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二战的进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8年4月,当捷克斯洛伐克面临德国侵略威胁之际,苏联通过了援助捷克的决议,还建议苏、法、捷三国就采取军事措施援捷一事进行谈判。与捷克签订了互助条约的法国政府认为,它只能在英国也声明援助捷克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履行援捷义务。但是,英国根本不打算援助捷克。它们的这种立场,使得苏联试图根据国联原则和英、法达成协议来阻止德国扩张的集体安全政策再次严重受挫。同年9月底,英国牺牲捷克主权利益的杰作,即一纸《慕尼黑协定》,实际,上断送了1935年的《苏法互助条约》,使苏联在国际上陷入更加孤立的地位,同时使它更感到帝国主义联合反苏的危险性。

——摘编自罗志刚《英国和战前苏联欧洲集体安全政策》

材料二   二战爆发后,希特勒采取出奇制胜的战略进攻法国。在法国和比利时之间集中的大量英法军队全部陷入德国的包围,造成敦刻尔克大撤退。1940年6月,德军攻陷巴黎,之后,积极准备进攻英国。1940年8月,德军向英国进行狂轰滥炸。面对法西斯德国的进攻,丘吉尔极力寻找对策。此时希特勒撕毁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发动了苏德战争。苏德战争的初期,苏联实力引起美国极大的关注,为了摸清情况,罗斯福派人访问莫斯科,并就美国援助苏联武器交换了意见。斯大林在1941年7月发表演说时说:“我们为了保卫我们的祖国的自由、民主进行战争,将同欧洲、美洲各国人民结成统一战线”。

1941年12月,美国倡议,由所有对轴心国家作战的同盟国家签署一项共同宣言即{联合国家宣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

——摘编自杨春华《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及其意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二战前欧洲集体安全术能构建的消极影响。
(2)根据材料概括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的原因及过程。
2021-02-05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吕梁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二战中英、美两国流行过一句话:“雷达帮我们打赢了二战。”19406月,法国向德国投降,法西斯占领了整个西欧大陆。81日,希特勒下令实施进攻英国的“海狮计划”。近3个月浴血空战下来,所向披靡的德军竟遭到自战争开始以来的第一次失败。英国能克敌制胜的直接原因是其在雷达研制和使用上的领先地位。美国对雷达的重视是从日本偷袭珍珠港的教训中获得的。太平洋舰队几乎全军覆没的惨痛教训,引起美军对雷达的高度重视。美国迅速建立起完善的雷达系统,各种大中型军舰都装备了多部新型雷达。19446月菲律宾海战时,美国舰队的远程雷达网在50英里外就侦察到前来偷袭的日本机群,在其尚未抵达目标之前便击落了40架,日本舰队由此大败。

——摘编自应兴国《中国科学家在二战中所作的贡献》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中美国研制“雷达”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雷达”在二战中的主要作用。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398月,斯大林由于种种原因同希特勒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他对西方领导人极不信任,因而希望赢得加强军队和工业建设的时间。他还预料到德国和西方列强迟早会进行一场消耗战,而苏联则可拜互不侵犯条约之赐超然于战争之外,直到战争对它有利时再介入。“如果战争爆发”,他告诉他的同志们:“我们绝不可能按兵不动。我们将不得不参战,但我们必须最后一个参战。我们参战的目的是为了在天平上放上一个决定性的砝码,它将使天平倾斜。”这一战略是精明的,然而它却使苏联自食其果并差点毁了这个国家。该战略基于这样一种假设:德军和西方军队势均力敌,双方会互相残杀,从而使苏联红军成为欧洲大陆上居支配地位的军队。然而事实却正好相反,德国军队简直不费吹灰之力就征服了所有的对手,从而成为欧洲大陆的主人,而苏联则处于孤立无援的危险境地。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与德国签订互不侵犯条约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的影响。
2021-02-04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天一大联考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全面抗战爆发后,蒋介石政府要求各国“主持公道”,认为“美国向来主张和平与人道主义”,而此时的美国继续执行“不卷入战争、又使战争不致扩大和拖延”的理想主义外交政策。1937年12月13日南京陷落,1938年8月6日日本飞机轰炸广州,美国在华东、华南的经济利益受到严重威胁,1938年12月美国开始向中国提供商业贷款援助。1940年9月,日本与德国、意大利结成法西斯三国轴心。1940年11月,美国又宣布向中国提供1亿美元贷款。1941年3月,罗斯福公开声明美国将无条件及时地全面援助中国。他还同意美国军人辞职加入陈纳德的中国空军美国志愿航空队--飞虎队。1942年初,美国倡议成立盟军中国战区,由蒋介石任最高统帅。……中美战时同盟关系在1943年的开罗会议上达到顶峰。

--摘编自金剑华《抗战时期美国对华政策》


根据材料,概括指出全面抗战时期美国对华政策的变化,并对其进行合理解读。
2021-02-03更新 | 12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威海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二战史上,第二战场问题一直是英美苏三大盟国外交的主线。1941622日,苏德战争爆发,苏联要求尽早开辟第二战场,以减轻苏联红军所承受的巨大压力。但英国表现出少有的疑虑和拖延。英国想通过控制北非、地中海和中东地区维护其海上运输线,保卫大不列颠的安全。二战初期德军显示出强大战斗力,英法联军在敦刻尔克大溃败成为笼罩在英国人心头的阴影。英国利用其作为第二战场后方基地的有利战略位置,从大英帝国的利弊和机遇出发,与美苏周旋,最后在1944年才投入第二战场开辟。正如国际关系学者华尔兹所言:

