的疆界。边界问题成了和会上波兰问题的中心。波兰的要求得到法国的支持,但却遭到英国的坚决反对。英国政府曾仔细告诫出席和会的英国代表团:“对于波兰自己未来的前途,我们必须坚决反对波兰的非份要求。”经过大国间的讨价还价,和会终于重划了欧洲政治地图。波兰从德国获得了……

——摘引自夏小平《论<波德互不侵犯宣言>》

材料二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以后,希特勒认为他的东侧受到了保护。波兰,这个一战后从德国获得领土最多的国家,还由于波兰也是德国未来侵略苏联的前哨基地和进攻西方的可靠后方,自然成为纳粹侵略扩张的首要目标。1939年8月25日,他命令军队于第二天早晨五点四十五分入侵波兰。但就在同一天,英国与波兰正式签订了联盟条约,使希特勒确信暂时的退却是必须的。在以后的几天中,欧洲各国外交部纷纷提出了各种和解、调停和公民投票的建议,而紧急关头的这些努力没有一个产生实际的效果。德国将军们提醒希特勒,只要再过一个月,便是使我们无法在波兰平原上调动坦克的秋雨季节。因此,8月31日,元首再次发布了向波兰进军的最后命令。

——摘引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通往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每节车厢挤满八十人,纳粹实施最后灭绝前转移还活着的犹太人还是同样的车厢,已经可以装得下一百来人了。“我们已经那么瘦了!”威塞尔如此轻描淡写地说。从奥斯维辛,被转移到布痕瓦尔德,一百来人的车厢里活着下来的只有十二人左右。“他(希特勒)难道要消灭一个民族,几百万人啊!他如何能做到?而且这是在二十世纪!”

——摘引自【美】埃利·威塞尔《夜》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巴黎和会上关于德波领土处置的规定,并简析英法对波兰提出的要求之所以持不同态度的原因。
(2)仔细阅读材料二,归纳希特勒入侵波兰的原因。结合所学,简评德国入侵波兰造成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概述德国法西斯在奥斯维辛集中营的罪恶及战后人类的反思行为。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十六条()联盟会员国如有不顾本约……所规定而从事战争者,则据此事实,应视为对于联盟所有其他会员国有战争行为。其他会员国应即与之断绝各种商业上或财政上之关系,禁止其人民与破坏盟约国人民之各种往来,并阻止其他任何……联盟会员国或非会员国之人民与该国人民之财政上、商业上或个人之往来。

———国联盟约

依照顾问会议所提办法,设立一种特殊制度治理东三省……此项为满洲而设之自治制度,拟仅施行于辽宁(奉天)、吉林、黑龙江三省。

——李顿“国联调查团”报告书

材料二   正当独裁者们兴风作浪之际,西方民主国家正在严重的和平主义支配下摇来摆去,没有定见。所谓和平主义,大体可以说是不顾后果而硬要坚持和平。英美两国许多人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实在是个错误,根本没有带来任何好处……对德国(的制裁)过于苛刻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大约140万法国人死亡;在法国人看来,再重复这样的人类灾难实在是不可思议。……在大不列颠和美国,情形也差不多。人们对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流血与损失念念不忘,既悲伤又恼怒。

——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材料三 张伯伦与达拉第接受了希特勒的条件,然后对捷克政府施加极大压力,要它屈服,即签署它自己的死亡证书。在英国的纵容下,法国宣告放弃所承担的保护捷克斯洛伐克的条约义务……张伯伦和达拉第各自回到国内,受到人们的欢呼。张伯伦对国人报告说,他带来“我们时代的和平”

——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1)材料一中,国际联盟提出了哪些维护和平的原则?结合材料二、三全面评价国际联盟的作用。(注意答题的正反角度)
(2)材料二反映了当时英法等国一种什么思潮?为何出现这一思潮?
(3)材料三所反映的历史事件与英法推行什么政策有关?结合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分析其推行这一政策的原因。指出这一政策导致的最终后果。
(4)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你能得出哪些历史启示?(注意启示类的归纳总结)
2020-03-17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静海区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3月学生学业能力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6 . 一战对世界经济、社会、文化甚至世界格局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战期间,所有参战国政府不断地控制其经济体制,“计划经济”的思想在一战期间最先得到了应用,因交战各国都试图将整个社会的财富、资源与道德意图统统引向单一的目标。

因部队人员需求的增长,使得原来免役或体格不好的男人也被征募了去,这样大量妇女流入工厂和管理部门。战争对工人的需求,为妇女从事传统上只属于男人的工作提供了机会。

战后整个世界都以敬畏和期待的眼光注视着一个人——美国总统。遍及世界上每个角落,经历了长期磨炼、混乱、丧失亲属的人们,都受到威尔逊激动人心的和平语言的鼓舞。

一战中,俄国爆发“十月革命”,建立起苏维埃政权,人类历史上由此诞生了一种新的社会制度——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的理想和观念,深刻影响了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

——改编自(美)R.R.帕尔默著的《现代世界史》(下,1870年起)

材料二   一战间接影响了亚洲人民与帝国列强之间的关系。在战争后的数十年间,民族主义在亚洲发展成一种强有力的政治力量……。摆脱外国的控制,实现民族统一,成为知识分子的梦想和新的政治领袖的目标。在摆脱外国控制的时候,亚洲领导者利用了欧洲思想体系,但又或者改变或者修改了这些意识形态,使其适合本国的传统。……这些思想观点和理论是战争的结果,修正了人们对殖民世界和新殖民世界里政治认同的理解。……也正是在这些观点和理论指导指导下的民族解放运动,对刚刚形成的凡尔赛体系形成了猛烈的冲击。

