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二战的进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41年8月,美国总统罗斯福和英国首相丘吉尔在大西洋的军舰上举行会议,就当时国际形势、安排战后部署、确定对德对苏等问题进行了讨论,最后签署共同宣言,史称《大西洋宪章》。宣言主要内容是:两国“不追求领土和其他方面的扩张”,“凡未经有关民族自由意志所同意的领土改变,两国不愿其实现”;各民族中的主权和自治权有遭到剥夺者,两国将努力设法予以恢复;保证一切国家在经济方面进行经济合作;赞同摧毁德国纳粹暴政后可以重建和平。还宣称,两国对世界美好未来的希望将以上述政策原则为依据。

同年9月,苏联政府发表声明,同意《大西洋宪章》的基本原则。其他国家也表示支持《大西洋宪章》。中共中央也发表声明,宣称它表示了“英美打倒法西斯主义的决心,这种决心是完全有利于苏联,有利于英美,有利于中国,有利于世界的”。《大西洋宪章》成为后来《联合国宪章》的基础。

——摘编自王绳祖《国际关系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英美大西洋会议召开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大西洋宪章》的历史影响。
2 .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政府宣传机构将中国描绘成一个全民族抗战的英雄国度,一个肩负国际责任、正在走向以美国为模本的“改革”之路的世界大国。美国的主要意图是
A.促进美国战争目标及对华政策目标的实现
B.遏制日本建立“大东亚共荣圈”的侵略计划
C.向世界展现中国现实,利用中国抵制日本
D.提高中国的国际形象,促成中美两国合作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二战史上,第二战场问题一直是英美苏三大盟国外交的主线。1941622日,苏德战争爆发,苏联要求尽早开辟第二战场,以减轻苏联红军所承受的巨大压力。但英国表现出少有的疑虑和拖延。英国想通过控制北非、地中海和中东地区维护其海上运输线,保卫大不列颠的安全。二战初期德军显示出强大战斗力,英法联军在敦刻尔克大溃败成为笼罩在英国人心头的阴影。英国利用其作为第二战场后方基地的有利战略位置,从大英帝国的利弊和机遇出发,与美苏周旋,最后在1944年才投入第二战场开辟。正如国际关系学者华尔兹所言:

“国家总是按照自己的私利行事,不会为其他国家的利益出卖自己的国家利益,也不会为了所谓的国际共同体而牺牲自己的利益。”

——倪学德《英国与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推迟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英国推迟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的影响及其实质。
2021-02-02更新 | 50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芜湖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日本的南进战略严重损害了美国的利益,罗斯福政府的对日政策发生了变化。1941726日,美国冻结日本在美财产。81日,美国停止对日本全部石油输出。同时,美国没有放弃同日本达成妥协的努力,由于日美矛盾逐渐加深,谈判陷入僵局。11月中下旬,美国拒绝了日本的最后谈判方案之后,要求日本无条件从中国和印度支那全能撤军,放弃在华权利,德、意、日同盟条约不再有效。日本认为这是逼迫自己投降的最后通牒,决定以谈判为掩护,伺机发动战争。1941127日,日军对美国在太平洋的海军基地珍珠港发动了突然袭击,以微小的损失为代价,重创美国太平洋舰队。随后,日本向美英正式宣战,太平洋战争爆发。

——摘编自刘德斌主编《国际关系史》


(1)根据材料概括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太平洋战争爆发的影响。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共中央认为,只有建立广泛的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才能战胜德意日法西斯侵略者。苏德战争爆发后的第二天,中共中央表示支持苏联反对德国法西斯侵略的战争,并提出争取英美加入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1941年10月26日,印尼、菲律宾、缅甸等国代表出席了在延安召开的“东方各民族反法西斯代表大会”,并建立了“东方各民族反法西斯同盟”。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共中央正式宣布与英美等国建立反日统一战线的策略。中国共产党不仅在下层,同时也与英美上层人士加强军事和情报方面的合作。为了统一在华日本人反战组织的领导,1942年8月,在延安还成立了华北日本人反战同盟联合会。中国共产党关于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理论,为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奠定了重要基础。

