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二战的进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二战中英、美两国流行过一句话:“雷达帮我们打赢了二战。”19406月,法国向德国投降,法西斯占领了整个西欧大陆。81日,希特勒下令实施进攻英国的“海狮计划”。近3个月浴血空战下来,所向披靡的德军竟遭到自战争开始以来的第一次失败。英国能克敌制胜的直接原因是其在雷达研制和使用上的领先地位。美国对雷达的重视是从日本偷袭珍珠港的教训中获得的。太平洋舰队几乎全军覆没的惨痛教训,引起美军对雷达的高度重视。美国迅速建立起完善的雷达系统,各种大中型军舰都装备了多部新型雷达。19446月菲律宾海战时,美国舰队的远程雷达网在50英里外就侦察到前来偷袭的日本机群,在其尚未抵达目标之前便击落了40架,日本舰队由此大败。

——摘编自应兴国《中国科学家在二战中所作的贡献》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中美国研制“雷达”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雷达”在二战中的主要作用。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二战史上,第二战场问题一直是英美苏三大盟国外交的主线。1941622日,苏德战争爆发,苏联要求尽早开辟第二战场,以减轻苏联红军所承受的巨大压力。但英国表现出少有的疑虑和拖延。英国想通过控制北非、地中海和中东地区维护其海上运输线,保卫大不列颠的安全。二战初期德军显示出强大战斗力,英法联军在敦刻尔克大溃败成为笼罩在英国人心头的阴影。英国利用其作为第二战场后方基地的有利战略位置,从大英帝国的利弊和机遇出发,与美苏周旋,最后在1944年才投入第二战场开辟。正如国际关系学者华尔兹所言:

“国家总是按照自己的私利行事,不会为其他国家的利益出卖自己的国家利益,也不会为了所谓的国际共同体而牺牲自己的利益。”

——倪学德《英国与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推迟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英国推迟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的影响及其实质。
2021-02-02更新 | 50次组卷 | 2卷引用:超级全能生2021届高三3月联考文综历史试题(全国丙卷)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为了击败日本,确立亚太地区的领导地位,决定与中国结盟。中国早在“七七事变”后,就对美国的参战寄予希望。国民党政府希望借助美援扩克反共势力,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中国共产党则主张联合国内外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打败日本侵略者。这构成了中美战略合作的基础,但由于各方对打败日本所追求的最终目的上的差异,便产生了战略上的分歧。纵观太平洋战争的全过程,尽管它们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有时十分尖锐,但从总体上看,战略上的合作是主流,分歧处于从属地位。在太平洋战争期间, 中美两国人民联合抗日,在战略上进行合作,使日本帝国主义处于腹背受敌的不利态势。……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发扬两国人民之间的这种合作精神,对于当今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摘编自张海麟《太平洋战争时期中美之间的战略合作与分歧》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太平洋战争时期中美出现合作与分歧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太平洋战争时期中美保持合作与分歧的启示。
2021-01-29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2021届高三1月月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二战爆发后,随着德国潜艇在大西洋上对英国的各种舰只进行袭击,英国很快就面临反潜艇的主要武器——驱逐舰的短缺问题。19405月,首相丘吉尔就驱逐舰问题与美国交涉,要求美国借给英国4050艘驱逐舰,并且表达了英国决不投降的决心。但美国怀疑英国在这场战争中取胜的可能性,政府官员对欧洲形势也普遍持悲观态度。敦刻尔克大撤退以后,英国抵抗成功的可能性在增加。与此同时,美国军方提出了大西洋上的基地问题,认为出于美国国家安全的需要,有必要获得英国在大西洋上的一些军事基地。19409月,双方终于签订“驱逐舰换基地”协定,美国用50艘老旧驱逐舰换取了租借英国在西大西洋和加勒比海上的8个海空军基地99年的权利。对于这份协议,双方均表示满意。

——摘编自徐蓝《关于1940年美英“驱逐舰换基地”协定的历史考察》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就驱逐舰问题发起谈判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驱逐舰换基地”协定的影响。
2021-01-24更新 | 411次组卷 | 5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黑龙江省实验中学2021届高三2月线上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5 . [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41年12月初,日本在“大东亚共荣圈防卫计划”中提出西进战略构想,将印度等地列入日本太平洋战争外围作战和防御范围。日本希望,德意向中近东地区进军,控制红海,进入印度洋,与日本共同加强在中近东的战略态势,使英国屈服,然后努力歼灭美英海空兵力。在日本取得太平洋战争初期胜利后,西进作战计划被提上日程,海军决定将作战重点从太平洋转向印度洋,陆军却提出将作战重点放在中国。随着太平洋战争进入战略转折时期,形势对日本越来越不利。德意在北非、地中海作战的失利,使德意不可能进入西亚与日本会师。日本西进的主力是陆军,但太平洋战争爆发时,日本陆军近70%的兵力在中国战场作战,深陷于中国战场。所以,西进战略只存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便夭折了。

