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两极格局的形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0 道试题
1 . 在1946年4月召开的巴黎外长会议上,英国外长贝文威胁说,英国纳税的负担太重,不能再这样无条件地支持波茨坦协议,“我的政府不得不以……这样一种方式来组织德国的英占区。”此后贝文主动向美国靠拢,两国开始公开讨论双占区合并的问题。英国这样做的目的是
A.统一欧洲B.分裂盟国C.惩罚德国D.平衡法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51年9月4日,在美国旧金山召开了52个国家参加的对日媾和会议,中国没有收到邀请,印度、缅甸没有参加。9月8日举行了签字仪式,苏联、捷克斯洛伐克、波兰没有出席,仪式上签署了《日美安保条约》。《条约》规定日本因不具有有效的自卫能力而承认美军驻守日本;为维护远东的和平与安全,应日本政府要求镇压内乱骚动及日本受到外部武力攻击时美国可以为日本安全作出贡献,日本可以使用美军的武力。依据该会议构筑起的国际政治体制被称作旧金山体制。1952年8月,日本加入了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955年9月,日本加入了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摘编自王仲涛、汤重南《日本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旧金山体制构建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旧金山体制的非法性及对日本的影响。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华盛顿会议诸条约构成的华盛顿体系标志着美日在远东角逐均势的形成,美国通过会议拆散了英日同盟,使“门户开放”原则在东亚再次得以遵循,同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日本的扩张,改善了美国在东亚的战略地位。日本虽然吐出了一些既得利益,但也迫使美国在太平洋防御上做出了让步,同时列强也承认了日本在远东太平洋上的一些权益。

——马龙《论华盛顿体系下的美日和平与冲突》

材料二   1951年美、英、法等国在旧金山召开会议,签署《旧金山对日媾和条约》。该合约宣告自条约生效之日起,日本与签字国之间的战争状态结束;承认日本是主权国家。同年,美国和日本签署美日安保条约,美国承担日本的防务。同年,美国总统特使杜勒斯访日,美国占领军总司令部随即发表美日经济合作的方针,表示日本将多方面的获得美国的经济援助;美国政府及民间将向日本提供贷款、技术援助等。

材料三   在里根政府时期,美国对日军事政策的一个重要的目标就是要求日本在加强自身防务能力的同时,两国在军事战略上作必要的分工,日方为美国分担在亚太地区的军事安全责任和减轻美国的军事负担,以配合美国的对苏战略和全球战略。1981年美日联合公报就两国在亚太的分工做了说明。在整个八十年代中,日本为美国在日驻军所分担的费用不断上升。日本国内对此虽有反对的言论,但政府仍然慢慢满足着美国的要求。但在经济上美国却感受到了日本的威胁,双方在这一领域针尖对麦芒,有许多的摩擦,比如“彩电战”、“随声听战”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史实阐释“华盛顿体系标志着美日在远东角逐均势的形成”。
(2)根据材料二,1945—1951年美国对日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二战”后东亚国际局势的变化,分析其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三,概括20世纪80年代美日关系的主要特征。并分析其给美国带来怎样的影响?
2020-07-28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一中学2015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维也纳体系:1815年,战胜拿破仑的欧洲反法同盟在维也纳召开分赃会议,重新恢复了欧洲的封建秩序)


(1)概括指出近代以来欧洲政治版图的变化,并结合欧洲的政治发展说明成因。
(2)结合史实说明近代以来欧洲版图变化所产生的影响。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884~1885年冬,世界各大国在柏林举行会议,以图就西非和刚果的边界、贸易、航海以及在非洲实行有效占领的原则更广泛地达成协议。这次会议表明地球的命运似乎同前一个多世纪一样,仍然掌握在欧洲一些政府手中。……30年以后,这块欧洲大陆将被撕开,而且其中的几个成员将濒临崩溃。再过30年,这种崩溃就完成了,欧洲许多地区将是一片废墟,而且其真正的前途将掌握在华盛顿和莫斯科的决策者们手中。

——摘编自【英】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上述历史现象加以解释。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斯大林在参加雅尔塔会议时就说:“战时,要保持团结并不太难,因为有一个打败共同敌人的共同目标,这一点谁都清楚。艰难的工作在战后,那时,各种不同的利害关系往往会使同盟国分裂。”

