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二战的进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41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初,蒋介石就意识到:若要彻底实现中日战争世界化,中方须配合美、英、苏等反法西斯国家,而不是坐待他国指挥。以他为首的国民政府采取积极的战略导向,迅速决定对德、意、日三国同时宣战,“用意乃在放弃其无关紧要与侵略之德意,而获得利害密切之英俄也,且得对俄对英对美皆有发言之地位”。同时,他召见美英驻华军事代表团团长马格鲁德、戴尼斯,商讨派军入缅援助英国抗日和联合作战等问题,并通过新任外交部部长宋子文向美国当局转告“对香港已积极增援,对安南亦决进击”。在入缅交涉的同时,蒋介石也与美英两国积极商议建立联合军事委员会,制定全盘战略计划。尽管从珍珠港事变爆发后短短十几天的交涉看,蒋介石的战略规划没有取得预期成效,但这些交涉沟通了各方关系,为中国得到来自盟军的武器和其他援助提供了条件。

——摘编自姜涛《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初国民政府对美英军事合作的构想及交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太平洋战争爆发初期国民政府的战略规划。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太平洋战争爆发初期国民政府实施这些战略规划的意义。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37105日,罗斯福总统特意选择孤立主义的大本营芝加哥,发表了主要针对日本侵华的“防疫”演说,强调“必须作出保卫和平的积极努力”。但是,就在罗斯福讲演的第二天,《华尔街日报》就在头版刊登了题为“停止对外干涉,美国要和平”的社论;《商业金融记事报》也发表文章,声称美国对欧洲和亚洲国家的政治困难没有责任,应该对国际行动保持疏远态度,因为它们只会损害美国的独立、安全和幸福;《商业日报》也警告说,经济制裁将产生“严重后果”,而且对制裁的支持将是“迈向战争的一大步”;美国的六大和平组织联名发起了一场征集2500万人的签名活动,要求“避免使美国卷入战争”,众议员菲什甚至提议弹劾总统。鉴于此,罗斯福只好赶紧缩了回去,美国在制裁日本和援助中国方面都无所作为,日本的侵略战争步步升级。

——摘编自徐蓝《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欧美和平运动的发展》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和平主义势力反对干涉日本全而侵华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和平主义势力反对干涉日本全面侵华的影响。
2022-05-17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2022届高三下学期5月考前适应性测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罗斯福总统、蒋委员长、丘吉尔首相、偕同各该国军事与外交顾问人员,在北非举行会议,业已完毕,兹发表概括之声明如下:

三国军事方面人员关于今后对日作战计划,已获得一致意见,我三大盟国决心以不松弛之压力从海陆空各方面加诸残暴之敌人,此项压力已经在增长之中。

我三大盟国此次进行战争之目的,在于制止及惩罚日本之侵略,三国决不为自己图利,亦无拓展领土之意思。

三国之宗旨,在剥夺日本自从一九一四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后在太平洋上所夺得或占领之一切岛屿;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东北四省、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华民国;其他日本以武力或贪欲所攫取之土地,亦务将日本驱逐出境;我三大盟国稔知朝鲜人民所受之奴隶待遇,决定在相当时期,使朝鲜自由与独立。

根据以上所认定之各项目标,并与其他对日作战之联合国目标相一致,我三大盟国将坚忍进行其重大而长期之战争,以获得日本之无条件投降。

——《开罗宣言》


(1)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开罗会议召开的背景是什么?从宣言判断,美中英三国召开开罗会议的目的是什么?
(2)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开罗会议对于中国有何意义?
2021-12-26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茂名市五校联盟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39822日,希特勒宣称“毁灭波兰是我们的第一号任务”。23日,在莫斯科签订的《德苏互不侵犯条约》的《附属秘密议定书》中规定:“在一旦波兰国家所属领土上发生领土的或政治的变动时,德国和苏联两国利益范围将大体上以比萨河、那累夫河、维斯瓦河和桑河一线为界”。91日,德国以“闪击战”突袭波兰。93日,英法被迫对德宣战,但未按照盟约从空中和陆上发动攻势以缓解波兰所受到的致命打击。917日,苏军入侵波兰。106日,英法拒绝希特勒提出的和平建议,声称要把战争进行到底,宣称恢复战前的波兰国家是他们进行战争的目的。同时,英法支持成立了以资产阶级温和派为主的波兰流亡政府,在波兰侨民中组建了武装力量,参加了保卫法英的战斗。法国沦亡后,波兰流亡政府迁到伦敦。

——摘编自程人乾《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国际舞台上的波兰问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联对待德国入侵波兰的态度并简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法应对德国入侵波兰的举措并说明其原因。

5 . 材料   地中海南畔的北非、西亚地区合称中东,英国把它看作仅次于本土的第二个战略重点地区,不仅因为与“战争血液”-石油有关,而且是大英帝国得以维系的生命我和“腰带扣”。阿拉曼之战的胜败,不仅关系到大英帝国可能会遭腰斩而解体,计划中的美英联军在西北非登陆后东西夹击非洲军的前提能否实施,也关系到北非的德军可能越过苏伊士达河进入西亚,与自高加索南下的德军会师于海湾,以致德、日法西斯在印度洋会师。而且还关系到苏联与英美的陆路联系能不能保持。……丘吉尔把它看作是大英帝国“命运的关键”。盟军在阿拉曼的胜利使纳粹德国占领埃及、控制苏伊士远河和中东油田的希望破灭了。此战役结束了非洲军团的攻势并使轴心国在北非战场转入战略撤退。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上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丘吉尔把阿拉曼之战看作是大英帝国“命运的关键”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阿拉曼之战的影响。
2022-05-13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临汾市2022届高考考前适应性训练考试(三)文综历史试题

