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两极格局的形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从表面上看来,帝国主义列强仍然统治着世界,战胜国设计并建立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似乎将维持很长一段时间。但是,战后兴起了两股巨大的政治力量,是帝国主义所无法摆布的。第一是社会主义国家苏联以及各国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第二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蓬勃开展的民族解放运动。

       ——摘编自齐世荣《世界史》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的最重要结果之一,就是雅尔塔体制的建立。二战后的国际政治秩序是雅尔塔体制所确立的美苏两强主宰世界大国霸权政治秩序,它的核心是美苏关系,随着美苏关系力量对比的消长,国际政治秩序发展相应的变化。

——摘编自《世界现代史教学与研究》(1982年02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一战后国际关系的变动及其成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二战后的国际关系特征。综合以上材料分析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和雅尔塔体系的相同点。
2022-02-21更新 | 219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北唐山外国语学校2022届高考历史原创重组押题卷第十套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欧洲是近代资本主义文明的发祥地。从全球战略角度来看,以欧洲为中心,亚非就是其两翼,如果控制了欧洲,就进而可以控制亚非称霸世界。二战后美国开始以自由世界的领袖自居,它的“救世主”精神或日使命感更加强烈,奉行全球霸权主义政策。苏联历史上的侵略危险几乎全部来自西部,惨痛的历史教训使苏联不得不首先考虑安全问题,而最现实有效的办法就是把战线尽可能向西部推移,从而把东欧这个昔日进攻苏联的跳板变成保护自身安全的缓冲地带和安全屏障。故而,美苏在欧洲保持强大军事力量的同时,既进行着大规模的军备竞赛,又进行着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对抗和争夺。在亚洲,由于人民民主力量的壮大发展,使建立在美苏实力均等基础上的雅尔塔体系出现了向社会主义阵营倾斜的趋势,而这种趋势又是在武装战争的形势下进行的,美国以为这是共产主义扩张的表现,严重威胁到了自由世界,因此美国不惜一切代价,包括使用战争手段来维护雅尔塔体系在亚洲规定的格局,故而在亚洲爆发了冷战间具有世界意义的局部战争。

——摘编自李接德《冷战在欧亚两洲表现不同原因之探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冷战在欧亚两洲的不同表现。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冷战在欧亚两洲表现不同的原因。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4541日,美军登陆冲绳岛。美国太平洋舰队总司令尼米兹决定在琉球群岛成立美国海军军政府,接管日本在琉球群岛的一切权力。1946129日,驻日盟军总司令部发布指令,将北纬30度以南的琉球群岛划归于日本当局行政管理范围之外。I949年后,如何处理琉球群岛成为美国战后对日和约中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当时,美国政府内部特别是军方和国务院之间对此存在争论和分歧。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正式确定的NSC48/1号文件明确提出,为了能成功地防御苏联将来的入侵,美国必须在亚洲保持一种最低限度的地位,即要保持在亚洲沿岸岛屿链的军事地位,这条“第一战略防卫线”包括日本―琉球群岛―菲律宾,这也是第一道“进攻线”。美国国务院在194912月拟订的对日和约草案中则提出:“日本宣布放弃北纬29度以南的琉球群岛的主权及一切相关权利;盟国支持美国依据联合国宪章第十二章的规定申请将这些岛屿置于联合国托管制度下,并由美国担任管理当局”。

——摘编自徐一鸣、张生《杜勒斯与美国的琉球政策(1950-1951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琉球群岛问题出现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二战后初期美国军方和国务院在处理琉球群岛问题上的分歧和双方的根本目的。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由战胜国构建的帝国主义重新分割世界、维护战胜国利益和维持战后和平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第一个涵盖全球主要大国的多极体系。它呈现的是以英、法为代表的西欧、美国、日本、苏联等国际行为体为代表的多极结构,并留有欧洲大国均势的痕迹。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后期,美英苏三大国经过一系列重大的国际会议与会晤……史称雅尔塔体系。是大同盟内部相互妥协(或者说“合作”)的产物,具有重要的历史进步性,也带有大国强权政治的深深烙印。它建立在美、苏战时军事实力均势的基础之上,是美英苏三大国出于对各自利益的现实考虑和对战后世界安排的长远打算,在进行了长期的讨价还价之后达成的政治交易。

——徐蓝《20世纪国际格局的演变—一种宏观论述》

材料二   冷战结束后中国外交主要成就简表

时间外交成就
19911991年中国作为主权国家加入APEC。200110月,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上海举行。
2001中、俄、哈、吉、塔五国,加上乌兹别克斯坦六国成立“上海合作组织”。
2001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国际性贸易组织的成员。
2013习近平主席出访美国时提出,构建新型大国外交关系,即“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
2015习近平主席在第70届联合国大会,并发表题为《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讲话,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摘编自全国干部培训教材《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两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国际体系的异同。
(2)根据材料二分析世纪之交中国外交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对国际格局影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材料一   在纽伦堡对德国战犯进行审判之际,对日本战犯进行军事审判的呼声越来越高。1946年5月3日,由美国负责组织,对日本首要战犯进行审判的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又称东京审判)开庭.最后有7名甲级战犯被处死刑,有18名甲级战犯被判处无期或有期徒刑。但美国出于自身利益考虑,未将一些战犯送上审判席,使其逃过一劫,军国主义的阴影仍长期在日本上空漂浮。

——摘编自季卫东、程兆奇《东京审判是“文明的审判”》

材料二   2017年,日本安倍内阁通过一份国会答辩书,宣称不排除在学校教材中采用日本二战前的《教育敕语》。日本文部科学省公布新版“学习指导要领”,在中学体育课程中,新加入训练的重要科目——“拼刺刀”。

