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东西方的先哲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9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孔子将体育视为一种礼仪活动,并将这种“礼”作为人的体育活动中道德的界限和行为标准,而古代教育中宣扬的体育思想以及提倡的体育活动则是孔子实施“仁”教的一种手段,目的是把教育者变成理想的“仁”人。射礼作为一种实践“礼”与“仁”的手段和途径仅是为了“明君臣之义”、“明长幼之序”。

——摘编自于修涛《儒家思想对我国古代传统体育的影响》

材料二   汉代社会的各种力量、各种组织和各种活动都被置于中央政府的统治和管理之下,体育活动和体育组织当然也不例外。体育活动也多与健身和军事有关……当时,边境部队经常举行秋射,不仅提高了将士的射艺,而且也推动了体育活动的发展。汉初,各家学术思想非常活跃,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这促进了体育活动的发展。70多年后,“射、御、数”的体育教育被从“六艺”中剔除,竞争性和对抗性强的体育活动也逐渐变成了传习封建礼节、宣传封建道德的手段。东汉时期,讲求呼吸守意的习禅方法与养生健体相互结合,也为体育活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持。

——摘编自钱文军《汉代体育文化发展的历史背景与思想基础》

(1)据材料一,概括孔子的体育思想。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汉代体育的特点,并简要分析其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思想领域的变化对体育发展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材料

材料 我心中常有一个问题,即“孔子何以成为圣人”?

《论语》中有孔子、太宰、子贡关于“圣人”的谈话,孔子是自居于君子,谦言君子不必多能。太宰以多能为圣人的标征,因为他见孔子多能,所以疑心他是一个圣人。子贡说“固天纵之将圣”,所谓“天织之将圣”,实即“人纵之将圣”。

春秋、战国间,人民苦痛得很,大家希望有一个杰出的人出来收拾时局,孔子是一个有才干、有宗旨的人,所以人望所归,大家希望他成为一个圣人,好施行他的教化来救济天下。另外,孔子一生不曾大得志,他收的弟子很多,思想有人替他宣传,所以他的人格格外伟大。自从孔子没后,他的弟子再收弟子,蔚成一种极大的势力,号为儒家。

春秋时的孔子是君子,战国的孔子是圣人,西汉时的孔子是教主,东汉后的孔子又成了圣人,到现在又快要成君子了。

一一摘编自顾颉刚《春秋时的孔子和汉代的孔子》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孔子成圣”这一历史现象。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材料   亚里士多德是希腊城邦政治思想的总结者。他组织学生对158个城邦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查,然后根据调查所得的材料,进行综合分析和比较研究,上升为普遍意义的理论。在谈到理想城邦的政体形式时,亚里士多德系统阐述了民主政体的优越性,他指出共和政体不应凭借外力支持,而要依赖内在均势来求其稳定。公民的普遍参与是实现城邦稳定的必要条件。他认为理想的政体以中产阶级为基础,因为他们人数最多,能成为贫富两个阶级的仲裁者,以避免党争,减少内讧。对于城邦的治理,亚里士多德非常强调法律的作用,有了良好的法律,全体人民,包括统治者一律服从。

——摘编自徐大同《西方政治思想史》


(1)据材料,指出亚里士多德在研究城邦政治时所用的方法。
(2)据材料,概括亚里士多德的理想城邦的主要特征。
2022-03-15更新 | 117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苏州高新区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4 .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历史上中国文化的发展演讲过世界产生过深远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曾率弟子周游列国,各国君主均未采纳他的主张。


材料二   唐代,当时中国与西域的文化交流很频繁。佛曲九仙道曲、卢舍那仙曲以及琵琶等乐器演奏技巧,舞蹈中的四方菩萨蛮队舞,杂技中的幻术、吞刀、吐火等,都是以佛教徒为中介,由西域传到中国来的。

——摘编自谢重光《论唐代佛教徒对社会的巨大贡献》

材料三   西方史学界认为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文艺复兴与经济革命的时代。


(1)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孔子的“政治理想”。根据材料一指出,在周游列国、主张未被各国采纳之后,孔子晚年回到了哪一诸侯国?他又以何种特殊方式继续致力于“政治理想”的实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代僧人成为中外文化交流重要载体的背景及影响。
(3)举例说明宋代在文学艺术方面的成就及其代表人物。
2022-03-06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衢州五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5 . 重要人物是时代进步的标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天才人物像亚里士多德、阿基米德和罗吉尔·培根等人必然都具有完全科学的头脑。他们本能地认为事无大小,全都可以看做支配全部自然秩序的普遍原则的体现。……发明刺激了思维,思维又加速了对自然界观察的进展,同时希腊的手稿也显示了古人的发现。虽然直到1500年欧洲方面所知道的东西还没有公元前212年去世的阿基米德那么多,但到1687年的时候,牛顿完成了巨著……,整个世界也就因之进入了崭新的现代。

