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二战的进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3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有学者指出,德黑兰会议似乎预示着,美苏协调将决定战后秩序的走向,而丘吉尔及其代表的英国似乎要在对德作战的隆隆炮声中耗尽帝国的血液,不得不从国际舞台的中央“体面地”退场。这反映出(     
A.三国协调对德日法西斯作战B.英国在战争中付出的牺牲最大
C.二战改变了国际力量的对比D.美苏合作确立战后国际新秩序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18年春,英国政府专门成立了一个对敌攻心宣传的组织指挥机关——“对敌宣传司”。英国报业巨头北岩勋爵临危受命,担任“对敌宣传司”司长一职。北岩勋爵认为,战争宣传应以敌国民众为主,以当权者为辅,用大谎言欺骗敌人,以粉碎其斗志。在北岩勋爵的不懈努力下,协约国军总司令不但解除了空投传单的禁令,还授权他有计划地实施了对敌传单心理战。北岩勋爵以传单、报纸和小册子为武器,向德军发起一场轰轰烈烈的“纸弹”攻势。资料显示,整个战争后期英国人向德军前线投送了共计1830万份的传单,总耗资高达7万英镑。这些传单极尽离间和煽动之能事,甚至传播谣言,对德国军民进行谆谆诱导,加速了德国的崩溃。有人对此高度评价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宣传战线上,英国的表现是最为成功的。”

——摘编自楚云、蔡静平《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传单心理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对敌宣传战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对敌宣传战成功的原因。
2022-09-08更新 | 96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天一大联考2023届高三上学期阶段测试(一)历史试题
3 . 【知识应用与核心素养】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答。

材料   战争动员,是指国家为了进行战争而采取的一系列紧急措施,将军事、经济、科技、政治、外交等社会生活领域由平时状态转入战时状态,统一调动人力、物力和财力为战争服务的活动。舆论动员作为战前动员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来备受关注。战前舆论动员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舆论引导、心理影响和法理争夺,使己方“师出有名”,获得使用武力的正义性、合法性,并进行最广泛的战前动员,凝聚军心民意,鼓舞部队士气,调动军民参战、支战的热情,创造国内同仇敌忾的氛围;同时揭露和攻击敌方发动战争,使用武力的非正义性和非法性,争取国际舆论的支持和其他方面的支援,创造有利于己方军事斗争的国际环境。

——摘录自曾凡解陈金琳《战前舆论动员略论》


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内某国领袖的身份发表战前动员讲话。(要求:明确表明身份,中心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不超过300字)
2022-09-08更新 | 211次组卷 | 5卷引用:湖北省宜荆荆恩2023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4 . 下列史料涉及的历史事件,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三国之宗旨,在剥夺日本自从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后在太平洋上所夺得或占领之一切岛屿;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归还中华民国。”
②“(八日)彼得格勒戍军与劳动社会己推翻克伦斯基政府(注: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③“(中美)两国人民之间的来往中断了二十多年。现在,经过中美双方的共同努力,友好来往的大门终于打开了。”
④“捷克斯洛伐克政府将被责成履行撤退……德国军队将分阶段占领德意志人(在数量上)占优势的领土。”
A.①②③④B.②④①③C.②①④③D.④②③①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43930日,日本御前大本营政府联席会议,审议通过设定“绝对国防圈”的第二个战争指导大纲,提出的方针

(一)帝国以在今明年内决出战局大势为目标,继续粉碎美英等敌国的进攻企图,迅速确立必胜的战略态势,同时迅速增强决胜战力,特别是航空战力,并主动进行对美英的作战。(二)帝国须进一步密切同德国的合作,为完成这场共同的战争而迈进,同时主动谋求对苏关系的好转。(三)迅速确立国内决战态势,同时进一步加强大东亚的团结。

大纲的要点还有:(一)排除万难,大致以1944年中期为目标确立对付美英进攻的战略态势,随时捕捉并粉碎敌人的反攻力量。为遂行帝国战争,在太平洋及印度洋方面将应绝对确保的重要区域(包括千岛、小笠原、内南洋(中西部)及新几内亚西部、巽他、缅甸)作为圈域。战争期间,自始至终要确保圈域内的海上交通。(二)努力避免日苏战争,积极改善日苏邦交,同时抓住机会调解德苏关系。(三)继续不断地对重庆施加压力,特别要扼制从中国大陆对日本本土的空袭或对海上交通的妨碍,并伺机迅速解决中国问题。

——据《太平洋战争期间日本的战争指导大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日本政府颁行“战争指导大纲”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二战期间中国战场和太平洋战场的相互关系。
2022-08-28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2023届高三8月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6 . 如图是一幅名为《可疑朋友》的漫画。漫画中斯大林和希特勒于1939年9月25日,站在波兰地图上握手。该作品意在揭示(     
A.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企图B.民族主义推动了二战的爆发
C.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机已成熟D.苏德之间的合作不可能长久
7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4112月初,日本海空军突然袭击美国在太平洋的海军基地珍珠港,以微小的代价重创美国太平洋舰队。同时,日军还在东南亚各地对美英军队发动了进攻。太平洋战争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1942年初,为了反对共同的敌人法西斯,中、美、英、苏等26个国家的代表齐集华盛顿,共同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各国保证竭尽全力,团结一致,彻底打败法西斯轴心国及其追随者。至此,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

