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二战的进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6 道试题

1 . 材料   1943年10月,美、英、苏三国外长举行莫斯科会议。虽然参加会议的没有中国代表,但在美国代表的坚持下,中国驻苏联大使傅秉常被邀请在三国外长起草的《普遍安全宣言》上签字。中国人民艰苦卓绝的英勇抗战,改变了中国从前任人宰割的软弱形象,促进了战时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及其与盟国关系的密切。从此,中国开始参加国际会议和机构,参与有关国际问题的决定,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

——摘编自聂俊华《论抗战时期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及其局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莫斯科会议召开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莫斯科会议对中国的影响。
2020-03-19更新 | 38次组卷 | 2卷引用:2020届百校联盟高三复习模拟文综历史试题(全国 II 卷) (2月网上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2 . (15分)[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政府通过各种渠道筹措经费。在罗斯福政府的努力下,孤立主义者对中日战争实施中立法的企图未获成功。1938年12月15日,美进出口银行公开宣布向中国在纽约设立的世界贸易公司贷款2500万美元。在美国的影响下,英国也于12月19日宣布给中国贷款50万英镑购买卡车,用于新开通的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滇缅公路运输。次年,英国又宣布向中国提供500万英镑的平准基金,以稳定中国的法币价值。这些贷款标志着美英援华的开始。1940年11月30日,在日本宣布承认南京汪精卫汉奸政权的同一天,罗斯福宣布美国给中国政府1亿美元贷款,美国政府表示继续承认合法的按照宪法程序产生的“重庆政府”,12月10日,英国借给蒋介石政府1000万英镑。对于美、英的援助,蒋介石极为高兴,他认为这是抗战以来最大的一次国际助力。

——摘编自王松《论抗战时期中、美、英军事合作的酝酿和建立》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英美贷款援华的背景。(6分)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英美贷款援华的影响。(9分)
2020-03-05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文科综合-学科网3月第一次在线大联考(新课标卷Ⅲ卷)-历史
2020·全国·模拟预测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3 . (15分)[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政府通过各种渠道筹措经费。在罗斯福政府的努力下,孤立主义者对中日战争实施中立法的企图未获成功。1938年12月15日,美进出口银行公开宣布向中国在纽约设立的世界贸易公司贷款2500万美元。在美国的影响下,英国也于12月19日宣布给中国贷款50万英镑购买卡车,用于新开通的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滇缅公路运输。次年,英国又宣布向中国提供500万英镑的平准基金,以稳定中国的法币价值。这些贷款标志着美英援华的开始。1940年11月30日,在日本宣布承认南京汪精卫汉奸政权的同一天,罗斯福宣布美国给中国政府1亿美元贷款,美国政府表示继续承认合法的按照宪法程序产生的“重庆政府”,12月10日,英国借给蒋介石政府1000万英镑。对于美、英的援助,蒋介石极为高兴,他认为这是抗战以来最大的一次国际助力。

——摘编自王松《论抗战时期中、美、英军事合作的酝酿和建立》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英美贷款援华的背景。(6分)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英美贷款援华的影响。(9分)
2020-03-05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文科综合-学科网3月第一次在线大联考(新课标Ⅰ卷)-历史

4 . 材料   1945年4月5日,苏联政府宣布苏日中立条约到期后不再延长。8月8日晚,苏联政府根据亚尔塔会议精神,忠于同盟国义务,宣布从次日起与日本进入战争状态。随着苏联的对日宣战,日本人可能要面临在本土与苏美同时作战,决战难度大增。日军原先估计11月份在南部迎战登陆的美军,而苏军在10天左右就能从北方攻入日本本土。在日本决策层看来,苏军讲很快并早于美军登陆日本是很要命的,或者说他们宁愿被美国占领,也不愿意被苏联占领,因为苏联人很可能将日本变为“共产主义国家”,这样天皇政体也肯定完蛋。但如果马上投降,自然能限制苏军占领日本本土。

——摘编自梅然《战争、帝国与国际政治变迁》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联对日宣战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对日宣战对日本的影响。

5 . 材料:1942年5月,美国总统罗斯福认为,战争必须以“无条件投降”而结束,协商停战是办不到的。1943年1月,在卡萨布兰卡会议闭幕式上,罗斯福正式提出:“唯有彻底消灭德国和日本的战争力量,世界才能获得和平……消灭德意日的战争力量,就是要德意日无条件投降,那意味着未来的世界和平得到合理保证。它并不意味着毁灭德意日的人口,但它的确意味着这些国家以征服和奴役别国人民为基础的那种哲学的毁灭。”罗斯福这一提议提出后,很快得到其他反法西斯同盟国家领导人的响应,同盟国的一系列文件都列入了要求轴心国无条件授降的内容,从而使无条件投降成为整个反法西斯同盟的共同政策。

——摘编自徐康明《无条件投降政策的形成和作用》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无条件投降”的含义及其提出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罗斯福提出的“无条件投降”的积极影响。
2019-05-12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校级联考】华文大教育联盟2019届高考历史第二次(4月份)模拟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6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苏德战争爆发后,开辟第二战场成为苏、美、英三国外交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英国极力拖延第二战场的开辟,它的战略是首先保卫大不列颠的安全,维护其海上运输线。而只有控制住北非、地中海和中东地区,英国才可能实现其上述战略目的。这其中,北部非洲的战略地位极为重要。谁控制了北非、苏伊士运河和直布罗陀海峡,谁就掌握了地中海这条重要的海上航运线。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利比亚是意大利的殖民地,毗邻的埃及受英国控制。墨索里尼为实现其建立“新罗马帝国”的梦想,极力要把英国势力赶出北非和地中海。1942年6月,德意军队越过埃及边界,向亚历山大港和开罗逼近。由此,爆发了阿拉曼战役。

