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二战的进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8 道试题
1 . 古今中外反抗外国侵略的战争捍卫了国家主权和国家领土完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85年第一次“雅克萨战役”前大清帝国致信沙皇俄国蒙古文书信:大清国皇帝之旨,颁给俄罗斯察罕汗(沙皇)。自前以来,尔之国人,住在尔地,未曾进入我方边界惹事骚扰,故边疆民众,皆太平安好。后尔之俄罗斯人,进入我方边内,践踏山水,抢夺民众妻儿,扰乱不止,为此朕本应即派大军,前去征讨。然念历年之彼此和睦会被破坏,相互斗争,以至边民困苦,故不忍发兵征讨。曾降谕旨,撤回尔之俄罗斯人,勿生事端。然尔却愈加派俄罗斯人,抢掠我方边内地方滋事,还接纳逃人。朕仍不忍即刻征讨,只派官兵,截断尔俄罗斯人之行路,收服恒滚之俄罗斯人,不杀而豢养。观尔之俄罗斯人,并无停止滋事之势,故兹派兵征讨雅克萨。

——蒙古文《颁降俄罗斯察罕汗之敕书》

材料二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某次战役前夕,斯大林以苏联国防人民委员的名义颁发了第227号命令:

德国占领军正冲向……企图不惜任何代价攫取拥有丰富石油资源和粮食的北高加索和库班河流域,我们的领土大大缩小,我们失去了7000多万人口,年产八亿多普特粮食的产粮区以及年产1000多万吨钢材的生产能力……我们每放弃一寸土地都将极大加强敌人的优势,极大地削弱我们的防御,削弱我们的祖国,是停止退却的时候了,必须顽强坚守苏联每一寸领土,尽最大力量去保卫它,直至流尽最后一滴血。

——《苏联国防委员会第227号令》


材料三   在全面抗战期间蒋介石曾多次致电八路军和朱德、彭德怀等:

江午电敬悉,据报传来,……任欣慰,袭敌侧背,断其连络,收效甚大,希更发动民众,扩大行动,使敌有后顾之虑则于战局更有裨益也。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馆藏七八七0421》

迭电均悉。贵部窥此良机,断然出击,予敌甚大打击,特电嘉奖。除电饬其他各战区积极出击,以策应贵部作战外,仍希速饬所部积极行动,勿予敌喘息机会,彻底断绝其交通为要。”

——《百团大战历史文献选编》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雅克萨战役发生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了抗击沙俄,康熙采取了哪些措施?
(2)材料二中出现的“某次战役”指的是什么战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战役苏联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3)根据材料三,指出蒋介石在上述致电中所表达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抗战胜利的原因。

2 . 材料: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政府宣传机构战争信息署在中国设立分部,全面负责对华宣传。为促进美国战争目标和对华政策目标的实现,战争信息署中国分部通过一系列对华宣传项目,将中国描绘成一个正在崛起的抗日英雄国度。随着美国对日反攻路线出现变化,在美国决策者的战略构想中,将中国塑造成负责任的国际大国是美国对华宣传的重要工作。此外,战争信息署从西方文明优越论视角,把中国看成是一个贫困落后、亟待用西方制度和技术进行“改造”的典型。……在战争信息署看来,它不但要通过话语力量给予中国人战斗勇气,促进中美合作,还要改变中国人“陈旧”的思想,为国民政府的“改革”引入美国的观念和制度,为战后缔造远东和平培养中国人的大国意识和合作理念。应该指出的是,为了实现美国的国家利益,战争信息署构建的中国形象经过特殊剪裁,没有完全反映中国现实,它体现了美国对中国想象与认知的局限性。

——摘编自王睿恒《太平洋战争时期美国对华宣传中的中国形象》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战争信息署宣传的中国形象及其目的。
(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战争信息署所宣传的中国形象。
3 . 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都扮演了重要角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战争刚开始时,几乎所有美国人都决心保持中立。但是,希特勒出人意料的胜利,尤其是法国的沦陷,迫使美国的决策人开始提出疑问:中立态度能否自动提供保护,免受卷入战争之害。如果希特勒征服英国,然后控制大西洋,征服下一个目标会不会是美洲大陆?这些因素使华盛顿断定,避免卷入战争的最好办法是向那些仍在与德国作战的国家提供除战争外的一切援助。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出席会议的各大国同意如下:(四)注意到“霸王战役”应于1944年5月发动,同法国南部的战役相配合。此项战役应在登陆器材的数量允许的比例范围内着手准备。(五)三国军事参谋官员鉴于欧洲的战役一触即发,同意从此须继续密切联系。……

