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二战爆发的历史背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5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
201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必须牢记历史的教训,警惕法西斯势力死灰复燃。

材料一:纳粹党历次选举结果

日期百万票席位
1928年5月20日0.812.6%
1930年9月14日6.4118.3%
1932年7月31日13.737.3%
1933年3月5日17.2843.9%

希特勒被认为是江湖骗子,他的追随者被认为是精神错乱的偏激分子。……然而在1929年,大萧条到来了。希特勒在历史上本来可能是湮没无闻的,却被伴随着德国的萧条而来的形势造成为拿破仑式的人物。

——(美)R.R.帕尔默《两次世界大战——西方的没落》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并非必然的战争,从来没有一次战争比这次战争更容易制止的了。”

——丘吉尔《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

材料三 胡锦涛主席在一次与美国布什总统会谈中曾指出:“……历史表明,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不相同的国家能够联合起来,共同对付人类生存与发展面临的挑战。”


(1)根据材料一,概括德国法西斯的上台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试析希特勒成为拿破仑式人物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20世纪30年代的反法西斯战争未能阻止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3)二战中世界人民是怎样共同对付人类面临的挑战的?它对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有什么重大意义?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2 .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甲午战争后,日本为报以俄国为首的“三国干涉还辽”之仇,曾于1905年发动日俄战争,苏联对此心怀怨恨。1931年日本对华侵略扩张,不仅严重损害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也将威胁到苏联远东地区的安全。1936年12月,德日签订《反共产国际协定》,矛头直指苏联。1937年5月张伯伦在英国上台后,全面推行以妥协退让,嫁祸于人为特征的绥靖政策,其他欧美国家亦步亦趋,纵虎为患。因此,苏联不可能指望得到他们的任何帮助。华北事变给中国带来日益加深的民族危机。卢沟桥事变后,国民政府要求苏联参战的愿望曰益迫切,甚至把苏联参战与否看作是中国抗战胜败的一个关键因素。1937年8月21日,苏联与中国签订《中苏互不侵犯条约》,以条约形式确定援华制日政策。苏联援华条件是,国民党必须停止内战和任何敌视中共的行动。至1939年,苏联提供援华贷款总额达2.5亿美元,苏联的武器和军备物资源源不断地运往中国;同时苏联还向中国派出大批军事专家和飞行员,当时受过苏联顾问教官训练的中国军人达9万以上。1937—1941年,先后有2000余名苏联空地勤人员在中国工作过,其中有700名飞行员在中国轮流作战。

——摘编自赵士国《抗日战争时期苏联对华政策解读》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苏联制定援华制日政策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苏联援华制日政策的影响。
2019-04-19更新 | 112次组卷 | 2卷引用:【校级联考】东北三省三校(辽宁实验中学、东北师大附中、哈师大附中)2019届高三第二次联合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3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30年代,面对法西斯德国的侵略扩张,英、法、美等大国却推行“绥靖政策”,法西斯的侵略气焰更加嚣张,整个欧洲笼罩在战争的乌云中。苏联面对的纳粹德国的威胁,为了自己国家的安全,以赢得备战时间,与德国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同时也加强了对边界的防御。德国入侵波兰后的1939年9月17日,苏联红军越过西部国界进入波兰境内,进驻和占领西乌克兰和西白俄罗斯。1939年10月,苏联又向芬兰提出领土要求,遭到芬兰拒绝。双方因此爆发战争,经过三个多月的激烈战斗,芬兰政府战败。苏联由此取得芬兰410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1940年6月,正当希特勒进攻法国之际,苏联对波罗的海沿岸的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实行了军事占领,并在8月初将这三个国家并入苏联。此后,苏联又出兵罗马尼亚的比萨拉比亚和北布科维纳两地51000平方公里的领土。这就是“东方战线”。它的建立使苏联共增加领土460000平方公里,西部边界向西推进了约三百至四百公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防御空间。但它最终没有也不可能阻挡德军的大举进攻。它的建立鲜明地打上了大国沙文主义的烙印,特别有损于当时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声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苏联建立“东方战线”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联建立“东方战线”的历史影响。
2019-04-19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市级联考】江西省吉安市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4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世纪30年代,世界形势波诡云谲。……1937年7月7日,卢沟桥的炮火引爆了中国全民族抗战。而希特勒与日本此时已签订了《反共产国际协定》,苏联反法西斯的形势也愈加严峻。1937年8月21日,国民政府和苏联在南京正式签署了《中苏互不侵犯条约》,两国关系进一步密切。这样,以经济交易作掩护,苏联秘密地展开了对华军事援助。

