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二战的进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苏德战争初期,德国各装甲师以他们此时早已熟悉的方式冲破边境上的防御工事,深入到后方,包围了苏联所有的军队。德国人的获胜除了突袭这一重要因素外,另一个原因则在于他们一开始就在数量上占优势。当然苏联人有大批后备兵可资利用,但是纳粹德国空军的轰炸使得苏联很难迅速有效地利用这些后备兵。而且德军由于在波兰、法国和巴尔干半岛的各种环境下都作过战,因而它还拥有具备作战经验这一显著优势。此外,斯大林拒绝认真对待纳粹很快就将进攻苏联的警告,因此多数飞机第一天还在机场上就被炸毁了。另外还应该想到的是,这不是苏联和德国之间,而是苏联和欧洲大陆之间的一场斗争。也就是说,苏联红军不仅要对付德国军队,还要对付芬兰、罗马尼亚和匈牙利的大量军队。苏联的兵工厂除了与德国的兵工厂竞争外,还要与法国和捷克斯洛伐克的兵工厂竞争。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概括苏德战争初期双方面临的战争态势。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苏德战争初期上述战争态势出现的原因。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二战期间,中东地区是连接欧洲和亚太两大战场的枢纽。19406月,由于法国投降和意大利参战,欧洲经由地中海通往中东的航路基本被切断。若不能保证中东的军需及民用供应,中东必将不战自降,因此,英国视中东供应为头等大事。1941年,英国中东司令部组建了中东供应中心,其主要任务是为中东各地区分配可供使用的船舶;确定进口货物的种类和数量;审查并批准进口许可证;决定应从哪些国家进口货物;在中东维持小麦及其他大宗货物的共同储备,以供紧急时期之用等。该中心对中东各国的出口货物实行包买、先买政策,使得中东各国政府和老百姓手里持有大量钞票;为了支援盟国,该中心大量进口战略物资,把民用物资的进口削减了4/5,使得中东地区的生活用品短缺,供不应求。1942年,美国正式加入中东供应中心,美国对中东的出口额当年比1939年增加2倍,大大超过英国,但英国凭借英镑的优势地位,坚决抵制美国控制中东。194511月,英美协商解散了中东供应中心。

——摘编自王绳祖《国际关系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东供应中心成立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东供应中心带米的影响。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对英国来说,尽管到19416月,随着德军东进入侵苏联而大大减轻了对其本土的威胁,事关帝国生存的地中海和中东局势依然严峻,更有甚者,日本在确立了南进战略后对英国在远东的利益构成了严重威胁。决策层认为,仅靠美国援助而不参战,英国将无力打赢这场战争。受困于国内形势,罗斯福在二战爆发后采取了以物质援助而非直接参战的策略来帮助英国等反法西斯国家抵抗德意志的侵略。于是两国首脑于19418月举行大西洋会议关,并签署了《大西洋宪章》。该文件宣布对德战争的目的和战后和平的处置,同时表明两国不追求领土或其他方面的扩张,不承认法西斯通过侵略造成的领土变更,摧毁纳粹暴政后重建和平等。对此,英国首相丘吉尔说:“这项联合宣言的影响深远的重要性显而易见。美国在名义上仍属中立,却同一个交战国发表这样的宣言,仅就这一件事而论,就是惊人的。”

——摘编自《<大西洋宪章>与罗斯福思想探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美两国举行大西洋会议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大西洋宪章》签署的积极作用。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39年德国闪击波兰,英国一直推崇的绥靖政策破产。1940年德国进攻法国,法国投降,不久德国企图英国也屈从于自己,遭到了英国拒绝。同年7月,希特勒下达全面入侵英国的“海狮计划”,为保障渡海登陆作战,德国企图先抢占制空权,710日,不列颠空战开始。不列颠空战主要分4个阶段,英国于1941年最终取得了胜利,此次空战是人类战争史上首次空战战争。英国伤亡1900多名飞行员,飞机损毁900多架,德国伤亡飞行员2500名,飞机损毁1700多架。德国空军损失虽然不至于影响到整体的实力,但是这些损失在对苏联开战之前无法完全恢复。英国暂时挡下德国进攻的锐气,也打破了德国空军在开战初期全胜的战绩。英国得以保存下来,而英国的坚持抗战,把德军拖入了致命的长期持久战,为日后英美联合反攻德国打下了基础。

——摘编自胡德坤等《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不列颠空战爆发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不列颠空战带来的影响。
21-22高三上·全国·阶段练习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5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马来西亚扼守马六甲海峡咽喉之处,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加上其丰富的锡、橡胶等战略资源储备,自然成为日本“南进”觊觎的对象,因此1941年12月8日,日本发动南太平洋战争后,旋即展开了对马来西亚的进攻。马来亚战役打响以后,英国殖民当局原本寄予厚望的英、澳、印联军一触即溃,前线形势危殆,翌年2月1日日军占领柔佛,马来半岛全部沦陷,2月8日,日军对新加坡发动总攻,战至15日,新加坡的残余英军投降,马来亚战役以日军的全面胜利告终。虽然战役以.英军惨败无条件投降告终,但正是在这场不成功的战役中,马共和英国殖民当局从对立走向了合作,“英国当局被迫接受了马来西亚共产党的共同抗日主张,并允许马共公开活动”。