——摘编自姜廷玉《中国共产党与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共产党为建立广泛的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所采取的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的背景。
7 . 1943年美英苏三国外长会议在莫斯科召开。在美国的坚持下,中国作为四强之一签署了《四国关于普遍安全的宣言》。该宣言的基本精神是四大国合作将反法西斯战争进行到底;宣布要建立一种世界普遍安全的制度,并成立一个国际组织进行监督。这说明
A.中共对抗战的贡献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可
B.战后秩序安排利于改变中国的国际社会角色
C.美国的支持是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的决定因素
D.反法西斯国家之间的意识形态分歧完全消失

8 . 材料   德军在1943年初的斯大林格勒战役中损失惨重,希特勒制定了代号为“堡垒”的作战计划,消灭库尔斯克地区的苏军,以振奋军心,但苏联计划以坚强的防御消耗掉德军进攻能量,摧毁其装甲兵力,然后再发动反攻。在1943年7月5日至8月23日的库尔斯克战役中,苏联和德国共投入了超过268万名士兵和6045辆坦克,空军部队参战飞机超过了2000架,是史上规模最大的坦克会战和单日空战。此战役是德军最后一次对苏联发动的战略性进攻,企图重夺战略主动权,但由于苏军准备充分,德军进攻步调缓慢且损失惨重,最后因为南线意大利被盟军登陆了西西里岛,被迫撤退。此后,苏军将德军赶出苏联领土。正如斯大林所说:“如果说斯大林格勒会战顶示着德国法西斯的衰落,那么库尔斯克会战则使它面临灭顶之灾”。

——摘编自【美】戴维.M.格兰茨、乔纳森.M.豪斯《库尔斯克会战》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库尔斯克战役爆发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库尔斯克战役的意义。
2020-06-21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最后一卷(四模)文综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45年,为了打败日本法西斯,美军决定向日本“内防御圈”发起进攻,对其本土进行战略轰炸,而处于东京和美国属地塞班岛中央的硫磺岛,就成了美日两军的必争之地。1945年1月9日吕宋岛战役结束,于是尼米兹决定在1945年2月中旬发起硫磺岛登陆作战。日军将领栗林忠道下令在硫磺岛进行地道作业,整个硫磺岛的地下几乎被掏空。1915年2月16日,美军对硫磺岛进行了轰炸,但是日军躲在地下,根本毫发无损。这座只有20多平方公里的小岛,双方竟然争夺了一个月的时间。3月26日,硫磺岛战役结束, 但是清剿残余日军的战斗一直持续到4月底。美军攻占硫磺岛共伤亡28686人,美日双方伤亡比为1.23:1, 这是太平洋战争中,美军伤亡人数超过日军的唯一战例,此战役被世人称为太平洋战场上的“绞肉机”,对于美国来说,这样的伤亡比例是他们不能接受的,因此,也使美国的“曼哈顿计划”的研究成果—原子弹,被投放到了日本的本土上。

——摘编自赵海军 、应飞虎《一场惨胜:美军硫磺岛登陆战役》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硫磺岛战役爆发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军取得硫磺岛战役胜利的影响。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硫磺岛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争中日本与美国间爆发的一场战役,发生于1945年2月19日至3月26日。硫磺岛战役是太平洋战争中最激烈的战斗之一,日本军坚守该岛,并利用其松软的土质与天然的洞穴修筑工事,包括永久性防御工事、火炮伪装、地道等,还驻守一支战斗经验丰富的部队,美军历时一个月、付出相当重的伤亡才占领日军防守的硫磺岛,最终美军伤亡共计28686,日军只有1083人生还。

材料二   20世纪是人类战争历史运动大趋势出现转折的世纪。其总趋势是从向上发展达到无限化总体战争的顶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下降而进入到一个新的有限战争时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摘自李巨廉《战争历史运动座标上的第二次世界大战》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硫磺岛战役爆发时亚欧战场的主要形势。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二战后人类战争“下降而进入到一个新的有限战争时代”。
2021-08-17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宿州市2016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