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两极格局的形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20 世纪以来国际秩序不断变化。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一战后缔结的和约全面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特点对世界历史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国际联盟作为第一个立誓共同防御侵略、以非暴力方法解决争端的世界范围的国际合作组织……在民族自决原则的基础上重新划分欧洲边界的特点……《国际联盟》第22条把从同盟国手中获得的殖民地居民看作是“在现代世界的紧张形势下还不能自己站立的民族。”因此,这一条款规定:“这些民族的监护应该委托给那些先进民族”。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作为二战的重要成果,二战后期确立的国际秩序依然是世界和平与稳定的基础,由国际政治经济变化的现实,通过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国际治理法治化。使之得到进一步补充、完善与发展,并能够可持续地维护和平。

——徐蓝《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研究的新进展》

材料三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基于中国对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大势的准确把握,是源自中华文明“以和为贵”“协和万邦”的和平思想与和谐理念,是中国为推动世界和平与可持续发展给出的一个可供选择的、理性可行性的行动方案,是为了推动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中外历史纲要》(下)141页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巴黎和会解决国际争端的方式。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中“二战后确立的国际秩序”产生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说明中国首倡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背景。
2022-06-23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三新”改革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校联考(等级考)历史试题(四)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近代国际格局不断演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国际新秩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国际会议主要内容
巴黎和会与同盟国签订一系列条约,以对德《凡尔赛条约》为主。主要内容包括:德国及其盟国承担战争罪责,战败国向战胜国割地赔款,裁减军备,德国的海外殖民地被战胜国瓜分
华盛顿会议美、英、日、法签订《四国条约》,迫使英日同盟终止
美、英、法、意、日签订《五国海军协定》,限制各国海军军备,美国获得和英国同等的海军地位
美、英、日、法、中等九国签订《九国公约》,列强同意将“门户开放”“机会均等”作为侵略中国的共同原则

材料二 雅尔塔体系具体内容大体有四个方面:

西方欧洲雅尔塔体系。它通过《分区占领管制德国及非法西斯化的原则协定》《关于波兰疆界和临时政府组成的协定》《关于被解放的欧洲的宣言》等,划分了美英和苏联在欧洲的势力范围。这是雅尔塔体系的关键环节。东亚雅尔塔体系。对战后亚洲的安排主要是通过开罗会议和《开罗宣言》、雅尔塔会议和《雅尔塔秘密协定》《波茨坦公告》、美国对日本的占领改造,以及美苏在朝鲜受降的“三八线”协议等实现的。“中间地带”雅尔塔体系。对于殖民地的安排,除英、法、荷在远东的殖民地被保留下来,其他地区的殖民地转交给联合国托管。这方面的内容规定比较笼统,是雅尔塔体系的薄弱环节。联合国。战后成立新的国际组织联合国,确定了“大国一致”的原则,安理会5个常任理事国享有否决权。

——摘编自杨鹏飞等《二十世纪以来的战争和平与世界发展》


(1)根据材料一,分析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包含了哪些矛盾。这一体系的建立对国际格局产生怎样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雅尔塔体系的主要特点。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二战后,日本对侵略历史“不反省、不道歉、不谢罪”(“三不主义”),……日本学者藤原彰指出:“日本人十分缺少从加害者的角度认识战争的意识。”战后初期,美国单独占领日本,免除了头号战犯裕仁天皇的战争责任,释放战犯并允许其重返政坛军界执掌国家大权……在战争索赔问题上,国际地位尚低的亚洲受害国家的多数国家,基本上自动放弃了对日战争索赔权。意大利政治家蒂齐亚诺,台尔察尼所著《日本人的自负与傲慢》一书中指出:“财富使日本人变得更加狂妄。

——摘编自王丽萍《中日两国“二战史观”的分歧论析》

材料二 201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也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中国政府将举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旨在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视和平、开创未来。

——摘编自2015年3月3日《京华时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日本“三不主义"态度的成因。
(2)概括材料二中中国举行纪念活动的目的。
2021-09-01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2015届高三4月模拟文综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二战后期,如何处理德国是盟国面临的“胜利的难题”:1945年雅尔塔会议,美、苏、英、法发表《关于共同管制德国的联合声明》,将德国及柏林划分为四个占领区,分别进行占领,全面接管德国权力,在波茨坦会议上,英、美、苏三国对处置战败德国达成重要协定:放弃分割德国,使德国人民“在民主和和平的基础上永久重建他们的生活”。

1946年,西方盟国认为要对付苏联和促进欧洲的经济复兴,必须将西部德国彻底西方化,将其经济、军事、政治重建,纳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和西方安全同盟下进行。

到1947平底,西方(英、美、法)与苏联就解决德国问题进行的五轮艰苦谈判以失败告终。东占区和西占区的合并已不可能,苏联与西方在各自占领区开始独立行使各自的占领政策。

