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两极格局的形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0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法国面对英、美两个联合阵线的要接,不得不作出妥协和让步。结果,法国放弃莱茵独立的要求,换得萨尔开采权;并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莱茵河左岸由联军占领十五年,右岸五十公里内划为非军事区。并由英美承允一旦德国发动侵略,立即给法国以援助。

——摘编自于忠《从巴黎和会对德和约的谈判看帝国主义的矛盾与妥协》

材料二   1945年2月5日,在雅尔塔会议上作为政治问题讨论分割德国时,英、美、苏三国首脑未经反复争论很快取得协议:一致同意分割德国的原则。最后在《雅尔塔会议议定书》中规定:三国将对德国拥有最高权力。为行使此种权力,他们将采取这些步骤,包括完全解除武装、非军事化。但鉴于国际形势以及盟国间利害错综复杂,三国不得不重新考虑永久处理德国的政策。

——据韩国衡《盟国对德处理中的军事占领和分割问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巴黎和会和雅尔塔会议中战胜国对德国处理的共同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巴黎和会、雅尔塔会议对德国产生的不同影响。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与雅尔塔体系的相同点是
A.都是在帝国主义战争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B.形成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政治格局
C.都在一定时期内起到维护世界和平的作用
D.都随着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而瓦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1955年5月,巴黎协定批准生效,苏联等8国在华沙举行第二次会议,缔结了条约,以与北约相抗衡。这一“条约”的缔结反映出
A.苏联在欧洲处境被动
B.苏联企图控制欧洲
C.美苏之间的“冷战”开始
D.两极格局最终形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选修: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罗斯福总统认为,小国家由于国力的限制,没有力量抵抗强敌国的入侵,只有大国才能承担起维护战后和平的责任。因此在新的国际组织中,大国必须赋予最大的权利,行使世界警察的职权,罗斯福圈定的“四警察”成员有美国、英国、苏联、中国,在丘吉尔的要求下又加上了法国,这就是后来的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

——摘编自任路修《美国与联合国的创建》

材料二 在联合国建立后的最初二十年里,美国显然处于支配性地位。在51个创始国中,苏联集团只占6个。美国牢牢控制联合国中许多中小国家,控制着联合国大会,利用安理会中英、法的支持。左右着安理会的大部分行动。

——摘编自葛晓萍《冷战后美国与联合国关系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斯福构建联合国的主张,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战后初期控制联合国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材料   二战后的德国外交目标比较低调。其原则是自我约束,这一原则所依据的是历史的教训和战后的现实。希德勒以德国的名义摧毁了欧洲,因此德国必须自我约束,只有这样才能重新赢得其他民族的信任,恢复欧洲的和平。战后英、法、美等国家也要求德国自我约束,并使其成为允许德国拥有主权地位的一个基本条件。联邦德国在1949年制定的《基本法》中规定了和平的义务,这就意味着禁止进攻性的战争,允许防卫性的防务,要求缔造和平的政策。另外,德国在其推行外交政策工具方面对自己也有明显的限制,完全致力于经济手段,自愿实现与西方的一体化。在冷战期间,虽然执政党和领导人有变化,但他们始终坚持自我约束的原则,并且致力于和平和反军国主义的传统,外文政策上显示出高度的连续性和一致性。

——摘编自李莉萍《冷战时期法德外交政策比较》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德国自我约束外交政策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德国的自我约束外交政策。
6 . 关于雅尔塔体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雅尔塔体系是根据一系列会议划分美苏两国的世界范围的精神而形成的
②雅尔塔体系建立在美苏两国势力均势基础之上
③雅尔塔体系的建立带有明显的大国强权政治色彩
④雅尔塔体系没有任何进步意义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2019-04-12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泰安第四中学2018-2019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历史试卷
7 . “从波罗的海的斯德丁(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假使西方民主国家团结一致,严守联合国的原则,那么,他们推行这些原则的影响力是巨大的,没有人会来冒犯它们。”以上一段话是丘吉尔的一段演说词。对这段话最准确的理解是
A.维护联合国的权威
B.欧洲联合起来,应对苏联威胁和美国控制
C.两大阵营应该和平相处
D.遏制苏联,对抗世界共产主义运动
8 . 二战后期英国首相丘吉尔和苏联领导人斯大林曾在某次国际会议上划分了对某些国家的战后控制权。此表透露的正确信息是
罗马尼亚希腊南斯拉夫匈牙利保加利亚
苏联90%10%50%50%75%
英国10%90%50%50%25

A.英国独占世界霸权的愿望
B.东欧成为苏联英国战后争夺的焦点
C.英国欲损取利益讨好美国
D.带有明显的大国强权色彩
9 . 下图是“二战”后初期苏联的一幅宣传漫画《华盛顿的“和平鸽”》,鸽子身体是标有“US”字样的原子弹,从图中我们可以得到的正确信息是

A.古巴导弹危机中美苏双方的激烈对抗
B.是美国对“华约”组织的挑战
C.苏联对马歇尔计划的应对
D.苏联揭示了“二战”后美国和平政策的虚伪性
2019-04-12更新 | 9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泰安第四中学2018-2019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历史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0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早在二战行将结束之际,科耶夫(欧盟理论之父)向戴高乐提交了《法国国是纲要》,提出法国应实现超越民族主义的精神转型,领导欧洲国家建立起一个超越于法国之上的一个帝国,这个帝国将成为美苏之外的第三力量,成为维护世界和平的关键要素。

第二次世界大战极大地摧毁了德国。战后,德国进行了深刻的反思。认为在冷战背景下,联邦德国要完成国家重建和取得世界信任的任务,需寻找新的路径。时任联邦德国总理的阿登纳大胆提出一个超德意志的欧洲框架,德国的重建必须以这个框架为前提。阿登纳的远见带来了德国与欧洲的和解,启动了欧洲联合的进程。

在阿登纳苦苦思索联邦德国与法国更具体的和解方案之际,法国外长舒曼首先提出建立欧洲煤钢联营的“舒曼计划”。两个引擎国家同步实现世界主义转向,是欧洲联合能够成功的一个前提。

以德国和法国为“欧洲合众国”引擎的欧洲一体化进程,使欧洲有能力应对冷战的挑战,从而奠定了欧洲特殊的历史地位。

——摘编自施展《枢纽》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欧洲走向一体化的条件。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议,指出欧洲走向一体化的影响。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