“国家总是按照自己的私利行事,不会为其他国家的利益出卖自己的国家利益,也不会为了所谓的国际共同体而牺牲自己的利益。”

——倪学德《英国与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推迟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英国推迟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的影响及其实质。
2021-02-02更新 | 50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芜湖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为了击败日本,确立亚太地区的领导地位,决定与中国结盟。中国早在“七七事变”后,就对美国的参战寄予希望。国民党政府希望借助美援扩克反共势力,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中国共产党则主张联合国内外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打败日本侵略者。这构成了中美战略合作的基础,但由于各方对打败日本所追求的最终目的上的差异,便产生了战略上的分歧。纵观太平洋战争的全过程,尽管它们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有时十分尖锐,但从总体上看,战略上的合作是主流,分歧处于从属地位。在太平洋战争期间, 中美两国人民联合抗日,在战略上进行合作,使日本帝国主义处于腹背受敌的不利态势。……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发扬两国人民之间的这种合作精神,对于当今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摘编自张海麟《太平洋战争时期中美之间的战略合作与分歧》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太平洋战争时期中美出现合作与分歧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太平洋战争时期中美保持合作与分歧的启示。
2021-01-29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2021届高三1月月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二战爆发后,随着德国潜艇在大西洋上对英国的各种舰只进行袭击,英国很快就面临反潜艇的主要武器——驱逐舰的短缺问题。19405月,首相丘吉尔就驱逐舰问题与美国交涉,要求美国借给英国4050艘驱逐舰,并且表达了英国决不投降的决心。但美国怀疑英国在这场战争中取胜的可能性,政府官员对欧洲形势也普遍持悲观态度。敦刻尔克大撤退以后,英国抵抗成功的可能性在增加。与此同时,美国军方提出了大西洋上的基地问题,认为出于美国国家安全的需要,有必要获得英国在大西洋上的一些军事基地。19409月,双方终于签订“驱逐舰换基地”协定,美国用50艘老旧驱逐舰换取了租借英国在西大西洋和加勒比海上的8个海空军基地99年的权利。对于这份协议,双方均表示满意。

——摘编自徐蓝《关于1940年美英“驱逐舰换基地”协定的历史考察》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就驱逐舰问题发起谈判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驱逐舰换基地”协定的影响。
8 . [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41年12月初,日本在“大东亚共荣圈防卫计划”中提出西进战略构想,将印度等地列入日本太平洋战争外围作战和防御范围。日本希望,德意向中近东地区进军,控制红海,进入印度洋,与日本共同加强在中近东的战略态势,使英国屈服,然后努力歼灭美英海空兵力。在日本取得太平洋战争初期胜利后,西进作战计划被提上日程,海军决定将作战重点从太平洋转向印度洋,陆军却提出将作战重点放在中国。随着太平洋战争进入战略转折时期,形势对日本越来越不利。德意在北非、地中海作战的失利,使德意不可能进入西亚与日本会师。日本西进的主力是陆军,但太平洋战争爆发时,日本陆军近70%的兵力在中国战场作战,深陷于中国战场。所以,西进战略只存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便夭折了。

摘编自胡德坤《中国抗战与日本西进战略的破产》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日本西进战略的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西进战略破产的原因。

9 . 【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苏联政府关于废除苏日中立条约的声明(1945年4月5日)

本日下午3时,苏联外交人民委员长莫洛托夫接见日本大使佐滕,并代表苏维埃政府,向他作下列声明:

“苏日中立条约是在1941年4月13日缔结的,即是说,在德国进攻苏联以前和日本与英美间开战以前。自此以后,形势已根本改变了。德国进攻了苏联,而日本——德国的盟邦也帮助德国的反苏战争。不仅如此,日本与美国及英国交战,而这两国则是苏联的盟国。在此情况下,日本与苏联间的中立条约已失去其意义,证明这一条约的延长是不可能了。鉴于上述情形并依照上述条约第三条关于5年期满的前一年废除条约的权利的规定,苏维埃政府向日本政府宣布它废除1941年4月13日条约的愿望。”

日本大使佐滕允将苏维埃政府的声明转达给日本政府。

——塔斯社莫斯科1945年4月5日电讯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苏联政府废除苏日中立条约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联政府废除苏日中立条约的影响。

2021-01-24更新 | 48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年河北省高三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模拟演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421111日,1000多名在东南亚战场被俘虏的盟军战俘被日军押送到位于伪满洲国的奉天战俘营。第二个月,日军就把他们押送到MKK工厂服劳役,日军制定了极为严酷的管理政策和一系列苛刻的惩罚制度。英国战俘阿瑟·克里斯蒂战后在回忆录中写道:“虽然远离了硝烟弥漫的战场,过着艰难的生活,我们每个人仍然与日本人进行着战斗。”盟军战俘身陷囹圄,无法与日军进行正面交锋,他们多利用日军看守不懂专业技术的弱点和管理上的漏洞,采用暗中破坏、消极怠工等隐蔽性强的方式与日本看守斗智斗勇,并多次取得成功。奉天盟军战俘在MKK工厂所进行的反抗斗争,严重影响了日本军工厂的生产进度和产品质量,给日本“以战养战”政策造成破坏。日本人妄图利用懂技术的盟军战俘来提高MKK工厂的生产水平,从而为其侵略战争服务,但是结果却令日本人非常失望。

——摘编自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编研部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奉天战俘营盟军战俘反抗日军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盟军战俘反抗日军的影响。
2021-01-21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桂林市2021届高三一模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