1949年5月,西方主导下的联邦德国宣告成立;10月苏联影响下的民主德国政府宣告成立,战后德国分裂的局面至此形成。

战后初期,盟国强制德国社会全面改造,迫使德国的知识精英和普通公民开始对极端民族主义、军国主义和纳粹主义的罪恶进行反思和批判,认为排外的、忽视或毁灭他人生存权利的发展不是德国真正的发展道路。只有加快工亚化,融入欧洲一体化,尊重公民参与政治的权力等才能推动德国正常发展,这为后来德国重新走向统一创造了条件。

——摘编《世界现代化历程西欧卷》《论战后德国分裂局面的形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结束前后盟国对德政策的变化,并指出采取不同政策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二战后盟国对德政策的影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材料一 在处理战败德国问题上,美、英、苏三国首脑确立了“消灭德国的军国主义和纳粹主义,保证德国从此永远不能破坏世界和平”的原则……德国人必须为他们曾经犯下的“可怕的罪行”赎罪;“在民主和和平的基础上永久地重建他们的生活。”通过“非军事化”“非卡特尔化”和“非纳粹化”彻底改造德国。西方大国加强对西占区的中小学育体制、教学内容和师资改造,促使德国人反思在“国家”“民族”的名义下被引入歧途,认识德意志的极端民族主义、普鲁士军国主义的好战精神对其他民族和对德意志民族自己所造成的巨大恶果。

材料二 1946年下半年以后,西方尤其是美国决策者目益认识到要对付苏联的威脉和促进欧洲的经济复兴,必须利用德国的潜力,在经济、政治和军事上重建德国,让西德全面融入西方。从某种意义上说,按照西方的自由民主原则对德国的政治重建是保证德国“西方化”的根基与基础。

——摘编自陈晓緯主编《德国现代化历程》


(1)根据材料一,概括战后初期美、英、法处理战败德国的重要举措。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英、法对西德策略转变的主要原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6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早在二战行将结束之际,科耶夫(欧盟理论之父)向戴高乐提交了《法国国是纲要》,提出法国应实现超越民族主义的精神转型,领导欧洲国家建立起一个超越于法国之上的一个帝国,这个帝国将成为美苏之外的第三力量,成为维护世界和平的关键要素。

第二次世界大战极大地摧毁了德国。战后,德国进行了深刻的反思。认为在冷战背景下,联邦德国要完成国家重建和取得世界信任的任务,需寻找新的路径。时任联邦德国总理的阿登纳大胆提出一个超德意志的欧洲框架,德国的重建必须以这个框架为前提。阿登纳的远见带来了德国与欧洲的和解,启动了欧洲联合的进程。

在阿登纳苦苦思索联邦德国与法国更具体的和解方案之际,法国外长舒曼首先提出建立欧洲煤钢联营的“舒曼计划”。两个引擎国家同步实现世界主义转向,是欧洲联合能够成功的一个前提。

以德国和法国为“欧洲合众国”引擎的欧洲一体化进程,使欧洲有能力应对冷战的挑战,从而奠定了欧洲特殊的历史地位。

——摘编自施展《枢纽》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欧洲走向一体化的条件。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议,指出欧洲走向一体化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7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雅尔塔体制是美国、苏联等反法西斯国家联合主导建立的战后国际政治格局。在五十年里,人类惨遭两次世界大战的痛苦,基于“欲免后世再遭今代人类两度身历惨不堪言之战祸”的决心,重建世界和平与发展,确立新的国际关系体制,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但是,汲取以前国际秩序的教训,重建一个能为世界带来持久和平的国际新秩序,不论是就现实可行性而言,还是就技术性而言,不是仅仅靠几次首脑会议就能完成的。正如现实所发生的那样,雅尔塔体制既是大国对战后世界政治、经济的安排,也是战后国家间政治、经济实力状况对比的结果,是20世纪国际政治思想的体现。

——摘编自李先波《雅尔塔体制内容再思考》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雅尔塔体制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雅尔塔体制。
2019-01-14更新 | 91次组卷 | 1卷引用:【校级联考】贵州省37校联考2019届高三11月文科综合测试试卷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1945—1952年,美国平均每年援助外国49亿美元,1952—1961年上升至30亿美元。海外驻军费用则由1946—1949年的年均6亿上升至1954—1965年的年均25.7亿美元。与此同时,由于罗斯福新政理念的发展,国内福利计划逐步推广以缓和各种矛盾。到60年代末,随着与苏联全球竞争的加剧,美国财政赤字急速增长,通货膨胀日趋严重,社会动荡不安,1967年爆发了全国性反战示威运动。总统尼克松被迫推行“尼克松主义”。1969年,尼克松就亚洲政策发表观点,认为美国在恪守条约义务前提下,亚洲军事防卫问题应该由亚洲国家自行负责。此后,尼克松将这一原则推广至全球。此外,他还提出“伙伴关系、实力和谈判”的“新的和平战略”,以此调整美国的海外“义务”及其与盟友的关系,也规定了对苏联、中国的外交指导原则。“尼克松主义”是美国战后政策的一次重大调整。

——摘编自王斯德等《世界当代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尼克松主义”出台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尼克松主义”提出的目的及对世界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