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7 道试题

1 . 材料   1942年8月爆发的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是盟军战略计划的一部分,目的在于保护美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之间的运输航线,也是盟军在太平洋反攻的开始。这场战役以美军小型登陆战为开始,随后日军为夺回岛屿而逐次增兵,并在海上、陆地、空中展开了空前的争夺,从而演化成了日本与盟军的决战。双方历时半年多的争夺,均损耗了大量的战舰、飞机,而日本的人员伤亡也远超美军。最终,日本因无力进行消耗作战,而选择撤军。美军最终完全占据瓜岛,尔后夺取了所罗门群岛,最终是整个南太平洋地区的制海权。

——摘编自李德·哈特《第二次世界大战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盟军发动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胜利的意义。
2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二战期间,中国与新西兰成为同盟国,共同抗敌。战争期间,新西兰成为太平洋美军的重要基地,华人出产的蔬菜在政府订购中占据了重要份额。为确保食品供应,新西兰华侨农业总会成立,一些华裔也入伍新西兰军队,如陈达枝的孙子就曾服役于空军。1937年,新西兰华侨联合总会以惠林顿为中心号召华侨购买爱国公债,为救亡中国筹集捐款。虽然异国谋生实属不易,但统计数字显示,抗战期间新西兰华人人均捐款竟位列所有海外华人的榜首。由于上述种种原因,新西兰政府对于华人的态度也发生了重大改变,华人地位不断提高。日军南下后,广东侨乡面临巨大危机。自1939年起,新西兰开始接收华侨难民。在战火中,千余名华人妇女和儿童得以辗转来到新西兰,与侨居新西兰的丈夫和父亲团聚,他们的到来也彻底改变了新西兰华人的人口结构。

——摘编自李海蓉《阳荡“新金山”的中国人》


(1)根据材料,说明二战期间新西兰政府对华人态度改变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西兰华侨行动的意义。
3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从1940年6月法国战败到1941年年底,英国陷入反德斗争的最危险时期,处境孤立,且国力衰微。德国实力的增强损害了美国在欧利益。1940年年底,美国两次民意测验中,多数人赞成政府给予英国更多援助。次年5月,即便军事护航会使美国卷入战争,仍有过半数的民众支持政府的军事护航措施。鉴于此,美国政府及时调整政策,通过“租借法案”和国会拨款等方式解决英国购买军火和军用物资的困难。英国以纽芬兰、百慕大和加勒比海地区的海空军8个基地获取了美国价值25万美元的50艘驱逐舰,以拱卫英吉利海峡,与德国继续对阵。美国政府明确提出:“我们第一位的忧虑在于大西洋,希特勒是对西半球、大西洋文明的主要威胁。”随后双方达成协定:美军的主要力量将用于大西洋和欧洲地区,因为它是决定性的战场,其他战场上美国部队作战均应有利于这方面的战事。总之,美国及时援助,使英国熬过危险时期,牵制德军部分兵力,减轻德国对苏压力,并使德军陷入两线作战的窘境,为世界反法西斯斗争的胜利做出贡献。

——摘编自杜明才《论1940年至1941年美国对英援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40—1941年美国对英援助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40—1941年美国对英援助的措施及意义。
2019-03-05更新 | 40次组卷 | 2卷引用:【校级联考】晋冀鲁豫四省名校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缔结后,日本开始进攻越南,加速向南侵略的步伐,迫使法国殖民当局签订《日法共同防卫印支议定书》。美国罗斯福总统主张通过建立国际托管机构对越南进行统治,直到其最终独立。美国不仅拒绝和法国合作,还通过“战略情报局”向1941年5月成立的越南共产党领导的“越南独立同盟”提供援助。1943年4月,当罗斯福总统被问到如何维持战后世界和平时,他的回答是:“维持世界秩序并非难事”,美国和中国“将管辖亚洲”。1944年10月,美国承认了戴高乐领导的自由法国临时政府,罗斯福的越南政策开始由国际托管转向支持法国重返越南。1945年6月的《波茨坦协定》规定,越南北纬16度线以北由中国接收,以南由英国东南亚盟军总司令部接收。

——摘编自齐世荣吴于廑主编《世界史•现代史卷》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对越南外交政策转变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对越南外交政策转变的影响。
5 .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从1944年6月6日至8月25日,艾森豪威尔指挥盟军进行了二战中规模最大的两栖登陆作战。盟军通过海空军的卓有成效的佯动,成功运用了双重特工、电子干扰,以及在英国东南部地区伪装部队及船只的集结等一系列措施,使德军统帅部在很长时间里对盟军登陆地点、时间都做出了错误判断。盟军掌握了绝对的制空权和制海权,投入作战的飞机达13700架,军舰9000艘,是德国飞机、军舰的数十倍。恶劣天气使德军丧失了必要的警惕,增加了登陆的突然性。盟军为确保登陆成功,进行了长达近一年的准备,登陆前盟军作战物资和装备器材的准备十分充足,还进行了逼真的战前训练。诺曼底登陆的胜利,宣告了盟军在欧洲大陆开辟第二战场,意味着纳粹德国陷入两面作战,减轻了苏军的压力,协同苏军有力地攻克柏林,迫使法西斯德国提前无条件投降。美军从而把主力投入太平洋对日全力作战,加快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诺曼底登陆盟军取得胜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诺曼底登陆对二战形势的影响。
6 . 【历史选修2: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戴维·雷诺兹指出,“战时的英美关系是一种实用主义的婚姻,伴随合作旋律的持久音调是竞争。在维护两国作为公认大国的合作框架内,英美却在设法夺取优势和有利地位,这的确是一种竞争性的合作关系。”