——摘编自(英)A.N.怀特海《科学与近代世界》

材料二   1315年到1319年间欧洲暴雨连绵,饥荒席卷欧洲大陆,导致数千人死亡。然后就是黑死病(鼠疫),从君士坦丁堡、热那亚、马赛漫延开来,竟一下子夺去了欧洲三分之一的人口。“丰饶世界”结束了:地中海海岸13世纪形成的繁荣的物价模式和工资形态被颠覆,更多雇工的人身依附被取消了;通晓古拉丁语的牧师和教师大量病亡,倡议用本国语作为严肃写作工具成为潮流。旱灾、洪灾、时疫、饥荒,不断上演,流民、动乱、战争、极权,家常便饭。……一个好端端的人在一夜之间悲惨死去,使阿奎那时代对理性神学信仰很快崩溃了。

——摘编自【美】威廉·H·麦克尼尔<瘟疫与人》、布莱恩·费根《小冰河时代》等

材料三   世人对拿破仑的评价,有以下几种:①他睿智好学,有时一意孤行;②他慧眼独具,有时好高骛远;③他宽宏大量,有时刚愎自用;④他任人唯亲,却众叛亲离……他是一个伟大者,万众瞩目;他又是一个孤独者,茕茕孑立。

——摘编自(美)艾伦·肖姆《拿破仑大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用一句话概括亚里士多德在西方学术史上的历史地位。请写出1687年牛顿的巨著,并说明它使“整个世界也就因之进入了崭新的现代”的道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最能体现“地中海海岸13世纪形成的繁荣的物价模式”的建筑成就及其主要设计者,并简述此建筑修筑的主要目的。
(3)选择材料三中四个观点的一个,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
2021-04-23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长征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春秋末期,礼包括贵族交际中的礼节及贵族婚丧嫁娶等的典礼。当时儒者依靠襄助这些典礼和教授仪文为生,“不学礼,无以立”。孔子说:“丧礼,与其哀不足而礼有余,不如礼不足而敬有余也”。孔子及弟子将当时的交往礼仪和各种典礼整理为我们今天看到的《礼》。他传承古典文化的原则是“述(记述)而不作(修改),信而好古”,但在传承礼的细节上偶有取舍,例如冕,古礼用麻,时人用丝,孔子遵从民众习惯,因为当时用丝廉价;又如古礼臣拜君于堂下,而当时臣拜君于堂上,孔子采用古礼。孔子传承礼的指导思想是“忠恕”,“恕”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而“忠”的意义在于“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体现了他的社会责任意识。六经中,《礼》是孔子常讲和弟子必修的。

——摘编自张荫麟《中国史纲》


(1)据材料,概括孔子重视礼的表现,分析其原因。
(2)据材料及所学知识,结合时代背景,评价孔子对礼的传承。
2022-02-20更新 | 326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中华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国语·周语)记述:周定王派人去宋国,此人在途经陈国时,看到那里“野有庾积,场功未毕”的“公田不治”景象。与此相反,一些奴隶主却尽量驱使奴隶从事荒田的开垦,使西周末期以来不在税收之列的私田急剧增加。周简王六年(前580年),晋大夫郤至公然与周王室争鋣田,双方各不相让,最后竟然到晋侯那里打官司。(吕氏春秋.异宝)记载楚国令尹孙叔教死前告诫儿子,勿受封赏的良田,只取楚、越间的寝丘贫瘠土地,如此可保长有。

——摘编自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上册)

材料二   孟子拥护封建政治之主张,皆略同孔子。孔子欲存姬周以复兴封建;孟子则图于移朝易姓之后,重现“礼乐征伐自天子出”之盛世。

——摘编自萧公权《中国政治思想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当时经济发展呈现出的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孔子与孟子两人关于封建制认识的异同。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孔子、孟子上述认识差异的因素。
2022-01-05更新 | 367次组卷 | 5卷引用:河北省衡水市深州市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前535年,孔子17岁之后出仕为官,当时从事的是“季氏史”,也曾做过“司职吏”。后来先后在鲁国、齐国等地做官,其从政生涯的巅峰是出任鲁国大司寇。公元前498年,孔子开始周游列国,另谋仕途。十四年后,在其69岁时返鲁,从此专行教道直至老死。孔子的思想后来被其弟子辑录成《论语》一书。

