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二战的进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3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避免两线作战,是世界战争史上的重大命题。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各主要参战国都面临两线作战,苏联却成功地避免了这一问题。二战前,苏联面临希特勒的进攻和日本法西斯的“北进”计划。英法采取绥靖政策,导致苏联建立集体安全的努力失败。19398月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为苏联赢得一年多的备战时间。19387月日军进攻张鼓峰,次年5月进攻诺门坎,遭到苏军痛击,日军伤亡惨重。苏德战争爆发后,日本认为“北进”侵略苏联的最好时机到来了,而苏联却展开外交攻势,于19414月签订了《日苏中立条约》,使苏联避免两线作战的困境。19421月,美英苏等26个国家在华盛顿举行会议,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建立了反法西斯同盟,加速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摘编自于淑贞《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各主要参战国避免两线作战的战略与得失》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联能成功避免两线作战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苏联避免两线作战的成功经验。
2022-08-03更新 | 88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2017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41622日凌晨,德国突然在北起波罗的海、南至黑海的2000多公里的漫长战线,以北方、中央、南方3个集团军群突然向苏联发动袭击。929日至101日,苏、美、英在莫斯科签订了关于美英以武器装备供应苏联的第一个议定书。这是三国在反法西斯战争中采取的联合行动,表明已参战的苏联和尚未参战的美国,在政治、经济和军事领域内的逐渐联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不久,1942年元旦,26个国家在华盛顿举行会议,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签字国保证运用自己全部军事和经济资源,反对德、意、日轴心国及其附庸;保证互相合作,不单独同敌人缔结停战协定或和约。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上)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美、英三国签订“议定书”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6国签署《联合国家宣言》的历史意义。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41622日,苏德战争爆发。美国陆军部长史汀生称其为“一桩从天上掉下来的幸运的事”。美国更积极地介入远东事务,迅速做出了防止日本“北进”的反应。624日,美国国务院发布公告,宣布解除对苏联在美资产出口管制。7月以后,美国政府同意苏联提出的优先给予出口许可证的要求。723日,罗斯福批准了为一支有500架飞机的中国航空队提供装备和人员,还批准了派遣军事代表团来华,考察与租借援助有关的事宜。7月底,当日军开进印度支那南部时,美国随即做出了激烈反应:罗斯福发布行政命令,宣布冻结日本在美一切资产。美日之间的分歧,预示着两国矛盾的不可调和。

——摘编自张愿《苏德战争爆发与美国对日政策的转变》


(1)根据材料,概括苏德战争爆发后美国的远东政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远东政策的影响。
2022-05-09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届河北省新高考模拟历史试卷(七)
4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日本帝国主义乘美英两国忙于应付欧战之机,采取闪击战略,于1941127日以突袭美国的珍珠港为起点,发动了太平洋侵略战争。在战争初期,日本取得了惊人的成功。当时日本只动用了陆军总兵力的五分之一,在短短五个月的时间内,就攻占十倍于日本本土的东南亚广大地区,歼灭同盟国陆军和海军三十多万人。日本军事首脑根据意大利军事理论家杜黑的空军制胜论和美国海军理论家马汉关于夺取制海权的理论,结合欧战中的经验,认为夺取制空权和制海权是海上作战胜利的基础。日本制订的初期闪击战计划也是相当周密的。如对发动战争的时间、地点都作了精心的选择,在战前还采取一系列欺骗伪装措施来隐蔽战略企图。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正式参加了二战194211日,中苏美英等二十六个国家在《联合国家宣言》上签字,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

——摘编自欧彬甫《日本在太平洋战争初期的闪击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日本在太平洋战争初期采取闪击战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日本在太平洋战争初期采取闪击战的影响。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波兰政府已经崩清且已无生命的迹象,这就是说实际上波兰国家和政府已不复存在。因此,苏波之间缔结的条约已归于无效……。波兰已经成为可能对苏联造成威胁的种种偶然和意外事件的方使场所。苏联政府迄今为止一直是保持中立的,但它不能再以中立的态度来对待这种局势了”。“苏联政府对居住在波兰境内的同胞乌克兰人和白俄罗斯人的命运不能采取漠不关心的态度,这些同胞被抛弃,任人摆布而毫无保障”,“鉴于这种局势,苏联政府命令红军总司令部所属部队越过国界,去把西乌克兰和西白俄罗斯居民的生命财产置于自己的保护之下”。

——苏联政府向波兰驻苏大使递交的声明(1939917日)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政府声明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苏联政府声明的背景。
2022-05-25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汝州市2022届高三考前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苏德战争爆发后,日本召开六次恳谈会就北进还是南进的问题展开了讨论,多数人主张南进,理由是日本的大部兵力正用于中国,北进实际上办不到。南进的目的是为了抢夺南方的丰富资源,也是为了切断英美援华的补给线,迫使中国投降。1941年大本营陆军海军部又作出《对南方施策纲要》,认为只有欧美国家对日禁运威胁到日本生存等情况发生时,才能对南方实施武力。1940923日,日本军队进驻法属印度支那北部。926日,美国宣布对日本实行钢铁禁运。为了南进,日本又于27日与德、意缔结同盟条约,以德制美,共同对付英美:另一方面,又与苏联签订《日苏中立条约》,稳定苏联。1941年,日本决定继续南进。美国立即冻结日本在美资产,并对日禁运石油等战略物资。194112月,日本决定偷袭珍珠岛。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日本采取南进政策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日冲突的实质及后果。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4254日佛晓,美军海军少将法兰克·杰克·弗莱彻指挥的第17特混编队,对日军准备登陆作战的舰队进行了一次袭击,珊瑚海海战开始。珊瑚海海战可以视作一场遭遇战,双方各有损失,美国损失略大;但是日本在战略上却陷入下风。美国损失了列克星敦号,约克城号也被击伤;日本的两艘重型航母虽然没沉没,但是也遭受损失,短时间内不能作战。在一个月之后的中途岛海战,这两艘航母没能参战。此战之前日本海军节节胜利,貌似不可阻挡;此战之后,却难以再扩张一步。

