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二战的进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40510日,德国进攻法国、比利时、荷兰等低地国家,法国战役爆发。下面是法国战役的示意图。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在法国战役中德国取得巨大胜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法国战役的主要影响。
2 . 19世纪以来,英德关系的变化影响世界格局的政治走向。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于19世纪后期德国工业化的速度异常迅速,英国和德国之间展开了最为激烈的经济竞争。1870年,英国的工业产量占世界工业总产量的31.8%,德国仅占13.2%。但到1914年时,英国工业产量所占的比例却已下降到14%,而德国的产量则略微上升到14.3%,稍大于英国所占的比例。德国工业产量的这一短时激增意味着它同英国在海外市场上的竞争十分激烈。它还通过刺激海军军备竞赛而进一步促成了国际紧张局势。这两个国家都竭力叫嚣,必须建立起海军力量,以保护商船航线和商船运输。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战胜国可以剥夺德国的殖民地,解除其武装直至保留其警察力量,并使其海军列入大国中第五流的地位。但如果它感到自己在和约中受到不公正对待,它同样最终会从胜利者身上找到进行报复的手段。……在当前情况下,我认为最大的危险是德国可能把它的命运同布尔什维主义连在一起……因此,我愿意在和平的最前线提出,一旦德国接受我们的条款,尤其是赔款条款,我们就应在平等的地位上对德国开放世界的原料和市场,并将尽可能使德国人民重新恢复生机。            

——劳合·乔治《草拟和约条款最后文本前对和平会议的几点意见》(1919年3月25日)

材料三   我们只有一个目标,一个唯一的、不可变更的目标。我们决心要消灭希特勒,肃清纳粹制度的一切痕迹。什么也不能使我们改变这个决心。……我们将在陆地上同他作战,我们将在海洋上同他作战,我们将在天空中同他作战,直至借上帝之力,在地球上肃清他的阴影,并把地球上的人民从他的枷锁下解放出来。任何一个同纳粹主义做斗争的人或国家,都将得到我们的援助;任何一个与希特勒同流合污的人或国家,都是我们的敌人。…… 因此,我们将尽力给俄国和俄国人民提供一切援助。我们将呼吁世界各地的朋友和盟友采取同样的方针,并且同我们一样,忠诚不渝地推行到底。

——节选自《英国首相丘吉尔1941年6月22日晚上的一次演讲》


(1)依据材料概括英德竞争在一战前的主要表现。1916年是大战最为惨烈的一年,列举英德之间发生的两次重大战役。
(2)联系材料,结合战后的国际背景,分析英国在巴黎和会上强调“应在平等的地位上对德国”的主要原因。
(3)丘吉尔的演讲主要针对哪一历史事件?结合所学指出英国在推进反法西斯联盟建立方面的重要举措及其目的。
2021-11-03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材料   1931九一八事变后,起初日本政府和军部因顾忌国际社会的反响而保持克制,但.在经济大萧条中苦苦挣扎的民众热切追捧关东军,为关东军占领中国东三省欢欣鼓舞,在全国掀起了捐助国防费、捐献兵器及向前线寄送慰问品的热潮。在此背景下,当局认可了关东军的军事冒进行为。后关东军对中国东北的侵占遭到国际社会的谴责,进一步刺激了日本国内军国主义势力的急剧膨胀,在对外扩张侵略的泥沼中越陷越深。军部通过控制媒体,宣扬对外侵略战争是建设王道乐土圣战。扩大甚至虚假宣传日军在海外的战果以蒙蔽民众;通过控制教育.灌输忠君爱国理念,驯化国民为了天皇、为了国家而舍生忘死。根据《国家总动员法》(19385月).在战争状态(包括准战争状态)下,出于国防需要,为了最有效地发挥国家全力,需统制运用人力、物力资源。据相关调查,长达14年的侵华战争和太平洋战争共造成约310万日本人死亡。其中,军人及随军人员等死亡约230万,平民死亡约80万。

