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二战的进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6 道试题

1 . 材料   194049日凌晨430分,德军展开了对挪威的入侵。德国动用了海军、空军和陆军的一大批兵力。面对德军的大举入侵,挪威政府举棋不定,军队接到的命令仅仅是进行“局部而且是秘密地动员”。挪威皇室、政府从首都向腹地撤退时,通敌组织“第五纵队”头自吉斯林宣布成立一个由他领导的新政府,要求挪威人民立即停止一切抵抗,并与德国缔结和约。到49日中午时分,挪威人口最集中的主要城市全部沦陷。主要的武器库、粮仓、参谋总部和各军区司令部的作战文件悉数落入德军手中。被盟军抛弃的挪威军队残部于610日被迫投降,德军完全占领了挪威。挪威战役期间,挪威伤亡约1700人,英国伤亡约4400人,法国和波兰部队损失530人,而德军战死11人,失踪2375人,伤残1604人。凭借挪威战役,德国保住了至关重要的铁矿石运输线,巩固了德国北侧的防御,还获得了众多的重要战略据点。

——摘编自杨会军《一口气读完二战史》


(1)根据材料,概括挪威抗击德军入侵失败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挪威战役的影响。
2022-04-16更新 | 67次组卷 | 2卷引用:押全国卷46题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临考题号押题(全国卷)
2 . 1939年9月1日,德国出动160万人和大量飞机、坦克,对波兰发起突然袭击,16日德军合围波军主力,28日华沙陷落,10月6日,波军停止有组织的抵抗,波兰迅速败亡的原因有(     
①波兰部署不当,装备和战术思想落后
②德国蓄谋已久,准备充分,军事力量强大,战术先进
③苏联趁机向西扩展疆域建立“东方战线”
④英法在西线对德国“宣而不战”,致使波兰孤立无援
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2022-03-26更新 | 205次组卷 | 2卷引用:解密11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世界(分层训练)-【高频考点解密】2023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讲义+分层训练(统编版通用)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英法对德宣战后,按兵不动,坐视波兰的灭亡。从19399月到19405月,“西线无战事”,这种奇特的现象被称作“静坐战争”“假战争”或“奇怪战争”。德国入侵波兰后,在西线与法英对峙的德军开始只有23个师,而法军则超过80个师。法军本可以进攻萨尔这个重要的德国工业中心,但从912日起法军奉命停止了行动。英国则到1011日波兰战争结束3个月以后,才派了4个师到法国去。法、英统治阶级和高级将领畏战情绪严重,不敢与德军正面冲突,而妄想用经济封锁的办法扼制敌人、最终取得胜利。法国军事思想落后,采取消极防御的战略,一味依赖马奇诺防线。法军无仗可打,政府和最高统帅部为了防止军心涣散,在前方军营建立了娱乐中心,举办体育活动、演剧、放电影,增加酒类配给,总理甚至分发给部队1万个足球,以“鼓励士气”。但这种僵持状态是不可能持久的。

——摘编自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法对德实行“静坐战争”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法对德实行“静坐战争”的影响。
4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414月,美日拟定《日美两国谅解方案》,明确表示美国“承认满洲国”。19428月,罗斯福行政助理居里曾对蒋介石说:“华盛顿部分人之印象已不将中国东北认系中国的一部分,应作为战后日俄两国间之缓冲国。”194311月,魏德迈建议:“在亚洲,他敦促不要完全摧毁日本的力量而应该保留一部分,‘以对付苏联的扩张’。”即使到了19451120日,驻华美军司令魏德迈向美国政府提出关于中国问题的报告,还提议由国民党政府集中力量控制华北,而把中国东北交由国际托管。只是苏联在出兵中国东北打败日本“关东军”并将东北交给毛泽东领导的中国共产党武装力量,以及在中国共产党在辽沈、淮海和平津战役取得胜利并胜利渡江以后,美国的企图才化为泡影。

