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二战的进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0 道试题

1 .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避免战争,捍卫和平,是人类不懈的追求。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法西斯轴心国必须无条件投降,这不是说要消灭德国、意大利、日本的所有居民,但是确是要消灭这些国家里的基于征服和奴役其他人民的哲学思想。

——富兰克林·罗斯福于1943年初卡萨布拉卡会议

材料二

战后初年,许多德国人认为自己只是“受害者”。……(1963年)在奥斯维辛审判前后长达20个月的时间内,媒体对审判过程做详尽深入的报道和评论。德国知识精英也抓住机会在媒体上发声,引发了60年代中期对纳粹历史认识的大辩论。……1970年总理勃兰特在犹太人纪念碑前做出了举世闻名的谢罪之举……各个领域对纳粹制度的产生及其根源不断地进行再认识与自我解剖,自觉地将反思历史作为政治及道德义务,并将其制度化、法制化。

(1)依据材料一,概述富兰克林·罗斯福对法西斯轴心国处理的基本态度。

(2)据材料二归纳战后德国对二战认罪态度发生变化的原因,并指出这种变化带给我们的历史启示。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战争刚开始时,几乎所有的美国人都决心保持中立,但是,希特勒出人意料的胜利,尤其是法国的沦陷,迫使美国的决策人断定,避免卷入战争的最好办法是向那些仍在与德国作战的国家提供除战争外的一切援助。1940年9月,美国签订《驱逐舰与基地协定》,从中立立场转向非交战立场,1941年3月,制订《租借法》,1941年8月,签署《大西洋宪章》,从非交战立场转入不宣而战立场。罗斯福还试图制止日本在太平洋的侵略……1941年12月7日,日本不宣而战袭击了珍珠港。几个小时内,美国三艘巡洋舰、三艘驱逐舰、五艘战列舰被击毁,日本另一支特遣队还摧毁了美军在菲律宾的大部分飞机。德国和意大利向美国宣战。美国不但在欧洲而且在亚洲完全卷入了战争。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二战中美国立场的演变,并简要分析演变的原因。
(2)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二战中美国“完全卷入了战争”的影响。
3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在1644年时,英国诗人弥尔顿就提出了“出版自由”的主张,此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从各种角度深入这个话题,使得英国从政府到民众都有了言论自由的观念。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越来越多的国家注意到大众媒体在战争中产生的巨大效用,战争结束后收音机日益成为人们获取各方面信息的主要来源。从1941年到二战结束,英国在其对外广播电台中使用的各国语言高达46种。在战争后期,英国大众传媒通过收音机对新的黎明以及“一个更加美好的英国”的越来越多的关注和强调赢得了公民的广泛支持,公民一致憧憬着美好的未来。英国政府所制定的审查制度也顺理成章地得到潜移默化的强化

——摘编自孟杨《二战时期英德两国新闻传播的议程设置研究》


(1)根据材料,指出二战时期英国新闻传播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期间英国新闻宣传的特点及其影响。
4 .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号称欧洲第一陆军强国的法国不堪一击,在短短的六个星期内就宣告投降,其主要原因包括
①法国政府长期推行绥靖政策,缺乏同德国侵略者开战的思想和军事准备
②坚持消极防御战略,对德军主攻方向判断失误
③在飞机、坦克等现代化武器的生产方面落后于德国
④综合国力不如德国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5 .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任何一个同纳粹主义作斗争的人或国家,都将得到我们的援助。任何一个与希特勒同流合污的人或国家,都是我们的敌人。……因此,我们将尽力给俄国和俄国人民提供一切援助。……我们已经向苏俄政府提供了力所能及的,可能对他们有用的技术援助和经济援助。……俄国的危险就是我国的危险,就是美国的危险;俄国人民为了保卫家园而战的事业就是世界各地自由人民和自由民族的事业。

——丘吉尔《关于希特勒入侵苏联的广播演说》(1941年6月22日)

(1)根据材料指出丘吉尔对苏联采取的立场及实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丘吉尔对苏联采取的立场的原因和影响。

