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东西方的先哲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吾爱吾师,但更爱真理”,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亚里士多德高尚的品德和严谨的治学态度。下列选项中,体现了亚里士多德对柏拉图思想的突破的是
①人要追求现实的幸福②人要追求尽善尽美的境界
③理念世界是客观存在的 ④认识来源于客观世界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1-04-01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测历史试题
2 . 孔子是我国古代大教育家,他的教育目标不仅要把学生培养“成人”,而且还要培养成“君子”。以下各项属于孔子培养“君子”目标的有
①“道不同不相为谋”②使学生举止合乎礼数
③“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④将言与行完美地统一起来
A.①③④B.①②④C.①③D.③④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我心中常有一个问题,即“孔子何以成为圣人?”《论语》中有孔子、太宰、子贡关于“圣人”的谈话,孔子是自居于君子,谦言君子不必多能。太宰以多能为圣人的标征,因为他看见孔子多能,所以疑心他是一个圣人。子贡说“固天纵之将圣”,所谓“天纵之将圣”,实即“人纵之将圣”。春秋、战国间,人民苦痛得很,大家希望有一个杰出的人出来收拾时局。孔子是一个有才干、有宗旨的人,所以人望所归,大家希望他成为一个圣人,好施行他的教化来救济天下。另外,孔子一生不曾大得志,他收的弟子很多,思想有人替他宣传,所以他的人格格外伟大。自从孔子没后,他的弟子再收弟子,蔚成一种极大的势力,号为儒家。春秋时的孔子是君子,战国的孔子是圣人,西汉时的孔子是教主,东汉后的孔子又成了圣人,到现在又快要成君子了。

——摘编自顾颉刚《春秋时的孔子和汉代的孔子》


(1)据材料概括孔子在战国时期被推为圣人的原因。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孔子成圣这一现象。
2021-03-28更新 | 445次组卷 | 7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盐城市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孔子在评价出身贫贱但富有才干的弟子冉雍时说:“雍也可使南面(做一国之君)。”这反映了孔子
A.举荐贤能不分亲疏远近B.坚持“有教无类”理念
C.突破了传统的用人观念D.不遗余力恢复周礼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认为城邦应由生产者、护国者和统治者三个阶层组成。这三个阶层的人们可通过受教育拥有相应的美德。初等教育通过情感教育进行美德的培养,塑造正义的心灵,帮助青年人为履行国家所要求的军事职责做准备;高等教育针对成年人进行,意在选拔国家统治者。这说明柏拉图
A.继承发展智者学派思想B.对直接民主的失望
C.强调个人绝对服从城邦D.力图维护城邦利益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亚里士多德被誉为古希腊文化的集大成者。下列关于亚里士多德的表述正确的是
A.出生于雅典的医学世家B.创办雅典阿卡德米学园
C.在逻辑学课程中提出“中庸之道"D.肯定客观世界是真实的存在
2021-02-10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金华十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我年轻时,总想一旦能独立工作,就要投身政界。后来政局突然变动,影响了我的计划。那时的政权为一般人所厌恶,革命发生了。领导这次革命的有五十一人,其中十一人在城区,十人在比雷埃夫斯港。这两个委员会管理两区的市场及行政。上面还有一个三十人的最高委员会,最高委员会里有些成员是我的亲戚故旧,他们邀我参加,以为一定会得到我的赞助。我当时年少天真,总以为新政权将以正义取代不正义,我极端注意他们先是怎么说的,后来又是怎么做的。这些绅士们的一举一动,一下子把他们所毁坏的政权反而变得像黄金时代了……当初我对于政治,雄心勃勃,但一再考虑,看到政局混乱,我徬徨四顾,不知所措。我反复思之,唯有大声疾呼,推崇真正的哲学,使哲学家获得政权,成为哲学家,或者政治家奇迹般地成为哲学家,否则人类灾祸总是无法避免的。

——柏拉图(约公元前426年—公元前347年)《第七封信》


(1)根据材料,分别指出柏拉图书信中所提到的“新政权”及被新政权“毁坏的政权”的政体。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被新政权“毁坏的政权”的局限性,并说明柏拉图理想中的治国者应具备的素质。
2021-02-09更新 | 240次组卷 | 5卷引用:2021届高三高考模拟预热卷历史试题(全国Ⅰ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马克思说他是“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恩格斯说他是“古代最博学的人物",黑格尔说他是“人类的导师",罗素说他是“第一个像教授一样著书立说的人”。以下属于“他”的思想言论的是
①"循天下之公”②“求知是人类的本性”
③“君子忧道不忧贫”④"吾爱吾师但更爱真理”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1-02-09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舟山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检测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孟子所在的战国中期是典型的乱世,如何改变当时的时局,使天下重归平治,各派思想家都提出了解决之道,这同样是孟子面临的头等重要的课题。为了解决这个课题,孟子继承孔子的道德思想,建构了性善论,认为最好的办法就是实行王道主义。王道主义对君王有较高的道德要求,孟子认为“一正君而国定矣"。王道主义必须关心民众的生活疾苦,孟子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同时,孟子也认为“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所以君主治理民众,应该“教之不改而后诛之”。

——摘编自复旦大学哲学系编著《中国古代哲学史》

材料二   柏拉图(前427-前347)生于雅典民主制由盛转衰时期,苏格拉底之死,这让原本有政治抱负的柏拉图对现存的政体无比失望,于是离开雅典开启了长达12年的游学生涯。在游历期间,他“哲学王”思想逐渐形成。柏拉图认为国家的本质是正义,正义是包含节制、勇敢、智慧的一种“至善”,因此一个国家要由拥有“至善”的哲学王来管理。哲学王要有政治技艺并且依照法律来统治,同时也要重视教育,因为正义的公民离不开德育和音乐的培养。

——摘编自代力阳黄思玉《论柏拉图与锰子政治哲学的异同》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孟子“王道主义思想”和柏拉图“哲学王思想”产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孟子“王道主义思想”与柏拉图“哲学王思想"的相同点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孟子“王道主义思想”与柏拉图“哲学王思想”的共同价值。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0 . 亚里士多德认为,“最好的政治社会是由中等阶层(阶级)的公民组成的”,在这样的城邦,立宪政体得到良好的发挥。因为中等阶层“乃是一个国家最安稳”的阶层,“他们不像穷人那样觊觎邻人的东西,别人也不觊觎他们的东西„„;他们既不谋害别人,本身又不遭别人谋害,所以他们很安全的过活。”这主要反映亚里士多德
A.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
B.主张在政治生活中应遵循中庸思想
C.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
D.强调公民应具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
2021-02-06更新 | 14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丽水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