——据《史记·孔子世家》译编

材料二 苏格拉底经常在街头演说阐述自己的思想。他相信,关于人类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他们提出问题,并指出,未经审视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苏格拉底还说“美德即知识”,但他强调道德不是那种可以真正教授给你的知识,真正的知识是关于事物“本质”的知识。由于他善于刺激人们独立思考,被称为“牛虻”。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雅典民主政府处于死刑。苏格拉底的思想后来被其弟子记录进《理想国》《裴多篇》等书中。

——摘编自戴维·罗比森《伦理学》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与苏格拉底思想在传播上的差异。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孔子与苏格拉底思想的历史作用。
2020-12-20更新 | 117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八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我心中常有一个问题,即“孔子何以成为圣人?”《论语》中有孔子、太宰、子贡关于“圣人”的谈话,孔子是自居于君子,谦言君子不必多能。太宰以多能为圣人的标征,因为他看见孔子多能,所以疑心他是一个圣人。子贡说“固天纵之将圣”,所谓“天纵之将圣”,实即“人纵之将圣”。春秋、战国间,人民苦痛得很,大家希望有一个杰出的人出来收拾时局。孔子是一个有才干、有宗旨的人,所以人望所归,大家希望他成为一个圣人,好施行他的教化来救济天下。另外,孔子一生不曾大得志,他收的弟子很多,思想有人替他宣传,所以他的人格格外伟大。自从孔子没后,他的弟子再收弟子,蔚成一种极大的势力,号为儒家。春秋时的孔子是君子,战国的孔子是圣人,西汉时的孔子是教主,东汉后的孔子又成了圣人,到现在又快要成君子了。

——摘编自顾颉刚《春秋时的孔子和汉代的孔子》


(1)据材料概括孔子在战国时期被推为圣人的原因。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孔子成圣这一现象。
2021-03-28更新 | 445次组卷 | 7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盐城市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政德”一词首见《国语》,主要用以论说君主的德性德行。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孔子作为儒家创始人,对为政者的德性有着深入的思考。孔子认为“仁”是为政的根本和出发点,他强调为政者要具有仁民、爱民的大德。围绕着如何仁民,他提出“政有使民富且寿”“养民也惠,使民也义”“足食,足兵,民信之矣”等主张。他主张为政的首要条件是本身具有高尚的道德和人格,能将内在的圣德推而广之,以教化民众,对外则担当社会重任,治国安民。同时,他认为为政者要先从修身齐家、努力追求理想的人格和境界做起,然后从个人到他人、从家庭到社会和国家,从而达到“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他还认为为政者要以身作则,做好表率,才能更好地实施政令,只有为政者以德修身,勤勉尽责,才能治理好国家。而对于如何加强自我道德修养,孔子认为,要通过外察和自省相结合不断提升自己。

材料二 柏拉图在《理想国》等著作中阐述了许多关于统治者政德的内容。他对治国者的政治信念、道德品质和文化素养等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他认为,统治者的统治就是在理智和统治技艺的指引下,始终大公无私地、公正地对待他们的臣民,并“运用他们的技艺作为一种比成文法更加强大的力量去谋取幸福”。他以具有智慧和知识作为君主的首要条件,独创性地提出了由“哲学王”担任统治者的观点,其“理想国”中的完美君主——“哲学王”能将智慧与权力统一起来、知识与理性有机结合起来。柏拉图提出真正的哲学家要有“正义”“节制”等品质。他认为正义是一个人的理想所在,是人们的一个目标,是人性中理性指导意志、情感、节制欲望的一种理想状态,统治者如果能按照最高理性管理好国家,便是推行社会的“正义”;他也认为节制像勇敢一样是一种具体的善,是一种美德,“节制型的执政官是极为谨慎、公正、循规蹈矩的,能在私人事务方面发挥良好的作用”。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邢同卫、朱艳红《孔子与柏拉图的政德思想探析》


(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孔子和柏拉图政德思想的异同。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孔子和柏拉图政德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孔子与柏拉图政德思想的现实启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