——摘编自王绳祖《国际关系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阿拉曼战役爆发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阿拉曼战役的意义。
2019-06-08更新 | 4255次组卷 | 18卷引用: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新课标Ⅰ)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7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蒋介石信心大增,表示抗战到底,并建议各友邦成立军事同盟。美、英、中等国相继对日、德、意宣战。同月,美、英两国首脑在华盛顿举行会议,商讨在远东设立中国战区,包括中国、泰国、越南等地区,由蒋介石担任最高统帅。1942年1月1日,由中、英、美、苏四国领衔的26个反法西斯国家,签署了对德、意、日共同采取行动的《联合国家宣言》,规定:签字国保证运用军事和经济的全部资源,打击共同敌人;相互合作,不得与任何敌人单独媾和,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同月,中国战区统帅部成立。中国以多年独立抗日所显示的伟大力量,赢得了世界大国的地位。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设立中国战区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战区设立的意义。
2019-06-08更新 | 4070次组卷 | 26卷引用: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新课标Ⅱ)
8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世纪30年代,世界形势波诡云谲。……1937年7月7日,卢沟桥的炮火引爆了中国全民族抗战。而希特勒与日本此时已签订了《反共产国际协定》,苏联反法西斯的形势也愈加严峻。1937年8月21日,国民政府和苏联在南京正式签署了《中苏互不侵犯条约》,两国关系进一步密切。这样,以经济交易作掩护,苏联秘密地展开了对华军事援助。

苏联援华装备原计划走海运路线,但由于日本对中国海岸的封锁,海运一次后被迫放弃。陆路成为不二选择,由此“西北孔道”再担历史大任。

现在,“西北孔道”已经成为“一带一路”上的交通大动脉,道路宽阔而平整。但在1937年9月前,新疆段除了乌鲁木齐到哈密、到伊犁有公路外,其他路段是仅供骡马通行的驿道,卡车根本无法通行。为了打通新疆段1500多公里的道路,新疆参与修路的50余万各族民众,还有留驻新疆的东北义勇军将士,仅仅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全线的基本整修和贯通。

“西北孔道”从中苏边境霍尔果斯口岸为起点,横贯新疆,经河西走廊,直达甘肃兰州。1937年9月—1941年6月,苏联大量的军火物资通过“西北孔道”的地面和空中路线运送到中国,同时还有一百多名军事顾问、上千名技术专家通过“西北孔道”来到中国。“西北孔道”在近四年的时间里,成为中国抗战接受国际援助的最主要的“生命线”和“输血线”,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日斗志。同时,正因为中国顶住日本,苏联在卫国战争爆发后,也才得以放心地把东线的军队调往了苏德战场。中国通过“西北孔道”偿还给苏联的物资,也为苏联反法西斯战争起到了重大作用。

——央视纪录片《西北孔道》摘要


(1)根据材料,概括“西北孔道”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北孔道”开辟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西北孔道”的历史意义
9 . 【历史选修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到1940年12月中旬,英国政府实际上已经没有资金购买武器。这一情况使罗斯福政府采取了一种既可以帮助英国继续战斗,又不违背美国形式中立的方法,并提交给国会讨论。美国国会经过长时间辩论,于1941年3月10日通过了租借法案。租借法的正式名称为《加强美国防务法》,该法案规定:授权总统可以售卖、转移、交换、租赁、借出或交付任何军事物资,给美国总统认为与美国国防有重要关系的国家政府。

对于租借法案,美国总统杜鲁门曾有高度的评价:“毫无疑问,《租借法》所花费的钱拯救了许多美国人的生命。通过《租借法》而装备起来的每个俄园、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的士兵,当他们投入战斗的时候,就会大大减少我国青年在争取战争胜利中所面临的危险。”

——摘编自郝健《二战期间美国对华和对苏租借援助的比较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制定租借法案的背景及目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国实施租借法案的历史作用。
10 .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民国三十年(1941年)十二月下旬至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一月中旬的第三次长沙会战,是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后,盟军方面取得的第一个胜利。
   在第三次长沙会战胜利之后,中国第九战区召开了大规模的庆祝大会。另在此役结束后不久,美国即宣布向中国贷款5亿美元,同盟国亦决定任命蒋中正为盟军“中印缅战区”最高统帅,次月,蒋中正访问印度全力游说印度加入同盟国阵营,因印度各界受此战中国大胜的影响,最终印度同意加入同盟国。随后,英美两国宣布废除对话不平等条约。在此之后的两年内,日军再也没有向第九战区发动大规模进攻。然而,第九战区部队尤其是长沙一线守军由于长期相持亦放松了警惕,日军则在此战后总结了经验教训,于是在1944年的长衡会战中,日军经过充分准备,集中主力20余万人向第九战区发动攻势,并改变进军策略,改由湘江逆水而上夺取岳麓山炮兵阵地,在1944年的第四次长沙会战中日军成功攻占长沙,并在整个长衡会战中将第九战区击溃而使其至战争结束都再无反击能力。唯在衡阳保卫战中,第十军孤军坚守衡阳长达47天并重创日军,大大延缓了日军打通其“陆上交通线”计划受挫,令日本国内生产原料匮乏,从而为中国军队会同盟军在滇西和缅北的反攻作战及美军在太平洋战场的反攻作战创造了战略优势。

——摘编自《第三次长沙会战》等


(1)根据材料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第三次长沙会战爆发的背景。
(2)根据材料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第三次长沙会战胜利的历史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