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人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7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1 . 历史人物的面相

某历史教师为高中学生做有关“法国近代历史人物拿破仑”的专题讲座。

该教师首先出示了史料--:



(1)教师提问:根据史料一概括“拿破仑”的面相。
学生回答:_____________。

接着,教师出示了史料二:



(2)教师提问:通过这则追加的史料,还可以看到“拿破仑”的哪一面相?
学生回答:_____________。

然后,教师又出示了史料三:



(3)教师提问:这则史料可与上述哪则史料相佐证?说明理由。
学生回答:_____________。
(4)教师启发:综合上述材料,陈述你眼中“拿破仑”的面相,并从证据的角度说明理由。
2021-05-28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宝山区2021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拿破仑认为,法国发生革命不是因为法国渴望自由,而是因为要求平等。他所了解的平等是法律上所保证的同样的公民权利,而不是公民生活的同样的社会经济条件。因此他就决定用自己的法典确保公民权利的平等。……他消灭了政治自由,把他所了解的“平等”巩固下来,编成了法典。

——(苏联)塔尔列《拿破仑传》

材料二   戴高乐执掌政权后,立即将这些他一贯重视的想法运用到经济当中。但是,根据不同的形式,他也不得不对他的政策进行调整,补充新的内容。在战争期间和解放的初期阶段,戴高乐采取了国家指导的政策,即只有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才能保证被战争摧残的国家的重建。早在1944年,社会党抵抗运动成员就在全国抵抗运动委员会的章程中制定了解放后必须实施的措施,其中包括:对银行、保险公司和一些工业集团(尤其是雷诺等曾经和占领国合作过的企业,以及法国电力公司EDF等大型企业)实行国有化;制定多年经济计划(194613日),确立未来几年的经济目标。

——《戴高乐和经济:戴高乐将军的经济观》戴高乐基金会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用史实说明拿破仑是如何“消灭政治自由”和“确保公民权利的平等”,并对其进行简要评述。
(2)阅读材料二,概括戴高乐的经济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二战后法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模式及特征。
2021-05-27更新 | 209次组卷 | 5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镇海中学2021届高三5月模拟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拿破仑更多地被介绍到中国。以下是资产阶级改良派梁启超和资产阶级革命派对拿破仑的评述。


——摘自张齐政《辛亥革命前中国思想界对拿破仑的评价》


(1)根据材料,概括梁启超和革命派评述拿破仑的共同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上述评述对历史人物评说的借鉴之处。
2021-05-07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七市(南通、扬州、泰州、淮安、徐州、宿迁、连云港)2021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华盛顿在美国一直处于被人崇拜、敬仰的热浪之中。美国人普遍认为在家里挂一幅华盛顿的画像是神圣的义务,好像家里必须有圣人像一样。后崛起于草莽的林肯,其光芒足以与华盛顿同耀争辉,故南北战争后美国出现了凡人化解读华盛顿的思潮,努力恢复华盛顿作为普通人的形象,并强调是美利坚大地的民主氛围造就了华盛顿,而不是华盛顿凭空开辟了美国的共和天地。

中文读物对华盛顿的介绍与评价,受美国影响很大。鸦片战争前后,华盛顿的形象在中国相当高大、完美,与中国尧舜相媲美;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也有人从历史延续的角度、民众与英雄辩证关系的角度来解读华盛顿。清末民初,华盛顿已是中文世界出现频率相当高的名字。在人们心目中,至少有九个不同的华盛顿形象,如开国总统、国父形象;打了天下但不做皇帝的尧舜形象;敢于认错、不讲谎话、见义勇为、孝顺母亲的诚实、行善、孝顺形象;也有缺点错误、也会发脾气的凡人形象……1913年,《大陆报》采访袁世凯,告知“有人谓总统欲仿效拿破仑”,袁世凯马上表示“余欲为华盛顿,非拿破仑也”

——摘编自熊月之《华盛顿形象的中国解读及其对辛亥革命的影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南北战争前后美国人心目中华盛顿形象的变化及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晚清民初中文读物介绍华盛顿的特点,简评袁世凯“欲为华盛顿”而不“欲仿效拿破仑”的说法。
2021-08-23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2016届高三高考适应性测试文综历史试题
5 . 重要人物是时代进步的标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天才人物像亚里士多德、阿基米德和罗吉尔·培根等人必然都具有完全科学的头脑。他们本能地认为事无大小,全都可以看做支配全部自然秩序的普遍原则的体现。……发明刺激了思维,思维又加速了对自然界观察的进展,同时希腊的手稿也显示了古人的发现。虽然直到1500年欧洲方面所知道的东西还没有公元前212年去世的阿基米德那么多,但到1687年的时候,牛顿完成了巨著……,整个世界也就因之进入了崭新的现代。