——摘编自宋少军《马来西亚共产党的抗日运动研究》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马来西亚共产党和英国殖民当局合作抗日的原因。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马来西亚共产党和英国合作抗日的意义。
2021-03-20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超级全能生2021届高三1月联考文综历史试题(全国丙卷B卷)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军成立了专门的后勤部队司令部,并赋予其新职能;到二战末期,美军所谓的“勤务保障"部队竟占了美军总兵力的45%左右。美军还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机动保障方式,如美国海军利用各种先进的特种船只组建勤务保障舰队,同时在离岛建立临时补给站,较好地对作战舰队实施机动保障。美军甚至将计算科学和数字化管理应用于后勤管理中,注重收集战场信息,根据计算结果准时地将物资送到战场。在军工生产方面,美军积极联合地方企业生产后勤物资;在与盟军的联合作战中,美军注重与盟军后勤保障力量的联合,如在诺曼底登陆战役中,美军油料保障部队就与英军油料保障部队进行了密切配合,为战役提供了良好的后勤保障。

——摘编自董启帆等《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军后勤系统改革论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期间美军后勒系统建设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二战期间美军后勤系统建设的历史作用。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40716日希特勒发出《关于准备在英国登陆作战的第16号指令》(即《“海狮”计划》,打算派25-40个师的兵力,在空军支持下强行登陆,包围伦敦。但因陆海军强调船只准备、后勤供应和气候方面的困难太大,乃决定先进行空袭。812日开始袭击英机场,旨在消灭英空军主力。97日起。连续76昼夜集中袭击伦敦,旨在摧垮英国的抵抗意志。1月起至次年5月,重点摧毁英国的工业城市和交通枢纽,旨在使英国经济瘫痪。然而原定1940815日登陆英伦的计划却一再推迟。1012日决定推迟到次年春。次年119日,希特勒向、墨索里尼表示:“反正已不再有在英国登陆的问题了”,这样,持续近一年的英德空战就成为英伦之战的唯一内容了,登陆计划宣告破产。

——摘编自王绳祖《国际关系史》第六卷(有改动)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德国登陆英伦的计划一再推迟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挫败德国登陆英伦计划的意义。
2021-03-17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2021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模拟(一)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相对于亚洲,美国更靠近欧洲。19世纪末,美国在同日本及西班牙争夺殖民地的过程中,已经认识到距离美国经济重心更近的西班牙所构成的威胁比日本更大,因此,首先要对付西班牙。这一“先欧后亚”的思想在美国以后的军事战略中得到延续。20世纪上半期,美国的主流文化仍是白人至上的盎格鲁一萨克逊文化,他们将所有亚洲人归于更低的一类人。1937年,美国同欧洲的贸易额是22亿美元,与亚洲只有10亿美元。从长远来看,实力强大的德国对美国构成的威胁超过日本。在此背景下,美国于19413月确定了“先欧后亚”的战略。……中国战场的地位显得没那么重要了。美国于1941年和1942年根据《租借法案》援助中国的资金约为总援助金额的1.5%,1943年和1944年降低至0.5%.中国被排斥在美英联合参谋长委员会之外,被人称为“被遗忘的盟友”。

——摘编自耿志《二战中美国为何采取“先欧后亚”战略-兼论“先欧后亚”战略对中国战场的影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采取“先欧后亚”战略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先欧后亚”战略对中国的影响。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43121日,中、美、英三国在重庆、华盛顿、伦敦三地同时发表《开罗宣言》。《开罗宣言》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大成果,具有深远的历史影响。

《开罗宣言》郑重宣布:“三国军事方面人员关于今后对日作战计划,已获得一致意见,我三大盟国决心以不松弛之压力从海陆空各方面加诸残暴之敌人,此项压力已经在增长之中。我三大盟国此次进行战争之目的,在于制止及惩罚日本之侵略,三国决不为自己图利,亦无拓展领土之意思……我三大盟国将坚忍进行其重大而长期之战争,以获得日本之无条件投降。”《开罗宣言》宣示了中、美、英三国联合对日作战取得了一致意见,决定了中、美、英三国对日作战的军事计划,确认了日本发动的对华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的侵略性质,表明了中、美、英三国坚持长期作战以获得日本无条件投降,从军事上为获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终胜利作出了战略和战术部署。

——孙东方、赵陈双《<开罗宣言>及其重要影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开罗宣言》发表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开罗宣言》发表的影响。
2021-03-03更新 | 61次组卷 | 2卷引用:陕西省渭南市韩城市新蕾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41年苏联向英国提出希望在除苏联战场外的西欧开辟对德战场,从而使德军陷入两线作战的局面。英国应允会“援助”苏联,但并没有急于开辟第二战场。1942年,太平洋战争爆发第二天,丘吉尔宣布对日作战,并向国王提出立即访问华盛顿。同年1222日,美苏首脑第一次华盛顿会议召开,会议公布了由26国签署的《大西洋宪章》,与会政府保证:“同本宣言各签字国政府合作,并不与敌国单独停战或媾和”。直到1943年,斯大林格勒战役胜利后,罗斯福意识到开辟第二战场的急迫性,担心德国落入从东进攻的苏联之手。在这种情况下,美国最后向英国施压,迅速开辟欧洲第二战场。1944年,盟军在诺曼底登陆,第二战场最终开辟。

——摘编自覃雯《1942年美国和英国关于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的博弈》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苏美英三国对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的态度,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洲第二战场开辟的历史影响。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