摘编自胡德坤《中国抗战与日本西进战略的破产》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日本西进战略的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西进战略破产的原因。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和平主义思想和厌战情绪在美国国内日趋高涨。著名作家如欧内斯特海明威等反战小说有着广泛的影响。以孤立主义的参议员杰拉尔德·奈为主席的专门委员会对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军火制造和铺售情况进行了调查,披露了政治和垄断资本家同英、法相均结的内幕,证明美国是被追返利润的大银行和大军火制造主拖进战争的,认为美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次错误。孤立主义与和平主义思想遍及各阶级和各阶层。随着法西斯国家的扩张,美国国内出现反对法西斯侵略的群众运动,为西班牙人民募捐饯款、粮食和衣服等,并组织医疗队和3000人的志愿军赴西班牙作战。美国人渐渐意识到这种孤立已与历史潮流相悖,并不能有效地维护美国的利益。1939921日,美国修改中立法,决定实施“现款现运”。鉴于德国的运输力和支付能力远逊于英、法,所以英、法在此政策中获利更大。19403月,美国签署《租借法案》,决定向盟国提供援助,并拨款70亿美元作为建立和运输租借物资之用:1941127日,珍珠港的炮声促使孤立主义终结。

——摘编自刘梦然《浅析二战中美国孤立主义的终结》

(1)根据材料,概括一战后美国孤立主义思潮兴起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孤立主义结束的因素及影响。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38年上半年,中英两国就经济援华谈判没有取得任何实质性的进展。英国的做法使中国政府果断地把外交的重点放在美国身上,积极争取美国的对华援助。同年,德国在欧洲的侵略活动日益增强,美国政府不断收到日本与德意进行联系,加紧组建轴心联盟的活动迹象。正是在这种情况下,美国认识到不能把中国仅仅当作受害国,而是作为世界上的一部分,成为东亚制衡日本的因素。193811月,日本政府发表第二次"近卫声明",提出了所谓的"东亚新秩序",这完全与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相背离。面对日本在东亚如此翼张的侵略,美国在1938年底迈出了援华制日的第一步,决定向中国提供2500万美元的商业贷款,称为"桐油贷款计划"。蒋介石专门致电胡适,"借款成功,全国兴奋。从此抗战精神必益坚强,民族前途实利赖之。"虽然"桐油贷款计划"开启了美国有限援华的大门,但是美国因不想被卷入战争而没有采取能够直接遏制日本在东亚侵略活动的有效措施,对直接遏制日本实行"东亚新秩序"几乎没有起到作用。

——摘编自付秋香《19371940年间的美国对日政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38年美国对中国实施"桐油贷款计划"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美国的"桐油贷款计划"。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全面抗战爆发后不久,美国国务卿赫尔发表声明,要求中日双方保持克制,“维持和平”。1937827日,美国驻日大使给赫尔密电说美国对中日的政策是“避免卷入,极力保护美国人的生命财产和权利,在保持完全中立的同时,维持我们对交战双方的传统友谊”。从1937~1939年,美国对日出口总额为7.41亿美元,占其对亚洲出口总额46%以上193712月,停泊在长江口的美国军舰“帕奈号”被日本击沉,引起美国震惊,罗斯福亲自口授抗议书,向日本天皇抗议。美国驻华使馆人员被日本人殴伤、传教士被日本人杀害的消息不时传出,日本还通过海关封锁、限制航运等来排挤英美的在华势力。美国在19387月对日“道义禁运”,停止向日本提供飞机及其主要部件。19381229日,美国向中国提供2500万美元贷款。

——摘编自唐贤兴主编《近现代国际关系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国在中国全面抗战之初“避免卷入”中日冲突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对中日政策”的变化及其影响。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43712日,英美军队发动西西里登陆,沉重打在希特勒“柔软的下腹部”上,此时此刻正是苏德战场的决定性时刻,决定战略主动权易手的库尔斯克坦克大会战到达转折点。德军南面曼斯坦因集团已经占领上风,苏军最高统帅部最后一支战略预备队已经全部投入战斗,并遭受严重挫折,苏军660辆坦克被毁500辆,德军420辆坦克损失了200辆。根据苏、德坦克消耗比率,德军再消耗64辆坦克,就可拼光苏军战场上所剩的160辆坦克,德军还有156辆坦克。西西里登陆使希特勒惊慌失措,他拒绝曼斯坦因等将领继续与苏军作战的意见,作出了立即撤出库尔斯克会战的决定,导致了德军战略主动权的彻底丧失。1942年的缅甸战场同北非战场、西西里登陆、库尔斯克会战存在着必然之联系,中国远征军第一次入缅作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形势朝胜利方向转变时不可缺少的一个重大环节,是中国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重大军事贡献的表现之一。

——摘编自倪乐雄《再论中国远征军成败及对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局的影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库尔斯克坦克会战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库尔斯克坦克会战苏联的获胜。
2021-01-04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上高二中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明治维新后,日本"争霸世界"的欲望恶性膨胀,于1937年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在历经4年战事而未能使中国政府屈服后,1941年,日本又挑起了太平洋战争,随即日本军队侵入东南亚地区,进行了长达4年的殖民统治。1941128日,日本根据对英美荷开战的"帝国国策施行要领",在偷袭珍殊港的同时,向东南亚各国展开了强烈的攻势,并迅速侵占东南亚大片地区。日本政府派日本人充任东南亚地区重要官员,扶植亲日派傀儡政府和承认"独立",安插大批顾问等方式以实现控制,迫使部分东南亚国家加入日本法西斯阵营。19423月,东条政府做出了"关于南方开发金库"的决定,在东南亚她区滥发"南方开发金库券",造成了恶性的通货膨胀。为了转移当地人民的矛盾,日本殖民当局还唆使东南亚民族排挤当地的华人,以至于当地发生了多起排华事件。

——摘编自高芳英《二战期间日本对东南亚的侵略、奴役和掠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日本侵略东南亚地区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日本在东南亚地区的殖民统治的影响。
2021-01-04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月考(五)历史试题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