——苏美英三国德黑兰总协定(1943年12月1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美国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前,为“避免卷入战争”所提供援助的相关史实。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德黑兰会议后美国为反法西斯战争胜利采取的军事行动。
2019-04-19更新 | 104次组卷 | 3卷引用:【全国百强校】浙江省余姚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戴维雷诺兹指出,“战时的英美关系是一种实用主义的婚姻,伴随合作旋律的持久音调是竞争。在维护两国作为公认大国的合作框架内,英美却在设法夺取优势和有利地位,这的确是一种竞争性的合作关系。”

——戴维·雷诺兹《霸权与冲突的世界》

材料二   斯大林曾指出:“在我们的时代想不顾各种条约,一下子就挑起战争,并不是那么容易的。”1941年5月,希特勒副手鲁道夫赫斯私自公开飞往英格兰之后,苏联更加怀疑来自英国的情报。苏联对各方提供的德国即将入侵的情报持怀疑态度,自然地影响到其他方面,比如迟迟没有动员导致兵员不足。……大批富有经验的将领在肃反中遭清洗,随之而来的就是对闪电战、新技术装备等没有重视。……入侵邻国建立“东方战线”后,沿新国境线构筑新防线的进度“迟缓得令人不能容忍”。战争爆发几天之后,苏军统帅部发现错误地判断了德军的主攻方向,匆忙改正。不久更惊讶的发现这些“东方战线”地域的居民把德军当作“解放者”看待,对苏联抱着冷淡和不合作态度。

——摘编自《试析苏联卫国战争初期严重失利的原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1939—1942年英美“实用主义婚姻”形成的主要步骤,并分析“婚姻”形成的影响。
(2)阅读材料一,概括苏联在二战初期失利的原因。
5 . 【历史选修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到1940年12月中旬,英国政府实际上已经没有资金购买武器。这一情况使罗斯福政府采取了一种既可以帮助英国继续战斗,又不违背美国形式中立的方法,并提交给国会讨论。美国国会经过长时间辩论,于1941年3月10日通过了租借法案。租借法的正式名称为《加强美国防务法》,该法案规定:授权总统可以售卖、转移、交换、租赁、借出或交付任何军事物资,给美国总统认为与美国国防有重要关系的国家政府。

对于租借法案,美国总统杜鲁门曾有高度的评价:“毫无疑问,《租借法》所花费的钱拯救了许多美国人的生命。通过《租借法》而装备起来的每个俄园、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的士兵,当他们投入战斗的时候,就会大大减少我国青年在争取战争胜利中所面临的危险。”

——摘编自郝健《二战期间美国对华和对苏租借援助的比较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制定租借法案的背景及目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国实施租借法案的历史作用。
6 .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罗斯福总统发表演说,就自己的想法放了一个试探气球。他说:在世界上横行霸道的瘟疫,现在蔓延开了;爱好和平的国家应该同世界各国一致行动起来,防止疫症蔓延。可是他的演说在国内引来的却是一片反对声。报上的评论、私人的来信,都骂他是战争贩子:“把侵略者隔离起来吗?”“这种口吻太像威尔逊了!”罗斯福后来告诉一个朋友说:“你一心想领导人们前进,回头一看,跟着的却一个也没有。真可怕啊!”罗斯福确实变得小心多了。他不像丘吉尔那样,在茫茫黑夜中独自大声疾呼,他必须留在比武场上继续奋战,不让群众意见与自己距离太大。1941年,日本偷袭珍珠港,美国民众群情激愤,一致支持政府对法西斯国家宣战。
——摘编自威康·曼彻斯特《光荣与梦想》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全面侵华后美国民众反对卷入战争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38年至太平洋战争爆发前罗斯福政府针对法西斯侵略采取了哪些重大外交行动,这些行动起到什么作用。
7 .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军入侵缅甸,驻缅甸英军节节败退,1942年2月,由精锐力量组成的中国远征军入缅,与日军作战,在仁安羌作战中,中国远征军与敌浴血奋战,解救出被困英军,轰动英伦三岛,英军在战局不利的情况下,放弃缅甸,向印度撤退,中国远征军掩护英军,并分别撤至印度和国内,中国大后方重要的对外陆路通道分别被切断,滇西一度被日军占领。
1943年10月,中国远征军与盟军配合,反攻缅北和滇西,在密支那战役中,中国军人组成敢死队,绕到敌军背后,与正面部队同时发动进攻,使敌人背腹受敌,崩溃逃跑,日军指挥官绝望自杀。中国远征军兵力总计达40余万人,伤亡接近20万人,以巨大的牺牲换取了最后的胜利。
——摘编自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中国抗日战争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远征军入缅前太平洋战场和中国战场的战略态势。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的军事意义和政治意义。
2019-01-30更新 | 2085次组卷 | 21卷引用:2013-2014年辽宁抚顺市六校联合体高二下期期末历史试卷
8 .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世界人民英勇作战、相互配合,最终取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莫斯科战役交战双方兵力对比