苏联援华装备原计划走海运路线,但由于日本对中国海岸的封锁,海运一次后被迫放弃。陆路成为不二选择,由此“西北孔道”再担历史大任。

现在,“西北孔道”已经成为“一带一路”上的交通大动脉,道路宽阔而平整。但在1937年9月前,新疆段除了乌鲁木齐到哈密、到伊犁有公路外,其他路段是仅供骡马通行的驿道,卡车根本无法通行。为了打通新疆段1500多公里的道路,新疆参与修路的50余万各族民众,还有留驻新疆的东北义勇军将士,仅仅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全线的基本整修和贯通。

“西北孔道”从中苏边境霍尔果斯口岸为起点,横贯新疆,经河西走廊,直达甘肃兰州。1937年9月—1941年6月,苏联大量的军火物资通过“西北孔道”的地面和空中路线运送到中国,同时还有一百多名军事顾问、上千名技术专家通过“西北孔道”来到中国。“西北孔道”在近四年的时间里,成为中国抗战接受国际援助的最主要的“生命线”和“输血线”,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日斗志。同时,正因为中国顶住日本,苏联在卫国战争爆发后,也才得以放心地把东线的军队调往了苏德战场。中国通过“西北孔道”偿还给苏联的物资,也为苏联反法西斯战争起到了重大作用。

——央视纪录片《西北孔道》摘要


(1)根据材料,概括“西北孔道”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北孔道”开辟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西北孔道”的历史意义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希特勒在1930年演说时强调:如果德国人不能解决它的空间缺乏问题,不能为它的工业打开国内市场,那么,德国将从世界舞台上消失,更具活力的民族将继承我们的遗产……必须用武力抢夺并守住空间……。大萧条使希特勒的胜利成为可能,这种可能转变现实是由于其他因素的结合,其中包括各种既得利益集团提供的援助和他的对手们缺乏远见。

材料二   (1939年)当英国官员向在伦敦的德国代表提及签订英德互不侵犯条约的可能性时,这种不信任灾难性地升级了……疑虑重重的俄国人遇见到这一战略将会重演,但这次却是针对他们。因此,斯大林做出了转向以往一向是他不共戴天的敌人

——轴心国的重大确定。

材料三   1942年是轴心国胜利的一年……日本人的成功是巨大的……他们发动进攻时法国和荷兰已经被占领,英国正在为自己的生存而拼命斗争,美国则刚刚从和平时期的经济转向战时经济。……在与中国游击队作战的几年中,日本的士兵训练的能渗透到敌军阵地周围,这在东南亚的丛林作战十分有效。……日本侵略者用“亚洲人的亚洲”这样的口号鼓励这种反西方的情绪。

——以上材料均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德国法西斯专政建立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斯大林做出转向”的直接表现,并分析苏联采取这一“转向”举动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简要分析日本取得巨大成功的原因。
2019-04-06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东阳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3月阶段性检测历史试题
6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35年3与9日,德国航空部长戈林对英国《每日邮报》记者宣布,德国已拥有空军。7天后,德政府向英法等国表示,将实行义务兵役制,并建立一支约50万兵力的陆军。美国政府不仅公开拒绝对德国公开重整军备一事发表评论,还告知驻外使节:美国目前没有必要采取任何行动。罗斯福在演讲中说:德国重整军备是在部分修正《凡尔赛条约》,可使欧洲保持稳定,很有必要。美国政府的这一态度与战后美国资本家对德国的巨额投资密切相关。据统计,1931年美国在德国的投资额为94亿美元,占外国在德国投资总额的40%以上。但形势的发展证明,美国的冀图不过是一厢情愿。

