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东西方的先哲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4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论语》

材料二   “克己复(合)礼(规范)为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论语》

材料三   正义就是占有自己的东西干自己的事情。国家的正义在于三种人(护国者、卫国者和生产者)各做各的事情。

——柏拉图

材料四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论语》

材料五   法律一方面依靠说服,一方面依靠强制。如果所有人都遵守法律,国家就会昌盛。

——柏拉图


(1)据材料一,概括孔子所创立的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
(2)材料二、三中孔子和柏拉图都描绘了一种社会,各有其特点,其共性是什么?
(3)材料四、五中孔子和柏拉图在国家治理上提出了怎样的主张?
(4)孔子和柏拉图的政治思想有什么共同命运?为什么?
2022-04-21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乌鲁木齐市第三十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古希腊、罗马文化是欧洲文化的源头,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前4世纪上半叶是古希腊哲学高度发展的时期,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被后世称为“三位哲人”。“三位哲人”共同点
A.支持斯巴达的寡头政治B.研究自然和观察世界
C.关注人类社会或生活D.反对雅典民主政治
2022-04-16更新 | 12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阜宁中学等四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政德”一词首见《国语》,主要用以论说君主的德性德行。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孔子作为儒家创始人,对为政者的德性有着深入的思考。孔子认为“仁”是为政的根本和出发点,他强调为政者要具有仁民、爱民的大德。围绕着如何仁民,他提出“政有使民富且寿”“养民也惠,使民也义”“足食,足兵,民信之矣”等主张。他主张为政的首要条件是本身具有高尚的道德和人格,能将内在的圣德推而广之,以教化民众,对外则担当社会重任,治国安民。同时,他认为为政者要先从修身齐家、努力追求理想的人格和境界做起,然后从个人到他人、从家庭到社会和国家,从而达到“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他还认为为政者要以身作则,做好表率,才能更好地实施政令,只有为政者以德修身,勤勉尽责,才能治理好国家。而对于如何加强自我道德修养,孔子认为,要通过外察和自省相结合不断提升自己。

材料二 柏拉图在《理想国》等著作中阐述了许多关于统治者政德的内容。他对治国者的政治信念、道德品质和文化素养等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他认为,统治者的统治就是在理智和统治技艺的指引下,始终大公无私地、公正地对待他们的臣民,并“运用他们的技艺作为一种比成文法更加强大的力量去谋取幸福”。他以具有智慧和知识作为君主的首要条件,独创性地提出了由“哲学王”担任统治者的观点,其“理想国”中的完美君主——“哲学王”能将智慧与权力统一起来、知识与理性有机结合起来。柏拉图提出真正的哲学家要有“正义”“节制”等品质。他认为正义是一个人的理想所在,是人们的一个目标,是人性中理性指导意志、情感、节制欲望的一种理想状态,统治者如果能按照最高理性管理好国家,便是推行社会的“正义”;他也认为节制像勇敢一样是一种具体的善,是一种美德,“节制型的执政官是极为谨慎、公正、循规蹈矩的,能在私人事务方面发挥良好的作用”。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邢同卫、朱艳红《孔子与柏拉图的政德思想探析》


(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孔子和柏拉图政德思想的异同。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孔子和柏拉图政德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孔子与柏拉图政德思想的现实启示。
4 . 人道主义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孔子的仁说,体现了人道精神。下列孔子言行体现孔子仁的主张是
①“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②“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③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④“苛政猛于虎也!”
A.①②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论语》中记载,孔子去卫国,冉有驾车。到卫国后,孔子说:“人真多啊!”冉有说:“人口已经是如此众多了,又该再做什么呢?”孔子曰:“富之。”冉有曰:“既富矣,又何加焉?”孔子曰:“教之。”这反映出孔子
A.主张弘扬教育的万能论B.认为教育基于经济发展
C.宣扬士庶等级贵贱有序D.鼓励发展封建土地制度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认为,当人口少到可以充分保障公民间的了解、交往、并彼此尽可能保持友善的时候,小型公民共同体的优势才能显现出来。按照他的计算,这种共同体理想的公民人口为5040人。柏拉图的这一思想(  )
A.成为城邦制度理论的基础B.为奴隶制的实行铺平道路
C.深受寡头政治实践的影响D.构成西方哲学的精神内核
7 . 文献中记载,鲁人从君战,三战三逃跑,仲尼问其故,鲁人说:“吾有老父,身死莫之养也。”结果,“仲尼以为孝,举而上之”。这表明
A.儒法思想相互融合B.儒家政治理念立足血缘伦理
C.忠孝观念成为主流思想D.孝廉成为选官的重要依据
2022-03-26更新 | 9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名校联考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将雅典民主政体定义为:“这种制度不加区别地把一种平等给予一切人。”最能证明其观点的是
A.比例代表制B.抽签选举C.任期制D.议会制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材料   亚里士多德是希腊城邦政治思想的总结者。他组织学生对158个城邦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查,然后根据调查所得的材料,进行综合分析和比较研究,上升为普遍意义的理论。在谈到理想城邦的政体形式时,亚里士多德系统阐述了民主政体的优越性,他指出共和政体不应凭借外力支持,而要依赖内在均势来求其稳定。公民的普遍参与是实现城邦稳定的必要条件。他认为理想的政体以中产阶级为基础,因为他们人数最多,能成为贫富两个阶级的仲裁者,以避免党争,减少内讧。对于城邦的治理,亚里士多德非常强调法律的作用,有了良好的法律,全体人民,包括统治者一律服从。

——摘编自徐大同《西方政治思想史》


(1)据材料,指出亚里士多德在研究城邦政治时所用的方法。
(2)据材料,概括亚里士多德的理想城邦的主要特征。
2022-03-15更新 | 117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苏州高新区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亚里士多德认为城邦应根据政体精神教育公民,“应该培养公民的言行,使他们在其中生活的政体,不论是平民政体或者是寡头政体,都能因为这些言行普及于全邦而收到长治久安的效果”。由此可见,他意识到
A.公民的言论自由会危及城邦安全B.城邦的稳定与公民教育密切相关
C.城邦政体精神决定了公民的素质D.民主政治才能保证城邦长治久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