(1)根据材料一,概括莫斯科战役交战双方兵力对比的特点。结合所学分析苏军获胜的原因,并指出该战役的历史地位。

材料二   1942年5月26日,《苏英同盟合作互助条约》签订,规定两国在对德作战期间,互相支援……1942年6月11日,苏美互助协定签订,规定美苏两国相互提供物资、设备和情报。该协定从法律上确定了美国对苏的租借援助形式。

——摘自方连庆、王炳元、刘金质《国际关系史》


(2)根据材料二,概括二战期间苏美英三国合作的表现。并结合所学指出三国在反法西斯战争中开始联合行动的时间和标志。
2019-01-24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市级联考】浙江省湖州市2018-2019学年高二第一学期期末B卷历史试题
9 . 【加试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在本世纪之交,它(英国)开始封锁德意志并且于1914年发动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只是由于内部的不团结,德国在1918年被打败了。

当我们的士兵在西线攻击英法联军的时候,俄国武装力量在东线的存在变得越加危险。在1940年8月,我总结道,考虑到布尔什维克军队师团的强力扩充,帝国东部各省不应该再被忽视,它们总是极其容易被战争摧毁。

然而,诸上种种正是英国和苏联希望看到的。事实上如此多的德国军队,特别是空军部队被迫部署在东线,使得德国人民的领导阶层不能给西线的战争带来一个根本的解决方案。这正是英国和苏联的政策的目标。英国和苏联都希望尽可能地延长这场战争,来削弱整个欧洲的力量并使其陷入永久的萧条。

——希特勒1941年6月22日凌晨对全国的讲话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希特勒对一战中德国战败原因的认识。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二战中1940年下半年至1941年上半年欧洲的战争态势。希特勒此番讲话后,德国采取了什么军事行动?结果如何?

10 .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0年下半年的不列颠战役是人类战争史上首次空战,证明了战略性的大规模空袭将直接影响战争的进程,显示出制空权在现代化战争中的重要地位,并证明了防空的战略意义。由于不列颠战役的胜利,英国得以保存下来,而英国的坚持抗战,把德军拖入了致命的长期持久战,而且成为日后英美反攻欧洲大陆的跳板,使德军陷入了两面作战的困境。在不列颠战役中,德国始终抱有诱使英国媾和的幻想,在外交和政治上展开了诱降活动,军事准备明显不足,一直都没有一个比较成熟完善的方案。

——整理自《不列颠战役》

材料二   大事年表

1939年9月1日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1941年12月7日太平洋战争爆发
1942年1月1日《联合国家宣言》签署
1942年6月中途岛战役
1942年8月瓜岛战役
1943年7月西西里岛登陆
1944年6月英美盟军诺曼底登陆
1945年2月雅尔塔会议
1945年4月美苏军队在易北河会师
1945年8月美国在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下原子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不列颠战役发生的相关背景。并回答不列颠战役的结果及其对二战的影响。

(2)在美国推动下,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携手合作。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合作产生的直接成果,并分析这一成果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

2018-11-04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温岭市箬横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第一学期(选考)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