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二战的进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9 道试题

1 . 材料 1945 年,随着东西两线的节节胜利,欧洲的制空权已完全掌握在盟军手中,为了打击德军的交通运输和军工生产,打击德国人的信心,盟军开始着手制定大规模空袭德国的“雷击”行动,丘吉尔把目标定在了预定的苏军占领区内的德累斯顿。被誉为“易北河上的佛罗伦萨”的德累斯顿是德国东部重要的文化古城,也是当年德国三大铁路枢纽之一,虽然也有一部分的军工企业,但军事价值不大,所以防空力量十分薄弱。1945年2 月13日-14日,英、美空军分两波空袭德累斯顿,总计投下了3749吨炸弹和燃烧弹,市区变成了一片废墟,大火连续烧了几昼夜,约13.5万居民被炸死,35470 座建筑物遭到破坏,破坏程度仅次于受原子弹袭击的广岛。英国军事理论家里德尔哈特说:“如果文明的捍卫者们只能把自己的胜利建筑在以最野蛮、最原始的方式去赢得战争,那岂非文明本身的极大讽刺?”丘吉尔后来在其回忆录中写道:“如果我们走得太远的话是否也会成为禽兽?”

——摘编自 《残酷的二战:德累斯顿大轰炸》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德累斯顿轰炸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德累斯顿轰炸的影响。
2020-06-29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云南师大附中2020届高三适应性月考(九)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2 . 材料   二战爆发后,美国担心德国会将矛头指向西半球,宣布将西半球建立中立区。为保证在中立区的海军力量,1940年国会通过了“两洋海军法案”,授权海军部建造1万架飞机用于新航母,48艘硬式飞艇用于“中立巡逻队”的反潜艇。到1941年,美国中立区扩大到大西洋彼岸的亚述尔岛、格陵兰岛和冰岛。1940年法国投降后,美国会高票通过了“两洋海军法案”,打造大西洋和太平洋两大舰队。为保证《租借法案》的顺利实施,在1941年5月德国击沉美国商船后,罗斯福正式下令海军保护从美国到冰岛的跨大西洋航道,并将英国、加拿大的商船纳入护航体系。1942年春,228艘装备有雷达系统和平面位置显示器的新型潜艇建成并投入使用。参战后的美国与德、日展开了激烈的海权争夺战。大战结束时,海军较参战时人数增长20倍,舰船增长60倍,飞行器增长24倍。

——据卞秀瑜《二战期间美国世界海权霸主地位的确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海军在二战期间快速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国海军快速发展的影响。

3 . 材料 1942年7月,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爆发。9月,德第6集团军从城北突入市区,与苏第62集团军展开激烈的巷战。在城区,曾任驻华武官的苏第62集团军司令员崔可夫将军根据中国军队在淞沪会战中的巷战经验,决定在斯大林格勒因地制宜予以运用。他琢磨出一套轻便灵活的强击队战术,然后将部队分散到每一个街区,每一座楼房,每一个楼层,甚至每一个房间里,为“一块砖一寸土而激战”。巷战期间,苏军还通过渗透行动和发动夜袭战频繁偷袭、增援、调动,占据战场主动性。德军空地步坦火炮的立体化协同作战优势逐渐丧失,只能依靠步兵与顽强固守的苏军进行武器装备对称、以逐巷逐楼反复争夺为特征的城市作战。德国将军保卢斯所率领的第6集团军精锐,就这样被巷战绊住了腿脚,最终走向覆灭。此战为后来的城市防御作战,在扬地利之长、避实力之短,开展不对称作战方面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摘编自王绳祖《国际关系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意义。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途岛是一个面积只有47平方公里的小岛,位于美国旧——山和日本横滨之间,是太平洋航线的中点,因而得名。申述岛距珍珠港1135海里,是美军珍珠港基地的前沿和门户。……鉴于中途岛的重要性,美军在中逢岛驻军,并修建了航空站和潜艇基地,使之成为美国的重要海军基地之一。日本对中途岛势在必得,美国对中途岛寸土必争。因此,中途岛海战爆发了。在此之前的节节胜利.让日本海军变得骄傲自大,狂妄轻敌。再加上情报战的失败和作战计划的错误,尽管日本拥有优势兵力,但在中途岛战役中却一败涂地,损失惨重。日本4艘重型航空母舰全部被美军击沉,另损失了1艘重巡洋舰、332架飞机3500人阵亡(包括几百名经验丰富的飞行员)。日军只是在海战进入尾声之际,才依靠伊——168号潜艇发射的鱼雷,击沉了美军约克城号航空母舰和哈曼号驱逐舰。挽回一点颜面。对于日本来说,此战更大的损失是,丧失了太平洋战争爆发以来一直紧紧掌握的战略主动权。由于丧失了4艘重型航空母舰,日军被迫转为战略防御。