6 . 材料   1941年底,珍珠港事件爆发后,美国深知自己军事实力薄弱,所以在参战之初,如若美国同时深入大西洋和太平洋两大战场,与德国法西斯和日本法西斯同时展开大规模会战,那么美国与其他的反法西斯同盟国共同取得胜利的可能性很小,并且有可能会迅速溃败。而"先欧后亚"政策却能够集中美英苏的兵力共同和德国战斗,以美国当时的兵力基本上可以实施该战略。更重要的是,美国强大的经济科技实力通过"先欧后亚"政策的实施而赢得时间,不断地充实兵力资源,逐步发挥其雄厚的战争潜力。同时中国战区的中日战争又可以消耗日本有限的兵力,不会给美国在太平洋地区造成太大的压力。

——摘编自张菲《二战中美国"先欧后亚"战略的探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采取"先欧后亚"战略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国采取"先欧后亚"战略的影响。
7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阿富汗地处亚洲腹地,是连接西亚、东亚、南亚、中亚的枢纽,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二战后,美国和苏联都想将其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197912月,苏联悍然出兵入侵阿富汗,到19892月苏军全部撤出。持续九年多的战争给阿、苏两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阿富汗有130多万人丧生,500多万人流亡国外沦为难民;苏联先后有150多万官兵在阿富汗作战,累计伤亡5万余人,耗资450亿卢布,削弱了国力,从而被迫改变其全球战略,对国际战略格局影响深远。

——据李琼《苏联、阿富汗、美国:19791989年三国四方在阿富汗地区的一场博弈》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阿富汗战争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阿富汗战争的影响。

8 . 材料   19407月,纳粹德国对英国本土实施大规模的战略轰炸,包括伦敦在内的各大城市和工业中心遭到重创。数万民众无处躲避,只能自发前往地铁站、教堂、地下室等地寻求庇护。大规模的人口聚集带来公共安全隐患和传染病风险,数量庞大的工人缺少安全的休息场所,也为战时生产增加了不稳定因素。因此,在英国共产党的呼吁和《工人日报》等舆论的推动下,英国政府开始主导民众防空设施的建设,并在地方机构和志愿组织的协助下,建立了自上而下的民众防空体系,为伦敦市民提供了伙食、医疗等基础保障,维护了伦敦民众的生命安全与健康水平。防空洞生活的有序开展得益于社会各界协作和全民参与,其过程不仅表现出英国人的自我管理能力和乐观精神,也改善了政府与民众的关系。

——摘编自赵媛春《二战时期伦敦民众防空体系及防空洞生活述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时期伦敦民众建设防控体系的原因及其特征。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二战时期伦敦民众建设防控体系的意义。
2022-01-25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芜湖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石油是战争的血液,日本又是一个极度贫油的国家。其发动太平洋战争的目的之一就是夺取荷属东印度的产油区,力争在重要的战略资源上自给自足,以维持日本战争机器的运转。鉴于东南亚当地工业设施不足,日本不得不将原油从东南亚运回本土加工,再由本土将成品油转运到各地。油船就成了日军战争机器中最脆弱的一环。由于日本海军不重视反潜作战,无论是运输船队还是战斗舰艇编队,其反潜能力都很弱。1944年开始,美国发动了一场全力袭击日本油轮的潜艇战。仅1944年10月,太平洋舰队执行巡逻任务的潜艇达68艘,击沉32万吨日本船只,日本油轮的三分之一被击沉,这是在战争中每月击沉的最高数字。从1943年末至1944年底,美军以极大的优势和凌厉的攻势迫使日军在太平洋战场上节节败退,从第一道防线退守到"绝对国防圈",不久又退缩至本土周围。

——摘编自郁振伟、纪金耀《论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军潜艇对日作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44年美军潜艇对日作战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44年美军潜艇对日作战的影响。
2022-01-21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光明区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10 . 材料   194049日凌晨430分,德军展开了对挪威的入侵。德国动用了海军、空军和陆军的一大批兵力。面对德军的大举入侵,挪威政府举棋不定,军队接到的命令仅仅是进行“局部而且是秘密地动员”。挪威皇室、政府从首都向腹地撤退时,通敌组织“第五纵队”头自吉斯林宣布成立一个由他领导的新政府,要求挪威人民立即停止一切抵抗,并与德国缔结和约。到49日中午时分,挪威人口最集中的主要城市全部沦陷。主要的武器库、粮仓、参谋总部和各军区司令部的作战文件悉数落入德军手中。被盟军抛弃的挪威军队残部于610日被迫投降,德军完全占领了挪威。挪威战役期间,挪威伤亡约1700人,英国伤亡约4400人,法国和波兰部队损失530人,而德军战死11人,失踪2375人,伤残1604人。凭借挪威战役,德国保住了至关重要的铁矿石运输线,巩固了德国北侧的防御,还获得了众多的重要战略据点。

——摘编自杨会军《一口气读完二战史》


(1)根据材料,概括挪威抗击德军入侵失败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挪威战役的影响。
2022-04-16更新 | 67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A10联盟2022届高三4月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