《联合国家宣言》摘编:[签字国政府]深信完全战胜它们的敌国对于保卫生命、自由、独立和宗教自由并对于保全其本国和其他各国的人权和正义非常重要,同时,它们现在正对力图征服世界的野蛮和残暴的力量从事共同的斗争,兹宣告:

1.每一政府各自保证对与各该政府作战的三国同盟成员国及其附从者使用其全部资源,不论军事的或经济的。

2.每一政府各自保证与本宣言签字国政府合作,并不与敌人缔结单独停战协定或和约。

——摘编自《世界近现代史》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1)指出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的背景。
(2)分析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的意义。

8 . 材料自华盛顿时代美国就形成了孤立主义政策,其基本含义是:美国不卷入欧洲事务,也避免对世界安全做出集体保证的任何承诺。 20世纪30年代,孤立主义和反战和平运动相互配合,左右了美国对外政策。1935年始,美国先后通过三个《中立法》,避免卷入欧洲的纷争之中。1939年9月,英国对德宣战,欧洲战事全面扩大,罗斯福政府仍宣布美国中立,试图以引而不发阻止法西斯的扩张。随着德军的推进,马其诺防线土崩瓦解,英军全面退守英国本土,德意两国控制了大半个欧洲,直接威胁到美国的安全。1939年10月,美国修改《中立法》,取消了武器禁运,事实上有利于英法。1940年,罗斯福再次出任总统,借国内舆论对英国的同情成功改变了美国的孤立主义传统。1941年,《租借法》正式通过。反法西斯同盟获得了大量的美国的军火、粮食等战略物资,美国国内生产也得以迅速恢复和发展。

——摘编自张兵《租借法案与美国对外政策的转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初期美国对外政策的变化并分析其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二战初期美国对外政策变化的影响。
2022-06-27更新 | 11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重点中学协作体2022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苏德战争爆发以来,苏联以巨大的伤亡为代价单独抗击着2/3以上的德军。在战争状态下,各个国家的反法西斯斗争的状态和具体形式千差万别,相比各个国家,共产国际远不比他们更懂得战场的应变。斯大林格勒战役胜利后,英美等国家对共产国际提出的“世界革命”纲领愈加疑虑。《纽约时报》报道:“随着红军向前推进……不知道写在他们旗帜上的究竟又是一种什么样的秩序。”为减轻苏联压力,斯大林迫切希望英美盟国能够迅速开辟第二战场。19435月,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在《关于解数共产国际的提议书》中指出:早在战前就可以日益清楚地看到,各个国家内部情况和国际形势变得更加复杂,通过某种国际中心来解决每个国家工人运动的各种问题会遇到不可克服的困难。此时正值罗斯福特使出使莫斯科与斯大林会晤期间,斯大林正式宣布共产国际解散。

——摘编自张彬彬《共产国际解散原因探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共产国际解散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共产国际解散的历史意义。
2022-06-27更新 | 89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广州中学2022届高三下学期3月历史名校练习卷(二)
10 . 第二次世界大战使国际政治格局发生了根本变化,战后国际形势发展的主要态势是持续了近半个世纪的冷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本宣言签字国政府,……深信完全战胜它们的敌国对于保卫生命、自由、独立和宗教自由并对于保全其本国和其他各国的人权和正义非常重要,同时,它们现在正对力图征服世界的野蛮和残暴的力量从事共同的斗争,兹宣告:

(一)每一政府各自保证对与各该政府作战的三国同盟成员国及其附从者使用其全部资源,不论军事的或经济的。

(二)每一政府各自保证与本宣言签字国政府合作,并不与敌人缔结单独停战协定或和约。

——1942.1《联合国家宣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联合国家宣言》签署的原因,并简述该宣言签署的意义。

材料二   20世纪下半叶,冷战主导了国际关系。……“二战”之前,许多西方领导人对苏联的马克思主义政权既恐惧又憎恨。虽然西方和东方最终在“二战”时结成同盟并成功地打败了纳粹德国,但是从许多方面来说,战时的经历确定了而不是减轻了战前的彼此怀疑。1945年纳粹刚刚投降,同盟国就开始分裂,(美苏)两国很快就爆发了激烈的争吵。……1947年是非常重要的一年。杜鲁门在美国国会发表演说,承诺支持各自由民族,因为他们抵抗着企图征服他们的掌握武装的少数人或外来压力。……在冷战的大环境下,随着力量对比的变化,世界格局表现出多极化趋势。

——摘编自弗兰克·萨克雷《世界大历史》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美苏走向冷战的原因,运用美苏冷战的基本史实说明“1947年是非常重要的一年”,列举冷战期间多极化力量发展的表现。

材料三  两百年来第一次,20世纪90年代的世界,是一个毫无任何国际体系或构架的世界。

——艾瑞克·霍布斯鲍姆

目前的多极化趋势将成为未来世界新秩序的基础。多极化为各国提供了机会,使它们能够在国际社会表达自己的意愿、希望及雄心。只有通过国家间持续的对话、交流观点,才有可能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而国际关系的民主化,则是世界和平的基础。

——前联合国秘书长加利(1992年1月—1996年12月在任)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导致20世纪90年代成为“毫无任何国际体系或构架的世界”的标志性事件,概括多极化趋势对国际关系发展的积极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