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二战的进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消灭苏联是希特勒的基本方针,也是其意图称霸世界的决定性步骤之一。德军在西线获胜后,进攻苏联的议案提上日程。19401218日,希特勒批准了代号为“巴巴罗萨”的侵苏作战计划。希特勒预估攻占苏联会有以下好处:解除动员的大量士兵能补充德国产业界的劳工短缺;获取大量便宜食品以及石油需求;改善德国在地缘战略上的处境;进一步孤立英国。1941622日,德军对苏联发动闪电战。9月,北路德军包围了列宁格勒,中路推进到距莫斯科约400公里的斯摩棱斯克,南路占领了基辅,苏联面临的形势极为严峻。9月30日,德军发动进攻莫斯科的台风行动。莫斯科全市动员,组成12万人的民兵师和巷战小组,约有45万人参加修筑防御工事。在苏军的顽强抗击下,德军攻势受阻。11月7日,苏联红场阅兵增强了苏联军民胜利的信心。严冬到来后,德军后勤补给不力,苏军抓住战机大举反攻。到1942年1月7日,中路德军被击退100-150公里。莫斯科之战是德军在二战中的首次失利。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上)》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莫斯科战役爆发的背景。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莫斯科战役的意义。
2021-03-09更新 | 101次组卷 | 1卷引用:东北三省四市教研联合体2021届高三下学期一模文综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在反法西斯同盟的重创下,德意相继战败。在亚太战场,中国人民的顽强抗争、美国的反攻已使日本陷于困境.但日本的军事力量仍不能小觑,尤其是关东军有约70万人。夺取反法西斯战争的全面胜利虽已可预见,但要在短期内战胜日本还相当困难。按照美国之前的保守估计,在德国投降后,单纯指望美国政府至少还需要-年半的时间才能彻底战胜日本,美国要为此付出极大的伤亡代价,因此美、英政府特别是美国希望苏联能及旱出兵对日作战。事实上,德黑兰会议期间美英就对日作战与苏联已有过讨论;雅尔塔会议期间,美英与苏联还达成了一系列不惜损害中国利益的协议,以满足苏联提出的对日作战要求。在既有协议下,1945年8月9日,苏联出兵中国东北对日宣战,150多万军队从东北、西三个方向,越过中苏、中蒙边境,向日本关东军发动突然袭击。号称皇军之花”的关东军在苏军的打击下迅速灰飞烟灭.美军也兵临日本本土,8月15日,日本政府走投无路,正式宣布无条件投降。

——摘编自熊美云《苏联出兵中国东北的原因和影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联出兵中国东北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苏联出兵中国东北的积极影响。
2021-03-04更新 | 13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永州市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43121日,中、美、英三国在重庆、华盛顿、伦敦三地同时发表《开罗宣言》。《开罗宣言》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大成果,具有深远的历史影响。

《开罗宣言》郑重宣布:“三国军事方面人员关于今后对日作战计划,已获得一致意见,我三大盟国决心以不松弛之压力从海陆空各方面加诸残暴之敌人,此项压力已经在增长之中。我三大盟国此次进行战争之目的,在于制止及惩罚日本之侵略,三国决不为自己图利,亦无拓展领土之意思……我三大盟国将坚忍进行其重大而长期之战争,以获得日本之无条件投降。”《开罗宣言》宣示了中、美、英三国联合对日作战取得了一致意见,决定了中、美、英三国对日作战的军事计划,确认了日本发动的对华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的侵略性质,表明了中、美、英三国坚持长期作战以获得日本无条件投降,从军事上为获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终胜利作出了战略和战术部署。

——孙东方、赵陈双《<开罗宣言>及其重要影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开罗宣言》发表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开罗宣言》发表的影响。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英国首相丘吉尔和苏联共产党总书记斯大林于1944109日晚在莫斯科会晤。两国首脑就巴尔干势力划分达成了秘密协定,即英国在南斯拉夫、匈牙利享有50%、在保加利亚享有25%、罗马尼亚享有10%、希腊享有90%的影响,其他部分归苏联享有。就在丘吉尔和斯大林在莫斯科谈判的同时,英国军队正开始在希腊登陆,并向北推进,却发现希腊左翼抵抗部队已在他们之前占领了所有城镇,(为了确保)英国在希腊的主导地位,解除了左翼抵抗部队的武装。在战后数年中,希腊一直站在西方一边。同样重要的是,在丘吉尔驱散左翼抵抗部队的战士时,斯大林保持沉默。这表明英苏有关巴尔干问题的秘密协议在当时是生效的、起作用的。

——摘编自《全球通史》《略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英苏关系》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苏签署关于巴尔干问题秘密协议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苏关于巴尔干问题秘密协议的特点,并简析其产生的影响。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411月,罗斯福在年度咨文中提出美国三大政策:(一)全面加强国防;(二)全面支援抵抗侵略而使战争保持在本半球之外的各地一切坚定的民族;(三)美国不能默许一个由侵略者颐指气使和绥靖主义者发起的和平,持久的和平是不能以别人的自由为代价买来的。罗斯福认为,对日本最有效的牵制是继续援助中国。1月,他派遣白宫高级顾问居里来华,帮助国民政府解决经济困难,并表示美国决心提高额外援助。38日,参议院通过《租借法案》。4月,罗斯福批准将价值4500万美元的军事器材作为首批援华租借物资。稍后,罗斯福正式发布《租借法案》适用于中国的声明,并宣称“保卫中国是保卫美国的关键”。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罗斯福提出美国三大政策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罗斯福政府通过《租借法案》的历史意义。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43年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曙光初露的时候,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大国,中、美、英三国首脑于194311月召开了开罗会议,并于194312月发表了《开罗宣言》。主要内容包括:中、美、英三国坚持对日作战直到日本无条件投降为止;日本归还自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在太平洋区域所占领的一切岛屿;日本从中国窃取的所有领土,比如东北地区、台湾及澎湖列岛等,应该归还给中华民国;让朝鲜自由独立等等。该宣言后经中、美、英三国于19457月在波茨坦所发表的《波茨坦公告》及19459月盟国与日本在“密苏里”号战列舰所签署的《日本投降书》确认,是战后处理日本问题的重要性文件,也是确立战后亚洲新秩序的一份重要的具有国际性的法律文件,并被国际社会所认同。

