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两极格局的形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20世纪50年代,让世界信服美国的“和平意图”成为美国重大宣传主题之一。195335日斯大林去世至1955723日日内瓦峰会期间,美国政府几乎同时启动了“和平的机遇”、“和平的原子”和“开放领空”的三大宣传运动,力图全方位塑造美国海外“和平”形象,借此团结“自由世界”与击败共产主义。这一时期美国将“和平”视为一种可行的冷战政策,看似平等,实则对别国未来走向进行了强有力的干预,因而在实际上形成了一种新殖民主义。美国的这种和平宣传不但没有得到盟友的满意,也不被新兴国家买账,因此美国的形象必定深受其殖民主义行径的冲击。

——摘编自胡腾蛟《美国海外“和平”形象宣传运动探略(19531955)》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制定和平宣传政策的目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美国和平宣传运动。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材料   二战后,非殖民化大潮汹涌而至。英帝国对殖民地民族主义运动的镇压,不仅消耗了英国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而且在国际上也落得了“失道寡助”的境地。美国坚持反殖立场,多次明确要求英国在非殖民化方面拿出具体行动来。为更好地发展和维护与美国的关系,英国需要在殖民问题上作出一些姿态并采取某些行动。二战后,苏联公开支持民族解放运动。丘吉尔深知一味压制殖民地自治和独立的要求,极有可能把他们推入苏联阵营。因此,丘吉尔政府对有条件的殖民地的自治和独立要求,予以批准,并提供一定的援助,以实现“与英联邦和我们的盟国一道阻止共产主义的传播”的战略目标。丘吉尔政府改变了传统的殖民统治方式,逐渐顺应非殖民化潮流,允许英属殖民地在英联邦之内逐步实现自治和独立,从而将英帝国平稳地过渡到英联邦;英国的控制方法也由直接的政治统治、经济剥削和军事占领变为较为间接的经济文化控制和保持一定的政治军事影响力

——摘编自潘兴明《丘吉尔与大英帝国的非殖民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丘吉尔顺应非殖民化潮流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丘吉尔顺应非殖民化潮流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3 . 材料雅尔塔体系的形成不是偶然的,是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和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发展的产物。它的形成标志着世界近代史上以欧洲为核心的格局被打破,随着美苏崛起,两极力量成为国际结构的中心,欧洲国家的力量受到限制,大西洋时代逐步被太平洋时代所取代。雅尔塔体系仍然带有大国政治、划分势力范围等旧的色彩,但雅尔塔体系中包含着美苏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同时它在处理战败国、策划战后国际和平秩序方面贯彻了民主与和平的原则,从而有助于一些民族国家的独立和发展。

——摘编自谢金萍《美国与雅尔塔体系关系初探》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中“大西洋时代逐步被太平洋时代所取代”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雅尔塔体系的典型特征,概括雅尔塔体系对战后国际关系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二战结束后,欧洲经历了两个寒冷的冬天。煤炭开采几近停滞,粮食作物减产,牛奶、肉类以及谷物的产出下降了20%~30%。欧洲国家深受其害,德国的问题尤为严重。从1945~1947年间,德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下跌了70%。占领区经济和社会失序状况迅速蔓延,经济复苏步伐缓慢。美国人开始认识到,应该优先考虑德国的经济复苏而不是支付赔款。当时,整个欧洲的困境与德国的困境紧密相连,西欧国家资本输入的最主要来源是德国,而且德国也是欧洲非常重要的出口市场。因对外经济战略、大国关联利益与战后秩序,战后德国贸易停滞也成为当时欧洲经济困难的重要原因。面临欧洲和德国持续的困境,为了恢复欧洲经济,美国的对外战略也开始逐步关照德国的利益,对德国的约束逐渐变得宽松。但要让德国和欧洲的经济尽快得到恢复,仅仅解除约束还不够,还需要美国的帮助,战后大规模援助欧洲的计划正在逐步酝酿。

——摘编自威廉·科勒主编《20世纪的世界:1900年以来的国际关系与世界格局》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欧洲国家,特别是德国出现严重经济困难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二战后美国对欧洲援助产生的影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历史——选修3: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日本投降后,如何依照盟国意图处置日本军国主义、铲除远东战争策源地,并在民主化基础上实现对日本的重建和改造,是世人关注的一件大事。但美国战后的对日政策,则是要实现多年来使日本臣服于美国的梦想,进而带来整个东亚地区“在美国统治下的和平”。杜鲁门说,“我决定,对日本的占领不能重蹈德国的覆辙。我不想分割地管制或划分占领区。我不想给俄国人以任何机会,再让他们像在德国和奥地利那样去行动”。他坚持把日本作为一个整体由美国自行处置。日本投降后盟国曾就最高统帅人选问题进行磋商。莫洛托夫代表苏联政府建议最高统帅“由美苏将领各一人担任”。美驻苏大使哈里曼怒气冲冲地说,最高统帅不由美国人担任是“不可思议的。”事后苏方收回其建议,并同中、英政府一起,同意接受美国提出的以迈可阿瑟为盟国最高统帅的意见。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独占日本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国独占日本的历史影响。

