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二战的进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9 道试题
1 . 某研究小组以“20世纪上半叶的世界”为研究对象,制作了如下大事年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20世纪上半叶世界大事年表

序号时间事件
1905年伊朗爆发立宪革命
1916年德法在凡尔登地区激烈交战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
1921年苏俄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
1922年埃及宣布为独立的君主立宪国家
1930年甘地进行“食盐进军”运动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
1933年桑迪诺领导武装斗争迫使美军撤出尼加拉瓜
1937年苏联宣布基本实现了“工业化”
1939年德国以“闪击战”突袭波兰
1943年斯大林格勒战役胜利
(1)根据材料,参照示例,把表格填写完整。
研究主题与研究主题相关的历史事件
示例:世界大战与动荡②⑦⑩⑪
(2)任选一个研究主题,说明其研究价值,并设计一组研究问题。
(3)若要进一步研究“20世纪上半叶的世界”,你认为还需要补充哪一方面的材料并说明理由。
2023-01-12更新 | 178次组卷 | 3卷引用:黄金卷04-【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高考历史模拟卷(山东专用)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七七事变”发生后,英国外交大臣艾登于7月20日正告日本政府说:“中国政府渴望和平,但蒋介石也有一个他不能放弃的底线。”英国首相张伯伦主张召开国际会议谋求中日停火的途径,但反对国际社会对日本进行经济制裁和军事制裁。

日本占领北平和天津后,又制造了“八一三事变”,进一步扩大侵略。英国社会各界力量和团体以及个人,多数主张英国改变对日态度。1938年5月7月,英国驻华大使许阁森向英国外交部建议,应该援助中国。英国政府也开始采取一些具体措施。如,重开了滇缅路,让抗日物资运送到中国,还给了中国800万英镑的出口贷款。1938年10月16日,丘吉尔在对美国人民的广播中歌颂了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他相信中国人民绝对不会被征服。

       ——据李世安、陈淑荣《卢沟桥事变后英国对日政策的转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卢沟桥事变后英国对日态度的转变,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卢沟桥事变后英国的对日政策。
2022-12-29更新 | 109次组卷 | 3卷引用:四川省雅安市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41年七八月间,罗斯福接连收到丘吉尔的要求安排一次正式会晤,以表达两国有关当前战争形势的看法的电文。罗斯福敏锐地意识到为美国的安全利益着想,美国的卷入在所难免,便最终同意安排一次这样的会谈。19418914日,罗斯福与丘吉尔在纽芬兰的一艘军舰上进行正式会晤,其成果便是《大西洋宪章》。《宪章》主要由民族自治、领土完整、经济国际主义、社会安全、缩减军备以及国际合作等原则构成,这些原则体现了英美两国对战后和平建设的构想。随后,《大西洋宪章》的这些指导原则为26个反法西斯同盟国签订的《联合国家宣言》认可和采纳。

——摘编自朱大伟《〈大西洋宪章〉构建和平思想的价值探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罗斯福与丘吉尔会晤时的国际战争形势。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大西洋宪章》发表的意义。
2022-09-01更新 | 138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十所名校2023届高三尖子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避免两线作战,是世界战争史上的重大命题。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各主要参战国都面临两线作战,苏联却成功地避免了这一问题。二战前,苏联面临希特勒的进攻和日本法西斯的“北进”计划。英法采取绥靖政策,导致苏联建立集体安全的努力失败。19398月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为苏联赢得一年多的备战时间。19387月日军进攻张鼓峰,次年5月进攻诺门坎,遭到苏军痛击,日军伤亡惨重。苏德战争爆发后,日本认为“北进”侵略苏联的最好时机到来了,而苏联却展开外交攻势,于19414月签订了《日苏中立条约》,使苏联避免两线作战的困境。19421月,美英苏等26个国家在华盛顿举行会议,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建立了反法西斯同盟,加速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摘编自于淑贞《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各主要参战国避免两线作战的战略与得失》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联能成功避免两线作战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苏联避免两线作战的成功经验。
2022-08-03更新 | 88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2017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4112月初,日本海空军突然袭击美国在太平洋的海军基地珍珠港,以微小的代价重创美国太平洋舰队。同时,日军还在东南亚各地对美英军队发动了进攻。太平洋战争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1942年初,为了反对共同的敌人法西斯,中、美、英、苏等26个国家的代表齐集华盛顿,共同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各国保证竭尽全力,团结一致,彻底打败法西斯轴心国及其追随者。至此,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

《联合国家宣言》摘编:[签字国政府]深信完全战胜它们的敌国对于保卫生命、自由、独立和宗教自由并对于保全其本国和其他各国的人权和正义非常重要,同时,它们现在正对力图征服世界的野蛮和残暴的力量从事共同的斗争,兹宣告:

1.每一政府各自保证对与各该政府作战的三国同盟成员国及其附从者使用其全部资源,不论军事的或经济的。

2.每一政府各自保证与本宣言签字国政府合作,并不与敌人缔结单独停战协定或和约。

——摘编自《世界近现代史》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1)指出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的背景。
(2)分析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的意义。

