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二战的进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自华盛顿时代,美国一贯奉行中立政策,其基本含义是美国不卷入欧洲事务,也避免对世界安全作出集体保证的任何承诺。大萧条后美国中立情绪日益高涨,在1935年到1937年美国先后通过了三个中立法案,均规定禁止美国向交战国贸易军火。随着德国法西斯扩张日益猖獗,美国于1939年批准了第四个中立法案,解除对交战国军火禁运,但需“现金购买,运输自理”。1941年3月美国国会通过《租借法案》。主要内容是,总统有权向“对于美国防务至关重要”并且能“给美国带来好处”的国家“出售、交换、租给、借予或转让任何军需产 品”。美国共援助500多亿美元,其中苏联获得109亿美元,中国获得8亿美元。杜鲁门说:“通过《租借法》而装备起来的每一个俄国、英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的士兵,当他们投入战斗的时候,就会大大减少我国青年在争取战争胜利中所面临的危险。”

——摘编自王绳祖《国际关系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中立政策的变化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中立政策变化的影响。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当苏联军队入侵波兰时波兰政府要求英国政府按照英波互助条约对波兰提供援助对此英国政府的反应是英波互助条约并不适用于苏联侵略波兰的情况……1939918英国内阁决定与苏联接触用英国的机器换回英国急需的木材。10 11日,英苏签订了关于木材和橡胶等物资交换的协定恢复了双边贸易关系。此后,双方还计划就发展两国贸易关系继续谈判。对英国来说,加强英苏贸易关系除了经济上的利益之外还可以以此作为改善英苏关系的切入点,从而为加强英苏政治联系、防止苏德进一步合作奠定基础。

——摘编自檀跃宇《二战初期英国张伯伦政府对苏联政策初探》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对苏联政策的转变并说明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对苏联政策转变的影响。

3 . 材料   希特勒在西线发动攻击的第二个目标是比利时、荷兰、卢森堡、法国。1940年5月10日,德国军队在长达800多公里的西部战线上发动规模庞大的闪电式的进攻,卢森堡当天就被全部占领,荷兰抵抗了5天,于5月15日向德国军队投降,比利时坚持到5月28日,最后放下武器。德国军队的主力很快从卢森堡和比利时南端挺进,越过阿登山脉,从北面迂回法国重兵把守的马奇诺防线,占领色当,沿着法国北部平原直扑英吉利海峡。5月20日坦克部队到达英吉利海峡,将盟军切分成相互孤立的两块。5月24日德国主力进攻被围困在敦刻尔克的英法盟军,英国军方下达渡海撤军的命令,大约34万盟军安全撤退,这就是著名的敦刻尔克撤退。

——摘编自杨泽伟《20世纪国际关系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敦刻尔克撤退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敦刻尔克撤退的意义。

4 . 材料卢沟桥事变后,日本政府多次召集议员、财界、舆论界的会议,要求其与政府合作。《朝日新闻》《日日新闻》《读卖新闻》等大报,都开辟国民“国防捐款”专栏,每天更新捐款人姓名、捐款数额等信息,并配以煽动性语言,以增强示范效果。1937年8月,日本内阁通过《国民精神总动员计划实施纲要》,要求国民“增强举国一致,尽忠报国的精神”。9月11日,在东京召的国民精神总动员大会,要求国民做到尽忠报国,坚忍持久,支持战争。10月成立了米官半民性质的国民精神总动员联盟,在全国各地成立相应的组织,各级行政长官兼任会长。1938年4月,日本政府颁布《国民总动员法》,以立法的形式将国民卷入战争体制。

—摘编自史桂芳《日本国内战争狂热的形成及原因》

(1)根据材料,概括日本全面侵华初期战争动员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全面侵华初期战争动员的影响。

5 . 材料   1941年12月是已经变成全球战争的这次大战的第二个重要转折点。当月苏联在莫斯科周围开始的反攻证明,闪电战至少在这里是失败了。而且,尽管日本在太平洋战争头六个月内的辉煌战果严重打击了同盟国,但是失去的领土(甚至是新加坡或菲律宾)从总战略的角度讲实际上都并不真正极为重要。更重要的是,日本的行动以及希特勒无必要的对美宣战,最终使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参战了。诚然,单单工业生产力并不能保证军事实力——尤其是德国的作战能力说明,简单地人对人和美元对美元的比较是很荒唐的——但是,大同盟(丘吉尔喜欢这么叫)比起轴心国来在物资方面占有很大优势,并且它的生产基地也远离德国和日本武装部队,因此它拥有建立一支压倒优势的军事力量所需的资源和机会,而任何一个早期的法西斯侵略对手都不可能拥有这样的力量。实际上,在第二年,托克维尔在1835年关于出现两极世界的预言最终即将实现。

——摘编自(美)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41年12月成为“第二个重要转折点”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参战给二战和战后世界带来的影响。