——摘编自(英)A.N.怀特海《科学与近代世界》

材料二   1315年到1319年间欧洲暴雨连绵,饥荒席卷欧洲大陆,导致数千人死亡。然后就是黑死病(鼠疫),从君士坦丁堡、热那亚、马赛漫延开来,竟一下子夺去了欧洲三分之一的人口。“丰饶世界”结束了:地中海海岸13世纪形成的繁荣的物价模式和工资形态被颠覆,更多雇工的人身依附被取消了;通晓古拉丁语的牧师和教师大量病亡,倡议用本国语作为严肃写作工具成为潮流。旱灾、洪灾、时疫、饥荒,不断上演,流民、动乱、战争、极权,家常便饭。……一个好端端的人在一夜之间悲惨死去,使阿奎那时代对理性神学信仰很快崩溃了。

——摘编自【美】威廉·H·麦克尼尔<瘟疫与人》、布莱恩·费根《小冰河时代》等

材料三   世人对拿破仑的评价,有以下几种:①他睿智好学,有时一意孤行;②他慧眼独具,有时好高骛远;③他宽宏大量,有时刚愎自用;④他任人唯亲,却众叛亲离……他是一个伟大者,万众瞩目;他又是一个孤独者,茕茕孑立。

——摘编自(美)艾伦·肖姆《拿破仑大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用一句话概括亚里士多德在西方学术史上的历史地位。请写出1687年牛顿的巨著,并说明它使“整个世界也就因之进入了崭新的现代”的道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最能体现“地中海海岸13世纪形成的繁荣的物价模式”的建筑成就及其主要设计者,并简述此建筑修筑的主要目的。
(3)选择材料三中四个观点的一个,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
2021-04-23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长征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材料   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拿破仑更多地被介绍到中国。以下是资产阶级改良派梁启超和资产阶级革命派对拿破仑的评述。

梁启超革命派
拿破仑的功绩赞扬拿破仑是“旷代英雄”、“盖世怪杰”,将自由空气播洒于欧洲,“在法国境外到处破坏各种封建形式”。认为拿破仑是“革命之健儿,建国之豪杰”。“今试无懔悍无前之法民,则拿破仑何如矣。”“法之革命:法之民气为之也。”
拿破仑政权的性质拿破仑“实为开明专制之模范”。“所谓开明专制时代者,其君以植民权为目的。……如拿破仑之于法是也。”拿破仑时代是“民权伸张之时代”。
拿破仑战争的失败原因除了欧洲各国的干涉之外,主要是拿破仑时代,民族国家的独立与统一是历史的潮流,而拿破仑“与时势逆行”。认为是“各国之干涉”所致。因为拿破仑战争“欲以传播革命民主主义于全欧”,所以“欧洲诸国之攻法也,……思合力以复王政”。

   ——摘自张齐政《辛亥革命前中国思想界对拿破仑的评价》


(1)根据材料,概括梁启超和革命派评述拿破仑的共同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上述评述对历史人物评说的借鉴之处。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材料-   8条规定,所有法国人都享有民事权利...···488条规定,21岁为成年,到达此年龄后······有能力为一切民事生活上的行为。第537条规定,私人得自由处分属于其所有的财产”······544条规定,所有权是对于物有绝对无限制地使用、收益及处分的权利。第552条规定,土地所有制并包含该地上空和地下的所有权所有人得在地上从事其认为适当的种植或建筑”·.·····545条规定,任何人不得被强制出让其所有权;但因公用,且受公正并事前的补偿时,不在此限” ······1134条规定,依法成立的契约,在缔结契约的当事人间有相当于法律的效力,而且规定原料的取得,商品的流通,工人的雇佣,都必须通过契约,买卖、交换,一切均可以自由经营。

——《拿破仑法典》

材料二   拿破仑在其所有征服地区都贯彻法国革命的一些基本原则。他废除封建制度和农奴制,承认所有公民的平等,实施其著名的法典。·······对拿破仑来说,最致命的是他于1812年侵入俄国时所遇到的俄国各阶层人士的激烈抵抗。这种抵抗正像冰天雪地一样,造成拿破仑大军的灾难性的毁灭。从俄国冰冻的平原上开始,拿破仑的事业便一落千丈,并不可避免地在厄尔巴岛上结束了。因而,法国革命的思想意识对其创始人发生了反作用。拿破仑所冒犯的人民先是因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而觉醒并充满热情,然后又在其导师背叛自己的原则时转而反对其导师。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拿破仑法典》包含的基本原则。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历史地评价拿破仑。
2021-05-22更新 | 107次组卷 | 3卷引用:云南省曲靖市2021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中外许多历史人物为了维护国家统一,争取民族独立和推动社会进步,贡献献了自己的智慧,并为之付出了毕生的经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五 布达拉宫 图六 步辇图


