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二战爆发的历史背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5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1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二战之前保守党长期在英国执政,相当多的重要成员都属于极为富有的阶层,内阁大臣们也多来自工业和商业大家族。保守党人主张纳粹德国应当得到支持,认为它是对抗布尔什维克主义向西蔓延的堡垒。在保守党执政下的英国,伦敦的各大银行给纳粹德国提供了大量商业信贷,英德贸易使德国获得相当可观的英镑外汇,由此,德国重新武装具有了雄厚的资金支持。实际上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相当多的英国银行家和商人在同德国的生意中赚取了丰厚利润;对他们来说,通过与德国维持良好关系获取私人利益的重要性要大于国家利益。19394月,苏联建议成立英法苏三国联盟,民意测验表明84%的英国人赞成该倡议,保守党政府却坚决地拒绝了。

——摘编自(英)桑德拉·哈尔珀琳《现代欧洲的战争与社会变迁》

(1)概括二战爆发之前英国保守党政府对纳粹德国的政策,并简述其后果。
(2)指出影响英国保守党政府对德政策的因素。
2022-06-08更新 | 3449次组卷 | 21卷引用:2022年新高考广东历史高考真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39年9月1日,德国入侵波兰。仅两周半的时间,波兰亡国。这时,苏联以保护居住在波兰境内的西乌克兰和西白俄罗斯居民的生命和财产为名,命令苏联军队越过西部国界,入侵波兰东部地区。9月28日,苏联同德国签订《德苏边界友好条约》。条约规定苏联的西部边界沿西布格河和纲雷夫河一线划定。从而使苏联西部边界向波兰境内推进250—350千米。11月底,苏联宣布废除《苏芬互不侵犯条约》,向芬兰发动了全面进攻,最终迫使芬兰签订和约。按照和约规定,芬兰把靠近列宁格勒的国界向北移动150千米,汉科半岛及其周围海域租给苏联30年,供苏联建立扼守芬兰湾入口的海军基地。1940年8月,苏联又吞并立陶宛、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三国,以及罗马尼亚的比萨拉比亚和北布科维纳两地。如此这般,苏联从波罗的海到黑海的整个西部边界向西推移了150—400千米,建立了一条抵御德国法西斯侵略的“东方战线”。

——摘编自曲秀文《侵略扩张的实质—谈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联东方战线的建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建立“东方战线”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苏联建立“东方战线”带来的影响。
2022-05-27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2022届高三下学期普通高等学校模拟押题卷(一)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39822日,希特勒宣称“毁灭波兰是我们的第一号任务”。23日,在莫斯科签订的《德苏互不侵犯条约》的《附属秘密议定书》中规定:“在一旦波兰国家所属领土上发生领土的或政治的变动时,德国和苏联两国利益范围将大体上以比萨河、那累夫河、维斯瓦河和桑河一线为界”。91日,德国以“闪击战”突袭波兰。93日,英法被迫对德宣战,但未按照盟约从空中和陆上发动攻势以缓解波兰所受到的致命打击。917日,苏军入侵波兰。106日,英法拒绝希特勒提出的和平建议,声称要把战争进行到底,宣称恢复战前的波兰国家是他们进行战争的目的。同时,英法支持成立了以资产阶级温和派为主的波兰流亡政府,在波兰侨民中组建了武装力量,参加了保卫法英的战斗。法国沦亡后,波兰流亡政府迁到伦敦。