——摘编自张文木《全球视野中的中国国家安全战略(上卷》》


(1)概括二战中和战后初期美国对华政策的共同之处及其意图。
(2)指出美国对华政策破产的原因。
2022-02-12更新 | 9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考试模拟(一)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攻陷马来亚、新加坡、菲律宾和泰国等国,迅造集结部队进攻缅甸。蒋介石随即向英美明确表示,一旦条件允许就将出兵协助英国防卫缅甸。而英国始终不忘防范中国势力深入缅甸,力围对中国军队入插作战尽可能加以限制。1941年12月23日,中英签署(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协定签署后,英国仍未对联合作战问题作认真考虑和充分准备,不同意中国军队进入缅甸布防。1942年2月,中国远征军分批入缅,并在同古、仁安羌等战斗中屡次局部控败准备与兵力均占优势的日军。1944年 11月,中国军队在缅甸北部展开局部反攻,重创日军,收复龙陵。年底再战腾冲、芒市,并于次年1月攻破碗町。至此我澳西沧陷之地全部收复。随着这一胜利,中印公路全线打通,大批援华物资运到中国。1945年4月,远征军全部胜利回国。

——据张力、陈廷海《中国军队入缅作战与豆国战略的复杂关系》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与英国对于中国军队入缅作战态度的差异,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军队入缅作战的影响。
2022-01-08更新 | 306次组卷 | 7卷引用:四川省广安、眉山、遂宁、雅安、自贡、内江六市2022届高三一诊文综历史试题
6 . 制度创新和人文情怀是时代的两个重要驱动力,伴随着人类历史的重要发展而不断丰富自身的内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苏格拉底的灵魂深处,为了坚守自己的理念,他选择了“神所给予最容易的死法”,规避了人生最痛苦的时刻。他表现出英勇不屈的精神。选择死亡,直面死亡,等待死亡,临危不惧。对于死亡,他毫无申辩之词,因为他认为他是在践行真理与正义,在他的思想中,“守法就是正义”,违背了神的意志的“法”,就是非正义。最终毫不犹豫地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摘自(古希腊)色诺芬《苏格拉底评传》

材料二   光荣革命后英国建立了一个合适的政治制度,这个制度保证社会有宽松、平和的环境,让人们追求个人的目标,最大程度地发挥创造能力。对这种模式的工业化发展道路,亚当·斯密和大为·李嘉图从经济学的角度予以支持,杰里米·边沁则从伦理学的角度予以支持。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论证说:一个国家的经济只有在最“自由”的状态下才能最好地发展,一切国家干预都会对经济规律不受节制地起作用,才能把这个国家引向富强。杰里米·边沁告诫说:良好的社会应追求“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利益”,只有当每一个人都追求到他自己的最大利益时,全社会的最大利益才能够实现。斯密——李嘉图的“自由经济理论”和边沁的“功利主义”是英国工业化道路的指导思想,在这种思想指导下英国走上了自有资本主义道路。

——摘自钱乘旦许杰明《英国通史》

材料三   马奇诺防线,是法国在20世纪30年代为了防御德国和意大利,在边境线上修建的一批国防永备工事的总称。还在设计筹备阶段时,它就吸引了当时世界各国军方的注目。建造完成后,其规模之大、构思之精妙,都不禁让人啧啧称奇,一时间被认为是“牢不可破的要塞”。但是,由于法国在“二战”前期迅速败北投降的糟糕表现,使得战后马奇诺防线背负了太多的骂名。