——摘编自武原、陈伟德《抗日战争·远东审判》

材料二   超级大国的表现常常像两个全副武装的盲人在一间屋子里摸着找路。每一个人都认为对方使自己处于极大的危险之中,因为他认为对方能够看得很清楚。事实上,变化不定、妥协、前后不一,才是决策的本质。但屋里的每一方都倾向于把对方看成是始终如一的、有远见的和一贯的。于是,时间长了,就是两个盲人也能造成巨大的伤害,更不用说给屋子带来的损失了。

——摘编自基辛格《白宫岁月》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同盟国分裂”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四五十年代,“两个盲人”是如何互相伤害的。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个盲人”带来的影响。
8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大战爆发后,交战各国的政府及拥护战争的政党纷纷发表声明,鼓吹本国所进行的战争是“保卫祖国”的正义战争,而谴责敌方战争的“侵略”性质。1897年,英国《星期六评论》杂志谈到英德矛盾的尖锐化时说:“德国的商贩和英国的行商在地球上每个角落里都彼此竞争。无数小冲突会成为大战的借口,总有一天世界上会发生这种大战。……过去,各国为争夺某一城市或某种遗产而厮杀若干年,难道现在它们不应该为每年五十亿英镑的商业收入而从事战争吗?”

——周一良、吴于廑总主编,蒋相泽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近代部分》

材料二   

1918年11月11日一战结束
1919年巴黎和会召开,签署《凡尔赛条约》
1922年意大利建立法西斯政权
1929年经济大危机爆发
1933年德国纳粹党建立法西斯政权
1936年日本建立法西斯政权
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1938年英法绥靖,美国中立
1939年二战全面爆发

材料三   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相比,雅尔塔体系同样打上了大国强权政治、划分势力范围的烙印。雅尔塔会议充满了美苏相互妥协、共同主宰世界的气氛,几乎每项协定都包含美苏争夺势力范围的因素。……由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到雅尔塔体系,展开了国际政治中不断增长的民主化趋势。……雅尔塔体系中包含美苏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它在处理战败国、策划战后和平秩序方面,……展示了国际社会和国际秩序走向更加民主化的前景。

——陈从阳《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与雅尔塔体系比较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德哪一方为“侵略”的一方,并说明理由。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解释“二战爆发的历史必然性”。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雅尔塔体系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异同。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时间历史大事记
1882年德意奥三国缔结针对法俄的《三国同盟条约》,这标志着以德国为首的第一个欧洲大陆军事同盟集团的形成
1893年法国研制出第一艘以蓄电池电动机代替蒸汽机的现代潜艇。
1907年英国放弃“光荣孤立”政策,签订《英俄协约》标志着英法俄三国军事同盟的最终建立,整个欧洲笼罩在战争的阴云之下。
1914年德国U—9号潜艇在一个多小时内,接连击沉3艘英国巡洋舰,充分显示了潜艇的作战威力。1910年前后,飞机出现在法国、德国等国的军事演习中。
1917年美国对德宣战,改变了战争双方的力量对比,使胜利的天平倒向协约国集团一方。
1920年美国总统威尔逊提出规划战后世界的“十四点和平纲领”,主张建立国际联盟,1月20日,国际联盟在日内瓦正式成立,而国联的发起者美国却由于国内的反对而未能加入国联。
1935年美国制定了“中立法案”,禁止把武器卖给交战国家。
1939年潜艇技术性能得到很大改进,排水量增加到2000余吨,下潜深度100—200米,装有6—10个鱼雷发射管,1—2门火炮。
1941年罗斯福发表“炉边谈话”,之后,国会通过《租借法案》。
1945年美国积极倡导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和成立联合国
1949年北约建立,形成了一个遏制苏联和东欧的弧形军事包围圈。
1955年华约成立,两大阵营的冷战对峙局面最终形成。美国建成世界上第一艘核动力潜艇。


根据材料信息,结合世界史知识,提炼出一个历史发展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对其进行分析阐述。(要求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学者们普遍认为,决定20世纪国际格局的关键因素仍是主要大国的实力。下列史实,最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A.1951年,法国、联邦德国等国家建立欧洲煤钢联营
B.1971年,联合国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席位
C.二战后初期,美苏为主导的雅尔塔体系得到确立
D.1991年,俄罗斯、乌克兰等国建立“独联体”
2020-04-08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一中学201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