——摘编自程人乾《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国际舞台上的波兰问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联对待德国入侵波兰的态度并简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法应对德国入侵波兰的举措并说明其原因。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早在193910月德军侵占波兰后,希特勒就密令制订进攻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和法国的军事计划,代号为“黄色方案”。初案与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德国进攻法国的施里芬计划相似,主攻方向也在右翼。德方有人认为旧调重弹,易被对方料及,达不到进攻的突然性,难以取胜。为此,提出了一个新的作战计划:把“黄色方案”中的主攻方向改为引诱英法联军主力出击的助攻,而把真正的主攻方向放在中段的阿登山区。这里林密路窄、地形复杂,缺乏铁路和公路网,又与宽阔的马斯河相接,被公认是机械化大部队难以通过的天险。然而,难以通过不等于不能通过,何况这里正是法军设防的薄弱环节。如能隐蔽地集中兵力,并掌握制空权,就可出其不意,抢先通过险区,强渡马斯河,突入法国平原地区,拦腰切断联军南北两个重兵集团之间的联系,直趋英吉利海峡,兜底包抄,截断联军退路,取得决定性胜利。这个抓住对方设防漏洞、出奇制胜的新方案被希特勒采纳,并以倡议人的姓氏定名为“曼斯坦因计划”(或称修正的“黄色方案”)。按照这个计划,希特勒于1940510日凌晨打破了“西线无战事”的局面,开始全面进攻。德军在很短的时间内击溃英法联军,并迫使比、荷、卢、法等国签订“城下之盟”。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


(1)根据材料,概括“曼斯坦因计划”对“黄色方案”的修改,并分析改动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德军此次计划的影响。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20 世纪30年代以后,德国问题逐渐成为欧洲的主要问题。英、法对意大利政策从全局来说,需要服从于对德斗争的策略。因此,英、法在谋求对德缓和的同时,努力争取意大利的合作以求共同被制德国。法国认为,同意大利接近,可以成为对付德国破坏现有公约的有效手段。1933年12月7日,英国外交大臣塞缪尔·霍尔和法国外交部长皮埃尔·赖伐尔拟定了《意大利一埃塞俄比亚冲突的共同 解决纲领》,又称《霍尔一赖伐 尔协定》。协定建议:埃塞俄比亚将欧加登省等共60000多平方英里的土地(相当于埃全部领土的2/3)割让给意大利;将埃塞俄比亚的南部领土划为“意大利经济发展和居留的地区”;作为交换,埃塞俄比亚可以得到意属厄立特里亚一条仅3000平方美里的狭长地带作为出海口。该协定虽因埃塞俄比亚的激烈反对未获得通过,但其恶劣影响不言自明,1936 年5月,意大利军队正式吞并埃塞俄比亚。

——摘编自刘德斌《国际关系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霍尔——赖伐尔协定》签订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霍尔——赖伐尔协定》的影响。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自从1917年起,西方世界便和俄国疏远了,这个希特勒已经装满的箭袋又增添了箭矢。因为自拿破仑战争以后,俄国在欧洲势力均衡所形成的集体安全天平上,始终是一个不可缺少的砝码。与努力避免卷入战争的美国不同,1939年开始,苏联似乎有可能成为西欧各国对抗希特勒的盟国。但1939年夏天与它打交道的英国政府和1941年夏天向它发动攻击的希特勒,都大大低估了它的潜在力量。对于西欧来说,心理上的条件成了俄国人和他们合作的障碍:俄国人皈依了拜占庭的东正教,而西欧人皈依了罗马的天主教。在某种意义上,列宁和斯大林在推进俄国现代化的同时,却在使俄国非西方化,因为西方国家不喜欢他们用共产主义来挑战西方秩序。

——【英】阿诺德·汤因比《第二次世界大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西欧国家未能阻止希特勒发动二战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影响西欧与苏联结盟的不利因素。
2022-05-18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多所学校2022届普通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仿真模拟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383月,德国征服奥地利后不久,希特勒使修改了进攻捷克斯洛伐克的“绿色方案”。德国首先利用捷克斯洛伐克境内的苏台德德意志人党挑起德意志人与捷克人的流血冲突。424日,德国指使苏台德德意志人党领袖亨莱茵向捷克斯洛伐克政府提出了苏台德完全“自治”的八点纲领。为了给捷克斯洛伐克政府施加压力,希特勒下令德军在边界集结,五月危机爆发。捷克斯洛伐克总统决定发布“部分动员令”,征召40万后备役人员入伍。作为捷的盟国.法国重申立刻援助的诺言;苏联表示,如果捷克斯洛伐克政府提出要求,它准备提供援助;英国则警告德国说,欧洲一旦发生战事,英国能否置身事外,殊难逆料。此时,德国能够用来进攻的只有12个师,而捷克斯洛伐克政府早已在苏台德建设了坚固的防御工事。德国最终退却了,暂停了“绿色方案”。可是,没有想到的是五月危机化解后,苏台德危机竟然愈演愈烈了。