6 . 材料自华盛顿时代美国就形成了孤立主义政策,其基本含义是:美国不卷入欧洲事务,也避免对世界安全做出集体保证的任何承诺。 20世纪30年代,孤立主义和反战和平运动相互配合,左右了美国对外政策。1935年始,美国先后通过三个《中立法》,避免卷入欧洲的纷争之中。1939年9月,英国对德宣战,欧洲战事全面扩大,罗斯福政府仍宣布美国中立,试图以引而不发阻止法西斯的扩张。随着德军的推进,马其诺防线土崩瓦解,英军全面退守英国本土,德意两国控制了大半个欧洲,直接威胁到美国的安全。1939年10月,美国修改《中立法》,取消了武器禁运,事实上有利于英法。1940年,罗斯福再次出任总统,借国内舆论对英国的同情成功改变了美国的孤立主义传统。1941年,《租借法》正式通过。反法西斯同盟获得了大量的美国的军火、粮食等战略物资,美国国内生产也得以迅速恢复和发展。

——摘编自张兵《租借法案与美国对外政策的转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初期美国对外政策的变化并分析其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二战初期美国对外政策变化的影响。
2022-06-27更新 | 11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重点中学协作体2022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苏德战争爆发以来,苏联以巨大的伤亡为代价单独抗击着2/3以上的德军。在战争状态下,各个国家的反法西斯斗争的状态和具体形式千差万别,相比各个国家,共产国际远不比他们更懂得战场的应变。斯大林格勒战役胜利后,英美等国家对共产国际提出的“世界革命”纲领愈加疑虑。《纽约时报》报道:“随着红军向前推进……不知道写在他们旗帜上的究竟又是一种什么样的秩序。”为减轻苏联压力,斯大林迫切希望英美盟国能够迅速开辟第二战场。19435月,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在《关于解数共产国际的提议书》中指出:早在战前就可以日益清楚地看到,各个国家内部情况和国际形势变得更加复杂,通过某种国际中心来解决每个国家工人运动的各种问题会遇到不可克服的困难。此时正值罗斯福特使出使莫斯科与斯大林会晤期间,斯大林正式宣布共产国际解散。

——摘编自张彬彬《共产国际解散原因探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共产国际解散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共产国际解散的历史意义。
2022-06-27更新 | 89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广州中学2022届高三下学期3月历史名校练习卷(二)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4214月,罗斯福总统曾多次高度赞扬英勇的中国人民“在漫长的4年半的时间里顶住了轰炸和饥荒,在日本武器和装备占优势的情况下仍然一次又一次地打击了侵略军。”说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所表现出的顽强和勇气,“乃是对其他联合国家军队和全体人民的鼓舞”,”已经赢得美国和一切热爱自由民族的最高赞誉。”又说,“中国人民在这次战争中是首先站起来同侵略者战斗的:在将来,一个仍然不可战胜的中国将不仅在东亚,而且在全世界,起到维持和平和繁荣的适当作用。”罗新福的讲话,博得美国人民最热烈、发自内心的掌声。1942年,接受民意调查的人中,有80%到86%相信。中国在战时和战后可以可靠地同美国合作。

——摘编编自刘结勤、杨生茂主编《美国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罗斯福对中国抗战的态度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罗斯福对中国人民抗日言论的历史作用。
2022-06-03更新 | 205次组卷 | 2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2022届高三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406月,德国击败了法国并迫使它签订停战协定。英国虽国力衰落,但它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强大的海上力量以及人民誓死抗德的坚强决心,都是德国不能忽视的。希特勒在法国败降后发动“和平”攻势,但接替张伯伦担任英国首相的丘吉尔拒绝了德国的和谈要求,“和平”攻势破产。19407月德国启动进攻英国的“海狮”计划,历经三个月的空战,德国损失战斗机1733架,英国损失915架。1941622日德国发动了侵苏战争,这样德国的对外军事战略重心从西线攻英转向东线攻苏。

——摘编自杜明才、罗立《论1940年至1941年德国军事战略的转移》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40—1941年德国对外军事战略重心转移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40—1941年德国对外军事战略重心转移的影响。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43年开始,美国根据租借法案提供的汽车被运到苏联,这对苏联红军无疑是雪中送炭。整个二战期间,苏联生产了265600辆汽车、27816辆摩托车,而从美国获得的409500辆汽车和32200辆摩托车,分别为苏联战时汽车和摩托车产量的1.5倍和1.2倍。苏联因气候而无法生产橡胶,美国向苏联提供了近400万条轮胎,英国则提供了103500吨天然橡胶,这些援助大大有助于苏联的汽车生产。西方盟国提供的大批汽车,为苏军确立对德军的优势起了重大作用。英国著名战史学家西顿在其所著的《苏德战争》一书中说:“1943年期间可以看到苏军的一个最重大的改进是它的迅速摩托化,这使苏军最高统帅部能够在隆冬和冰雪融化的季节实施纵深突破。”

——摘编自冷静《二战时期西方盟国对苏联的援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时期西方盟国对苏联援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时期西方盟国对苏联援助的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