日美珊瑚海交锋,阻止了日军对澳大利亚的进攻;这是太平洋战争以来,日军侵略锋芒首次受阻。这次海战,双方舰艇都在对方视距以外,并未交火,战斗由航空母舰上的舰载机进行,这是世界战争史上第一次由航空母舰之间进行对抗的海战。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上《影响世界历史的21场经典海战》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珊瑚海海战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珊瑚海海战的主要影响。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德累斯顿大轰炸”指的是1945年2月13~ 15日英美空军对德国东部工业城市德累斯顿进行的四轮空袭。它造成老城的大部分地区、工业及军事基础设施完全被毁。在过去的70多年间,有关死亡人数曾长期吸引着大众眼球:最高达到40万,最低也有13.5万。直到2010年3月17日,由德累斯顿市政府设立的历史学家委员会在其结论报告中确定,因空袭而死的人数最多为2.5万人。关于轰炸的性质,也长期充满争议:当时的纳粹德国宣传部发动了一连串批判英美空军的行动,如指责盟军制造了“有计划的大屠杀”,摧毁了文化古城,是用“野蛮”来对抗文明的犯罪举动。参与轰炸的英美军人在“加害者”与“解放者”之间游移,多多少少地都倾向于把德累斯顿顿人定位于“受害者”。 战后民主德国政府指责英美空军造成大量伤亡,并有意把德累斯顿同广岛、长崎相比,把美国描述为“扼杀进步运动”的大本营,进而把大轰炸与“西方帝国主义国家的战争准备”扭结在一起。90年代的德国政府则强调纳粹政权才是悲剧的始作俑者。

——摘编自孟钟捷《试论当代德国的“德累斯顿大炸之乡”》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德累斯顿大炸”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德国对“德累斯顿大炸的认识发生变化的原因。
2022-05-02更新 | 16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汕头市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41814日,罗斯福、丘吉尔发表了《大西洋宪章》(表5为其主要条款内容)。《大西洋宪章》描绘了未来世界的美好蓝图。随后,《大西洋宪章》的这些指导原则为26个反法西斯同盟国签订的《联合国家宣言》认可和采纳。

第一他们的国家不寻求领土和其他方面的扩张;
第二两国反对不符合有关民簇自由表达的愿望的领土变更;
第三西囚尊重各国人民选择他们在其管辖下生活的政府形式的权利;
第回两四力图使一切国家在平等条件下进行贸易并在全世界范围内取得为其经济繁蒙所必需的原料;
第五两国愿意在经济领域内促进一切田家之间的最克分的合作,享有社会安全;
第六在最终摧毁纳粹暴政以后,两国希望见到建立这样一种和平,使一切民族得以在自己的疆界内安居乐业;
第八两国相信,世界上一切国家,基于实际的和精神上的原因,必须放弃使用武力。两国相信,必须在建立更广泛和更持久的普遍安全体系以前解除这类国家武装。

——摘编自朱大伟《<大西洋宪章>构建和平思想的价值探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大西洋宪章》构建的和平思想。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大西洋宪章》。
2022-03-15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名校联盟大联考2021-2022学年高三3月阶段性测试(五)文综历史试题

10 . 材料   在二战亚太战场研究领域,英国威廉·斯利姆的这本《反败为胜》早已闻名,甚至是深入了解二战印缅战场的必读之书。1942年,日军占领仰光,盟军节节败退。斯利姆抵达缅甸时,面对的便是如此灾难性的开局。无奈之下,斯利姆率领被打垮的军队进行了大撤退。逆境中,斯利姆在几乎没有任何欧洲支援的情况下,恢复了军队的战斗力和士气,并联合中国远征军与美军绝地反击。从伊洛瓦底江到密铁拉,再到夺取仰光,一系列精彩的反攻战无不彰显他超凡的军事指挥才能,以及英、中、美、缅、印五国人民联手抗日的不屈精神和顽强意志。

二战将领回忆录并不算稀有。无论是轴心国还是同盟国,无论是欧洲战场还是亚太战场。参与过二战的将领撰写的回忆录比比皆是。但威廉·斯利姆的《反败为胜》能够成为众多将领中的一匹黑马,长期备受该领域研究者的关注。与许多将领不同,他很愿意承认自己的错误,同时给出了他的成功秘诀,这些秘诀在很多生活的其他领域都有用。

——摘编自2021年第274期《国家人文历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反败为胜》这本书被推崇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写作战争回忆录应具备的条件。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