——摘编自郭丽《试论二战中日本教育工作者的战争责任兼论国民的加害者及受害者角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日本民众支持法西斯对外侵略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法西斯侵略对本国民众造成的危害,并谈谈你对日本法西斯侵略的认识。
2021-07-07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抚州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英国海军战略的转变,使英国在远东更迫切希望得到美国的援助。慕尼黑会议后,英国频频向美国提出海军参谋会谈的要求。由于英美海军战略大致的相合,英国争取美国在远东合作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是,美国的合作只能暂时遏制日本的南下而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英国在远东的军事地位。……“七七事变”后,英国一直拒绝对华援助,一则担心中国很快崩溃;二则唯恐激怒日本损害英日之间的关系。中日战争进入相持状态后,英国对中国战场的作用予以重新估计,认为中日之间的对峙将有利于英国在远东的利益。因此,英国开始和美国一起援助中国。当然这些援助是极其有限的,由于英国远东军事地位的虚弱以及欧洲局势的牵制,使它极力避免与日本发生冲突。

——摘编自周旭东<二战爆发前后英国海军战略与远东政策的演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爆发前英国远东政策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二战爆发前英国远东政策变化的原因。
2021-07-03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天一大联考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协同作战,是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大萧条的一个结果是1931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在中国爆发,当时日本军队在中国领土上建立了殖民帝国。……中国战场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所显示出来的重要军事价值,促成了中国国际地位的改善和提高。

——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材料二 (19401229日罗斯福“炉边谈话”)如果英国倒下去,轴心国家就会控制欧、亚、非和澳大利亚等各大洲以及各大洋一他们也就处于可以使用巨大陆海军力量进攻本半球的地位。……过去两年的经验已经无可怀疑地明,任何国家都不能够姑息纳粹。…英国人民和他们盟友们今天正在对这个非神圣同盟进行着一场积极战争。我们自己未来的安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场战斗的结局。…在我们援助不列颠的决心上是不会出现任何“狭路”的。

——摘编自《罗斯福选集》

材料三 回首20世纪的历史,人们会发现,帝国主义列强的争霸,具有导致一再发生世界大战的趋势。但这并不意味着世界大战是注定不可避免或不可制止的。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一直存在着制止世界大战的可能性。…对于世界大战能否免的问题,必须进行具体的历史考察和分析,不可笼统地说能够避免或者不能避免。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已经把战争推到……一个“临界点”。物极必反,今后人类已经不能再把自己的全部能力和手段都投入战争了。

——摘编自李巨廉《血碑——震撼全球的两次世界大战》


(1)概括材料一中关于二战的新观点。结合所学,说明中国战场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军事价值”,并指出二战期间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的主要表现。
(2)根据材料二,结合“过去两年”的史实说明“任何国家都不能够姑息纳粹”理由,并概括指出20世纪40年代初美国对外政策的变化。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盟国战胜法西斯轴心国的重要保证以及从中汲取的经验教训。
2021-07-02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金华十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简称瓜岛战役,行动代号为“暸望台行动”,是同盟国部队(盟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区中,194287日和194329日期间在瓜达尔卡纳尔和周国的岛屿进行的战役。这是盟军战略计划的一部分,以保护美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之间的运输航线,也是盟军在太平洋反攻的开始。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是以美军小型登陆战为开始,随后日军为夺回岛屿而逐次增兵,并在海上、陆地、空中展开了空前的争夺,从而演化成了日本与盟军的决战。双方历时半年多的争夺,均损耗了大量的战舰、飞机,而日本的人员伤亡也远超美军,最终,日本因无力进行消耗作战而选择撤军。美军完全占据瓜岛,尔后夺取了所罗门群岛,最终夺取整个南太平洋地区的制海权,美军由此开始进行战略反攻。瓜达尔卡纳尔战役是中途岛战役之后日本的再次失败,也是日本从战略优势走向劣势的转折点;从世界范围来看,1942年底盟军在瓜岛的反攻和胜利,与同时期的斯大林格勒会战、阿拉曼战役一起,成为同盟国进入战略反攻阶段的开始。

——摘编自[]李德・哈特《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爆发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的影响。
2021-07-13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揭阳市普宁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一战后,美国总统威尔逊希望建立国联,美国可以藉此确立自己在世界事务中的主导地位,而英国最为关注的是保持自身霸权和海上霸权。巴黎和会开幕前,威尔逊会见了英国外交官员德比尔,德比尔向威尔逊指出:英美在殖民地问题和海上自由问题上存在分歧。威尔逊将国联放在第一位,和约内容居于次要地位,英国也愿意在不涉及它的要害利益的前提下与美国合作。在殖民地问题上,威尔逊表示他愿意在未来国联的监督下由英国控制前德国的殖民地,另外,他建议两国海军“在世界海上警察"方面进行合作。