——摘自翁伟力《最强防线的破灭——二战马奇诺防线》


(1)根据材料一,指出苏格拉底选择去“死”的原因。结合所学,苏格拉底“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对后世产生的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英国工业化模式形成的主要因素。结合所学,从最“自由”的状态这一角度指出英国实现工业化的经济学理论、代表作及其对英国的主要影响。
(3)根据材料三,指出法国修建马奇诺防线的目的。结合所学,说明“马奇诺防线背负了太多的骂名”的原因。
2021-08-23更新 | 197次组卷 | 3卷引用: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单元滚动双测卷-思想史模块检测卷(A卷新题基础练)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二战期间,中东地区是连接欧洲和亚太两大战场的枢纽。19406月,由于法国投降和意大利参战,欧洲经由地中海通往中东的航路基本被切断。若不能保证中东的军需及民用供应,中东必将不战自降,因此,英国视中东供应为头等大事。1941年,英国中东司令部组建了中东供应中心,其主要任务是为中东各地区分配可供使用的船舶;确定进口货物的种类和数量;审查并批准进口许可证;决定应从哪些国家进口货物;在中东维持小麦及其他大宗货物的共同储备,以供紧急时期之用等。该中心对中东各国的出口货物实行包买、先买政策,使得中东各国政府和老百姓手里持有大量钞票;为了支援盟国,该中心大量进口战略物资,把民用物资的进口削减了4/5,使得中东地区的生活用品短缺,供不应求。1942年,美国正式加入中东供应中心,美国对中东的出口额当年比1939年增加2倍,大大超过英国,但英国凭借英镑的优势地位,坚决抵制美国控制中东。194511月,英美协商解散了中东供应中心。

——摘编自王绳祖《国际关系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东供应中心成立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东供应中心带米的影响。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缅甸成为盟国与日本激烈争夺的战略要地,缅甸若被日本占领,日本可侵犯印度,摧毁盟国在印度的战略基地。滇缅公路是中国能够取得反法西斯国家和地区援助的唯一国际陆上交通要道,中国政府必须竭力维护。在战场上,中国军队无论是武器装备还是士兵素质都是现代化的。在滇西战役中,支前民工至少有二三十万人,部队的行军、食宿、武器弹药的运送全靠当地老百姓,他们含辛茹苦,忍饥挨痛,不计报酬。在缅甸战场上,“自夸精锐的日本陆军被他们一向所轻视的中国军队打垮了”。在缅甸反攻战中,中国远征军为策应英军的英帕尔战役,发动对缅北的全面攻势,使日军不敢把滇西、缅北的兵力调到印度东部,英印军才得以将日军逐出印度。

——摘编自方世凤《第二次世界大战全局中的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远征军取得胜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远征军人缅作战产生的影响。
2021-04-06更新 | 132次组卷 | 3卷引用:陕西省彬县中学2021届高三下学期尖子班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21-22高三上·全国·阶段练习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9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马来西亚扼守马六甲海峡咽喉之处,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加上其丰富的锡、橡胶等战略资源储备,自然成为日本“南进”觊觎的对象,因此1941年12月8日,日本发动南太平洋战争后,旋即展开了对马来西亚的进攻。马来亚战役打响以后,英国殖民当局原本寄予厚望的英、澳、印联军一触即溃,前线形势危殆,翌年2月1日日军占领柔佛,马来半岛全部沦陷,2月8日,日军对新加坡发动总攻,战至15日,新加坡的残余英军投降,马来亚战役以日军的全面胜利告终。虽然战役以.英军惨败无条件投降告终,但正是在这场不成功的战役中,马共和英国殖民当局从对立走向了合作,“英国当局被迫接受了马来西亚共产党的共同抗日主张,并允许马共公开活动”。

——摘编自宋少军《马来西亚共产党的抗日运动研究》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马来西亚共产党和英国殖民当局合作抗日的原因。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马来西亚共产党和英国合作抗日的意义。
2021-03-20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超级全能生2021届高三1月联考文综历史试题(全国丙卷B卷)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日本共产党机关报《赤旗》发表了《告全国工人、农民、士兵书》,号召日本人民起来“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和中国反动派的一切军事活动”。在中国战场上,仅日本宪兵记录的在思想系统内的日本共产党就有123人。觉醒联盟是抗战期间在华日本人创立的第一个反战团体,也是敌后战场上的第一个日本人反战组织,是觉悟后的日本士兵和日本俘虏主动要求成立的。当时,以延安为中心成立了日本工农学校和反战同盟延安支部,积极开展各种以宣传形式为主的反战活动,并通过渗透的方式进行军事、政治情报的搜集。毛泽东在1937年同英国记者贝特兰谈话时曾说过:“我们的胜利不单是靠我军的作战,而且依靠敌军的瓦解。”

——摘编自曹金娜《抗战中的在华日本人反战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抗战期间部分日本人开展反战活动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抗战期间部分日本人开展反战活动的影响。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