6 . 材料   1942年6月的中途岛海战是太平洋战争的转折点,也是日本海军由盛而衰、由主动转为被动的转折点。此次作战,日本海军主力几乎倾巢而出,但是实际进行较量的只有机动部队的4艘航母及其舰载飞机,而其他水面舰艇部队均成为旁观者,以主队自居的战列舰部队甚至一炮未发,就在美军航空兵面前仓皇败退。而开战前,美军太平洋舰队就掌握了日军联合舰队的所有计划细节,并做出针对性的部署。战败投降后,日本海军高层人士承认:中途岛一战,损失了海军航空兵的精华和大部分最有经验的飞行员,“此后,日本海军航空兵的实力再也没能恢复到原来的水准”。事实上,中途岛海战刚一结束,日本海军就开始反省,此后几十年里,各国海军也在不断总结其中的教训

——摘编自(美)戈登·普兰奇:《中途岛奇迹》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途岛海战日本失败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途岛海战的影响?
2020-02-05更新 | 137次组卷 | 2卷引用:2020届安徽省黄山市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2020高三上·全国·专题练习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7 . 材料   我们在1941年就宣布给予叙利亚独立。只是由于我们仍是托管国.还有防务和维护秩序的责任。敌人的蹂躏及其后果,使精疲力竭的法国丧失了昔日的力量。而英国依靠封锁、海上霸权和对运榆的垄断建立起来的经济组织完全控制了东方国家的贸易。早在雅尔塔的交易中,丘吉尔就从罗斯福和斯大林那里得到在大马士革为所欲为的自由。1945年5月28日。我们在大马士革的所有部队驻地都受到了暴动群众和由叙利亚宪兵组成的部队的攻击,他们配备有英国制的冲锋枪,机枪和手榴弹。我在6月2日公开提出,叙利亚问题必项全部提到法、英.美.苏、中五”大国”会议上解决。我们的提议无疑地遭到了英美两国的断然拒绝。至于将来。我毫不怀疑,我们的老”盟友”在地中海东岸国家所支持的骚动,将在整个近东发展成反对这些笨拙的魔术家的浪潮。

一摘编自【法】戴高乐《战争回忆录》


(1)根据材料分析1945年叙利亚危机产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叙利亚问题形成悬案的影响。
2020-01-18更新 | 44次组卷 | 2卷引用:2020届高三《新题速递·历史》1月第01期(考点15-21)

8 . 材料   在德国发动侵苏战争后,日本于1941年6月24日制定《关于促进南方施策的方案》,在吞下大半个中国之后,又派兵“进驻”法属印度支那南部。英、美等帝国主义当然不能容忍这种被全部逐出亚太地区状况的出现,为此,英美立即废除了一系列与日通的条约,同时下令冻结日本在美资产,并禁止一切货物运往日本。至8月中旬,日美之间一切金融、商业活动完全停止。这时的日本最担心的是在进攻南方时,遭到来自夏威夷的美国太平洋舰队的侧击。所以,日本经过精心策划和长期准备,于1941年12月7日成功袭击了珍珠港。

——摘编自张贵锁、李兴凯《浅析太平洋战争爆发的历史原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设明太平洋战争爆发对二战的影响。

9 . 材料   1940年6月4日,盟国军队完成敦刻尔克撤退后,德国军队继续向南推进,并于6月13日占领巴黎。士气低落的法国政府接受了条件苛刻的停战协定,其中包括释放所有的德国战俘,遣散法国军队,交出法国军舰,由德国占领法国一半多的领土。法国被认为是西方最强大的国家,它的迅速崩溃自然是一个令人心痛的打击。有人指责说,叛国和怯懦是造成这一巨大灾难的原因。虽然这些指责也并非毫无根据,但另一些因素却似乎更具决定性。其中一个因素就是《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影响,这一条约使得希特勒能够将军队集中在一条战线上。此外,也许最重要的还是德国在好几个方面,特别是发展闪电战新战术方面所占有的优势。

——摘编自斯塔夫理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法国沦陷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法国沦陷的影响。

10 . 材料1938年以后,随着德意法西斯在欧洲连连得手,其征服世界的面目暴露无遗。希特勒不仅获得了欧洲巨大的军事、地理优势,威胁到美国在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利益,甚至还将手伸进了美国的“后院”——拉美,成了美国的直接竞争对手。……截至1941年,美国在欧洲的直接和间接投资总计达200600万美元,在亚洲和大洋洲的投资仅为85300万美元。

1939年11月,罗斯福签署的“新中立法”中将取消武器禁运条款改为“现金购货运输自理”,由于英国的海军运输发达,又有强大的海军,故此法对英国极为有利。1941年3月,国会通过了《租借法》,授权以租借或贷款形式向某些被认为其国防对美国安全具有重大意义的国家提供武器及其他物资。从此美国成为民主国家的巨大军火库。苏德战争爆发后,该法案又扩大到苏联。根据“先欧后亚”战略,美国的战略物资和军事力量源源不断地进入欧洲。罗斯福最终彻底战胜了孤立主义,“先欧后亚”战略得以坚定地贯彻执行。

——摘编自黄光耀《二战中美国奉行“先欧后亚”战略之原因探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中美国奉行“先欧后亚”战略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二战中美国奉行的“先欧后亚”战略。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