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二战的进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1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

三、铁路与公路交通。西有平汉铁路,南有陇海铁路,东有津浦铁路,有菏泽经濮县虽公路有破坏,因平原关系,无大妨碍,仍可通车。

四、……(辖区)共18个县城,大小市镇200余个,村庄万余个,人口有300万。

五、……在粮食方面能自给有余,村庄相距有二三里,村村有沟道,便于开展游击战争。

……

七、群众组织,有自卫队、农救会、青救会、妇救会、儿童团等……

八、群众武装,一般每县有个独立团,县长兼团长;有的有个基干大队;根据地内有游击小组。

——摘自《冀鲁豫边区的概况》(1940年4月)

材料二   你们在去年一年打了大小几千次的仗,打死五万以上的敌伪军,打退了常常几倍几十倍的敌人进攻……收复了许多的失地,许多抗日根据地的面积和人口是扩大了……你们的大功劳,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各国人民也已明白。

——摘自《中共中央向敌后军民致贺电》(1944年1月)


(1)根据材料一,概括冀鲁豫(边区)抗日根据地建立的条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抗日根据地对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贡献。
2020-07-09更新 | 3959次组卷 | 29卷引用:甘肃省嘉峪关市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七模文综历史试题

2 . 材料   二战爆发后,美国担心德国会将矛头指向西半球,宣布将西半球建立中立区。为保证在中立区的海军力量,1940年国会通过了“两洋海军法案”,授权海军部建造1万架飞机用于新航母,48艘硬式飞艇用于“中立巡逻队”的反潜艇。到1941年,美国中立区扩大到大西洋彼岸的亚述尔岛、格陵兰岛和冰岛。1940年法国投降后,美国会高票通过了“两洋海军法案”,打造大西洋和太平洋两大舰队。为保证《租借法案》的顺利实施,在1941年5月德国击沉美国商船后,罗斯福正式下令海军保护从美国到冰岛的跨大西洋航道,并将英国、加拿大的商船纳入护航体系。1942年春,228艘装备有雷达系统和平面位置显示器的新型潜艇建成并投入使用。参战后的美国与德、日展开了激烈的海权争夺战。大战结束时,海军较参战时人数增长20倍,舰船增长60倍,飞行器增长24倍。

——据卞秀瑜《二战期间美国世界海权霸主地位的确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海军在二战期间快速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国海军快速发展的影响。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途岛是一个面积只有47平方公里的小岛,位于美国旧——山和日本横滨之间,是太平洋航线的中点,因而得名。申述岛距珍珠港1135海里,是美军珍珠港基地的前沿和门户。……鉴于中途岛的重要性,美军在中逢岛驻军,并修建了航空站和潜艇基地,使之成为美国的重要海军基地之一。日本对中途岛势在必得,美国对中途岛寸土必争。因此,中途岛海战爆发了。在此之前的节节胜利.让日本海军变得骄傲自大,狂妄轻敌。再加上情报战的失败和作战计划的错误,尽管日本拥有优势兵力,但在中途岛战役中却一败涂地,损失惨重。日本4艘重型航空母舰全部被美军击沉,另损失了1艘重巡洋舰、332架飞机3500人阵亡(包括几百名经验丰富的飞行员)。日军只是在海战进入尾声之际,才依靠伊——168号潜艇发射的鱼雷,击沉了美军约克城号航空母舰和哈曼号驱逐舰。挽回一点颜面。对于日本来说,此战更大的损失是,丧失了太平洋战争爆发以来一直紧紧掌握的战略主动权。由于丧失了4艘重型航空母舰,日军被迫转为战略防御。

——网易《中途岛海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途岛海战发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途岛海战的结果及影响。
4 .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谴责达达主义艺术运动(早期超现实主义)是1916年至1923年间出现于法国、德国和瑞士的一种绘画风格……他们通过反美学的作品和抗议活动表达了他们对资产阶级价值观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绝望……他们仇恨这场战争和产生这场战争的精神世界…