6 . 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1942 5 月,英国和苏联签订了为期 20 年的互助条约,第二个月美国和苏联又签订了《美苏租借协定》;这两个协约是同盟国合作的具体表现。合作的另一表现是 1943 6 月苏联人决定解散他们为推翻世界资本主义而于 1919 年建立的共产国际、鉴于他们同西方列强的友好关系,苏联人这时断定共产国际已没有用处,不过应该指出,这一决定实际上并不意味着什么,因为到 1939 年时共产国际的主要官员已转入党中央书记处,他们在那里继续发挥作用。同盟国战时合作的另一结果是 1943 11 月成立了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UNRRA)。这一国际机构紧跟在军队的后面,向已被解放的国家提供各种救济,直到新的国民政府能负起责任时为止。它于 1944 年春开始工作,到 1948 9 月解散时,它已分发了主要源自美国的 2200 万吨物资,包括食物、衣服和药品。它的主要活动范围在希腊、南斯拉夫、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奥地利和意大利。如果没有它所作的贡献,战后欧洲的贫困和苦难实际上会更严重。战争临近结束时,这种由共同的危险促成的合作开始动摇。合作者们为了各自心目中的战后的国家利益宁愿牺牲团结。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美转向同苏联合作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美转向同苏联合作的影响。
7 .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特别是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的战略地位开始逐渐受到美国决策者的重视。珍珠港事件爆发后,中国的抗日与美国的切身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美国在大规模援华的同时,从长远利益出发,确定了战后对华政策的长远目标,即建立一个相对稳定而亲美的中国以发挥多种作用,中国成为美国在亚洲的主要据点,抵制苏联的影响,为美国提供巨大的市场和原料基地,在国际事务中提供坚定支持美国的一票。
——摘编自刘德斌主编《国际关系史》
材料二
……中国战场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所显示出来的重要军事价值,促成了中国国际地位的改善和提高。抗战时期,中国的国际地位可说经历了一个不断提升的三级跳。……在旧的国际体系解体之后,中国积极参与了新的国际体系的创造,并由此而在国际事务中担当重要角色。

——摘编自王建朗《抗日战争与中国国际地位的变迁》


(1)根据材料一,概括美国重视中国战略地位的原因。
(2)列举抗战时期中国国际地位逐步实现“三级跳”的基本史实。并从战后世界新的经济秩序形成的角度,用史实说明中国“积极参与了新的国际体系的创造”。
8 . 【20世纪战争与和平】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1年12月7日清晨,日本海军突然袭击美国海军基地珍珠港。

材料二   美国提前发觉日本海军计划,1942年6月4日伏击日本舰队,取得中途岛战役的
重大胜利。

——以上材料数据引自《二战巅峰战役之经典大海战》
(1)根据以上材料比较两次海战的异同点。
(2)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军在中途岛海战中取胜的原因。
2016-11-27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届东北三省四市教研联合体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9 .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二战漫画

材料二 1943年初斯大林格勒战役胜利后,罗斯福更加意识到开辟第二战场的急迫性。……美国参谋长马歇尔认为:“更重要的是如果不将1944年进攻欧洲大陆的任务明确下来,如果盟军从西进攻德国,落在从东进攻德国的苏联后面,将会出现严重的政治问题。”……罗斯福的顾问舍伍德也说:“除非我们迅速行动,否则,我确信可能发生的情况是,或者德国投向共产主义,或者有可能陷入完全无政府状态。”
——摘自臧春华《浅析欧洲第二战场开辟的曲折性》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1和图2之间的关系,并简述图2所反映事件的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急于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的原因。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慕尼黑协定》主要内容:捷克斯洛伐克将苏台德区割让给德国,德军于1938年10月1日~10日分阶段完成对上述地区及其他日耳曼人占居民多数地区的占领,这些地区存在的任何设备必须完好地交给德国。
       孙红旗在《苏联与绥靖政策》中指出:《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与《慕尼黑协定》并无本质区别,都是欧洲大战前夕绥靖政策的典型表现,或者说苏德条约是继英法之后苏联掀起的又一个绥靖高潮。
材料二 王芝在《条约有利于世界人民》中论述:《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是苏联外交利用帝国主义营垒的矛盾,取得有利的国际环境的一大胜利。俄罗斯领导人普京在波兰《选举报》发表文章,谴责了1939年签署的《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承认莫斯科与希特勒的交易“不道德”,但表示苏联“当时别无选择”。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回答《慕尼黑协定》签署的目的;分析苏联签署《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评价《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