——网易《中途岛海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途岛海战发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途岛海战的结果及影响。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诺曼底登陆前,盟国对德国空军基地、航空工业及新式武器研制基地等目标进行了大规模轰炸,严重削弱了德国的战争潜力,还凭借绝对优势海空军对战区范围内的交通线进行了空中封锁。盟军参战部队多,装备全,作战物资和装备器材的准备十分充足,保障了登陆后补给。大量的侦察,为选择具体登陆时间和地点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数据,获得了诺曼底地区的德军兵力部署、防御设施等情况。战后参战人员对逼真的战前训练特别是汤普森的训练基地给子了高度评价。恶劣天气使盟军在空降作战、海上航渡、火力准备等过程中都受到不小困难,也使德军丧失了必要的警惕…登陆后的盟军协同苏军攻克柏林,迫使法西斯德国提前无条件投降,美军从而把主力投入太平洋对日全力作战

——摘编自迈克·亚达斯《喧嚣时代·20世纪全球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盟军诺曼底登陆成功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盟军诺曼底登陆的影响。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因为俄国是英国的一个假象同盟国,若是能够首先加以毁灭,则英国所留下来的唯一靠山,就只剩下了美国一国了。而美国是否会继续支援英国,也就会发生疑问了。因此德国人决定迅速击败俄国。不列颠现在所面临的最大危险,既不是德国人的直接攻击,也不是其间接路线;但是只有一个会战,那就是美元之战,英国正面临着战略性破产,因为没有美元来购买它的粮食、军火和船只。除非它能解决这个问题,否则就只好和德国谈判了。一九四一年三月八日,美国参议院以六十票对三十一票,通过了《租借法案》。这个法案使美国可以加惠于世界上任何国家,制造和采购一切军需品,任意把一切与防御有关的物品加以出售、转让、交换和租借。这个法案使美国总统可以在地球上任何角落里参与战争,宣战或不宣战都并无区别。

——富勒《西洋世界军事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纳粹德国仓促进攻苏联的原因。
(2)根据所学,分析《租借法案》的历史作用。
7 . 波兰地处欧亚大陆十字路口,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回顾其在二战前后的经历,有利于进一步认识到法西斯主义的罪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战后,波兰这个在近代欧洲政治地图上消失达123年之久的国家获得了独立。新独立的波兰国家面对的国际形势是:德奥战败,沙俄崩溃,英法在一次大战中元气大伤。因此,在巴黎和会上波兰代表团极力要求恢复1772年大波兰的疆界。边界问题成了和会上波兰问题的中心。波兰的要求得到法国的支持,但却遭到英国的坚决反对。英国政府曾仔细告诫出席和会的英国代表团:“对于波兰自己未来的前途,我们必须坚决反对波兰的非份要求。”经过大国间的讨价还价,和会终于重划了欧洲政治地图。波兰从德国获得了……

——摘引自夏小平《论<波德互不侵犯宣言>》

材料二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以后,希特勒认为他的东侧受到了保护。波兰,这个一战后从德国获得领土最多的国家,还由于波兰也是德国未来侵略苏联的前哨基地和进攻西方的可靠后方,自然成为纳粹侵略扩张的首要目标。1939年8月25日,他命令军队于第二天早晨五点四十五分入侵波兰。但就在同一天,英国与波兰正式签订了联盟条约,使希特勒确信暂时的退却是必须的。在以后的几天中,欧洲各国外交部纷纷提出了各种和解、调停和公民投票的建议,而紧急关头的这些努力没有一个产生实际的效果。德国将军们提醒希特勒,只要再过一个月,便是使我们无法在波兰平原上调动坦克的秋雨季节。因此,8月31日,元首再次发布了向波兰进军的最后命令。

——摘引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通往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每节车厢挤满八十人,纳粹实施最后灭绝前转移还活着的犹太人还是同样的车厢,已经可以装得下一百来人了。“我们已经那么瘦了!”威塞尔如此轻描淡写地说。从奥斯维辛,被转移到布痕瓦尔德,一百来人的车厢里活着下来的只有十二人左右。“他(希特勒)难道要消灭一个民族,几百万人啊!他如何能做到?而且这是在二十世纪!”