——戴维.雷诺兹《霸权与冲突的世界》

材料二 战后欧洲,随着共同敌消失,英国与苏联的战时联盟便失去了存在的基础,原有矛盾变得再度尖锐起来:英苏在战后处理德国问题上的矛盾、在地中海东部和中东地区的冲突以及东欧的形式的变化,都使英国越来越倾向于将苏联看成是国家安全和欧洲和平的主要威胁。但是,面对崛起的苏联强权,英国深知自身己无力应付,它也不能依靠羸弱的欧洲来解决这一问题,只能联合美国以遏制苏联。

——梁军等《冲突与合作:霸权转移视野下的现代英美关系考察(1914—1947)》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1939年—1942年英美“实用主义婚姻”形成的主要步骤,并分析“婚姻”形成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指出英苏由战时联盟走向战后对抗的原因,并列举二战后初期英国“联合美国遏制苏联”的两项措施。
2018-11-15更新 | 143次组卷 | 5卷引用:【全国百强校】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校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1942--1945年,美国对苏联进行援助的数量惊人……这些物资总价值约为102亿美元……根据美国历史学家德怀特·杜蒙德估计,美国全部援助截止到1945年底达到490.96125亿美元,其中对英联邦援助约307.53亿美元、苏联约11.41亿美元、法国23.77亿美元、中国13.35亿美元。

材料二   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史学中出现了右翼修正派。乔治·克罗克则认为,在整个战争期间,罗斯福向忘恩负义的俄国人慷慨赠送礼物,不仅使美国和其他盟国得不到重要装备,而且为建立一支“巨大的军事力量做出了贡献,这支军事力量将在今后几十年中对欧洲投下越来越长的阴影”。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丛军《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对苏联援助政策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期间美国援助苏联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二战期间美国援助苏联的影响。

8 . 【历史一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1945年的雅尔塔会议上,美、苏、英三国首脑达成了一份关于苏联参加对日战争条件的协定,它规定战后维持外蒙古现状、大连商港国际化、苏联租用旅顺为海军基地、中苏共同经营中东与南满铁路等。

中国政府(国民党)在掌握了该协议的内容后,“邀请”美国介入未来中苏关系的外交活动。然而基于对苏联参战的需要,美国政府以“中立政策”拒绝了中国。美国代理国务卿格鲁提醒杜鲁门,苏联正在迫使中国政府和平接受中共,且苏联对日作战的条件与美国的利益相违背,呼吁采取有关措苑。中国政府也多次与美国谈判,积极鼓励和说服美国介入中苏关系…波茨坦会议前夕,美国成功试爆原子弹,这迅即成为替代苏联参战的最佳途径,美国对中苏关系的态度发生巨变:美国政府不但一反一个月前拒绝介入中苏关系的立场,而且对中国表示支持,正式出面试图影响和干预中苏谈判。

—摘编自张振江《波茨坦会议与美国中苏政策的转变》

(1)根据材料,概括二战后期美国政府对中苏关系的基本立场。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对中苏关系立场转变的原因。

2018-10-02更新 | 65次组卷 | 2卷引用: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2023年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主干知识+重难点综合性学案(通史版)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从20世纪初美国政府把目光从美洲转向了世界,美国国内就产生了孤立主义思潮。他们认为美国地大物博,与欧亚远隔重洋,是个世外桃源,提出了“坚守美洲堡垒”,反对插手世界事务。……在世界经济大危机的袭击下,美国公众主要关注国内的经济复兴和就业问题,普遍对国际事务不感兴趣,孤立主义势力趁机崛起。面对孤立主义的阻挠,罗斯福因势利导,对欧洲政治事务采取中立和“不干涉”政策,让英法顶在第一线应付德意的威胁。当德国正式迈出扩张步伐时,罗斯福政府同样认为希特勒的侵略目标只限于德意志人居住区,因此没有作出积极的反应,直到德波战争爆发后,才逐渐同法西斯相对抗。

——整理自王斯德《世界通史(第三篇》


(1)根据材料,概括二战前美国奉行孤立主义的原因及表现。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奉行孤立主义带来的影响。
2018-04-20更新 | 128次组卷 | 4卷引用:内蒙古赤峰市2018届高三4月模拟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40年7月第二次近卫内阁成立后,日本迅速确立了建设“大东亚新秩序”即“大东亚共荣圈”的国策,并迈出了南进的实质性步伐。由于日本的南进,加剧了与美、英等国的矛盾,随后开始了近一年的日美谈判。但由于两国在对华问题、南进政策等亚太政策上的根本矛盾不可调和,日本为实现“大东亚共荣圈”,终于发动了“大东亚战争”,并最终与美、英、荷等国发生冲突乃至开战。日本“大东亚共荣圈”范围是1940年划定的。其步骤首先是“西进”侵华,其次是“南进”东南亚各国,再次是占领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日本不仅企图独霸东亚,而且梦想进入“太平洋时代”。1941年12月8日,日本对美、英、荷宣战,太平洋战争爆发。此后,日本在“自存自卫”的名义下,并声称为了解放亚洲而驱逐欧美势力,通过圣战建立大东亚共荣圈,发动了三年半之久的“大东亚战争”。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亚太地区抗日战争的胜利,终于迫使日本法西斯宣布投降,“大东亚共荣圈”随之宣告崩溃。

——摘编自臧运祜著《近代日本亚太政策的演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日本发动“大东亚战争”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日本政府的“大东亚共荣圈”政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