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东西方的先哲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16 道试题
1 . 孔子作《春秋》,认为灾异是国君失德而引发的。孔子曾说:“邦大旱,毋乃失诸刑与德乎?”又劝国君“正刑与德,以事上天”。这一论述
A.主张人应消极地顺应自然规律B.影响了古代君主治国理政方式
C.成为纠正天子过失的理论基础D.形成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体系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2 . 伏尔泰用诗句表达了他对中国向往:“他只用健全的理性在解说,他不炫感世界而是开启心灵,他的讲话只是一位圣人,从不是一个先知,然而人们相信他,就像他自己的国王一样。”材料中的“他”是指
A.韩非子B.孔子C.董仲舒D.朱熹
2021-08-23更新 | 89次组卷 | 1卷引用:《天府教育大联考》四川省2015届高三综合能力滚动检测文综--历史试题(二)
3 . 据《左传定公十年》记载,孔子说:“裔不谋夏,夷不乱华。”这里的“夏”是
A.国名,指夏朝B.姓氏,指夏启C.族名,指华夏族D.地名,指今河南登封
4 . 孔子在对人性的论述中,没有直接提到人之性善或性恶,但同时孔子认为,即使是圣贤也要经常警惕或自省,以防范他人和自己内心的“不仁”。材料表明孔子(  )
A.抨击了人性本恶观点B.认为人潜意识中存在恶念
C.反对关于人性的争论D.消除了人们内心中的恶念
5 . 下面属于孔子成就的是
A.在晚年精心撰写并发表了《论语》一书B.创立了法家学派
C.正式提出了统治者施政用“仁义”和“王道”D.希望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
6 . 孔子与苏格拉底重视道德的目的不同。
2021-03-09更新 | 94次组卷 | 1卷引用:高考历史判断题练习150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7 . 人类文明“轴心时代”出现了许多伟大的精神导师。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指出: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之间,乃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在轴心时代里,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如古希腊“三先生”(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古印度释迦牟尼,中国的孔子、老子等。在这个时代,古希腊、中国和印度的先哲们开始用理智的方法、道德的方式来对待世界。

——摘编自范子烨《对先圣先王先贤信仰世界的还原——人类文明轴心时代及其回声》

材料二   亚里士多德生活时期的希腊各大城邦处于马其顿控制之下,他是亚历山大大帝的老师。他一生中几进几出雅典,作为一名外邦人,始终没有受到过雅典人真正的欢迎。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以公元前5世纪末期和公元前4世纪雅典政治为实例,把极端民主制列为民主政体中的劣等政体。他认为该政体的特点有:城邦的实际决策权掌握在以工匠、佣工等中下层平民为主的“群众”手中;群众实际上为平民领袖所摆布。

——摘编自张井梅《亚里士多德》等

材料三   黑格尔赞誉亚里士多德是“历史上无与伦比的人物”,恩格斯称他为古希腊“最博学的人物”,罗素称赞他为“第一个像教授一样地著书立说的人”。他完全无愧于这些评价,因为一部欧洲思想史就是对其的诠释史,无人可以否认他的历史地位。

——摘编自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四》等


(1)雅典被称为“古希腊的学校”。根据材料一和所学,概述亚里士多德在雅典的教师生涯,并简析雅典出现伟大精神导师的有利条件。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指出亚里士多德“始终没有受到过雅典人真正的欢迎”的主要原因。材料二暴露出雅典民主政治的哪些问题?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扼要指出亚里士多德的历史地位。
2021-02-14更新 | 9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我年轻时,总想一旦能独立工作,就要投身政界。后来政局突然变动,影响了我的计划。那时的政权为一般人所厌恶,革命发生了。领导这次革命的有五十一人,其中十一人在城区,十人在比雷埃夫斯港。这两个委员会管理两区的市场及行政。上面还有一个三十人的最高委员会,最高委员会里有些成员是我的亲戚故旧,他们邀我参加,以为一定会得到我的赞助。我当时年少天真,总以为新政权将以正义取代不正义,我极端注意他们先是怎么说的,后来又是怎么做的。这些绅士们的一举一动,一下子把他们所毁坏的政权反而变得像黄金时代了……当初我对于政治,雄心勃勃,但一再考虑,看到政局混乱,我徬徨四顾,不知所措。我反复思之,唯有大声疾呼,推崇真正的哲学,使哲学家获得政权,成为哲学家,或者政治家奇迹般地成为哲学家,否则人类灾祸总是无法避免的。

——柏拉图(约公元前426年—公元前347年)《第七封信》


(1)根据材料,分别指出柏拉图书信中所提到的“新政权”及被新政权“毁坏的政权”的政体。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被新政权“毁坏的政权”的局限性,并说明柏拉图理想中的治国者应具备的素质。
2021-02-09更新 | 240次组卷 | 5卷引用:2017届四川省资阳市高三4月模拟考文综历史试卷
9 . 实现社会和谐,是人类的美好愿望和追求的目标。“社会稳定”是“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民主法制、公平正义、安定有序等是“和谐社会”的主要特征。回答下列问题:
(1)春秋时期,孔子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和谐社会人际关系。孔子思想的核心内容是什么?在当时有何进步意义?
(2)古代东西方的先哲孔子和柏拉图对理想社会的标准都提出了自己的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孔子和柏拉图所提出的理想社会的标准。
2021-01-23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朝阳区普通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临沂某中学为活跃校园文化,举办了中外文化展览。

展览一   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他的《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中说,公元前800--200年之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这段时期是人类文明精神的重大突破时期。在轴心时代里,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古希腊有苏格拉底、柏拉图.......中国有孔子、老子.....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也一直影响着人类的生活。


(1)苏格拉底和孔子分别位于西方和中国的文化源头。孔子与苏格拉底在重建社会秩序方面各有何主张?各自的背景是什么?

展览二   思想解放潮流

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开眼看世界,思想解放的潮流一浪高一浪,形成了许多标语、口号和理论成果。它们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中国人政治、心理的变迁。


(2)结合所学知识,填写下表。
标语口号主要意义
师夷长技
中体西用
维新变法
三民主义
民主科学

展览三   中外名画鉴赏



(3)如果你是解说员,请简介《墨竹》和《自由引导人民》的艺术风格特征。

展览四   中外文学荟萃


(4)下表是展览中体现当时中西文明重要成果的两部著作的介绍,请参考已填充的文字,完成空白部分。
书名
项目
清朝《红楼梦》意大利《十日谈》
时代特征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
宗教束缚

主要思想
描写了封建贵族大家庭的兴衰变化,对明清社会展开深入的揭露和批判

展览五   中西艺术巡礼


(5)填写下表:

京剧脸谱

贝多芬像
地位京剧是中国戏剧的杰出代表,受到中国和世界人民的喜爱
启示贝多芬一生命运多舛,与命运不屈地抗争,追求崇高理想,是一位伟人

展览六 近现代科技革命



(6)“牛顿的发现……(使)人类,终于大胆地抬起头来,开始用自己理性的眼光打量世界。”请论证该观点,并说明材料中两位历史人物的物理学理论之间的关系。
2021-01-02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绥化市肇东市第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