材料二   对法西斯战争的控诉

1937年,西班牙的格尔尼卡小镇被德国法西斯空军夷为平地,毕加索画了《格尔尼卡》以表达对法西斯暴行的强烈抗议。……画面中公牛象征强暴,受伤的马象征受难的西班牙,闪亮的灯火象征光明与希望……画的下边,一个妇女怀抱死去的婴儿仰天哭号,她的下方是一个手握鲜花与断剑张臂倒地的士兵……这一切,都是可怕的空炸中受难者的真实写照。

油画《日本731部队活体实验》:手术台上的少女痛苦万状,唯一能挣扎的手指已在手术台边缘抓烂变形;一位日本军医用锋利的手术刀割开少女的胸部,进行器官摘取……面对沾染鲜血的日本军刀,20多双惊恐的眼神闪现着绝望……该画强烈谴责日本侵华731部队惨无人道的罪恶,告诫世人不能忘记那段屈辱悲壮的历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人们的思想观念产生了哪些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德国法西斯轰炸格尔尼卡的原因。如果由你为油画《日本731部队活体实验》做解说,你会如何介绍731细菌部队?
2019-05-29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武威市第六中学2019届高三第六次诊断考试历史试题
5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戴维雷诺兹指出,“战时的英美关系是一种实用主义的婚姻,伴随合作旋律的持久音调是竞争。在维护两国作为公认大国的合作框架内,英美却在设法夺取优势和有利地位,这的确是一种竞争性的合作关系。”

——戴维·雷诺兹《霸权与冲突的世界》

材料二   斯大林曾指出:“在我们的时代想不顾各种条约,一下子就挑起战争,并不是那么容易的。”1941年5月,希特勒副手鲁道夫赫斯私自公开飞往英格兰之后,苏联更加怀疑来自英国的情报。苏联对各方提供的德国即将入侵的情报持怀疑态度,自然地影响到其他方面,比如迟迟没有动员导致兵员不足。……大批富有经验的将领在肃反中遭清洗,随之而来的就是对闪电战、新技术装备等没有重视。……入侵邻国建立“东方战线”后,沿新国境线构筑新防线的进度“迟缓得令人不能容忍”。战争爆发几天之后,苏军统帅部发现错误地判断了德军的主攻方向,匆忙改正。不久更惊讶的发现这些“东方战线”地域的居民把德军当作“解放者”看待,对苏联抱着冷淡和不合作态度。

——摘编自《试析苏联卫国战争初期严重失利的原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1939—1942年英美“实用主义婚姻”形成的主要步骤,并分析“婚姻”形成的影响。
(2)阅读材料一,概括苏联在二战初期失利的原因。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41年7月18日,斯大林在致丘吉尔的电报中,提出要求英国在法国北部开辟反希特勒的新战场,改善苏联的处境。7月21日,丘吉尔在回信中说:“如果大规模登陆,会遇到一次血腥的还击,而小规模的袭击只能导致惨败。这对我们两国都会是弊多于利的。”丘吉尔以上述理由拒绝开辟第二战场。

1942年夏,苏、英、美达成了开辟第二战场的协议。之后,希特勒在苏德战场展开了大规模的进攻,但英、美两国却不遵守公报中的若干协议,回避履行开辟第二战场的具体义务。面对英、美对开辟第二战场的态度,斯大林说:“第二战场会开辟,不仅因为苏联需要它,而且盟国也需要它。”1943年,二战形势出现转折,德黑兰会议上能够通过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的最后协议,是与苏联武装力量在二战中出现转折分不开的。1944年6月6日,英、美武装部队在艾森豪威尔将军的指挥下,渡过了英吉利海峡,并在法国的诺曼底登陆。