——摘引自【美】埃利·威塞尔《夜》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巴黎和会上关于德波领土处置的规定,并简析英法对波兰提出的要求之所以持不同态度的原因。
(2)仔细阅读材料二,归纳希特勒入侵波兰的原因。结合所学,简评德国入侵波兰造成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概述德国法西斯在奥斯维辛集中营的罪恶及战后人类的反思行为。
2020-04-17更新 | 82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丽水市丽水外国语实验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940年7月,日本驻苏大使东乡茂德与苏联外交人民委员莫洛托夫进行了第三次会谈。东乡茂德直接提出希望苏联不要再给中国重庆政府提供帮助。莫洛托夫回答说:“如果苏联帮助中国,中国也许就不会是现在所处的境地了。苏联有自己的需要,现在它要保证自己国防上的需要。”不难看出,在大战战火蔓延于欧洲、亚洲之际,苏联的考虑和行动都有非常明确的出发点。1941年4月13日,莫洛托夫与到访的日本外相松冈洋右在莫斯科签署了《苏日中立条约》。条约规定苏日双方保持和平友好关系,相互尊重对方之领土完整,互不侵犯;“如果缔约一方成为第三者的一国或几国的战争对象时,缔约另一方在整个冲突过程中将保持中立”。

——摘编自吴伟《重新审视<苏日中立条约>下的苏日关系》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签署《苏日中立条约》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联签署《苏日中立条约》的出发点。
2020高三上·全国·专题练习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9 . 材料   我们在1941年就宣布给予叙利亚独立。只是由于我们仍是托管国.还有防务和维护秩序的责任。敌人的蹂躏及其后果,使精疲力竭的法国丧失了昔日的力量。而英国依靠封锁、海上霸权和对运榆的垄断建立起来的经济组织完全控制了东方国家的贸易。早在雅尔塔的交易中,丘吉尔就从罗斯福和斯大林那里得到在大马士革为所欲为的自由。1945年5月28日。我们在大马士革的所有部队驻地都受到了暴动群众和由叙利亚宪兵组成的部队的攻击,他们配备有英国制的冲锋枪,机枪和手榴弹。我在6月2日公开提出,叙利亚问题必项全部提到法、英.美.苏、中五”大国”会议上解决。我们的提议无疑地遭到了英美两国的断然拒绝。至于将来。我毫不怀疑,我们的老”盟友”在地中海东岸国家所支持的骚动,将在整个近东发展成反对这些笨拙的魔术家的浪潮。

一摘编自【法】戴高乐《战争回忆录》


(1)根据材料分析1945年叙利亚危机产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叙利亚问题形成悬案的影响。
2020-01-18更新 | 44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洛阳市汝阳县实验高中2020届高三12月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10 . 古今中外反抗外国侵略的战争捍卫了国家主权和国家领土完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85年第一次“雅克萨战役”前大清帝国致信沙皇俄国蒙古文书信:大清国皇帝之旨,颁给俄罗斯察罕汗(沙皇)。自前以来,尔之国人,住在尔地,未曾进入我方边界惹事骚扰,故边疆民众,皆太平安好。后尔之俄罗斯人,进入我方边内,践踏山水,抢夺民众妻儿,扰乱不止,为此朕本应即派大军,前去征讨。然念历年之彼此和睦会被破坏,相互斗争,以至边民困苦,故不忍发兵征讨。曾降谕旨,撤回尔之俄罗斯人,勿生事端。然尔却愈加派俄罗斯人,抢掠我方边内地方滋事,还接纳逃人。朕仍不忍即刻征讨,只派官兵,截断尔俄罗斯人之行路,收服恒滚之俄罗斯人,不杀而豢养。观尔之俄罗斯人,并无停止滋事之势,故兹派兵征讨雅克萨。

——蒙古文《颁降俄罗斯察罕汗之敕书》

材料二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某次战役前夕,斯大林以苏联国防人民委员的名义颁发了第227号命令:

德国占领军正冲向……企图不惜任何代价攫取拥有丰富石油资源和粮食的北高加索和库班河流域,我们的领土大大缩小,我们失去了7000多万人口,年产八亿多普特粮食的产粮区以及年产1000多万吨钢材的生产能力……我们每放弃一寸土地都将极大加强敌人的优势,极大地削弱我们的防御,削弱我们的祖国,是停止退却的时候了,必须顽强坚守苏联每一寸领土,尽最大力量去保卫它,直至流尽最后一滴血。

——《苏联国防委员会第227号令》


材料三   在全面抗战期间蒋介石曾多次致电八路军和朱德、彭德怀等:

江午电敬悉,据报传来,……任欣慰,袭敌侧背,断其连络,收效甚大,希更发动民众,扩大行动,使敌有后顾之虑则于战局更有裨益也。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馆藏七八七0421》

迭电均悉。贵部窥此良机,断然出击,予敌甚大打击,特电嘉奖。除电饬其他各战区积极出击,以策应贵部作战外,仍希速饬所部积极行动,勿予敌喘息机会,彻底断绝其交通为要。”

——《百团大战历史文献选编》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雅克萨战役发生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了抗击沙俄,康熙采取了哪些措施?
(2)材料二中出现的“某次战役”指的是什么战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战役苏联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3)根据材料三,指出蒋介石在上述致电中所表达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抗战胜利的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