——摘自《中外历史纲要》教师教学用书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是在什么背景下形成?在形成过程中的主要代表事件有哪些?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宣言中有关中国领土问题最终是如何解决的?“台湾问题”是如何形成的?宣言发表的本身对我国维护国家统一有什么现实意义?
2021-02-26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东北师大附中等五校2021届高三2月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41年苏联向英国提出希望在除苏联战场外的西欧开辟对德战场,从而使德军陷入两线作战的局面。英国应允会“援助”苏联,但并没有急于开辟第二战场。1942年,太平洋战争爆发第二天,丘吉尔宣布对日作战,并向国王提出立即访问华盛顿。同年1222日,美苏首脑第一次华盛顿会议召开,会议公布了由26国签署的《大西洋宪章》,与会政府保证:“同本宣言各签字国政府合作,并不与敌国单独停战或媾和”。直到1943年,斯大林格勒战役胜利后,罗斯福意识到开辟第二战场的急迫性,担心德国落入从东进攻的苏联之手。在这种情况下,美国最后向英国施压,迅速开辟欧洲第二战场。1944年,盟军在诺曼底登陆,第二战场最终开辟。

——摘编自覃雯《1942年美国和英国关于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的博弈》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苏美英三国对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的态度,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洲第二战场开辟的历史影响。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9406月,德国控制了北起挪威、南至西班牙的大西洋沿岸,而英军在之前的敦刻尔克大撤退中损失惨重,但拒绝投降。为了尽快征服美国,希特勒亲自制定了“海狮计划”,试因以频繁的空袭夺取制空权,在空战中,德军先后出动了4.6万多架次飞机,向英国投下6万多吨炸药,英国的伦敦、考文垂、伯明翰等大城市陷入火海,8.6万余名居民被炸死或炸伤,100多万栋建筑物遭到破坏,许多城市被摧毁,英国人民作出了巨大的牺牲。丘吉尔赞扬英国军民的牺牲:“他们以自己的劳苦、眼泪和血汗,粉碎了希特勒妄图迫使英国退出战争的狂妄企图。德国空军这把胡匙始终没有打开英国防御的大门。”19422月,希特勒同意完全搁置“海狮计划”,宣告这一战略的破产。这不仅是德国在二战以来的首次失败,而且将“闪电战”变成了“持久战”,使德国陷入两线作战的困境。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海狮计划”破产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海狮计划”的影响。
2021-02-20更新 | 15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2021届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早在1940年的515,还是在丘吉尔刚刚上台的时候,他就给美国总统罗斯福发过一封电报,希望美国能够资助英国50多艘旧的驱逐舰,以供战争急需。但此后,当他一看美国没有任何反应,于是,6月中旬的时候,丘吉尔就再次给罗斯福发了一封同样内容的电报,并且说,“总统先生,我怀着崇敬的心情向您说明,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没有比这件事情更加让人感到急迫”。罗斯福给丘吉尔回信说,他正在努力使英国获得急需的物资与军事装备。当然,美国国会只同意将钱用在自己的国防上,始终不同意用来支援英国。但是,目光长远的美国总统罗斯福却依然以“借出”的方式,几乎把美国军火库所有的库存都借给了英国。为此,罗斯福总统还招致了诸多国会议员的责难,他们称“政府的这种做法简直就是自杀”。

——摘编自吕海峰《二战时,英国为什么会选择与美国结盟》

材料二 194138,美国国会通过了《租借法案》,即《加强美国防务法》。该法规定,不管其他法律如何规定,当总统认为有利于国家防务的时候,他可以随时授权陆军部长、海军部长,或政府任何其他部门或机构:对美国防务至关重要的任何国家政府出售、转让、交换、借予、租给或用其他方法安排任何防务物质。在1941~1945年的5年中,美国拨款累计达506亿美元,租借总额占美国全部生产总值的5.5%,遍及欧、亚、非和拉美38个国家。

——摘编自张兵《租借法案与美国对外政策的转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丘吉尔、罗斯福及美国国会的意图。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通过《租借法案》的意义。
2021-02-09更新 | 12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届高三高考模拟预热卷历史试题(湖北地区专用)
10 . 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示意图

材料二   19411222日,丘吉尔一行到达华盛顿,两国军事参谋人员的主要任务是在重要问题上达成协议。双方重申德国始终是最主要的敌人,打败德国是首要任务,因为德国控制着比日本雄厚的工业、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巨大的人力资源。德国一经击败,意大利的崩溃和日本的失败必然跟着而来……将把对德作战摆在优先地位,把欧洲作为主要战场;而对太平洋方面,在纳粹政权被抑制住之前,则采取守势。

——摘编自刘绪贻、杨茂生《美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就两大军事集团的地理分布情况,指出德国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及其在战争中的潜在威胁,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在一战初期德国为避免这一威胁采取的军事行动。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英美两国制定的战略方针及其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两国在1941年开展的符合该方针意图的行动。
2021-02-06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丽水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