——摘编自《百度文库》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对日本首要战犯进行审判的历史背景。
(2)材料二反映的实质问题是什么?结合以上材料及所学分析该问题出现的因素。
2020-07-12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2020届高三命题专家预测密卷文科综合(一)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6 . 材料   1948年3月5日,在美国支持下,英国开始同法、此、荷、卢等国进行谈判。3月17日,五国外长在布鲁塞尔签订了《布鲁塞尔条约》。条约序言中申明联盟的目的在于防止德国侵略政策复活,同时规定倘在欧洲遭到武装攻击,缔约国应提供一切援助,并设立外长协商理事会,此后又成立防务委员会,设最高司令部。北约成立后,1950年12月,布鲁塞尔条约组织外长理事会决定撒销其最高司令部,将该组织的军事机构并入北约组织,其他机构则继续存在。1955年5月6日,根据1954年10月23日签订的《巴黎协定),布鲁塞尔条约组织改组为西欧联盟,吸收联邦德国和意大利参加,总部设在伦敦。修订后的条约,删去了关于防止德国侵略政策复活的字句,增加了与北约组织密切合作的条款。其任务是协调成员国的国防政策、武装部队和军火生产,并在政治、社会、法律等方面进行合作。

——摘编自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欧联盟成立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西欧联盟成立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材料   1951年9月8日,在美国旧金山,包括日本在内的49个国家签订了一份“对日和平条约”,史称《旧金山和约》。

朝鲜战争的爆发使美国更确信应及早缔结对日和约。1951年3月,美国将对日和约草案提交给远东委员会各成员国讨论,遭到苏联和中国的强烈谴责与反对。苏联提出,对日和约准备工作应由美、英、苏、中四国外长会议承担。但美国并没有予以理会。英国倾向于严惩和限制日本。经美英互相让步和妥协后,6月19日,英美双方发表了一份联合声明草案,对双方有争议的三个重点问题做了如下安排: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国民党政权都不参加对日和约的签署,由日本在和约签署后自行选择同哪方缔约;日本放弃对台湾及澎湖列岛的主权,但和约本身将不决定这些岛屿的归属;同意日本以劳务赔偿的方式进行战争赔。

9月5日,旧金山和会的正式会议开始后,大会议程按照美国的设想进行,最终于9月8日举行了《旧金山和约》签字仪式。

——摘编自俞力莎《东亚争端的缘起:旧金山和约》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旧金山条约》签订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旧金山条约》的影响。
8 . 【历史选修31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20世纪30年代,为了构建一个长久的强国,希特勒急于得到资源。问题是,德国的地理位置不利于其进入大西洋与美国、非洲和亚洲开展贸易,因此希特勒将目光投向了丝绸之路的东方。他之所以与当时的苏联和解,是因为这样就可以打通属于他自己的丝绸之路。但是,国内农业产量的不足是德国的一个明显的软肋。为了获得更多的粮食,希特勒发动了对波兰的入侵,之后为了获得丝绸之路上更多的小麦,他作出了ー个以数百万士兵的生命为代价的决定:入侵苏联。1946年,打败德国之后,苏联为了获得更多的政治资本和资源,开始将目光集中在丝绸之路上的中亚国家身上。美国人也关注这一地区,很重要的原因在于这一地区丰富的石油资源,美国绝对不允许苏联将这些国家收入社会主义的阵营中。为了得更多的资源以及丝绸之路的支配权,苏联与美国开始了长久的冷战。

——摘编自彼得·弗兰科潘《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


(1)根据材料,指出“丝绸之路“在二战前后国际政治中的地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大国争夺“丝绸之路”控制权所产生的影响。
2019-05-25更新 | 102次组卷 | 1卷引用:【省级联考】河北省2019高考命题研究专家预测卷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一)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法国面对英、美两个联合阵线的要接,不得不作出妥协和让步。结果,法国放弃莱茵独立的要求,换得萨尔开采权;并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莱茵河左岸由联军占领十五年,右岸五十公里内划为非军事区。并由英美承允一旦德国发动侵略,立即给法国以援助。

——摘编自于忠《从巴黎和会对德和约的谈判看帝国主义的矛盾与妥协》

材料二   1945年2月5日,在雅尔塔会议上作为政治问题讨论分割德国时,英、美、苏三国首脑未经反复争论很快取得协议:一致同意分割德国的原则。最后在《雅尔塔会议议定书》中规定:三国将对德国拥有最高权力。为行使此种权力,他们将采取这些步骤,包括完全解除武装、非军事化。但鉴于国际形势以及盟国间利害错综复杂,三国不得不重新考虑永久处理德国的政策。

——据韩国衡《盟国对德处理中的军事占领和分割问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巴黎和会和雅尔塔会议中战胜国对德国处理的共同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巴黎和会、雅尔塔会议对德国产生的不同影响。
材料分析题 | 困难(0.15) |
名校
10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二战后,苏联对东欧的政策可以概括成为“安全带政策”,这种政策1943—1953年的斯大林执政时期是苏联对外政策的主要内容。它是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在当时特殊的战争环境下形成的,同时又与传统的沙皇俄罗斯扩张主义又是一脉相承的。二战后苏联在东欧建立缓冲地带,经历了这样的过程:首先,苏联帮助解放其领土并驻军在东欧;其次,帮助建立联合政府;第三,使东欧各国的政治发展符合苏联的战略需要。为此,1948年苏联把南斯拉夫从情报局开除;1944—1945年间苏联把捷克斯洛伐克、波兰和歹马尼亚的部分领土划入了苏联的领土。总之,这一政策对当时和以后的苏联历史具有重要的影响和深远的意义。

——摘编自毕元辉《论1943年——1953年苏联对东欧的安全带政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安全带政策”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全面评价苏联的“安全带政策”。
2018-10-27更新 | 524次组卷 | 18卷引用: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