6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43年起,美国开始考虑对中国南海诸岛的处理问题,提出“将根据安全需要对此前由日本统治的太平洋岛屿进行安排”,并制定了三种方案:交还给中国,交给法国和国际托管。在日本投降后,美国政府提出了新方案,规定日本必须放弃战争期间内占领的南沙群岛等地区的领土,却没有确定由谁接收,仅仅将南沙群岛定为“非托管区域”。1947年3月,美国在“对日和约”草案中明确指出日本在南海地区应放弃的岛屿包括“东沙岛、南沙群岛和西沙群岛,或者南海中的任何其他岛屿”。

1950年,美国的态度发生了显著变化。1951年3月对日和约草案依然未提及南海诸岛归属问题,仅在涉及到中国领土的部分规定:“日本放弃对朝鲜、台湾和澎湖列岛的所有权利、权利根据和要求”。后在法国要求下,才决定在草案中规定:“日本放弃对南沙群岛及西沙群岛之一切权利、权利根据与要求”。最终的《旧金山对日和约》基本上沿用了这一措辞。

—摘编自栗广《美国对南海诸岛归属问题的考量与行动》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美国南海政策的核心内容,并简析其形成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美国的南海政策。

7 .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日本投降后不久,美国军队以“盟军”的名义占领了日本,从1948年起,中国局势发生重大变化.美国决定改变对日政策,加紧策划缔结对日和约,扶植日本。1949年,印度拒绝了华盛顿关于进行印美长久合作的建议,美国进一步修改其远东政策。新中国的建立和朝鲜战争的爆发,大大加剧了美苏两大阵营之间的对立和冲突。美国加紧在亚太地区建立军事体系。1950年10月,美国签订军事援助协定。1951年8月,美菲签订《共同防御条约》。9月,美国同澳大利亚、新西兰签订《太平洋安全保障条约》;同日本签订《日美安全保障条约》,1953年和1954年先后与李承晚和蒋介石集团签署“东北亚防御联盟”。此外,美国积极策划在东南亚和中东地区组成军事集团。1955年9月,成立了“东南业集体防御条约组织”,并特意强调“武装进攻”的含义仅适用于“共产党侵略”。11月,在美国策划和支持下你,伊朗、伊拉克和土耳其等国组成了巴格达条约的组织。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美国亚太政策的表现。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二战后美国亚太政策的时代背景。
8 . 阅读下列材料:
从独立到20世纪初,美国一直推行“孤立主义”的对外战略:孤立针对欧洲国家而言,是指在处理与欧洲国家关系时,不与任何欧洲国家结盟,避免卷入欧洲内部的战乱、纷争,避免承担对欧洲的义务。一战爆发后直到1917年,美国才结束“孤立主义”对外战略。但巴黎和会结束后,美国国会拒绝批准凡尔赛和约,“孤立主义”又死灰复燃。在德意日法西斯侵略扩张过程中,“孤立主义”更是发展到了极致。二战爆发后,罗斯福政府逐渐抛弃了“孤立主义”,卷入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珍珠港,顷刻之间美国的“孤立主义”销声匿迹。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孤立主义原则被否定,“国际主义”成为美国外交决策的基础。
美国欧洲司司长约翰·希克森在1947年说“人们是否从华盛顿时代开始就一直认为联盟是万恶之源?我对此毫不在乎,在和平时期,我们就必须与西欧国家谈判结成军事同盟,而且我们必须迅速采取行动。”
——摘编自百度百科等
(1)依据材料一概括美国外交政策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孤立主义”盛行的原因。
(2)二战结束后美国为什么还强调结成“军事同盟”?

9 . 【历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罗斯福的中国大国地位观集中体现了他的国际关系理念——集体安全的思想,……与威尔逊国际联盟不同的是,罗斯福倡导的联合国是以“警察委员会”作为支柱,他设想把世界划分为几个地区,每个地区都有一个或几个大国维持秩序,这些大国在本地区具有特殊的权利和责任。……罗斯福认为,美、苏、英、中四个国家可以担当大国的角色,……中国在亚洲,尤其在远东地区发挥作用,而有关全球性的和平和安全问题,四大国将共同协商解决,这就是罗斯福的“四警”制思想。

—摘编自赵志辉《富兰克林·罗斯福的中国观》

材料二   依照罗斯福的对华军事思想,中国军事力量的强大不仅是战时的需要,也是维持战后亚洲和平与安全的需要。由于中国在对日作战中的重要性,在美国的援助下,中国将不仅为反日本法西斯战争作出重大贡献,而且也将因此崛起为一个军事强国,成为美国在远东的军事屏障。

—摘编自赵志辉《富兰克林·罗斯福的中国观》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罗斯福在“集体安全”上的主张及其实现的途径。

(2)根据材料一、二,分析说明罗斯福扶植中国“大国地位”的表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