图七 康熙像

材料二拿破仑尽管在政治上实行个人集权并恢复帝制,亲自当上了法国皇帝,但他试图完成革命早在法国大革命之初,革命的领袖们曾宣布他们的理想是推翻全欧洲的专制政体,扫除额外特权,普及共和体制,然而这一想只是在拿破仑手中,严格地说,是在他的武力征服中,开始输出到欧洲其他国家。

一一徐新《西方文化史》

材料三如果没有铁路,英国是不可能像现在这样统治印度的。铁路传播了腺鼠疫……铁路还导致了饥荒频频发生。由于交通工具的便利,人们把出售的谷物送往价格最昂贵的市场。他们变得目光短浅,因此饥荒的压力增加了。

——编自甘地《印度自治》


(1)拉萨布达拉宫不仅是藏族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藏汉人民民族团结的有力佐证请选择阐述:①写出材料一中图六所示作的名称,并释其描绘的历史事件与图五唐式宫殿(布达拉宫)兴建的关系。或②用一句话概括康熙的贡献,并列举康帝处理与蒙藏关系的重大战和举措各一例,
(2)根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拿破仑最终“亲自当上了法国皇帝“的原因,并结合史实说明他是如何“完成革命”的。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指出甘地认为英国在印度修建铁路的影响及所持立场。
2021-02-05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慈溪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9 . 华盛顿是美国历史上的开国总统,他所奉行的外交政策影响深远。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华盛顿在领导美国人民经过八年艰苦卓绝的独立战争,最终赢得国家的独立之后,面临的局势依然非常严峻。美国在经历了数年的战争和混乱之后可以说到了一个快要难以收拾的地步……美国地处美洲,处于与欧洲隔离的和遥远的位置,因此华盛顿认为没有必要人为地让美国卷入欧洲政治的风雨之中,认为与欧洲某些国家进行友谊的结合或敌对的冲突都是不明智的。

——赵玉岩《试析华盛顿思想对美外交政策的影响》

材料二 我们真正的政策,乃是避免同任何外国订立永久的同盟。……欧洲有一套基本利益,它对我们毫无或甚少关系……我们可以采取一种姿态,使我们在任何时候决心保持中立时,都可以得到他国认真地尊重。

——华盛顿《告别辞》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华盛顿的外交思想及其产生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华盛顿任总统时采取的外交举措。
(2)据材料二,指出华盛顿的外交政策,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该政策的历史地位。
2021-02-03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启东市、通州区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拿破仑)说;“我真正的光荣并非打了40次胜仗,滑铁卢之战抹去了关于这一切胜利的记忆。但是有一样东西是不会被人忘记的,它将永垂不朽——那就是我的《民法典》(《拿破仑法典》)。”

——李元明《拿破仑评传》

拿破仑在逝世前说了一段话:“我是一位新普罗米修斯,我被钉在悬崖绝壁的一块大石头上,一只秃鹫啄食我的肉。是的,我曾从天上窃了火种,作为一份礼物,献给法兰西;火种已经上升……到原来的地方,我却一直被钉在这里!……我无物遗留给我的儿子,我只有把我的威名留给他。”

——《世界近现代史》


(1)拿破仑是如何评价他自己的?结合材料和时代背景对其评价进行分析说明。

材料二   对于鸦片战争,中西方学者有着不同的称谓。这反映出各自文化阵营关于此次战争目的的看法差异,中国学者一般将此次战争称为“鸦片战争”,认为是反对走私的正义护国战争;而一些西方学者则将其称为商业战争,认为是为了打破贸易不公的局面。费正清就曾经提到:鸦片战争的爆发是因为中国没有以平等的状态参与到国际交往中,而英国却以武力打破了这一现状。

材料三   回顾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历史,清末的鸦片战争成了一个分水岭,在此之前中国传统文化以单向度的输出为主要交流模式。这个特点持续的时间长、稳定性高。然而,鸦片战争之后产生了颠覆性的变化,随之而来的西方文化劲风急吹,使得中西文化产生了巨大的碰撞与冲击,因此形成了中西文化的角力,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更新提供了契机。在鸦片战争之后,魏源和林则徐提出“开眼看世界”,中西文化的交融不再是知识技术上的传导,而是出现了“中体西用”的理论。它反映了在西方文化冲击下,中国传统文化对西方文化的接受程度日渐转变。

——以上材料摘编自吴雅思《中西方文化的角力与更新:以鸦片战争为切入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西方学者对鸦片战争的不同看法,并指出战争实质。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鸦片战争后至19世纪末中西方文化角力与更新的过程,并分析其影响。
2021-07-28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蓟州一中、芦台一中、英华国际学校三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