——摘编自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第二次世界大战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五月危机”爆发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德国暂停“绿色方案”的原因,并指出苏台德危机“愈演愈烈”的影响。
2022-05-13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2022届百所名校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猜题压轴卷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希特勒宣布毁约扩军后,准备重新武装莱茵区,以消除对外扩张的后顾之忧。1936227日,法国众议院批准《法苏互助条约》。希特勒抓住机会,于37日采取行动,下令德军3万余人进驻莱茵非军事区。英国自20年代以来一直推行“扶德抑法”的均势外交,此时仍延续这一政策。1933316日,首相麦克唐纳在裁军会议上提出一项被称为“麦克唐纳方案”的裁军公约草案,要求法、波、意三国各自把陆军从现有水平裁减到20万,允许德国陆军在5年内从10万扩充到20万。法国勉强接受该方案的原则。19331014日,德国政府致电裁军会议主席,决定退出裁军会议。1019日,德国又宣布退出国际联盟。19351月,萨尔区根据《凡尔赛条约》的规定举行公民投票,结果归属德国。同年3月,希特勒大受鼓舞,决定趁机迈出毁约扩军的第二步。航空部长宣布德国已经重建空军。316日德国颁布《国防法),宣布国防军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和平时期拥有12个军36个师,共约50万人。此举使得德国扩军备战公开化和合法化。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一战后德国扩军备战呈现出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一战后德国敢于破坏凡尔赛体系的原因。
2022-04-07更新 | 113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铜仁市2022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英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遭受严重损失,战后经济恢复非常缓慢。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英国工业生产仅占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9%,金融霸主地位岌岌可危。面对严重的经济困境,英国政府不得不从迫切的内政问题出发,致力于经济恢复工作。然而,这却不可避免地忽略了对军备力量的巩固,他们甚至觉得凭英国现有的军备力量,尤其是一支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足以应付任何规模的战争。英国在一战中伤亡惨重,无数城镇化为废墟。“可怕的战争大屠杀几乎影响到全国所有家庭”,它对英国人传统的心安理得、高枕无忧的社会心理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人们对战争表示出十分的反感和厌倦,并进而对战争带来的灾难表示恐惧,形成一股强大的反战求和的社会思潮。三十年代,面对法西斯的对外侵略扩张,英、法、美采取了绥靖政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奉行绥靖政策的动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绥靖政策的实质。
2022-03-17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37115日,希特勒召开高级军事会议,就军事扩张问题作了秘密报告。其军事副官霍斯巴赫作会议记录,五天后又将原始记录整理成备忘录,史称“霍赫巴赫备忘录”。希特勒在会上强调,“德国的未来,将取决于能不能解决空间不足的问题”。罗马帝国和英帝国的历史已经证明,只能用粉碎抵抗和大量毛线来实现扩张”,德国的问题只能用武力解决。扩张的步骤是什么?根据他的发言和指令,可以概括成“先大陆、后海洋”的三部曲:首先建立一个囊括中欧的“大德意志”,主要包括捷克斯洛伐克、奥地利和波兰的但泽走廊;其次打败法国,消灭苏联,夺取欧洲大陆的霸权;第三,向海外发展,战胜英美,称雄全球。在实施扩张的计划时“必须考虑到两个可恨的敌人:英国和法国,他们是不会容忍屹立于中欧的德国巨人的”。因此夺取捷、奥两国,也是为了排除对抗英法时的侧翼威胁。希特勒认为实施扩张的时间,“最迟在1943-1945年”,如果法国发生内讧或者卷入同另一个国家的战争,则必须提前行动。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霍斯巴赫备忘录的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霍斯巴赫备忘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