——摘编自王丽娜《英美苏三国在第二战场问题上的冲突与合作》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1941年英、苏两国对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的态度及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评析英、美、苏三国在第二战场问题上的冲突与合作。
7 . 【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1941年8月9日—8月14日,罗斯福和丘吉尔举行正式会晤,其成果便是著名的《大西洋宪章》,其主要条款有八条:……第三,两国尊重各国人民选择他们在其管辖下生活的政府形式的权利; 两国主张凡是被强制剥夺主权和自治权的民族恢复这些权利;……第五,两国愿意在经济领域内促成一切国家之间的最充分的合作,目的在于使所有国家改善劳动标准,发展经济,享有社会安全;第六,在最终摧毁纳粹暴政以后,两国希望见到建立这样一种和平,以使一切民族得以在自己的疆界内安居乐业,保证一切地方的所有居民都可以过无所恐惧、不虞匮乏的生活;……第八,两国相信,世界上一切国家,基于实际的和精神上的原因,必须放弃使用武力。《大西洋宪章》的这些条款宣示了英美两国战争与和平的目标,描绘了未来世界的美好蓝图。作为战后理想世界秩序的一个展望和设计,它的发布受到世界舆论的赞扬,极大地鼓舞了正在殊死抵抗纳粹、法西斯侵略奴役的各国人民。
——摘编自朱大伟《<大西洋宪章>构建和平思想的价值探析》
材料二 经过8年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中国人民付出了伤亡3500万人的沉重代价,用生命和鲜血打败了日本侵略者,赢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伟大胜利,也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习近平在2014年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上的讲话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大西洋宪章》所体现的和平建设思想。
(2)请结合史实从几个角度证明“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8 .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943年1月美英召开卡萨布兰卡会议,会上双方达成以下内容:

地中海方面:1.攻占西西里岛,目的是——(1)使地中海的交通线更为安全。(2)减轻德军对俄国前线的压力。(3)加强对意大利的压力。……卡萨布兰卡会议期间,罗斯福总统单独会见了艾森豪威尔将军,艾森豪威尔将军回忆说“……他(罗斯福)还机智地指出,既然法国人想迫切取得大量的军事装备,那我们就可以此为条件,采取要他们服从美国在欧洲方面的战略观点,使用他们的基地,并逐步撤换反对美国政府的法国官员,这是完全适当的。如果他们在这些重要问题上不支持我们,那武装他们显然是无用的。”

朱贵生王振德张春年等《第二次世界大战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卡萨布兰卡会议召开的背景并指出会后盟军进行的重大军事行动的影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参加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目的。

9 . 集体安全是一种保障所有国家生存与国际和平的制度。在这种机制下,每个参与国都认为破坏和平是对所有参与国共同的挑战,即参与国认为其他国家的安全是所有国家的安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公开的和平条约必须公开缔结

(2)领海以外……必须保持公海航行的绝对自由

(4)……各国军备必须裁减至符合维持国内安全所需的最低限度。

(5)对所有殖民地的要求做出自由的、坦率的和绝对公正的调整(14)为了大小国都能够相互保证政治独立和领主完整,必须成立一个普遍性的国际联盟。

——(美国)威尔逊《世界和平纲领的“十四点原则”》1918年

不符合有关国家人民的愿望,不得改变他们的领土状况;所有国家的人民,愿意在何种形式的政府之下生活,都有权自由选择;……在公海上不受阻碍地自由地航行……任何国家如侵略威胁他人,则须解除其军备。

——《大西洋宪章》1941年8月

材料二   既然大地上各个民族之间普遍已占上风的共同性现在已经到了这样的地步,以致在地球上的一个地方侵犯权利就会在所有的地方都被感觉到;所以,世界公民权利的观念就不是什么幻想的或夸诞的权利表现方式,而是为公开的一般人类权利、并且也是为永久和平而对国家权利与国际权利的不成文法典所作的一项必要的补充。唯有在这种条件之下,我们才可以自诩为在不断地趋近于永久和平。

——聚德《论永久和平》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大西洋宪章》比威尔逊的“十四点原则”在构筑集体安全方面更为务实。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当今集体安全的展望有何看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