——摘编自韩莉《竞争与妥协:巴黎和会上的美英关系》

材料二   在雅尔塔会议上,苏、美、英三大盟国领袖就一系列急待解决的重大问题达成协议,该协议受到苏、美、英三国及其他反法西斯国家的普遍欢迎。丘吉尔为雅尔塔会议的成功向斯大林说:“战火烧掉了过去的误解。”但雅尔塔会议结束两周后,驻罗马尼亚的苏军就解除了向示威群众开枪的旧罗马尼亚军队武装,建立起罗共领导的民族民主阵线政府。在波兰,美国将其当作依靠雅尔塔协议打入东欧的试验田,但18名政府成员中只吸收了前流亡政府的三名成员,无法影响波兰政府的政策。美国还背弃雅尔塔协议,公然走上分裂德国、分裂欧洲的道路。

——摘编自王贵正《雅尔塔会议的大国政治》


(1)根据材料一,概括-战后英美关系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特点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雅尔塔会议。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为切断中国与西方联系的陆上交通线,并建立西攻印度的前进基地而入侵缅甸。应英国政府的要求,中国军区出师缅甸,开辟了连接中国战区和太平洋战区的滇缅战场。1942年春,10万中国远征军由云南西部首次入缅援英抗日。在战争中,远征军浴血奋战。给日军迎头痛击,援救了7000多名英军,还解救了被日军俘虏的英军官兵、记者等。但由于盟军指挥不协调,远征军撤出。19445月,中国军队强渡怒江,再次入缅作战,滇西远征军与中国驻印军遥相呼应,对缅甸日军形成东西夹击之势。1944年底,中、英、美、印军队和缅甸游击队配合收复缅北大部分地区。到了19455月,日军向缅泰、缅马和缅越边境退却,缅甸全境解放。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上卷》(有改动)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滇缅战场开辟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滇缅战场获得胜利的意义。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二战史上,第二战场问题一直是英美苏三大盟国外交的主线。1941622日,苏德战争爆发,苏联要求尽早开辟第二战场,以减轻苏联红军所承受的巨大压力。但英国表现出少有的疑虑和拖延。英国想通过控制北非、地中海和中东地区维护其海上运输线,保卫大不列颠的安全。二战初期德军显示出强大战斗力,英法联军在敦刻尔克大溃败成为笼罩在英国人心头的阴影。英国利用其作为第二战场后方基地的有利战略位置,从大英帝国的利弊和机遇出发,与美苏周旋,最后在1944年才投入第二战场开辟。正如国际关系学者华尔兹所言:

“国家总是按照自己的私利行事,不会为其他国家的利益出卖自己的国家利益,也不会为了所谓的国际共同体而牺牲自己的利益。”

——倪学德《英国与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推迟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英国推迟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的影响及其实质。
2021-02-02更新 | 50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芜湖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10 . 战争犹如一场瘟疫。两次世界大战的浩劫警示世人:邪恶终将被战胜,和平之花终将绽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萨拉热窝刺杀事件后,没有一个国家希望发生欧战。除了很少的例外,这些国家的统治者和大臣们都预见到这一定是一次可怕的斗争,在政治上并不能有绝对确定的结果,但是在丧失生命、痛苦和经济方面,其结果一定是可怕的。……然而他们之中没有一个能预见到后来事实上政治的结果是如此巨大,其他结果是如此之可怕。……然而欧战终究爆发了。

——摘编自【美】费伊《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源》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超越了人类以往所有的噩梦。战争的死亡人数两三倍地增加,平民也变为攻击对象,承受了巨大的灾难。(法西斯)主义致使上百万的犹太人、中国人、斯拉夫人、吉普赛人和一些其他民族受到侵略,也消灭了所有政见相左的人士。集中营的规模及其惨绝人寰前所未见。……于是,民主社会决定作出进一步的努力,落实两点事宜:对战犯进行纽伦堡(和东京)审判,以及成立联合国。

——摘自【西】马尔瓦莱斯《从投石索到无人机:战争推动历史》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次大战”直接造成的“如此巨大”的政治结果,并分析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以犹太人和中国人为例,列举世界局部及全面反法西斯战争期间“平民也变为攻击对象”的典型事实,并指出纽伦堡和东京审判的意义。
2021-07-16更新 | 45次组卷 | 2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第二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