——摘编自程文进《美国对德国1935年重整军备的反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对德国重整军备的态度及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美国上述态度产生的影响。
2019-07-15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苏联对九一八事变后的中国东北局势采取“不干预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是由当时情报的缺失所致。作为即时性因素的情报缺失并非导致“不干预政策”的单一原因,苏联长期以来的外交特性亦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自始至终,斯大林在外交领域所追求的是国家安全,希望尽可能在周边地区营造有利的外交态势。但他也深知,单凭苏联自身的力量无法在短期内达到此目标,只能利用帝国主义列强间的矛盾来开辟有利的国际环境。正是基于这种考虑,苏联才会在九一八事变爆发后,立刻就向日本提出签订《苏日互不侵犯条约》。多年后,在处理苏德关系时,类似的外交思维仍旧主导莫斯科的决策层。1939年前,苏联为应付纳粹德国的崛起,一直奉行与西方国家合作的集体安全路线。然而,当斯大林认为集体安全难以切实保障苏联免遭战争威胁时,便又断然转向德国摇动橄榄枝,最终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摘编自沙青青《九一八事变前后苏联对日政策再解读》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九一八事变后苏联采取“不干预政策”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九一八事变后苏联采取“不干预政策”的影响。
2019-06-14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衡阳县三中2019届高三高考模拟(5月)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8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继续扩大侵略,1932年1月3日侵占锦州,进逼关内。1月7日,美国国务卿史汀生向中日两国政府发出照会,美国政府不承认中日政府间所签订的有损于美国或其在华国民的条约权利——包括中华民国的主权、独立或领土及行政完整,或关于通称为门户开放政策的对华国际政策在内的任何条约或协定;不承认用违反1928年巴黎非战公约义务的手段所造成的任何情势、条约或协定,但在次日、美国国务院又表示美无意干涉日本在中国东北的合法条约权利。以上照会阐述了美国的新政策,被称为史汀生主义

——摘编自刘绪贻、杨生茂总主编《美国通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史汀生主义”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对日本侵华不直接干涉的原因
9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38年7月11日,美国国务院向飞机制造商和出口商发出劝告信,表示“美国政府强烈反对向从事那种轰炸的国家出售飞机或航空设备。因此,国务院将不乐于签发许可证,授权向正使用军队攻击平民的国家出口任何飞机、航空武器、飞机引擎、飞机部件、航空设备附件或炸弹”。国务院还要求那些已与外商签约的厂商,向国务院通报其合同的内容,无论是否已有或正准备申请许可证。这就是所谓的“道义禁运”。“道义禁运”是美国政府针对日本轰炸广州采取的直接应对措施,但其意义则不止于此。应该指出的是,美国依然保持着大量对日出口,而且,避免卷入战争也仍然是美国外交的首要目标。

——摘编自陶文钊主编《战时美国对华政策》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美国“道义禁运”措施的内涵,并简析该措施出现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析美国“道义禁运”的影响。
10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39年9月1日拂晓,德国集中绝对优势兵力突袭波兰,波兰虽然被迫迎战,却对英法寄予幻想。3日,作为波兰盟国的英法尽管相继对德国宣战,但是按兵不动、宣而不战。17日,苏联利用这一时机,以拯救波兰东部受压迫的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少数民族的名义,派军开进波兰,不仅和德国占领并分割波兰全国领土,而且相继占领芬兰、罗马尼亚等国,建立起“东方战线”。

——摘编自王觉非《欧洲五百年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波兰灭亡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苏联“东方战线”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