——据(美)杰里˙本特利的《新全球史》等改编

材料三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在民主制度原则下,多数民众的一致性心理认识对民主国家的对内及对外政策具有极强的形塑作用。英法政界人士都心知肚明,选民再也不会容忍1914—1918年那场悲剧重演。因此,大战结束后,英法两国所制定的政策,都设定在这种选民反战的心理上面。(结果)复仇主义情绪与和平主义情绪经过民主政治过程的相互作用,最终导致了两次世界大战间欧洲国际秩序的解体。

——据刘宏松《民主政治、民众心理与两次世界大战间欧洲国际秩序的解体》整理


(1)阅读材料一,归纳第一次世界大战对战后人类社会产生的影响。
(2)依据材料一、二,指出一战结束后“亚洲领导者”所利用的“欧洲思想体系”。结合所学,列举“对刚刚形成的凡尔赛体系形成了猛烈的冲击”的亚洲三次民族解放运动。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以德国和英法为例,说明复仇主义情绪与和平主义情绪在民主制度原则“形塑”下所产生的消极影响。
7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世纪初叶,日本民间就出现了法西斯活动。20世纪20年代,“国本社”“一夕会”等120多个千奇百怪的法西斯组织充斥了日本社会,到1936年法西斯组织已增至500多个。1929年,随着经济危机不断深化,政党体制的政权无法扭转经济危机,加之军部势力与各种法西斯组织的结合,使日本国内政治民主化进程与“协调外交”走到了尽头。1936年3月广田内阁成立,法西斯政权在日本确立下来。到1936年时,日本军费已经比1931年增加了一倍以上,占到国民总产值的47%。军工生产急剧膨胀,坦克部队、机械化部队和化学武器部队规模不断扩大。与此同时,日本开始全面扩军备战,并确立了侵略中国,进犯苏联,伺机南进的扩张战略。1936年,日本先后与法西斯德国、意大利签订《反共产国际协定》,结成了反动的国际法西斯集团。

——摘编自《世界现代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建立法西斯政权的原因。
(2)根据材料,归纳日本法西斯政权的特点。

8 . 战争是政治的延续,不能通过和平的方式解决政治中的矛盾的话,战争就出现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针对《凡尔赛和约》,一战时协约国军队的统帅、法国元帅福煦一针见血地指出:“这不是和平,这是二十年的休战!”

(1)请结合所学知识归纳20世纪20年代国际社会为维护和平做出了哪些努力?

材料二列宁说:“华盛顿会议为太平洋两岸两个大国的下一场战争埋下了第一批火种。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列宁做出这个判断的依据。

材料三1938年9月幕尼黑会议后,张伯伦回到英国说:“这是我们时代的和平,我建议你们安然睡觉去吧。”

(3)毛泽东在1938年十月的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曾经说过:“搬起石头打自己的脚,这就是张伯伦政策的必然结果。”请用1938-1940年的史实来加以说明。

材料四对全世界来说,纽伦堡法庭判决的重要性并不在于它怎样忠实地解释过去,它的价值在于怎样认真地警戒未来。

—罗伯特·杰克逊

(4)与巴黎和会相比,纽伦堡审判具有怎样的价值?

2018-07-05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市级联考】天津市部分区县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经济利益是驱动战争、特别是世界大战爆发之根本所在;两次世界大战皆源于帝国主义列强的争霸。二战前,世界各国之间经济联系虽有发展,但受政治因素影响并不紧密。各资本主义强国在经济上主要与自己的殖民地、附属国和“势力范围”联系密切,各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则少有往来,所以各资本主义强国在发生利益冲突时无所顾忌,导致它们走向世界大战深渊。

二战的结束,也标志着核时代的到来。核时代的战争具有更大的危险性,科学家是十分清楚的。因而,战后出现了以科学家为首的反核、反战运动。联合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国际政治组织,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越来越大。20世纪80年代至今,联合国在制止武装冲突、调解危机、推动裁军、限制毁灭性武器的发展等方面,显示了自己的力量。

——摘编自葛兆富《二战结束以来世界性战争未起之成因浅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世界大战爆发的必然性。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后半期没有发生世界性战争的主要因素。

10 .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尽管阿道夫·希特勒曾在1923年发起一场以失败而告终的政变尝试推翻德国政府,他仍然成功地于1933年通过合法选举成为德国总理。他宣布废除民主制度,同时借由民族主义的风潮提出要重新修正世界秩序,并很快开始大规模地重整军备。在希特勒的主导下,德国于1935年再度合并原本作为德国领土的萨尔盆地地区,而在获得民意支持的情况下德国随后推翻《凡尔赛条约》且加速重整军备的计划,甚至以大规模征兵的方式扩充部队兵力,而这些强调国家主权的举动也更加提高了希特勒在德国社会的声望。

材料二1936年3月,希特勒不顾《凡尔赛条约》和《洛迦诺公约》进驻莱茵区,这一举动并未遭到其他欧洲列强的干涉。1938年9月30日,英、法与德、意召开幕尼黑会议,英法为了自己的利益,出卖捷克斯洛伐克,签订了《关于捷克斯洛伐克割让苏台德领土给德国的协定》。1939年8月23日,苏联与纳粹德国在莫斯科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1939年9月1日,德国军队闪击入侵波兰。

(1)根据材料一,归纳德国法西斯统治的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希特勒声望“更加提高”的原因。

(2)材料二说明了什么实质问题?有何教训?

2017-04-21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届四川省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高级中学校高三4月月考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